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旦攻擊航母,就意味著對國家宣戰,然而航母真的容易被擊沉嗎?

顎慕格尼訥


在和平年代的話,擊沉一艘航空母艦是比較簡單的,因為一發重型反艦導彈,就能擊沉一艘萬噸級別的戰艦,或者讓航空母艦徹底失去戰鬥力。


美國航母曾經多次被俄羅斯戰機低空掠過,美國艦艇也發生過許多次的碰撞事故,所以趁其不備偷襲的話,幹掉一艘航空母艦並不是難以想象的。

但是幹掉航母之後呢?


軍艦被攻擊就等於不宣而戰,惱羞成怒的美國人會動用一切手段報復這個膽大妄為的國家。而在戰爭時航母打擊群才開始顯露出它的真容。

並且美國也表示它的核戰略是與航空母艦掛鉤的,攻擊美國的航空母艦等於對美國發動核打擊

的確航空母艦不容易被幹掉

首先是因為航母打擊群完全展開的話能夠方圓1000公里,敵軍的反艦導彈載具根本找不到機會發射反艦導彈。(如果沒有中繼制導的話,射程也就100公里以內,就是有中繼,反艦導彈的射程撐死了也是500公里。這個射程很明顯夠不著航母,畢竟戰鬥機不是瞎子)


而就算敵方的反艦導彈能夠夠著航空母艦,並且成功發射,

那麼航母打擊群的防空艦艇也不是乾瞪眼的,防空戰艦會趕緊發射防空導彈來擊落那些來襲的反艦導彈。



更何況只要不是蘇聯那群傻大黑粗硬普通的反應的人,就是打航母上,它也不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很明顯大多數國家買不到蘇聯那群傻大黑粗,就算買也只能買到飛魚捕鯨叉這類型的亞音速反艦導彈。而這種又小飛行速度又慢的反艦導彈的就算打到航空母艦上面,那威力估計還沒阻尼火箭彈大的。

但是在和平年代這一切都不是個問題,首先....美國那玩碰碰船的驅逐艦已經不是一艘兩艘了....誰敢高估美國海軍的軍紀?

第二,航母經常通過某些重要水道,再通過波斯灣地區的時候,伊朗海軍那些導彈也是可以展開偷襲的,而由於波斯灣地區十分狹窄,所以說美國航母也沒地方躲,

第三,就算反艦導彈來襲,美國人也得先愣一下,這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又是演習?所以就會失去至關重要的反應時間那麼被幹掉不是不可想象的。

畢竟在二戰時期被幹掉的航母那可不是一艘兩艘。(別說死活不沉沒的美國,美國號,那是用來做試驗的,先用艦炮打打看看效果,再用普通反艦導彈的來看看效果,最後哎呀媽呀,確實沒啥效果哈.....然後,乖乖上炸藥炸吧)


嘯鷹評


擊沉一艘航空母艦,是非常困難的,這個世界上擁有能夠擊沉敵國航母能力的國家,並不多,估計不超過一巴掌,這其中應該包括中國。

航空母艦擁有極為完備的防禦能力。首先航母並不單獨作戰,通常與護航的驅逐艦護衛艦組成航母戰鬥群。以中國海軍遼寧艦威力,遼寧艦在戰時通常編組4艘7000噸的052D型相控陣雷達導彈驅逐艦,2艘054A多用途護衛艦,擁有完善的對空防衛體系。航母編隊擁有的硬殺傷武器包括垂直髮射的紅旗-9遠程艦空導彈,射程超過100公里,垂直髮射的紅旗-16艦空導彈,射程超過30公里,以及130毫米、76毫米等各型大中口徑艦炮。強大的火力可同時對抗數十個來襲目標的飽和攻擊。

遼寧艦配備有24架殲-15艦載殲擊機,可在距離航母300公里範圍內執行4機CAP編隊的戰鬥巡邏任務,能夠及時在敵人發射導彈之前,殲滅突入航母防空圈的敵攻擊機。

美國航母也是一樣,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戰鬥群,通常由1艘尼米茲級航母,3-4艘安裝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或伯克級導彈驅逐艦,1-2艘攻擊型核潛艇、1-2艘後勤支援艦組成。下轄4個攻擊戰鬥機中隊,編有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44架;1個艦載預警機中隊,編有E-2D鷹眼預警機5架;1個電子戰攻擊中隊,編有EF-18G咆哮者電子戰攻擊機5架。這些戰機能夠在距離航母500公里左右的距離上形成防衛圈,再加上護航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或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上面的標準艦空導彈,防禦能力異常強大。

另外,大型航空母艦擁有一場堅固的艦體,抗沉性能非常優異。美國海軍曾做過實驗,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具有優異的抗沉性能,艦體可承受15枚以上的反艦戰斧導彈的打擊。以美國航母戰鬥群的防禦能力,如果想突破防禦圈,命中十幾枚反艦戰斧那樣的導彈,估計要發射數百枚導彈才行。目前在一次戰術任務中能發射數百枚反艦導彈的國家,地球上還不存在,所以理論上,美國航母是無敵的。

此外,航母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可利用自己的高速機動性做很多事情,例如依靠機動擺脫追蹤,實施戰術上的欺騙。

美國在80年代多次搞過北約內部的反航母演習,多數情況下航母可依靠機動佔據上風,美國當時也多次突然對蘇聯近海進行航母突擊演習,最猛一次是從堪察加半島南部突入鄂木斯克海,這等於是突入蘇聯的內海了,然而蘇聯毫無察覺。

航母擺脫衛星和電子偵察的戰術有好幾百種,例如可以在對方衛星過頂期間,在夜間安排大型補給艦或輔助船緊密貼近航母伴隨航行,然後在衛星離去以後,利用夜間脫離輔助船,以30節高速狂奔10小時,等衛星再次過頂時,會看到一艘電子信號大開,以上次偵察預計航線正常航行的“航母”。真正的航母早已在好幾百海里外了。

總之,要想幹掉航空母艦,需要建設一個龐大的海防系統,我自己的航空母艦才是擊沉敵人航空母艦的最好武器。


科羅廖夫


這個問題分兩個回答,第一,航母容易被擊沉嗎?這個有過真實的案例,這是實驗性質的案例是由美國人主導的,將一艘航母放在特定水域,然後狂轟亂炸,看航母多久沉沒,小鷹級(美國號)航母,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排水量8萬噸左右,長319.3米、寬39.6米、1964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可以攜帶20架F14雄貓戰機、36架F18大黃蜂戰機、E2C和EA6B各4架。2005年美國用其退役航母“美國號”在大西洋進行航母的抗打擊實驗,目標便是擊沉這艘長319米排水量8.4萬噸的海上巨獸,實驗分為水上和水下兩部分,分別模擬魚雷和巡航導彈的攻擊,甚至自殺式小艇的攻擊,以分析航母在遭受各類攻擊上的抗打擊能力和穩定性,同時通過安裝在航母上的攝像機和數百套傳感器來收集數據,為以後的新航母福特級的建造提供更多的數據和改進措施。美國海上司令部按照事先準備好的“節目單”對“美國號”航母進行了多次導彈攻擊實驗,終於在遭受了25天的狂轟亂炸之後美國號航母才開始慢慢沉入1828米的水中。它也是全世界被炸沉的最大戰艦。注意,這是實驗性質,航母是一個靶船,這部是在實戰背景下的攻擊擊沉,這樣看之是具備一般的參考價值,沒有實戰的參考價值。

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就算航母不攜帶武器,飛機,動力,防禦等等系統,就是一個空的船殼,想炸沉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論你在哪裡的軍事節目裡看到的,有關一枚導彈就能打沉航母,那是沒有什麼事實根據的,更不要說,一個航母編隊,裡三層驅逐艦,護衛艦,指揮艦等等,外三層的,攻擊型核潛艇,天上的衛星指揮等等,一枚導彈能不能飛到航母跟前都是個問號,更不用說擊沉他,因為航母本身不是去跟導彈等進攻性武器對抗的,即使有一枚導彈幸運躲過了防禦網,擊中了航母,如果不擊中三個地方,航母理論上可以繼續作戰,指揮系統,表面甲板,彈藥庫,其他地方即使擊中,航母也可以繼續作戰,還有許多特性說不完。

第二個問題,一旦攻擊航母就是宣戰行為,這個是肯定的,但是是不是真的戰爭要看許多因素,其中三個排在首位,1、國家利益.2、國家之間的關係.3、是不是軍方的攻擊

為啥這麼說呢,先說國家利益,舉例說,美國經常在日本海進行演習,和韓國有,和日本也有,演戲過程中,俄羅斯不僅經常當觀眾,好幾次,戰機飛到航母頭頂,用火控雷達照射,在航母甲板上打開油箱撒油,這已經能構成進攻要素,被視為宣戰了,但是每次美國都忍氣吞聲,要是別的國家感這樣做,美國就開戰了,這就是國家利益,與俄羅斯開戰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損失太大,讓人家打臉就打臉了,忍忍算了。第二、國家之間的關係,比如你發射導彈,擊中別人國家的艦艇,但是你跟這個國家關係好,雙方可以商量一下,算了,就算是誤擊算了。三、是不是軍方攻擊,這個很重要,美國在波斯灣執行任務,就有海盜,或者是恐怖分子駕駛小型汽艇,裝上炸彈,直接裝上軍艦,這樣是民間行為,並不是軍方行為,所以,不算作戰爭。還有很多因素,比如,韓國的天安艦事件,兩個本來就是交戰狀態,並不是和平狀態。希望對你的回答有用。


湮滅達人


攻擊航母問題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就是航母真的這麼容易擊沉嗎?第二攻擊他國航母意味著什麼?

首先航母真的這麼容易擊沉嗎?

先說一個真實的案例,就是美國自己攻擊自家航母的故事,這可是真實的案例,美國人自己將一艘航母放在一個指定水域,然後各種武器一起上,各種狂轟濫炸,看航母多久沉沒?看各種武器對航母造成的傷害有多大?收集數據用來設計更耐揍的航母!

這艘被炸沉的航母是小鷹級航母美國號,退役的常規動力航母,排水量在8萬噸左右,長319.3米、寬39.6米。2005年美國用這艘退役的航母在大西洋用來做航母抗打擊試驗並採集數據,目標就是擊沉這艘海上巨獸,美國是各種武器都湧上來,反艦導彈、航空炸彈、魚雷等能用的武器都用上了,甚至還試驗了自殺式小艇的攻擊,每次攻擊後都會有人上去去航母進行評估並收集毀傷數據,以分析航母在遭受各類攻擊上的抗打擊能力和穩定性,為以後的新航母福特級的建造提供更多的數據和改進措施。

就在這樣的攻擊烈度下航母硬是扛了25天時間才在狂轟濫炸中慢慢沉入海底,這還是美國8萬噸級航母,如果遇到現役的10萬噸級尼米茲級或者11萬噸級福特是不是更難擊沉?對擊沉美國航母是不是感到很絕望?

個人覺得航母恐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擊沉,實戰中的航母和打擊這個什麼都沒有的空航母完全就是兩碼事,航母上可以隨時都是幾千噸燃油,運氣好還有幾十架滿油滿彈的戰鬥機在航母甲板上,還有彈藥庫等等,搞不好一枚導彈就能秒殺一艘航母,至少一枚導彈足以讓航母退出戰場,失去戰鬥力!

圖:俄羅斯3.8萬噸靶船,兩枚P-500玄武岩導彈直接打碎,航母抗打擊能力確實很強,但重型反艦導彈威力也不小,更何況航母還是一個火藥桶呢?


第二攻擊航母意味著宣戰,而且戰爭規模恐怕還不小

如果真的攻擊到航母了,這個事情就鬧大了,航母是大國的象徵,軍方能忍民間恐怕也忍不了,這基本代表將爆發大戰!但如果攻擊到的是其他艦艇,有時候就說不準了,因此在準備攻擊航母前,要從利益上考慮清楚。

國家之間的對抗在公海上是比較頻繁的,比如公海上的對抗,蘇聯和美國就經常玩海上對抗,美國還經常以自由航行的名義侵犯他國領海等等,俄羅斯回應一直都比較強硬,比如“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撞船事件,蘇27打開油箱像美國軍艦潑油事件,蘇27甚至飛躍美國航母上空並模擬攻擊等等;美國也有類似的,比如偵察機抵近偵查,甚至高空偵察機飛入敵國領土偵查,火控雷達照射敵方戰機等等,這些都對對方進行了侵犯,甚至戰機之間模擬空戰等等,但是視為宣戰了嗎?基本大家就是外交上譴責對方行為,也就是忍了。

所以在交戰的問題上,大家都是非常謹慎,甚至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即使發生了意外比如就真發射導彈了(極有可能被反擊),也不一定會打起來,雙方軍事熱線會馬上聯繫,問明白是誤射還是真的開戰,消除誤會後就交給外交扯皮談賠償的事情了!


狼煙火燎


想要擊沉航母,必須先得發現航母,如果連發現航母的能力都不具備,擊沉就無從談起了。現在我們每每說起發現航母的手段,無外乎衛星、雷達、無人機,不過只有當這些手段綜合運用的時候,才能確定航母所在的大致位置,單一手段是無法鎖定航母位置的。就目前而言,也的確沒有哪個國家說自己就能實時跟蹤他國航母的位置,本國肯定可以實時跟蹤。

之前有一段時間,中國因為相關需求和技術能力成功發射了高分辨率的“吉林一號”衛星,不僅拍攝到了美國的軍港,還拍攝了一段跟蹤飛行中的民航客機的動態視頻,這讓很多人非常興奮,認為我國就此具備了實時跟蹤航母的能力,這樣的認知是不全面的。

“吉林一號”這樣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軌道高度在600公里以上,分辨率為多光譜1.12米,視頻觀測範圍 4.6 x 3.4 km,想要長時間凝視航母這樣的海上高速目標,僅憑1、2顆衛星根本無法做到。當前國外的先進視頻衛星最長凝視時間為90秒,“吉林一號”的凝視能力預計也在這個水平,在一次掃描過後,需要重訪才能繼續凝視拍攝。

這就需要大量衛星才能實現10分鐘以內快速重訪,根據長光衛星公司的數據,實現30分鐘以內的快速重訪需要60顆衛星,以此類推的話,粗略估算需要100顆以上衛星組成的星座,才能達到對全球任一點10分鐘以內快速重訪能力。如果目標是航母編隊這樣的大型水面目標群的話,還需要結合合成孔徑雷達的判讀才能確定。所以說,發現航母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更別說擊沉了。


軍機圖


都攻擊航母了,肯定是意味著宣戰。目前為止,航母看起來用導彈類的武器是很難快速擊沉的。

美國曾經做過類似導彈實戰實驗,用導彈武器進行了上百次的狂轟濫炸,在最後的第二十五天才把航母炸沉。其航母建造也是基於目前的導彈武器來設計的。不過,對於未來的先進武器航母是不具備任何防禦甚至是攻擊的。




目前為止,全世界的軍事武器都是建立於物理武器對抗制衡中的,對航母攻擊是比較落後的,也無法有效制衡航母戰鬥群。

而像電磁激光炮,高能量集束激光武器,中等離子武器,高射頻超高聲波武器,高密度加強型磁場引力波甚至是高質量黑洞武器等先進武器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還無法大量應用。不過是未來的主要武器配置。航母戰鬥群在那個階段是很容易被瞬間毀滅的。

裡面有一款武器是高質量黑洞武器,估計很多人覺得不可能。但是歐洲那個大型實驗室已經制作出過微型黑洞。但基於實驗數據和實用應用數據不充分,推進比較緩慢。

由於目前科技水平,後面這些先進武器進度比較緩慢,都在實驗試用階段。未來必將能應用於實戰。航母及航母戰鬥群在未來終將成為歷史。


用戶52883587515


放眼全球有能力攻擊航母的國家是不可能真正採取行動的,而想攻擊航空母艦的又缺乏攻擊航母的手段,難道伊拉克戰爭期間薩達姆不想把美國的航母幹沉了?如果真的哪天一個國家對另一國家的航母發動進攻不用想這肯定是要開打了。至於這個航母是不是真的那麼容易被擊沉就另當別論了。

一、航母是否真的很扛炸?2005年5月,美國用排水量8萬多噸的“美國號”作為靶艦,據說是各種炸彈、導彈、魚雷,空中、水面、水下把“美國號”一頓胖揍,美國號愣是堅持了25天才長眠於1800多米的海底。試驗內容、過程都是嚴格保密。在試驗結束約6天后才有限的通報了試驗情況。這裡有個疑問所有的說法都是美國公佈的,這裡面有沒有水分?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從主觀上來看,美國人肯定會宣傳自己的航母多麼牛掰,讓對手退避三舍。

“美國號”航空母艦

二、美國航母艦隊的防禦體系真的無懈可擊嗎?美國對外宣稱自己的航母有好幾層的防禦圈,預警機、戰鬥機、防空導彈、近防炮、反潛機、核潛艇似乎為航母穿上了金鐘罩鐵布衫一樣。可是2010年11月發生的事情就不好解釋了。俄羅斯的兩架蘇-27戰鬥機和兩架蘇-24MR偵察機就連續兩次飛臨美國“小鷹號”航母近距離拍照。當時美國和日本正在進行為期十幾天的軍事演習,按理說航母艦隊的各個雷達都應該開機的,那為什麼沒有發現俄羅斯戰機,在能夠目測到俄羅斯戰機後戰機才緊急升空。說好的防禦系統呢?有人說是美國故意放進來的,兩架蘇-27,兩架蘇-24MR偵察機對美國有什麼新鮮的。難道獲取幾架戰機的信息比俄羅斯戰鬥機突破美國航母編隊防禦體系更重要?

蘇-24MR偵察機抵近“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圖(一)

蘇-24MR偵察機抵近“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圖(二)

俄羅斯蘇-24MR偵察機

三、真的需要把航母擊沉了才會讓其失去戰鬥力?航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一個移動機場,將戰鬥機儘可能的進行前沿部署,威懾潛在對手。如果讓航母上的戰鬥機無法起飛航母是不是也就失去了戰鬥力了?執行戰鬥任務的航母甲板上都停放有很多戰機(機庫是不可能裝的下所有的戰機),甚至有很多彈藥在甲板上。只要有一枚導彈擊中甲板上的飛機或者是彈藥造成的後果也足以讓航母暫時失去戰鬥力。如果是一枚電磁脈衝導彈在航母上空爆炸,航母、艦載機的電子設備都會找到破壞,航母也就失去意義了。

美軍航母上密密麻麻的停滿戰機圖(一)

蘇-24MR偵察機抵近“小鷹號”航母圖(二)

美軍“福萊斯特”號航母甲板發生航空事故圖(一)

美軍“福萊斯特”號航母甲板發生航空事故圖(二)

因此,我認為攻擊航母必然是意味著戰爭,航母是否是真的很難擊沉這要打一個問號,但是要讓航母失去戰鬥力也沒有想象中難。


用戶94354639694


航空母艦作為海上巨無霸的存在,在經過一次次的改進,地位是越來越高,在性能方面也是越來越強悍。尤其是航空母艦的出現,大大的增強了遠航作戰的能力以及遠航作戰的戰力。甚至還有人戲稱航空母艦的性能以及數量就決定了戰爭的勝敗,雖然這樣子的說法有些誇張,但是,仍然無法掩蓋航空母艦的強大以及重要性。因此,航空母艦也漸漸的成為了一個國家的象徵,攻擊到一個國家其他的一些裝備可能還能以誤擊來搪塞,說一說商量一下可能就過去了。但是,對於航空母艦來說,一旦被攻擊了,那就算是一種宣戰了,畢竟航空母艦那麼大,看錯目標是根本不存在的。那麼,對於航空母艦而言,它的防禦能力怎麼樣呢?會不會輕易的就被擊沉了。

要想擊沉航空母艦,首先是要能夠看得見或者說能夠瞄準到才能夠實現擊沉的目的。可是,航空母艦雖然很巨大,但在海洋中還是小如細沙的,靠衛星進行搜索的話,如果運氣好或許能夠捕捉到位置,但航空母艦這種層次的武器肯定是有安裝反偵測的裝備的。

就算是,真的找到目標了,能夠進行打擊的還是導彈等一些對空的武器。而在航空母艦上都是有裝備攔截系統的,導彈之類的還是很難通過這套系統的。而且,就算是成功的突防了,就拿航空母艦的防禦來說,可能只能算得上是撓癢癢吧。

畢竟,此前就有美國準備炸燬一艘航空母艦,但是廢了九牛一毛之力才成功達到目的。所以,航空母艦的防禦力還是很強的。


霹靂火防務


只要扔對地方,一顆菸頭也能擊沉一艘航母

自二戰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以來,航空母艦現在是、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是水面編隊中的核心兵器。自從進入導彈時代以來,各種“航母無用論”、“航母是巨大的海上棺材”等唱衰航母的論調層出不窮,而各種冠以“航母殺手”的兵器不時招搖過市,可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航母發展越來越好。

航空母艦駭人的戰鬥力是通過其搭載的艦載機來實現的。艦載機賦予和航母強大的攻防能力。拿目前最強的航母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來說(福特級尚未形成戰鬥力),其搭載的航母戰鬥機聯隊裝備有預警機、戰鬥機、電子戰飛機、反潛直升機、運輸機等接近80架各型飛機,擁有強大的打擊和防守能力。而且航母一般不獨行,而是與巡洋艦、驅逐艦、核潛艇以及補給艦組成編隊,擁有強大的防空、反艦、反潛能力。正式因為如此,航空母艦生存能力很強,很難被擊沉。二戰結束後,在歷次大大小小的戰爭中,沒有一艘航母被擊沉。航母的生存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航母在茫茫大洋裡很難被抓住和定位。茫茫大洋上面隨時都有成千上萬艘艦船在航行,為航母編隊提供了很好的掩護。而且航母還可以通過佯動、電磁靜默、電子欺騙、告訴機動等方式躲過天基、空基和海上、海下的各種偵查。1981年,美國的艾森豪威爾航母編隊在“前進部署”演習中抵近蘇聯的科拉半島,蘇聯調動半個國家的偵查力量都沒有準確定位航母編隊。

二是航母編隊擁有遠、中、近程嚴密而完整的防空、反潛能力。航母編隊通過艦載機構成遠程防守線、用編隊內的護航艦艇上的防空導彈、反潛導彈構成中層防守線、用航母自身的導彈、魚雷、速射炮等構成最後一道防線,可謂層層攔截,密不透風。就拿對航母威脅最大的飽和時反艦導彈攻擊來說,航母編隊裡的預警機可以發現800公里外的地方偵察機和轟炸機,引導戰鬥機將其在反艦導彈的射程外將其擊落。即便有漏網的導彈成功發射,宙斯盾系統可以攔截370公里外的水線目標。

三是航母是重達幾萬噸乃至10萬噸的大傢伙,擁有極強的抗打擊能力。以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尼米茲級航母採用優質的HY100型鋼建造,擁有極強的抗打擊能力。甲板厚度超過50公分,水下部分擁有6層夾層,以防禦魚雷攻擊。面對目前反艦導彈普遍使用的穿甲型彈頭,一味的提高裝甲厚度已經行不通,尼米茲級用加大水密艙密度的方式提高抗沉性能。尼米茲航母全艦總共設置了超過2000個水密艙,即便有400個進水,仍然能飄在海上。2005年美國拿退役的一艘8萬噸級的航母進行了武器實驗,用各型武器輪番轟炸了25天后,這艘航母才沉入海底,超級航母的抗揍性能可見一斑。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為6萬噸級的艦艇,在實戰中捱了24枚500公斤級的航彈和10枚魚雷,最後是因為彈藥殉爆才沉沒。擊沉一艘排水量10萬噸、防護水平更高的尼米茲級得需要命中多少彈藥大家自己推算一下。美軍向來重視軍艦的生存性能,軍艦服役前都得接收水下爆炸衝擊試驗,尼米茲級也不例外。

近年來,東亞某大國發展了一套以反艦彈道導彈為核心的反航母武器系統,在試驗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由反艦導彈搭載的高速彈頭從天而降的場景像極了傳說中的“如來神掌”。不知道尼米茲級航母將來有沒有福氣受這一掌。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不管是不是攻擊航母,你攻擊其他的裝備一樣可以視為宣戰。

航母不容易被擊沉,現在的航母雖然都是皮薄但是水密艙更多,水密艙技術最早是中國人應用,用這種技術造船就算幾個艙進水不至於沉沒,再者就是任何軍用艦隻水線以上的部分全部打爛都不會沉沒。

所以任何船隻的致命部位在水下,所以反艦導彈沒有對航母造成貫穿的情況下,需要經過多次攻擊才能擊沉航母,美國軍演拿航母打幾天幾夜其實本身就是實驗,你打致命部位試試。

但是由於擊沉航母要突破好幾層防禦圈,第一道是艦載機防禦,第二道是遠程防空導彈,第三道是中程防空導彈,第四道是近程防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所以說擊沉航母很難,航母的攻擊半徑通常1000公里,你夠不著人家人家缺能夠得著你,並且航母作戰處於30節速度移動中,所以擊中很困難。

航母容易不容易被擊沉,主要是看你有什麼武器和裝備,而不是說對於所有國家都難以擊沉,對於不同的武器裝備難度不同,對於不同的國家難度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