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作者 | 陈宇

转自 | 陈老宇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信息社会50人论坛年会上,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了。且听我把这件事细细道来:

2018年12月22日,信息社会50人论坛的2018年年会在北京举行。那天到会有两位几乎完全同名的人:一位叫陈宇;另一位大家更熟悉,叫陈禹。他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的老会长。实际上,这两个陈禹(宇)还是多年的老朋友。所以主持人段永朝教授当机立断规定:今天大家在会上只要提到陈禹(宇),就默认是指陈禹,而不是指陈宇。今天后者只能叫陈老宇。与会全体嘉宾包括陈老宇本人都认为主持人的这个决定非常英明。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上图:陈禹和陈宇

那天年会上共有六位主题发言者。陈老宇是其中之一。轮到他演讲时,他说,他今天要讲一个很小的题目,叫着《未来展望中的高智商谬误》。

现在,对于未来的展望很热闹,几乎成了一种风气,一个风潮。似乎每个人都在展望未来,但有人很乐观,有人很悲观。在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时代,这也属于正常。

但是,陈老宇说,他发现了一个现象:一般地说,智商越高、知识越多的人,他对未来的展望应该比较准确、比较靠谱,但是,往往也会出现一种高知识和高智商的非常离谱的谬误。接着,他就举了一个例子: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上图:冯·诺依曼

众所周知,有一个人是咱们整个人类信息社会的祖师爷爷,他叫冯·诺依曼。他是一个举世公认的超天才。据说他3岁时看见了他当银行家的爸爸的账本,对账本上那些非常枯燥、毫无规律的数字,他竟然能过目成诵、倒背如流。到了6岁,他就能用希腊文和拉丁文和他爸爸侃大山。而8岁时,大多数孩子还没能弄清楚加减乘除呢,他就学会了微积分。

到12岁,他已经通读了世界史48卷。他读书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往往能一字不差地把书中内容重复出来。他的这种能力维持了几十年。后来,到他40多岁时他的一位同事偶然问他:《双城记》是怎么开头的?他竟滔滔不绝地把那本名著的第一章一字不差、源源不断地背了出来,直到那位同事喊“停停停……”为止。

他22岁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请注意:他去布达佩斯大学读数学时,他爸爸坚决反对,说你至少该学一门有实际用处的课程吧?他说那好吧,我就去苏黎士大学读理工。结果他数学课根本没去上,就拿到了数学博士。而且后来主要是以数学家的身份闻名于世。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上图: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作为一位数学家,他手里总有一大堆永远算不完的问题。1944年,他被人带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看了宾大的两位电气工程师莫奇利(John Mauchly)和艾克特(John Eckert)正在为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结果他发现,这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冯·诺依曼说:计算机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针对 ENIAC 的重大设计缺陷,冯·诺依曼随即对宾大准备研发的下一台计算机 EDVAC 的方案提出了重大修正,并在1945年6月和其他几位学者一起完成了 EDVAC 的设计报告,这就是计算机史上最著名的101页报告,它首次明确提出了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运算;并将计算机划分为五大基本组成部分:(1)运算器(2)控制器(3)存储器(4)输入装置(5)输出装置。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上图: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

冯·诺伊曼的这些伟大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逻辑结构基础,成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基本原则。到1951年,具有冯·诺依曼结构的 EDVAC 建造成功。有趣的是,这台计算机还是由建造 ENIAC 的那两个工程师约翰·莫奇利和约翰·艾克特完成的。但是,到今天,除了我们这些了解科技发展史的人,还有谁能记得住这两个可怜的约翰呢?要知道他俩可是真真实实、一个个焊点,一根根导线,一个个电子管和电容器,一砖一瓦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和第二台电子计算机。那也没用。

人类只记住了纸上谈兵的冯·诺伊曼。这是不是说明:劳心者、思想者、理念的创造者将被人类永远记住。而劳力者、操作者、机器的制造者,往往被人很快遗忘。这恐怕也是“笔胜于剑”的一个生动例证。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上图:约翰·莫奇利和约翰·艾克特

从此以后,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都没能突破这一结构。所以,我们今天使用的计算机,都叫冯·诺依曼计算机。

冯·诺依曼实在是太聪明、太优秀了!他的学识和智商实在是太高了。他的才能其实主要不表现在计算机方面。提出计算机的基础逻辑结构,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在数学和几何学他有多项重大贡献。他在测量学、量子力学、经济学和核武器研发方面也都做出了大量贡献。

由于他太热心、太深度地参加了美国曼哈顿计划和以后的核武器开发,甚至亲自到位于比基尼岛的美国核武器试验现场考察,最终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英年早逝(1903-1957)。以至连诺贝尔奖都没来得及获得。我认为,他获诺奖是早晚的事儿,关键是不能死。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上图:冯诺依曼和世界上第一台冯诺依曼计算机EDVAC

毫无疑问,冯诺伊曼具有超群的知识、超强的认知和超高的智商。被公认是现代计算机之父。但是,他曾经做出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预测。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面积接近200平米,重量高达30吨,耗电150千瓦。这在当时是很大的用电量了,据说每当它启动的时候,费城的灯都变暗了。它的造价高达5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至少650万美元)。

ENIAC 的计算速度更是高达每秒5000次,这是划时代的速度,比当时任何机械和机电计算机都高出了1000倍以上。以冯诺伊曼的绝顶聪明,他能想象到,计算机会不断发展,速度会不断提高。他当时做了一个宏大地展望,他说:如果每秒100万次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生产出来的话,全人类只需要3台计算机,就可以把全世界需要计算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

由于他是一个数学家,同时又深度参与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因此,他肯定有最大量的数学问题要计算。他应该也最知道人类需要计算的问题到底有多少。所以,当时所有的人都相信他的预测。

可是,今天我们想想,每秒100万次计算速度算个啥?我们每个人的手机的计算速度都达到了每秒1亿次、甚至10亿次。全世界这种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50亿部。大型计算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千万亿次。我那天问张云泉(他刚刚出任中国大数据与智能计算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他是不是中国超算第一人呀?):什么叫巨型机?什么叫超算?是不是每秒“千万亿”次以上的计算机才能叫超算?他说:你理解正确。我又问:每秒千万亿次的计算机在全世界有多少台?他说:有一千台以上。而他领导的中国E级超级计算机神威,运算速度有望在两年后达到百亿亿次,让中国超算重新回到世界的顶峰。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所以,什么“三台百万次计算机就能完全满足人类的全部计算需要”?这是不是错得太离谱了?这就是我说的:未来预测中的高知识高智商谬误。

冯·诺依曼已经是古人了。我们来看看今天高智商的人。我也举一个例子:那就是现在最当红的以色列青年学者赫拉利。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者,而且和冯·诺依曼一样,他也是犹太人。他写了三本简史。现在你在北京如果不言必称赫拉利,在学术圈好像都没法混了。

他的高知识和高智商似乎震撼了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但是,他也作出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预测:他说,机器人、人工智能正在迅速发展起来,最终会把所有的生产性和服务性的劳动岗位都抢走。我们在20世纪造就了一支庞大的无产阶级队伍;我们在21世纪将造就一支庞大的无用阶级队伍。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精英,大多数的人都会成为完全无用的人渣,成为垃圾、或者变成宠物被养起来。你没有任何工作可做。因为,所有工作,所以的生产、操作和服务岗位都会被机器人占领。这个预测在我看来也是“高知识高智商谬误”。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高智商谬误产生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不能理解人类和其他动物满足自己欲望的方式完全不一样。除了人类以外的其他一切动物只能利用现存的自然界。自然界有什么它就利用什么,自然界给它吃什么,它就吃什么,给它喝什么,它就喝什么。它只能永远依赖自然界。但是,人类完全不一样,人类的主要特点是理性觉醒。人类拥有强大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就使他能够改变自然界,通过改造自然,创造出一个人造的自然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人和一切动物就有了根本的区别。这种根本区别导致了又一个区别,那就是:动物的欲望和需求是不变的,完全可以被充分满足。而人类则不同。人在解决和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时,通过自己的创造、自己的劳动改变了自然,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物;与此同时,他又必然会创造出了更大的需要,创造出更强烈的欲望。这一点,往往会被高智商的人们所忽视。

冯·诺依曼所处的时代,人类就那么一点点计算能力,每秒5000次的计算能力已经是世界顶峰了,而且成本极高。所以,人类需要计算的问题也就是那么一点点。冯·诺依曼绝对不可能想到,人类的计算机能力会发展得那么快,计算成本会下降到如此低廉的程度。现在随便一部手机每秒运算速度达到上亿次,上十亿次,一部苹果手机里面有30亿晶体管,一部华为手机里面有50亿晶体管。

今天每一个最普通的人拥有的计算能力,都已经是1945年全人类计算能力的千百万倍了。70年前谁能想得到?但是,人类的欲望,人类的需求发展得更快!全世界已经有了50亿部手机,每一部手机都等于冯·诺依曼时代的一台超超超级计算机。但是,我们感觉到计算机够用吗?人类的计算能力有富余了吗?我家的领导、70多岁的一位老太太,那天跟我说,她必须再买一部手机。连她都需要两部手机,一部不够用。出门要计算、打车要计算、上哪儿吃饭要计算、拍照美颜要计算,老师留作业、孩子做作业都通过手机。现在连在家做饭都要计算。现在我家老太太每天必说的一句话就是:“天猫精灵,20分钟后提醒我关火!”而天猫精灵一定会应声回答说:“没有问题,您放心吧,我就静静地守在这里,20分钟后提醒您关火!”确实,正好20分钟后,它一定会大叫:老太太关火了!老太太关火了!从来不会出错。

我跟老太太说,就你和天猫精灵说的这两句对话,你知道吗?已经用掉了当年人类登月的计算能力的一半了。想想吧,就这两句话,从识别到回答,这里面包含了多大的数据量和多么复杂而高速的计算呀!

人类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计算能力的指数式增长,导致的最重要的结果是什么?不是人类需要计算的问题被全部解决掉了,更不是人类完全没有可计算的问题了!正好相反,是人类忽然创造了无数新的需要计算的问题,人类的计算能力反而越来越不够用!不是吗?

不仅计算机的发展永远没有我们的计算需求发展快,人类的一切能力的发展都永远没有我们的欲望和需求发展快。因为,能力在满足欲望和需求的同时,创造了更大的欲望和需要。

所以,人类的需求的发展,会永远超越人类能力发展。从而也使得人类的发展,具有了一种永恒的动力。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人类永远不会出现冯·诺依曼或者赫拉利预言的那种现象:人类的所有需求都满足了,人类没有事情可以干了。可能吗?现在大家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需求比起四十年前不知道满足了多少倍,我们比过去感到满足了吗?幸福了吗?需求和欲望减少了吗?一点点都没有!

40年来,中国从农耕社会进入工商社会,机器取代了我们那么多劳动。从吃饭到穿衣、从住房到出行,在我们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都高度工业化、产业化了。但是,我们的时间比过去多了吗?你们每天都感到没事可干了吗?根本不是!每一个人的感觉都正好相反!大家都感到自己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越来越忙,自己要干的事情越来越多。不是吗?所以,赫拉利错得更离谱!每一个人只要自己想想自己的情况,想想自己还有多少愿望没有实现,自己还有多少想干的事儿迟迟没能去干,就能明白。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人类的需求永远超前于人类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定律,段老师说可以叫陈老宇第一定律。我也赞同。陈老宇第一定律就这样诞生了。这个定律不但解决了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问题,也解释了段老师说过的:人类正在进入了悖论丛生、精神分裂的社会的原因。你看,你的需求总是在前面飞奔,让你永远满足不了,你不焦虑吗?你不困惑吗?你不徬徨吗?精神分裂、悖论丛生的原因就在这里。

段老师那天问我,有没有陈老宇第二定律呀?当然,第一定律伴生着第二定律;第二定律紧跟着第一定律。两者形影不离。你在了解第一定律的同时,一定要了解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就是:宇宙中永远有一种力量,它向你提出的挑战永远大于你的能力。而不论你的能力如何强大、如何迅速增长。因为,这个宇宙不是我们创造的。而我们却是宇宙的产物。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种高度叛逆的力量。无论人类怎么发展、怎么强大,宇宙中永远有一种力量,制约人类无限增长的能力,挑战人类无限增长的能力。不是吗?对此,人类必须有非常清醒地认识。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这种对抗、挑战、制约人类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这种挑战力量来自人类自身。你看,人类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在制造自己的对立面。在人群内部,头人和草民的对立,奴隶主和奴隶的对立;以及农奴主和农奴、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这种人和人的对立一直存在着,永远存在着。现在换了一个说法,叫1%和99%的对立。而人群外部则是氏族和氏族的对立、部落和部落的对立、民族和民族的对立、帝国和帝国的对立。人类自身的鸡争鹅斗,从来没有停止过。

现在,人类开始创造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对立面,那就是人工智能。人类终将发现生命最后的秘密,人工智能总有一天会被激活、会觉醒,从而会成为人类最大的挑战。而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最大挑战和终极威胁将带来一个非常好的结果:那就是,它有可能使人类的内斗永远终止了。就像在1945年原子弹爆炸了,人类终于找到了毁灭人类自己的最邪恶的终极武器了,这就导致一个非常好的结果,那就是:从二战结束后,大国之间战争终于停止了。要知道,在二战前大国之间每三年到五年必打一仗,军队一定会跨过莱茵河!从基督耶稣诞生以来,世界就一直是这样的,人类社会从来没有真正和平过。

但是,1945年以来,原子弹终止了战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一个长达73年的、大国之间没有全面战争的和平时期。给人类带来和平的,并不是什么高尚的道德和善良的心肠,而是邪恶的武器。所以,将来人类真的创造出自主的、强大的、可以挑战人类的人工智能后,人类就会真正团结起来。而在没有外部威胁的时候,人类总是要鸡争鹅斗的。这个国家想消灭那个国家,那个民族想征服这个民族。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地球上的人类早就都是唯一的一个人种了,大家都是非洲智人的后代,都是二十万年前东非大草原上同一个母亲的后代。人类还是要煮豆燃萁、同根相杀、兄弟相残。这种自相残杀只能在人类创造出对自己构成总体威胁的新物种出现后,也就是有自主生命的人工智能出现后,才可能真正停止下来。

第二,真正地、永远地、永恒地挑战人类命运的未知的、强大的、暗黑的力量,就是自然界本身。我们无论怎么发展,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自然、了解宇宙。而这个自然、这个宇宙到底拥有什么强大的、无坚不摧的毁灭性力量。我们根本不知道。现在最普通、最常见的自然力量就是地震和海啸,山崩地裂、海水倒流,人类根本对付不了吧?如果冰河期重新到来、环境严重恶化,地球会不会不再适合居住?以十万年或者百万年为单位,包括小行星撞击地球,包括星系级的灾变,导致恐龙灭绝的那种灾变,也有可能出现。说到底,最后,太阳也总有一天会熄灭吧,到了那个时候,全人类也会不得不团结起来,共同对抗人类和地球一起灭绝的命运吧。

第三,就是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入侵地球。也就是《三体》揭示的宇宙中低维文明和高维文明的冲突。据说,我们现在也收到了外星人发来的信号了。面对外星人的入侵,地球人怎么办?那时,中国军方、美国军方、英国军方和日本军方会不会像刘慈欣预言的全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司令部来一起对付三体人,或者三体式的外星文明的入侵?

总之,我说:第一,人类会不断发展、不断强大,永远没有止境。对此,我非常乐观。说人类未来会停止下来的论点,没有任何道理。那不过是某种高知识和高智商的谬误。

第二,我说,人类再强大也斗不过宇宙,斗不过自己的命运。我不相信人类以后就会好得不得了了!人类就会强大到不需要工作、不需要发展、不需要进步了。那也是根本不可能滴!

冥冥之中,人类被宇宙中的某种规律、某种法则、某种力量永远制约着、束缚着、控制着。所以,人类将不得不永远劳作,永远奋斗,永远进取。而且,人类的命运有可能永远苦难、永远流浪、永远飘泊,人类只是这个宇宙中反叛的孤儿。对此,我一点都不乐观。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两个主题,也可以叫两个定律。陈老宇第一定律和陈老宇第二定律。当然,这种定律和莫尔定律、库兹韦尔定律一样,是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明和数学证明的。到最后它们能不能真的成立,请大家自己判断。

附言:陈老宇最近出版的新书,对理解本篇内容有直接关系和很大帮助,读者喜欢可搜索购买。

陈老宇第一定律诞生记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