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香蕉生產消費分佈情況如何?

Ellie69426


我國栽培香蕉歷史悠久的。從地理分佈看,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海南等地均有栽培。廣西以靈山、浦北、玉林、南寧、欽州為主產區;廣東以湛江、茂名、中山、東莞、廣州、潮州為主產區;臺灣的香蕉以高雄、屏東為主栽區,其次是臺中和臺東等地;福建主要集中在漳浦、平和、南靖、長泰、詔安、華安、雲霄、龍海、廈門、南安、莆田、漳州(天寶)和仙遊等縣(市、區);海南的香蕉主要分佈在儋州、澄邁、三亞、東方等地,其中產量最多是東方。

而從消費看,我國香蕉消費區域和各區域消費特點如下:

目前西南、西北地區如成都、烏魯木齊、蘭州等重點消費城市的香蕉市場,消費者普遍認可國產香蕉。西南、西北市場進口蕉質量普遍不是很好,而國產香蕉運營商一般把國內品質最好的香蕉運來銷售,故消費者最終普遍認可國產蕉。

東北是國內最大的香蕉消費市場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全年消費量在150萬噸以上,佔全國約1/5。大連已發展為中國最大香蕉進口碼頭,經其進口的香蕉佔全國總進口量的60%,即20萬噸以上,輻射了全東北和部分華北市場。

華北地區也是中國最大的香蕉消費市場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以北京為中心包括天津、內蒙、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區,全年香蕉消費量在200萬噸以上,佔全國的1/4。

華東地區是中國主要的香蕉消費市場。上海是進口香蕉重要的口岸之一,全年進口量佔全國的30%,大約10萬噸。據不完全統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市,全年香蕉消費量在100萬噸以上,其中進口香蕉8萬噸,主要在各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或水果賣場銷售,而國產蕉在中小超市、農貿市場和縣城以下的市場銷售。

中南市場由於距離香蕉產區較近,因此除重點城市如廣州、深圳等之外,大部分市場上以國產蕉為主。在廣州、深圳等城市,進口蕉主要是都樂供應沃爾瑪、家樂福等超市,佔據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場。


布瑞克農業數據


這題沒都可以寫論文了,沒辦法,只能百度文庫搜一點了

我國香蕉現狀分析 共享文檔

2015-09-08 7頁 4.8分

用App查看

我國香蕉現狀分析

摘要:香蕉是重要的熱帶水果,本文從生產現狀、銷售狀況,生產銷售特點,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四個方面,對我國香蕉產業進行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我國香蕉與進口香蕉的優勢與不足,及國內各香蕉主產地的發展方向。發現了我國香蕉產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上做的不足,以及育種採後處理和商品化的欠缺,並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香蕉價格便宜,味美健康,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在剛過去不久的2010年中,共有超過1千4百萬噸的香蕉從各個生產國運出,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消費市場。這個出口量,是蘋果的3倍,葡萄的5倍。然而近年來,我國的香蕉市場卻是屢遭重創,07年蕉癌風波到09年廣西的“愛心香蕉”,都反映出我國香蕉產業發展還不甚成熟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我收集各類文獻,對我國香蕉產業現狀加以統計分析,探討了香蕉產業存在的一些特點、問題及提出了初步的解決方案,力求為我國香蕉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出一份力。

一、生產現狀

(一)國內香蕉總產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08年我同香蕉收穫面積為31.78萬hm2,居世界第6位。同年,我國香蕉總產量約為804.27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89%,僅次於印度(2320.48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25.6%)和菲律賓(868.76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9.6%),居世界第3位。但是,我國的香蕉單產量不高,2008年我國香蕉單產量約為25.85t/hm2,居世界第27位,雖超過世界香蕉平均單產量6.53t/hm2,但並未達到亞洲的平均水平27.68t/hm2,同時遠遠落後於居世界首位、單產量高達54.27t/hm2的印度尼西亞,僅為該國的47.6%。

(二)主產區情況

我國國內香蕉種植區域集中在北緯30。以內的熱帶地區,2008年香蕉產量前五大省分別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福建。2008年我國香蕉總種植面積約為31.78萬hm2,其中廣東為12.86萬hm2,廣西為6.10萬hm2,雲南為5.09萬hm2。海南為4.79萬hm2,福建為2.63萬hm2。當年我國香蕉生產大省的產量分別為:廣東348.10萬t,海南151.60萬t。廣西97.00萬t。雲南94.80萬t。福建88.20萬t,上述五省的香蕉總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97%以上。

(三)主栽品種

近年種植的香蕉品種多從境外引入,目前推廣應用的品種中以‘巴西蕉’、‘威廉斯’(8818)面積最大,效果最顯著。其次是福建省漳州市從臺灣引種的‘臺蕉’,其推廣名為‘臺灣8號’。‘巴西蕉’推廣面積最大,覆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和雲南等5省(區),其中海南佔95%以上,廣東省番禺佔80%; 以上,廣東省徐聞縣佔70% 以上。

二、銷售狀況

(一)國內市場供需分析

十幾年來,我國一直是香蕉消費大國,目前年消費量約在650萬t左右,並且供需缺口逐年加大。近年來我國人民對香蕉需求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香蕉由原先的高檔消費品逐漸演變為普通消費品,極大地刺激了消費慾望與需求;二是隨著國內市場設施和運銷技術的改善,香蕉的消費者範圍己大大擴展,香蕉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消費水果,其價格也較為合理,能為普通百姓所接受,即使在較為偏遠的北方和西部城鎮也能買到。而且目前每人每年香蕉消耗量僅5kg,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9.3kg。我國本土生產香蕉根本無法滿足國內香蕉市場的需求,很大一部分要靠進口,香蕉是我國進口量最大的水果品種佔我國水果進口總量的80%以上。(二)國內市場價格水平分析

從總體上看,我國香蕉的價格波動比較大.尤其是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香蕉事件,更是直接影響了香蕉的價格:2007年的“蕉癌”事件,使得海南香蕉的價格跌破了成本價,只有0.2—0.3元/kg;2009年,南方部分省市出現了降雪和寒潮天氣,交通堵塞導致香蕉北運受阻,同時由於盲目擴種導致集中大量上市,致使香蕉地頭的收購價低至0.1—0.2元/kg。此外,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部分香蕉產區一旦遭遇颱風就會使香蕉在短時間內供不應求。從而使得價格升高。

資料顯示:香蕉的成本一般在1.0元/kg左右,正常批發價格為2.0—2.4元/kg;市場調查顯示,2009年進入冬季以後.香蕉價格便大幅下滑。廣東、廣西、海南等地,香蕉的

批發價普遍在1.2 -1.4元/kg,大蕉最為便宜,價格僅0.4—0.6元/kg,原來市場較為熱銷的廣西粉蕉也只有3.0—4.4元/kg,基本低於成本價格更遠遠低於往年水平。而2010年的調研結果顯示,海南省的香蕉普遍價格在3.4—5.0元/kg;經歷了2009年寒潮影響而大量滯銷的廣西省,2010年的香蕉普遍價格也基本保持在3.0元/kg以上,基本保持了較好的價格水平。

(三)國內主銷區

主要銷往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

(四)國內主產區市場競爭狀況

就09年產量來看,廣東位於第一位,後起之秀海南,雲南擊敗廣西躍居第二、第三。各自產區有各自不同的特徵。福建主要分佈在其閩南地區,特別是漳州天寶蕉更是憑藉其極佳的風味廣受大家喜愛,創出了自己的品牌。但由於其位於香蕉地理分佈的北限,霜凍成為了制約香蕉發展的主要因素,颱風也時常影響其產量。它依靠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建立合作社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產業模式。而且其有地理優勢,與臺交流密切,產品技術更新快。廣東與廣西海南香蕉上市時間相對集中,市場競爭激烈。此外其香蕉的巴拿馬病等病蟲危害嚴重,而且易遭受颱風霜凍的侵襲。產業模式不成熟,以個體經營為主,有部分的個體經銷專業戶與生產基地。廣西受颱風影響小,相對廣州無霜期長。同廣州一樣存在病蟲害嚴重的問題。更突出的問題是廣西的香蕉雖然有少量品牌,但其在銷售時時常假借別人的包裝,正所謂“一流產品三流包裝”,極大的損害了其聲譽,對以後的發展極為不利。海南是香蕉的最適宜生區,而且政府投資扶持力度大,促使香蕉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但是仍以個體農戶經營為主。雲南是香蕉的原產地之一,雖起步晚但發展迅猛。其環境基本保持原生態,綠色天然無汙染,適宜發展高檔的綠色有機香蕉。雲南地處內陸遠離霜凍與颱風的危害,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更是造就了高的晝夜溫差,形成“高地蕉”的優良品質。眾所周知,雲南大部有廣大農田尚未開發,人力資源價格低,因而其成本低廉。但其產業還不成規模以個體戶經營為主。

(五)國內市場國內外產品競爭狀況

國內市場的競爭主要在於東盟與本土產品,現做以競爭力分析:從價格上分析:我國香蕉進口的技術壁壘、綠色壁壘過低,有利於香蕉進口到我國,加上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形成,是東盟香蕉大量湧入我國,且其生產成本要低於我國有價格優勢。從品質上比較:由於中國香蕉栽培區,晝夜溫差大,有利於香蕉果實的養分積累,香蕉風味濃郁,糖度高、品質優。而東盟國家如菲律賓常年氣溫較高,雖有利香蕉生長,但生長週期短,不利於香蕉營養物質的積累和轉化,所以品質和風味較差。中國香蕉的品質雖優於東盟各香蕉主產國,但香蕉外觀要遜色於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從品種上分析:東盟各國品種繁多各類品種齊全,有外銷專用,內銷鮮食品種和加工品種。而我國在這方面做的較差,有四大品種類群, 20多個品種,且品種優勢不明顯,而且隨著無性繁殖的進行,品種有退化的趨勢。從收穫季節分析:中國香蕉收穫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當年的1 1月底至次年5月底,而東盟主產國全年可調節收穫。在上市季節、產銷調節上比中國有較大的優勢。從生產及採後技術的比較:中國香蕉在預冷、保鮮、催熟等技術上與國外有一定差距。菲律賓在香蕉種植、採收、保鮮、包裝、運輸與銷售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標準化運作模式,生產多數由幾個公司組成集團進行運作,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產品質量、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運作模式,組建了服務公司,形成香蕉產業鏈條,實現農、工、貿一體化,建立了基礎設施較好的常年生產基地.解決了長期連作所帶來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和病毒危害等技術難題,注重採後處理各環節,以確保生產出高品質、符合出口要求的果品。

(六)國外市場銷售情況

香蕉生產大國並不一定是出口大國,中國香蕉產量的增長還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消費者對香蕉鮮果的消費需求。中國在世界香蕉的國際貿易中仍然保持著淨進口國的地位。中國

香蕉出口量一直處於下降趨勢,1986年出口量為9.4萬t,2008年下降到1.5萬t,年均減少約3.8%。中國香蕉進口量從1986年的7.6萬t上升到2008年的36.2萬t,總體呈現遞增趨勢。

從2008年中國香蕉出口貿易流向可以看出,中國香蕉的出口國和地區主要是俄羅斯、日本和中國澳門,約佔總出口量的98%,其中出口俄羅斯的香蕉總量和總額約為中國香蕉出口總量的88%,從香蕉的出口品質和價格來看,出口到日本的香蕉價格和品質最高。從2008年中國香蕉進口貿易流向可以看出,中國香蕉進口最主要的來源國是菲律賓,約佔中國香蕉進口總量的87.7%,其次從泰國、厄瓜多爾、越南、老撾等國也有少量的進口量。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香蕉將面臨菲律賓香蕉更大的挑戰。

從香蕉出口價格來看,比利時的香蕉出口價格最高,2000年以後一直保持在1000美元/t;菲律賓和危地馬拉香蕉的出口價格優勢最為明顯,絕大部分年份維持在170~220美元/t;厄瓜多爾、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等國香蕉出口價格集中在200~300美元/t;中國香蕉出口價格一般維持在460~600美元/t,價格波動較大,與其他主要香蕉出口國相比,價格處於高位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