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華為謝謝蘋果後 除了能看到宇宙的P30 Pro還有AI和雲

圖|部分來源網絡 文|要志倩

[搜狐汽車·遠光燈] 自動駕駛領域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前仆後繼的熱鬧之處,它好像是上帝說有光的地方:華為作為通訊行業的巨頭在自動駕駛方面也從來沒閒著、日系三巨頭破天荒一起合作了、歐洲三巨頭也迎難而上......本週汽車科技領域發生了什麼新鮮事?《一週報告》第005期來揭曉!


華為謝謝蘋果後 除了能看到宇宙的P30 Pro還有AI和雲


[·1·進攻——比亞迪華為合作]

3月25日,華為與比亞迪在深圳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汽車智能網聯、智能駕駛以及智慧雲軌、智慧園區等方面展開深度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汽車與軌道交通的創新發展、助力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


華為謝謝蘋果後 除了能看到宇宙的P30 Pro還有AI和雲


根據合作協議,華為將發揮自身在AI(人工智能)、5G、IoT(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沉澱與優勢,攜手比亞迪汽車與軌道交通,助力出行領域智能化轉型升級,還將從智慧園區等方面與比亞迪共同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視點:3月26日,華為謝謝為它“暖場”的蘋果後,在巴黎舉行了2019年的春季發佈會,會上發佈了能看到月亮環形山、能看到銀河的P30 Pro。華為在通訊產品上持續發力,強勢到美國為首的眾多國家一度屏蔽華為,其實在大多數人不熟悉的AI、雲計算等領域,華為也是一把好手。

在汽車行業中,AI、5G、IoT(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顯得越來越重要。而面對這一行業趨勢華為早在2015年就開始了自己的在汽車行業的佈局,一汽、廣汽、長安汽車、東風汽車以及北汽都在華為的合作伙伴之列。在華為前兩天剛發佈的2018年的財報中,“雲”和“Cloud”出現了206次。“AI”+“人工智能”出現了142次;而在2017年的報告中,“AI”+“人工智能”只出現了72次。可見,雲和AI正在成為華為的核心技術。

此次和比亞迪的合作,可謂各取所需。華為需要比亞迪來在自動駕駛方面進一步深耕,所以有了雲軌的自動駕駛合作;比亞迪則需要以一個通訊領域上的合作對象,來實現5G、雲計算等技術。此前比亞迪就已經和百度在汽車自動駕駛方面達成合作,面對百度這樣的勁敵,華為能分到一杯幾兩重的羹?

[·2·起勁——威馬汽車將會擁有量產級的L2級Living Pilot]

3月27日,威馬汽車宣佈將在四川省綿陽市打造威馬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中心。該中心建成後,將加快威馬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成果的量產速度。同時也帶來了搭載Living Pilot的2019款的EX5,並且宣稱,4月之後,全世界只有威馬和特斯拉有量產的全系L2級自動駕駛。


華為謝謝蘋果後 除了能看到宇宙的P30 Pro還有AI和雲


視點:幾天前[遠光燈]的《如果政策允許就真的解放雙手了 體驗威馬智行輔助系統》帶大家體驗了一下2019款EX5上的Living Pilot,在群訪環節中,沈暉說,“4月之後,全世界只有威馬和特斯拉有量產的全系L2級自動駕駛”,說到這大家可能有些疑惑,那之前那些別家的自動駕駛連L2都達不到嗎?關鍵詞是全系,其他的汽車品牌具有的都是L2級別中的個別自動駕駛功能,威馬此次搭載全系L2自動駕駛功能可以讓駕駛者短暫的雙手離開方向盤。

最近,自動駕駛功能好像變成了全民的夢想,一直以來,很多車企也拿自動駕駛功能作為噱頭來彰顯自家汽車的過人之處,比如馬斯克就一直強調,2019年特斯拉將會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但是結合特斯拉近年來自動駕駛功能的表現有點讓人擔心,這完全的自動駕駛功能真能實現無人駕駛?L5級2019年就能來?

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的車輛都是具備部分L2或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並且在國內的自動駕駛領域中,不管是法律政策還是技術方面都沒有完善到可以完全依賴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發展方向是好的,不過不管是政府、車企、還是消費者萬萬要守住最後一道防線——安全。

[·3·收購——大眾欲收購福特自動駕駛部門Argo部分股權]

當地時間3月28日,大眾集團表示,已與美國競爭對手福特汽車公司簽署一項協議以發展皮卡業務,並繼續討論擴大雙方聯盟,包括自動駕駛汽車以及出行服務領域。


華為謝謝蘋果後 除了能看到宇宙的P30 Pro還有AI和雲


大眾集團商用車部門首席執行官Thomas Sedran表示,“我們正就收購Argo部門部分股權進行建設性談判,Argo是福特自動駕駛部門。在移動出行服務領域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也是有可能的。”談判將在未來幾個月得出結論。

視點:2017年福特就以10億元的價格收購了Argo AI,如今兩年過去了Argo AI估值才漲到12億,相較於福特此前宣佈成立自動駕駛子公司,並且還將持續投入40億美金,這估值12億的Argo AI對於如此高昂的成本投入實在不解渴,而現在大眾的介入,或許能幫助福特緩緩,一起對抗通用的Cruise。

[·4·開拓——豐田本田共同投資自動駕駛運營公司]

當地時間3月28日,本田汽車和日本卡車製造商日野汽車宣佈,將加入軟銀集團和豐田汽車合資成立的自動駕駛運營公司。

根據協議,本田和日野將分別向合資公司投資約227萬美元,並持有合資公司10%的股權。

視點:本田和軟銀之前就有合作,即一起投資了通用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而此次本田加入軟銀和豐田的自動駕駛公司Monet,意味著本田、日產、豐田三家日系企業面對自動駕駛這個難題開始聯手合作了。


華為謝謝蘋果後 除了能看到宇宙的P30 Pro還有AI和雲


在這輪投資過後,Monet的股權比例變為軟銀佔比40.2%,豐田佔比39.8%,本田佔比10%,日野佔比10%。除去4家投資企業外。Monet宣稱聯合了日本89家商業合作伙伴,看來自動駕駛這一難題的答案需要大家共同解答。

[·5·發力——大眾將組建“歐洲電池聯盟”]

3月21日,大眾宣佈,將聯合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組建“歐洲電池聯盟”,共同研發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的技術。所有參加這個聯盟的機構,都將可以共享研發成果。


華為謝謝蘋果後 除了能看到宇宙的P30 Pro還有AI和雲


視點:

前兩天的大眾之夜大家應該還是印象深刻吧?一晚上大眾一口氣發佈了3款純電動汽車,不容置疑大眾要在電動化領域發力了。

大眾集團CEO迪斯在年報發佈會上明確指出不僅要建歐洲最龐大的電動車製造中心,還要成立自己專屬的電動化零部件採購集團,將會在歐洲研發和製造動力電池。緊接著在3月20日,大眾就和寶馬、戴姆勒達成共識,汽車產業終將走入電動化。這一系列的舉動既有著必要性也有著必然性。

面對中國市場對於電動化汽車的重視,以及特斯拉的攻勢,再加上《巴黎氣候協定》的壓迫讓德國巨頭們不得不轉向電動化,至於必然性,則牽扯到智能網聯的時代要求,自動駕駛功能需要線性控制,而燃油車的發動機則做不到這一點。

隨著大佬們的轉型,汽車產業也都會跟著變化,先不說全球,就光說說中國市場,光大眾要自己做電池這一條就夠國內自主動力電池企業夠受的。

[·6·總結]

上週的蘋果發佈會上,蘋果著重推出了4款服務,並且庫克表示,蘋果將來會向服務方向轉型。其實不光蘋果,很多科技公司都在鳥悄兒的做些什麼,比如上文提到的華為,比如傳統的地圖圖商,都在默默的尋找未來的入口,想獲得一張未來的入場券實屬不易。山雨欲來風滿樓,就看各家如何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