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大宗商品進入週期尾聲 機構:後市走勢將出現分化

法興銀行報告顯示,全球本輪經濟週期已經行至80%處,預計在2020年中期出現經濟衰退,而週期性明顯的大宗商品表現往往在經濟週期末尾表現不佳。市場對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和美元持續升值的擔憂,今年以來已令油價重挫、基本金屬跳水、貴金屬走軟,跟蹤原油、天然氣、黃金、銅等22種原材料的大宗商品指數正邁向2015年以來首個年跌幅,年初至今累計下跌12.25%。

市場預期,2019年全球經濟將迎來拐點,經濟增速下滑預期背景下,明年大宗商品走勢方面,機構幾乎一致看好黃金錶現,認為基礎金屬表現不容樂觀,而原油方面,市場預期其價格上下浮動皆有限。

大宗商品進入週期尾聲 機構:後市走勢將出現分化


多重因素利空大宗商品

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過去六個月來,投資者從主投大宗商品的基金中撤資超過110億美元。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對沖基金和其他投機者所持原油淨多頭頭寸處於2016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另據美國政府的數據,自3月初以來,基金經理所持18種大宗商品的淨多頭頭寸已經較年內高點減少了大約68%。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下挫主要來自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以及強勢美元構成的壓力。

經濟黯淡造成的需求大概率偏弱是主要利空因素。經濟週期末尾,房地產及政府支出(主要指基建)使得商品價格週期性走弱;企業資本性支出見頂,拖累大宗商品價格;商品庫存方面,則由於供需矛盾邊際弱化,需求大概率偏弱,上述因素都致使大宗商品的流動性溢價回落。

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也令大宗商品價格易跌難漲。澳大利亞工業、創新和科學部日前發佈報告稱,國際貿易緊張局勢造成了大宗商品風險的放大,並與諸多因素一道推動銅、鎳和鋁等大宗商品價格在今年走低。值得關注的是,外圍不確定性緩解消息發佈後,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大幅飆升3.2%,創出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外,倫敦市場銅價一度上漲2.5%,悉尼股市中的世界頭號礦企必和必拓的股價一度上漲3.3%,東京市場橡膠價格也開始上揚。

再者,美元走強,令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首當其衝受害。美聯儲加息週期和經濟增長共振下,自4月中旬開始,美元指數開始大幅上漲。截至11月12日美元指數報97.6889,創2017年6月下旬以來新高,截至12月26日仍在96上方徘徊。在強勢美元的壓制下,2018年黃金的投資機會不甚明顯,直至三季度美股大跌才出現了上漲,年初至今仍累計下跌逾3%。

大宗商品走勢料將分化

目前,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瑞銀、德銀等投行均預期,2019年將是一個處於拐點、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的年份。伴隨經濟動能放緩,全球貿易局勢動盪不止,避險情緒升溫,機構普遍認為,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將分道揚鑣。

其中,市場普遍看好未來兩年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表現。摩根大通對黃金2019年底的預期高達1405美元(北京時間26日19:30報1276.6美元)。法興銀行指出,歷史週期中,黃金在經濟週期尾聲的通脹壓力下,往往表現甚好。摩根士丹利則提到,自2018年三季度以來,一系列央行已經開始加快黃金購買,希望對沖政治風險和美元持倉。

基礎金屬表現恐不容樂觀。據研究機構Harbor Intelligence預估,鋁市場2019年料七年來首次供應過剩。花旗集團則不看好鋅,預計鋅供應量將隨著煉廠產量的增加而上升。法國興業銀行估計全球銅礦開採量明年將增長1.6%,低於3.4%的10年平均水平,並表示投資不足可能導致2018、2019年及以後出現供應滯後。鐵礦石在2018年迎來末日狂歡後,主要出口國澳大利亞預計2019-2020財年鐵礦石出口將從2018年的640億澳元降至570億澳元。花旗認為,全球鐵礦石市場2019年將出現6700萬噸的過剩,供應過剩局面將保持到2021年,然後在2022年達到平衡。不過與多數機構觀點相左,高盛認為,銅、鋁、鋅、鎳的庫存都在下降,2019年將顯示出供不應求的基本面。

大宗商品進入週期尾聲 機構:後市走勢將出現分化


原油方面,市場預期價格上下浮動皆有限。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佈的12月《短期能源展望》月報預計,2019年美油WTI和布倫特油價的均值接近現有水平,但較11月的預期均大幅下調了11美元/桶。莫尼塔研究預計,原油短線震盪、中線反彈、長線下挫,2019年均價判斷為70美元/桶,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約為110萬桶/日,弱於2018年。瑞銀認為,明年油價將會高於目前價格,但因沙特產量及伊朗出口量不明朗,仍有不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