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大愛相髓”,80後小夥成為察右中旗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大愛相髓”,80後小夥成為察右中旗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上演著溫暖與愛的故事。

2018 年 9 月,察右中旗一位普通的 80 後小夥,就用自己的熱血譜寫了一曲大愛之歌。兩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一頭是無私的愛心,一頭是生的希望,通過一根流動的血管,就這樣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

“大爱相髓”,80后小伙成为察右中旗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今年 36 歲的都日斯哈樂是察右中旗敬老院的一名普通職工。9 月 21 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 307 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都日斯哈樂躺在病床上,一旁的儀器不停運轉,採集著“生命種子”。他是察右中旗第 1 例、烏蘭察布市第 3 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第 72 例、全國第 7656 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

以前曾在電視裡看到我國有 400 多萬血液病患者,其中 50% 還是孩子,每年有很多白血病人離開,這對我觸動很大。於是他開始瞭解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相關情況,得知捐獻造血幹細胞是一件非常簡單、不影響身體健康的事,就決心要加入志願者的行列中,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

“大爱相髓”,80后小伙成为察右中旗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11 年,當時在北京工作的都日斯哈樂在獻血的過程中,懷揣著對生命的敬畏和無私的愛心,參加了造血幹細胞捐獻血樣採集活動,從此加入到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血樣採集的時候還怕配型配不上呢,畢竟找到合適的配型也是很困難的。”都日斯哈樂說。誰也沒想到,愛心的種子在今年終於發芽了,為另一個生命帶去了戰勝病魔的希望。

“大爱相髓”,80后小伙成为察右中旗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大爱相髓”,80后小伙成为察右中旗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今年 5 月份,經中華骨髓庫檢索,廣東一名血液病患者和他初篩配型成功。當首次接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電話,告知他這件事情時,他深知造血幹細胞捐獻對於身處險境的白血病患者的重要性,當即表示同意捐獻。從入庫那天起,他便已經瞭解了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全過程,並已經過深思熟慮,隨時為捐獻做好了準備。“作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能夠有機會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當初的誓言,感到很榮幸。”都日斯哈樂說。

“大爱相髓”,80后小伙成为察右中旗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察右中旗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宏介紹,目前治療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是尋找與病人組織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的造血幹細胞卻很不容易。大多數患者配型成功的希望,寄託在非血緣性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身上。而在非血緣關係中,最終完成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僅為幾萬分之一甚至更低。所以,這項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每多一個人加入捐獻志願者的隊伍,那些頻臨絕境的患者就會多一絲希望的曙光。參與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志願者越多,患者生命得到救治的機會就會越大。

“大爱相髓”,80后小伙成为察右中旗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能配成功也是緣分。”都日斯哈樂很快就做好了一系列檢查、測試和準備工作,並於 9 月 16 日踏上了開往北京的愛心列車。當妻子和女兒得知他要去捐獻造血幹細胞時,給予了他全力的支持。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都日斯哈樂的捐獻之路更安心和堅定了。

“大爱相髓”,80后小伙成为察右中旗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經過 4 個小時的採集,都日斯哈樂順利捐出 199 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裝載著“生命種子”的恆溫箱由飛機護送,將重新點燃一名 42 歲的廣東男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大爱相髓”,80后小伙成为察右中旗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整個過程中,都日斯哈樂並沒有覺得身體有不適感。“以前已經瞭解過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相關事情,現在並沒有覺得身體有什麼不一樣,休養幾天很快就能恢復了。現在就是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復,也希望通過我自己的捐獻經歷,能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幹細胞志願者隊伍中來。”捐獻後的都日斯哈樂說。

生命無價, “大愛相髓”

都日斯哈樂用自己的模範行為

告訴我們捐獻造血幹細胞

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

它與獻血一樣採集過程是科學安全的

願每一個人都能行動起來

奉獻愛心

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去了解並支持造血幹細胞捐獻

積極加入到志願捐獻者的行列

給他人帶去生命的希望

也為這個世界播撒愛的陽光

“大爱相髓”,80后小伙成为察右中旗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