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白佛山的雲洞之奇與大牆之謎

東平縣縣城西北部,有數十座群山,峰峰相峙,層巒疊翠,景色壯觀。最南端的群山之首白佛山,山勢奇絕, 危巖絕壁,若猛虎橫臥東原。從此南至徐州,再也沒比這更高的山了,方圓最高、最雄偉,碑文稱其“雄鎮一方”。這裡還有奇特的景色和未解之謎。

白佛山的雲洞之奇與大牆之謎

白佛山上有兩個天然深洞,陰雨綿綿的時候,一個洞裡吐出黑雲,一個吐白雲。根據這個特點人們分別命名兩個洞為黑雲洞、白雲洞。兩個洞洞口都不大,咋一看似乎沒有特別之處,但時間久了會慢慢發現這兩洞的奇特之處:兩洞深不可測。洞門頂部略平,上有古人題字。洞口的底部比較平緩,要進入洞中需彎腰低頭。洞極深,不僅迂迴曲折不可見底,而且時時有冷氣從洞中襲來。好多人進去過,不過都沒有超過百米,裡面有鐘乳石。傳說此洞與東海相通相傳,在抗日戰爭年代,有一支隊伍被敵人追趕,逼進了白雲洞,一直沒有再出來。後來,在青島嶗山有人發現了他們的蹤跡。也許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白佛山的雲洞之奇與大牆之謎

兩個洞的又一奇特之處是冬季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每到冬季,如果進入洞裡,仔細聽能聽到洞內有潺潺的水聲,像瀑布發出的,也有在亂石上流動的聲音,還有陣陣寒冷、潮溼的霧氣環繞,懷疑下面很深的地方有暗河。

每到夏秋時節,陰雨天氣來臨,黑雲洞與白雲洞各吐白雲與黑雲,兩雲冉冉飄起,環繞山頭像是給白佛山帶上了不同顏色的帽子,而且第二天就會下雨。所以,當地有“白佛山戴帽,莊稼老頭睡覺” 或者 “白佛山戴帽,必有大雨到”的農諺。

白佛山的雲洞之奇與大牆之謎

白佛山石窟造像主窟正中雕有身高6.7米的佛像,面目端莊,神態凝重,氣韻非凡,至今1400多年。外圍有石牆遮擋。石牆的由來沒有更多依據,只知道這堵牆是元朝時修建的。

白佛山的雲洞之奇與大牆之謎

史載,當時蒙古大軍佔領山東時,統治東平的地方官嚴實投降,被任命繼續管理東平路。嚴實父子以養士聞名,廣攬人才,興辦東平府學。加上大運河的貫通,東平日漸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重鎮。元朝中統以後,東平府學的學士大都出仕為官,有倍於他人,朝廷內東平之士十居六七,“半出東平府學林”。 周圍的學子都往東平府學來求學, “使齊魯儒風為之一變”,都改變了整個山東省的儒家風氣了。

白佛山的雲洞之奇與大牆之謎

據說,元朝皇帝忽必烈翻閱吏部上報當朝官員檔案資料,發現朝中文武官員半數出自東平府。他怕漢族人造反,因為萬一東平的這些官員聯合起來,不利於他的統治。有大臣建言,東平之士高官太多,是因為東平有大佛一窟,佛光普照,佛眼望南京,無屏障可擋,造就東平府風水寶地、人傑地靈,不利於統治,可以派人在佛前立一堵牆,擋住佛光。

忽必烈採納了建議,下旨封閉石窟,派人來修了這堵牆,擋住這個佛光。這種說法至今流行。

白佛山的雲洞之奇與大牆之謎


為什麼不滅佛或者毀壞它?“元制,凡皇帝即位之始,必先受佛戒,方登大寶,佈告天下。”因為忽必烈信佛教,怕遭報應,也怕激起佛教信徒的眾怒,就用了圍牆遮擋的辦法,既不毀壞,還能擋住佛光。當然,這是推測。

白佛山的雲洞之奇與大牆之謎


大佛東南側,有一個小亭子,正面橫樑上書有“南天門”,這是本土道家的東西,也是為了壓制佛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