03.06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蛋仔嘛嘛成長館




1、主動學習的習慣

2、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

3、各學科全面發展,不偏科的習慣

4、預習的習慣

5、認真聽課的習慣

6、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7、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8、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9、課後複習的習慣

10、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11、階段複習的習慣

12、自覺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習慣

13、記憶習慣

14、良好的寫字、識字習慣

15、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16、勇於向家長和老師請教問題的習慣

17、朗讀背誦積累的習慣

18、多看書的習慣

19、在生活中多多觀察的習慣

20、勤於動筆的習慣


何梅老師


人這輩子要活到老,學到老,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只有懂得學習了,養成學習的習慣才不會讓自己落後,學習這個習慣是後天培養的,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良好的習慣,要堅持每天做一件事真的不容易,我們讀書時候每天上早自習,早上五點半從床上爬起來到教室背書,那時候真的是被逼著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了,可是當我們出社會以後就沒人逼了,自己也就開始慢慢的放縱自己了不去學習,很多人都是想到學什麼東西了,還沒學兩天就堅持不住了,因為你心裡沒有動力了,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這個東西,它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價值,所以說必須要學會認清自己,認清現實


90後青春碎語


唉,我已經五十多年沒有學習了,只上了六年的小學,六六年政府就停課了。我們那時上學是儘量在學校裡把家庭作業做完,茌學校沒做完,回到家也儘快的做完家庭作業,這樣,晚上同學們和鄰居小朋友才可以盡情的玩遊戲了。我的經驗是幾個同學一起做作業,不懂現時互相就可以學懂了,另外就是想玩遊戲,就得習慣做作業速度快了,到考試的時候,就不會因做作業速度慢而影響考試的成績了,這就是我創造好的環境來學習的心得。


大肚68


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

抽象來說

一、良好的作息習慣。

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保持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是保證學習效率的基本條件。

二、學習時保持專注。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習慣一邊聽歌一邊看書,後來為了不影響女兒學習,我關掉了音樂,曾以為邊聽歌邊看書不會影響看書,關掉音樂後才發現專注看書更容易投入進去。現在許多學生都喜歡一邊聽歌一邊寫作業,感覺沒什麼影響,其實害處很大;

三、勤于思考。

不管是看書還是做題,多思可以讓一個人更多的參與到所學內容上,你參與的越多,印象就越深,應用就越靈活。

四、善於分類與總結。

通過對所學內容的分類與總結,可以將知識在自己的腦海裡重新構造關聯性,加強記憶。

五、堅持。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持續不斷的學習才能使量變到質變。

以上說的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具體就是要做到:

上課專心聽講。這一點雖然是老調重彈,但是真的是所有方法和習慣當中最重要的;


早睡早起。千萬不要因為夜裡熬夜學習,白天上課昏昏沉沉,太得不償失了;

勞逸結合,加強運動。一位高考狀元說身體要常運動,內心要常平靜,好的狀態下學習一個小時比差的狀態下學習三個小時效果還好;無論是課間還是課後,不要一直在教室待著,出去跑跑步,打打球。

重點總結錯題。將考試中的錯題專門整理並重點複習是大多數學霸都用的方法,老師也一再強調。



多問老師。有的學生不願意向老師提問,其實是很大的損失,老師是學生最大的資源,你問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不要害怕問的問題太簡單,只要是你不會的,多簡單的問題老師都不會嘲笑你。


不要一邊寫作業一邊放著歌。你認為沒影響是因為你沒有更專注過。

先就這些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超級女兒奴


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很多,一般包括:認真聽講的習慣,仔細審題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提出問題的習慣,書寫漂亮的習慣,預習複習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自覺檢查改錯的習慣,及時歸納學習要點的習慣等等。

下面我重點提示三個家長容易忽略的習慣。

第一、準備一個錯題本。根據刻意練習的原則,學習必須有一個及時反饋和覆盤,而錯題本就是這樣一個及時覆盤的過程。

錯題本的利用要注意,一定要找到孩子錯誤背後的真正原因,比如是知識點沒掌握還是知識結構沒搭建好等,然後讓孩子把正確的解答過程詳細地跟家長講解一遍,不要簡單地把錯題抄上再更正;

還有一個要注意的是及時性,一定要讓孩子每天都進行錯題整理分析,當天錯題當天整理,及時反饋調整,不能等到週末,時過境遷,錯誤原因孩子可能都已經想不起來了。

第二、把孩子的書房、至少書桌收拾乾淨,除了學習用具,任何玩具之類的雜物不能有,把孩子書桌周邊的2-3平方米的學習“場”培養起來,讓孩子一坐到這裡就只想安心學習。

“學習場”就好比你家的沙發,你坐下去的下意識動作就是打開電視機,也好比跳廣場舞的廣場,誰去了都可以跳起來,而書桌的學習場,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和學習效率,非常有效果,家長可以試試。

第三、培養孩子自覺自願地學習習慣。規定好學校作業、家庭作業的任務總量,尤其是家庭作業要足夠的清晰明確,這樣孩子每天需要做多少事情他自己就會很清楚,放學之後,他也會自己安排好時間,完成作業之後時間交給孩子自由分配,可以自由玩耍,這樣孩子就有動力高效率完成作業。

切忌在孩子完成作業之後,家長一看時間還早,再給孩子額外加量,這樣就會使得孩子沒有動力盡快完成作業!

如果大家覺得有用處,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聽我聊聊教育那些事兒。


淺叔熬雞湯


其實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統一的標準。

有的人喜歡聽著音樂寫作業,仍舊能夠把題做得很好。而有的人在很安靜的環境中,也仍舊只是呼呼大睡,沒有辦法專注於學習。

所以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看結果。只要他高效的學到了知識,那麼習慣就是良好的。

但是不得不說,想要高效的學到知識,會有三個共同特點。

特點一:集中力專注

想要獲得專注的集中力,多數人都喜歡在相對較安靜的環境裡。周圍最好沒有很多能夠誘惑到自己分散注意力的東西。

所以學習之前,最好將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東西收拾走。只留下與學習相關的東西。而且學習的環境儘量保持整潔。讓你思考問題的時候,大腦思路也將更清晰。因為雜亂的環境會讓人心煩意亂,大腦無法集中思考。

特點二:要多思考,而不是機械的背誦

其實我們上學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學習方法,都是靠背誦來完成的。

雖然背誦可以讓一個學生考高分。但是這樣的好學生到了社會上之後,是很難有企業招聘他的。因為應用到實踐中的時候,標準答案就不止一個了。如果你不會思考,那麼你學到的知識就無法靈活的運用。

所以思考是學習的重中之重。

特點三:主動性。

當你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學習其中的方法是不需要別人催促的。而且學習的能動性和效率都是很高的。

比如說,玩網絡遊戲。你根本不需要家長的督促,而且學習起來非常快。有不太熟練的動作,也會大量反覆練習,直到自己能夠過關為止。

所以想要高效學習,就必須讓自己產生主動性,這樣你的學習才是高效的。

對於一些不感興趣的知識,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加以修正。體會到其中的美和樂趣,這樣你才不會應付差事般的學習。

歡迎關注益菲讀書,有問題可以在下面留言。我會盡量解答。


張益菲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人成功成才的關鍵。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多,有人羅列過十幾條甚至幾十條。但我認為,最有用,對學習成績最具影響的是以下幾點。

一,課堂專心聽講的習慣。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教給方法的主要時間在課堂。所以,學生上課時一定要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講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講課上,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要記住老師重複的,強調的,提問的。因為這些就是重點,難點,知識點。

專心聽講就是要克服注意力不集中,克服外界干擾。不要一看見門外有個動靜就趕緊扭臉去看,窗戶上飛來一隻麻雀就想入非非,誰的文具盒有個響聲趕緊看看等,這都是思想不集中的表現。

專心聽講要克服負遷移的影響。比如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講“倒數”一節,老師讀“dao(四聲)數”,你會感到奇怪,你會懷疑老師是不是讀錯了,就趕緊查字典,等你查出來,認為老師讀的對時,又看“倒”還有哪些讀音?怎麼組詞等等。等把這些疑惑解決了,老師的課也講完了,這就影響了本節課的學習,時間長了,成績就會下降。有疑惑是好的,像這樣的疑惑,要放在課下解決,絕不能放在課堂上,這樣就不是專心聽講。

二,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老師佈置的作業,一是當堂教學的重點,二是教學的難點,三是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老師通過作業,能夠發現學生對重點的掌握,難點的理解,知識點的記憶情況。學生只有獨立完成,老師才能掌握真實情況,以利下一步的教學。如果學生抄襲作業,老師的教學效果就得不到真實的檢驗,就會誤導老師,欺騙自己。因此,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很重要。

三,勤于思考的習慣。

有人說,沒看見人家學習,可人家的成績就是好,他是怎麼學的呢?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人家勤于思考,善於思考,是隱形學習的結果。本來,學習是腦力勞動,是一種看不見的活動。但是,我們看到的擺著桌子,放著筆本等文具,在那兒正經八百地伏案讀書,好像就是學習,其實這只是學習的表象,真正的學習是別人看不見的,大腦的記憶思考分析和推理判斷等等。

勤于思考就是腦子裡經常裝著問題,不論是走路吃飯上廁所,都在思考,把所想問題,想清想透。這樣,你的思想就有了深度,知識就有了廣度。

四,愛好讀書的習慣。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前人經驗積累的結晶。所以,多讀書,讀好書是一個人獲得淵博知識的重要途徑。當然讀書並不是只讀有形的書本,電子書互聯網等都可以涉獵,都可以成為長知識的重要途徑。

五,睡前回顧的習慣。

這個習慣是我們縣局一位領導結合自己,自己的兒子成功的經驗,向全縣中小學包括高中進行推廣的好習慣。他要求,全縣每一位學生,都要養成“睡前回顧的習慣”。回顧什麼呢?回顧一天的學習經歷。從第一節課起,一直回顧到最後一節課。想一想老師的課是怎麼導入的,怎麼重複強調的,提了什麼問題,我是怎麼回答的,佈置了什麼作業,我是怎麼做的,要求背誦的課文我會不會背誦,學習了哪些英語單詞句子,我會不會讀背寫等等。對這些問題,要從頭到尾想一遍,想到哪是哪兒,睡著了就算了。

回顧是對所學知識的複習與鞏固,其學習方式是默默無語的,不為人知的。養成了這種好習慣,對提高成績是顯而易見的。






伯廷


我是小學老師,我來談談這個問題。

每一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業上有所成就,可是最後大多是感嘆自己家孩子怎麼就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呢。

作為老師我首先說的是大家不要忽視天賦給孩子們帶來的學習上的差異。如果家長忽略智力原因給孩子帶來的個體差異也是不科學的,那樣你累,你的孩子也累!

很多家長對於我這種理論表示不贊同,都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很聰明,怎麼會不及別人家的孩子聰明呢?

我所說的智力不行,也不是說你家的孩子就是傻、笨的意思,但是你要知道,人的大腦構造特別神奇,它對什麼感興趣,學起什麼來就毫不費力,也許你的孩子學畫畫畫的好,也許唱歌一聽就會,遊戲一看就能玩的很溜,但是在學習上,有的孩子真的不開竅,老師和家長費九牛二虎之力,也教不會,而有的孩子,人家看看就會。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天賦問題。老天賜給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真是可遇不可求的燒了高香的好事。

我鄰居家有個老太太,兒子、媳婦做生意忙,照顧不了孩子,她也不認識多少字。每每孩子有不會做的題,就來喊我過去給她家孩子講題,大點的孩子在三年級,小點的孩子在一年級。大孩子的學習成績就不好,我給他講了幾遍,他都不會,而在一年級的那個小孩子聽了幾遍人家就做出來了。因為他不會乘法,人家就用加法一點點給做了出來。

這時你不得不承認人的大腦是有差異的。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真的是不科學的。

大家看看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孩子,人家的智商絕對碾壓普通人一大片。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人中龍鳳,寥寥無幾,在人群中最多佔5%,甚至更低的比例,那麼我們大部分人的智力幾乎是在一個水平線上。可是為什麼智力水平相當的孩子們的學習也分為三六九等,造成學習上最後差別的就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成長只有一次,教育不能重來,那麼哪些學習習慣是孩子們要從上學就開始培養的呢?抓住孩子成長最佳期,找到實用好方法。

我覺得最重要的學習習慣就是學習的主動性。

現在很多孩子缺乏的就是學習的主動性,家長催促最多的就是叫孩子趕緊學習,家長不催促,孩子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意識,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認為學習就是給家長和老師在學習,家長和老師不督促,永遠不會主動學習,永遠處於被動狀態。大家可以想想,被動學習會有什麼良好的效果嗎?從內心裡就抗拒學習,他怎麼會認真對待呢!所以首先培養孩子的學習的主動性。

每天放學回家,經過短暫的休息補養後,就讓孩子坐在自己專屬的位置開始寫作業,不要答應孩子什麼條件,就告訴他,學習和寫作業是他作為學生分內的事,不能講條件。開始孩子肯定也不是很喜歡學習,但是家長必須強制,學習哪裡有玩樂來的愉快。但是當孩子把學習當做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後,用心地去對待,那麼隨著學習成績的提高,老師的表揚,家長的讚歎,孩子就會感覺到了學習帶給自己的美妙的感覺,他就會越發的努力的學習,來證明自己越來越棒的,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了。

其次要培養孩子學習的獨立自主性。

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們最先的反應就是主動幫助孩子,孩子小需要幫助,家長的行為也無可厚非,但是家長一定要把握一定度的問題,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切不能幫助過多,使孩子對家長的幫助產生依賴,沒有了家長這個柺棍,孩子都不會學習了,這是家長最糟糕的一種表現,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把握個度的問題,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一切以孩子為主,切記幫助過多。


再就是孩子學習過後,要教會孩子收拾自己的書桌,把作業呀,文具盒呀,教給孩子都收拾進書包裡,不要等第二天上課時,不是丟了書本,就是丟了作業沒帶。老師肯定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孩子捱了批評,情緒肯定低落,哪裡還會認真聽講,再就是上課沒帶書和文具也會大大影響孩子的聽課質量,這些細節的問題,家長也要在日常好好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真的是受益終生。

再就是培養孩子上課認真聽講,不會主動提問,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這些都是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或許家長覺得自己不好掌控孩子的情況,但是家長可以和孩子的老師多加聯繫,及時掌握孩子在課上的動態,也可以通過孩子的一些表現來分析孩子是否上課認真聽講了。

通過看孩子的書和筆記本,有的孩子不好好聽課時,就會在課本上胡寫亂畫,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沒有好好聽課。

再就是看孩子寫作業的表現,如果出現書上的基本題都做不上來,大概率上孩子根本就沒有認真聽課,那麼這時要針對孩子的一些具體表現進行明確的批評,要孩子知道上課認真聽講是作為學生必須具備的一個優良的學習品質。

再就是當孩子學習過程中出現了攔路虎,要孩子及時的反饋,向家長或者老師說出自己的疑惑,到底哪裡存在疑惑,不要不懂裝懂,稀裡糊塗的就過去,這些你沒有學會的知識遲早就是孩子學習路上的絆腳石,一定要每個知識點都叫孩子弄懂弄透,不會就要主動提問。善於提問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孩子的家長也給孩子買了很多試題,在家裡也刷了很多的試卷,可是為啥沒有效果,就是因為只叫孩子悶頭刷題,根本就沒有思考過,就算是有的題做對了,也是蒙的,對於道理並不是很清楚,所以孩子課下不是要做多少題,而是在做的過程中善於思考,進行歸類總結,什麼樣的題用什麼知識點來解決,做到一目瞭然,有的孩子其實對於這些根本不清楚,所以做了很多題,題型稍微一變,但是方法沒有變,可是就被難住了,今年高考的黃金分割的那道題,很多學生直呼是白送分的題,一眼就看穿考的是什麼知識點,可是有的卻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可見學習是時候要多加思考,要善於總結。要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能夠很快進入狀態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其實腦子也很聰明,但是為什麼卻不出成績,就是他們的專注能力差。上課做不到專注,寫作業做不到專注,做任何事都是三心二意。其實就連玩他們也未必玩的那麼痛快,總之是玩也玩不好,學也學不好,不能專注的地幹好任何一件事。

你看學習優秀的孩子,人家也不是不玩,就連遊戲人家玩的也很好,可是人家玩過了,該學習了,就專心的學習,腦子很快就會聚攏在學習上面來。可是有的孩子,好像坐在書桌旁學習,但是大腦依然在天馬行空,這樣的狀態還能出成績呀,那是不可能的。

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這是現在每個家長都重視的一個好習慣。家長只要培養孩子在小時候喜歡上閱讀就可以,先不要說看什麼書有用,什麼書沒用?有用沒用孩子只要看書就是好現象,等孩子真正讀懂書了,他自然就有甄別書的能力了。當然家長也要稍微的把把關,有暴力和其他不良傾向的書,也是要拒絕的,別的書,儘量滿足孩子的閱讀需要即可。

叫孩子慢慢喜歡上閱讀,閱讀成為孩子一生的一個好習慣,不是為了考試,就是想安靜的閱讀,這才是真正讀書的境界。

最後說的要教會孩子勇於堅持的習慣。

不管是學習的路上,還是將來生活的路上,我們都會遇到苦難,遇到困難,我們要勇於知難而上,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不要輕易的就說放棄,

堅持了不一定就會成功,但是放棄了立馬就會失敗,結局馬上就可以看見。

結束語:優秀的孩子其實人家之所以優秀,不僅僅是人家有傲人的天賦,其實這些孩子比普通的孩子更加的努力刻苦,非常的自律,你說人家不成功誰成功呢。很多普通的孩子,既沒有人家傲人的智力,也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你說你憑哪一點成功。天賦和努力合二為一,成就一個個學神和學霸的神話。其實你也可以,只要你努力了,你也會取得傲人的成績,為了遇見更優秀的自己,積極努力的學習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手機前的你有什麼看法,就請分享出來吧!


淺淺的教育


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人受益終身,具體可以在以下案例中體現,我們一一來分析。

一、名家名言

從古至今,國內國外的教育大家們都有過類似的觀點: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羅索說: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

二、經典案例

1) 專注學習、講求效益的習慣

2000年黑龍江省理科狀元楊春宇,很多人去他那裡取經,問他是怎麼學習的。他只說了一句話,上課45分鐘專心聽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但是他就是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他這種專心聽講的精神是從哪裡來呢?原來他爸爸很小就注意培養他做事專注的習慣,據他父親楊國學介紹,他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專注的習慣。有意識地讓他養成在某一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的能力。一開始訓練的時間比較短,也就是兩三分鐘,後來慢慢延長,5分鐘,10分鐘。。。玩玩具只給一件,看書,也只給一本,創造了養成專注習慣的氛圍。而且從小學起,楊春宇的爸爸就要求他,放學後第一件事情並不是直接寫作業,而是先向父母複述當天學習的內容,這也就是從側面強制他上課必須認真聽講。這是一個長期的、有意識的引導,也是習慣的養成,楊春宇在這樣的習慣中長大,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很專注的。

2) 善於思考、勇於提問的習慣。

河南省2000年理科高考狀元李萌分享:多思考,多提問,思考的東西是多方面的,聯繫所遇到的物理或化學現象,思考老師上課講的每一句話,思考自己所做習題的正確解答方法等等,這中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系列這樣的問題。將他們提出來問老師,不但可以獲取這類知識,老師還有可能聯繫到其他一些問題,從而獲得更豐富更發散的知識。

另外,千奇百怪的問題一定要敢想,敢於問,這對自己的成長會很有幫助。

3) 愛閱讀、大量閱讀的習慣。

2013年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語感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你叫一個有語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許並不能清楚地告訴你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與寫法,也沒法給你講出來閱讀題的答案為什麼該是這個,因為他做題目憑藉的不是系統的訓練與大量題目的積累,他沒有那種足以歸納成經驗的東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確的答案。”

而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我的父母通過一個個童話、一篇篇傳奇、一段段故事,通過他們戲劇性的朗讀聲和投入的富有張力的表情告訴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塊字背後,在那些繁複的語法規則背後,在那些千變萬化的讀音背後,那些文字傳達出的精神,那些講述的聲音蘊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

正如《海的女兒》的內核是愛與犧牲,《夸父逐日》的內核是執著,《秘密花園》的內核是自然與成長,中文的內核,是它所包含的精神,是它所蘊藏的感動。

4) 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2005年重慶理科狀元陳昕昕的學習方法分享:

確定每日、每週、每月的安排,堅持執行,必有成效。我在高三時時間安排緊中有松。每天早晨7∶00到教室,做半個小時的英語練習,接著開始上課;中午回家吃飯後休息30~40分鐘(注意:一定要躺下來休息);1∶20到校學習至2∶50;下午及晚上基本按照學校的課程表安排學習。同時,課間休息也十分必要,最好離座走動一下。中午學習不必很緊張,有空不妨看看報紙和雜誌,既可以放鬆大腦,又可以為作文積累素材。 一週之中一定要為自己安排一個放鬆時間,如週六晚上或週日上午,丟開學習,放鬆身心。另外,學習計劃不必專門擬訂成文,定好時間安排後,可利用晚上睡前幾分鐘對第二天學習的具體內容作個安排。安排學習時間,最好徵求一下老師的意見,尤其是自己的弱勢學科,更要重視老師的建議。

學習中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如獨立鑽研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自學的習慣,動手做實驗習慣,細緻觀察的習慣,預習的習慣、錯題反思的習慣等等。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才會變得輕鬆,學習的效率才會不斷提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萬能的璐璐說歷史


大家都很羨慕學霸學神,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考試北大清華,不是因為他們多麼的聰明,而是因為大部分天才都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看了很多學霸天才的課程,我總結了一下他們的學習習慣,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高效的時間管理與統籌管理

第二,積極的心態,化壓力為動力

第三,學會取捨,將效用最大化

第四,不盲目從眾,練就批判性思維

第五,學會傾聽,觀察,提問

第六,多聽,多讀,多思考



這邊還要強烈推薦大家一個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

簡單的說就首先是確立目標,然後學習理解知識,再對知識進行講解複述,最後糾錯反思並檢驗成果。每個知識點都這樣進行學習,很多學霸天才也是通過這個方法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成績,親測有效,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