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從清代傳世家族看家長榜樣的力量(父母必讀)

從清代傳世家族看家長榜樣的力量(父母必讀)

俗話說,三流的家長做保姆,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一流的家長做榜樣。

做榜樣不一定要拿出你個人所有時間,甚至犧牲自我去陪伴孩子。在這裡跟大家講幾家過去傳世家族裡面的家教門風。

從曾國藩先生的家訓開始。


從清代傳世家族看家長榜樣的力量(父母必讀)

人在少年的時候,最經不得的就是順境,人在中年經不得的是閒境,而在晚年才最怕逆境。想想看,小時候順風順水,全世界都慣著你,這個孩子就沒有人格的歷練,而到了中年也是閒著。其實,忙也是一種資格,說明你有價值,倘若一個人中年時沒有因為忙碌而積累資源,那少年時過得太潤就是人生一大不幸。

這個事既要告訴學生,也要告訴家長,不要老說再苦不能苦孩子,人這一輩子吃的苦都是有定數的,孩子現在不吃苦,難道讓他老的時候吃苦嗎?

曾國藩先生說,我看一個大戶人家日後會不會衰落,只看他家子弟三件事:第一,是不是每天早起床;第二,是不是能夠幹家務活;第三,是不是愛讀書。人能早起床,這是一個天地之約,是修身,幹家務活是齊家,唸書是一個人的明智。這樣的人才有出息。

大家經常說,我家孩子幹活早起可能不行,但讀書肯定讀得多。可是我們的孩子真的是讀書人嗎?現在的孩子有些是為了考試而讀書,並不是他自己真的喜歡唸書。

我們評價現在的孩子是不是讀書人,其實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標準,如果你把讀書當成一種學習方式,那還不能說你是一個讀書人。只有一個人把讀書當做一種生活方式,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讀書人。所以,只有孩子平時把讀書當做一種休閒樂趣,他跟書才能結緣。


那怎麼才能讓孩子愛上讀書呢?我覺得要允許孩子讀閒書,所有的虛擬和真實、藝術和哲學,這一切都沒有邊界。鼓勵孩子愛讀閒書,總比不讀書好吧。

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有一句話說,要做眼裡揉得下沙子的教育家。對待孩子成長,眼裡得能容沙子。得做眼裡揉得下沙子的家長和老師,這些既是家教,也是學校教育的宗旨。

再說說林則徐的家訓。

從清代傳世家族看家長榜樣的力量(父母必讀)


他特別強調眼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他會教孩子看天地,見眾生,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林則徐這一門都非常有出息,因為他不給他們留錢,林則徐說我的子孫要是如我,我還留錢幹什麼,他們本來很賢德,自己已經有志向,錢多了損其志;我的子孫如果連我都不如,我留錢幹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我們做老師、做家長、做基礎教育的人,能帶給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畢生的習慣,如果讓他知道要學會靠自己,那他一輩子會受教無窮的。


大家都熟悉《少年中國說》,就是梁啟超先生留下的。


從清代傳世家族看家長榜樣的力量(父母必讀)


梁啟超他們家很厲害,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們家九個孩子個頂個出息,學的專業也都不重複。他們並不是重複父親,而是讓孩子成為自己。

梁啟超先生說不要做填鴨教育,他主張父母要跟子女做朋友。他給九個孩子一共寫過五百多封家書。他說,做家長的人要有趣味,養出來的孩子才有趣味。老師家長可以想想這句話,我們自己是個有趣的人嗎?

梁啟超先生還說過,通達、健強的人生觀,是保持樂觀的第一要訣,這是一條家訓,也是一種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