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高考作文序列化寫作訓練第一講: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高考作文序列化寫作訓練第一講: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第一講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品讀 佳作]

(2017·浙江卷)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注意】 ①題目自擬。②不得少於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兼讀三書,精讀心書

人要讀三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此三者涵蓋了一個人所需的實用之學、處世之學與精神之學,因而需要“兼讀”。而其中,我認為心靈之書又是最高層面的,故須對其“精讀”。

有字之書,在我看來即一個人所需的專業性知識與工具性知識,即每個人都要識字,能認讀拼寫,這是當今社會人人需備的,它使人遠離無知與文盲困境。我國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便是主要教授“有字之書”,它是各類書乃至閱讀的前提。

而“無字之書”,即為人處世之書,它強調的是生活性。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生存已離不開社會與他人。社會學家涂爾幹講的“有機社會”便是人與人相聯繫的社會,那麼在這當中,我們要讀“無字之書”——於日常生活言行中,於耳濡目染中,使我們不至於成為迂腐刻板的“怪人”。

此二者均要讀,但僅此是不夠的,還應讀“心靈之書”,即修養身心,提升思想,實現我們身為“獨立的人”的目標。這好比建造一幢居住的房子,打好地基,建好鋼筋水泥甚至粉刷好牆壁,裝好窗與大門,若沒有內部必備的生活物品,這房子仍是不能使人安心棲居的溫柔鄉。“心靈之書”便是“房子”內部的配置,而對此需精讀。

我們精讀“心書”,是為了使自己具備有良知、有思想的獨立人格。劉瑜說過我們除了要對屋子添磚加瓦,更應“使頭腦成為一支軍隊,對自己的心靈招兵買馬”。我們之所以為人,之所以與他人不同,在於我們“覺醒與思考的力量”。僅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是不夠的,我們要探討更深層次的生命奧秘。魯迅的“立人思想”——使人除了成為社會中的人,更應是獨立於群體的人;孔子對生命價值本源的探索由“向天”轉變為“在人”,均啟示我們充實自身心靈與精神從而成為獨特個體的重要性。

何況人人都閱讀好“心靈之書”,人的素養會得到提升,社會的狀況也能改善。《希臘精神》裡伊麗絲闡釋了文明的最高境界:那些我們無法準確衡量的東西成為至關重要的,如對心智的追求、禮貌周到的品質等。只要人人能精讀心靈之書,每個人必是有更高追求之人,他不會汲汲於絲毫得失,不會為了利而背義,處貧亦可樂道,那麼社會的弊端或許也不會再有。

“心靈之書”,是道德之書,是修身之書,是獨立個體之書。

有字之書是根本,無字之書是立世之方,而心靈之書則是成為至人之要。兼讀三書,使我們立世;精讀心書,便可立人。

佳作品評 本文說理逐層深入。作者在闡發“三書”含義的基礎上,認為人要兼讀“三書”並精讀“心靈之書”;從讀書識字的基礎性、人的社會性角度,簡論了閱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的重要性;通過“房子”的比喻,名人言論、思想的援引以論述精讀“心靈之書”的必要;以閱讀“三書”的作用強調觀點作結。論述清晰,語言樸實。

[感悟 寫法]

一、什麼是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上講,是材料作文,材料(內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頭;但在表現形式上看,又是話題作文,它給定材料,但不限定話題,允許考生對材料進行多角度解讀,從中提煉出不同方面的話題,進而確立其文章主旨。

新材料作文既有規定的限制性,如要求不脫離材料的內容或含意範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又有靈活的自由度,如允許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等。由於它較好地融合了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的長處,因此近年深受命題者的青睞。2017年高考,3套全國卷以及山東卷、江蘇卷、浙江卷都採用了這種題型考查寫作,新材料作文是當今高考作文的主流題型。

二、審題與立意的概念與要求

1.審題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覆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意,確立寫作中心(明確立意),確定感情抒發的基調或確立自己的觀點態度,明確寫作文體和方法的過程。它包括理解試題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內容、中心、文體和字數等。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主要是指對所供材料的本身內涵的挖掘,以及對材料之後附加的引導語的領會,和對相關寫作要求的理解。審讀材料時,應依據材料的不同類型特點,採取相應的審讀策略。

材料類型

審題指導

從材料內容

的繁簡看

單一材料

要著眼於對材料主旨內涵的提取

多則材料

要注意理清相互關係,存異求同

從材料主旨

的表達看

含蓄類材料

(如寓言類材料)

要從喻旨或寓意入手

直觀性材料

(如新聞類材料)

透過現象看本質,抽象成觀點

話題性材料

辨明話題的不同拓展方向

新材料作文題型的材料組織與表述類型各異,類型不同,審題關注點也有所區別。

在高考作文評分中,“審題”分為四個等級:一等為“切合題意”,指審題準確、深刻、獨到;二等為“符合題意”,指審題準確,在命題要求範圍內,但個性色彩不鮮明;三等為“基本符合題意”,指審題大體準確,中心基本明確,但論述或敘述時有遊離中心的現象;四等為“偏離題意”,指完全脫離題意、指向、範圍和要求。

2.立意

就是確立文章的主題思想,也就是作者通過所寫的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態度。明人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道:“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古人以“帥”為喻,形象地說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對立意有4點要求

一是立意要正確。所謂“正確”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思想內容正確,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題意的要求,即切題。

二是立意要新穎。就是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發現。

三是立意要深刻。“深刻”就是能“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寫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俱無”的意思來。

四是立意要集中。一篇文章立意必須單一明確,多中心就等於沒有中心了,思想可以豐富,主題必須集中,即只能有一個主題。

三、審題立意的6方法

1.抓關鍵詞句法

關鍵詞句指材料中體現命題意圖的詞語和句子,即評議性詞句。抓住這些詞句,深挖它們與材料的關係,即可正確立意。

【典例】 2016年高考江蘇卷作文: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閃現。

分析 首先要正確理解“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的原因,應抓住後面破折號後的內容“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再抓住最後兩句“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閃現”。

由此可以確定從“彰顯個性”“創新意識”“守規與創新”等角度立意。

2.概括中心法

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準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之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儘量採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概括中心法分三步走:①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結果;②提煉道理(一般有關鍵詞句提示);③組織觀點句,壓縮成主謂賓句子。

【典例】 材料 2007年8月24日,6名俄羅斯戶外運動愛好者在平均海拔3 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龍喀什河漂流遇險。9月21日,35歲的茲韋列夫和28歲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單獨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隊發現,奇蹟生還。其餘3人遇難,1人失蹤。

據中俄搜救隊指揮員介紹,茲韋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蹟生還,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本身的身體素質比較好,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野外生存比較有經驗。特別是在玉龍喀什河上游天氣惡劣(白天溫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環境複雜、沒有任何食物吃的情況下,兩位運動愛好者能採取倒時差生活的辦法,在白天光照強、溫度高的時候睡覺,晚上天氣冷的時候則行走、鍛鍊,以維持自身的熱量體力,為營救工作爭取了時間。

分析 三步概括中心:

(1)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結果怎麼樣?

茲韋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險,最後奇蹟生還。

(2)結果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蹟生還,一方面……另一方面……

道理: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豐富的經驗、變通的辦法能創造奇蹟。

(3)組織觀點句,壓縮成主謂賓句子。

經驗創造奇蹟;變通創造奇蹟;以經驗之心,築生命之塔。

3.由果推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關係的聯繫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典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個遊客去波羅的海海濱度假,找到一處房屋,打算同房東——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簽下租房合同。老人勸他不妨先試住幾天,看究竟合適不合適,再作決定。

遊客住下後感到很滿意。到第5天,將要籤合同時,卻發生了一點意外:一個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電話告訴了老人,老人說:“不要緊,你又不是故意的,我過來籤合同時再拿一個來。”遊客把碎玻璃和屋裡的其他垃圾打掃了。不久,老人來了,進屋後就問:“玻璃杯碎片呢?”遊客回答說:“已裝進垃圾袋,放到門外了。”老人趕緊出門,打開垃圾袋看過後,臉色凝重地對遊客說:“對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給你了。”

然後,老人仔細地將玻璃碎片一一撿了出來,放入另一個垃圾袋,寫上:“玻璃碎片,危險!”

分析 為什麼老人不願意將房子租給該遊客?遊客雖然把碎玻璃打掃了,但意識不到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帶給別人的潛在的危害,證明其責任感不強。

由此可立意為:堅守責任,讓生命變得厚重;關愛從點滴做起等。

4.多角度解讀法

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事物之間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主次關係、取捨關係。審題時理清、辨明瞭關係,就抓住了關鍵,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典例】 2016年高考山東卷作文: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經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現,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

分析 本題可寫的東西很多,角度也有很多。可以談準備與未準備、預知和不可預知、有用和無用等,可以單獨談一個方面,也可以談兩者的關係。“旅程”與“行囊”當然可以坐實,但虛化地理解為人生旅途似乎可以有更廣闊的展開空間。

參考立意: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③人生中有很多不可預知的東西;④“不可預知”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⑤人生不可彩排,每時每刻都是直播;⑥“沒用”的東西也是我們人生的陪伴者。

5.抓關係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對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從中抓住一對關係或一組矛盾來審題立意,不僅能扣題,而且往往被視為立意深刻。

【典例】 材料 一片罌粟開花了,嬌豔美麗的花朵在風中搖曳。

罌粟對過路的人說:“如果你能採食我的果實,一定會給你帶來快樂。”

路人對罌粟說:“如果陶醉於你片刻的快樂,就會給我帶來長久的痛苦!”

分析 這則對話中有一個“快樂”與“痛苦”的矛盾問題,只要抓住了這兩者的辯證關係,就抓住了立意的核心。

6.求異同法(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此法主要適用於多則材料型。

【典例】 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則為文侷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問《論詩絕句》卻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高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觀點。

分析 材料一認為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應該是一致的,材料二則認為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將其聯繫起來立意為文品與人品、文顯其品動人心等。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往往是幾種方法綜合使用的。

四、掌握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審題之法

1.任務驅動型作文與以往材料作文的區別

所謂“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有意在多角度材料中增加任務驅動型指令,就事論事,集中精力論清說透,呈現出思維的深化——緊扣事件具體分析和解決問題,即完成任務。這樣可以避免“套作和宿構”,同時增加對考生思考、辨析與選擇能力的考查。這類作文在英美等國的作文考試中比較常見。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明顯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爭議性的實事或時事,而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個寓言,或是一首詩,裡面蘊含一些道理。二是材料儘可能體現時代價值觀多元化這一特點,公理婆理眾說紛紜,要求考生就事論理,把理說清,把話道明,並且分析要貫穿寫作始終;而以往的材料作文,考生只要從材料中提取觀點,材料再無它用,這樣易造成套作。三是帶有明顯的驅動任務。這些驅動任務包括文體、內容、思維、對象,考生要根據這些任務來寫作,而不能脫離這些任務;以往的材料作文沒有這樣的任務。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對以往的材料作文的主要矯正點對照表

比較點

主要矯正點

矯正方向

說理要求

空泛議論(從材料理出話題或觀點後,脫離材料純議話題)

就事論事、議不離事(就事論事,呈現思維的深化——緊扣事件具體分析和解決問題,即完成任務)

說理範圍

廣泛議論(面面俱到,論的“點”多,但沒有一點說深議透)

專論一點(集中精力論透一點)

說理態度

簡單粗糙,輕易否定(簡單論證、粗糙表態、封閉的自圓其說)

文明交流(入情入理不偏激、深入的理由闡述、開放的文明交流)

這種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更能貼近社會生活;注重材料的啟發和引導作用,更能體現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體和標題等方面,給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任務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已經成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現方式。

2.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2步驟

第一步,明確任務。這種材料價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具體表現在:第一,材料往往具有爭議性,爭議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二,關涉的人物對象或問題不止一個,而是幾個或幾類,這就使“任務”的指向有多種選擇;第三,命題者對材料沒有鮮明的感情傾向性。正因為材料的多元性,立意時需要對材料涉及的多個人或問題作出選擇,明確寫作的任務。

第二步,確定立意。立意切入口要“小、新、深”,便於深處驅動寫作。因為寫作時要展現選擇的原因和權衡思考的過程,去挖掘人文精神、社會責任和公民意識等。因此立意思考時要“小、新、深”。

【典例】 (2016·全國卷Ⅱ)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審題示例】

第一步,明晰寫作任務。材料共兩句話,第一句話是語文素養的作用,第二句話是提升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根據材料後的要求“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可知,寫作任務是闡述“三條途徑”,而非“作用”。並且題幹中有“比較上述三條途徑”和“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具體寫作任務指令,立意時不可忽視,要對上述三者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進行必要的權衡、比較,從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確定立意。提升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就是三個立意的角度,可以選擇其中一兩條途徑立意,或綜合三條途徑立意。

【參考立意】 

①課堂有效教學:從一個好老師的影響、引領和嚴格教育的角度寫。

②課外大量閱讀:從讀書的作用寫,讀書可以陶冶性情、豐富閱歷、提升境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提高語文素養的捷徑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要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才能夯實語文素養。

③社會生活實踐:從社會實踐的作用寫,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④兩條途徑:“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語文學習,課堂有效教學是基礎,課外大量閱讀或社會生活實踐是補充。

⑤三條途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單靠課堂教學,語文素養難以提升;大量的課外閱讀與豐富的社會生活實踐,是提升語文素養的不二法門,等等。

【佳作鑑賞】

花氣襲人知晝暖

甘肅一考生

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黃的麥穗,看累累的碩果,看白了青山的雪,眼知窗外美。

欲知路遠,就出發吧,走悠長的夕照小巷,走古樸的木橋,腳知漫道長。

欲知文學,來人間吧,看愛恨貪嗔,看嬉笑怒罵,看王公貴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大。

以清晨壯麗恢宏的半邊雲霞起興,以趕路人腳下不停生長的風為修辭,以公交站牌前偶遇的笑臉為標點,以溫馨午餐氤氳的香氣為內容,以一對老夫婦互相攙扶的背影為結局,以搖尾跑來的小狗為句號,洋洋灑灑一篇以“語文”為題的文章已揮筆寫就。生活就是語文,那叫“幸福裡”的招牌,“愛護自然”的溫馨提示,充滿希冀的電話號碼,無一不是語文的化身。

曹雪芹寫《紅樓夢》,有人說他是寫自己,在富貴家庭裡養尊處優,一場冰冷的大雨澆滅了所有驕傲,他在破敗小屋裡衣衫襤褸,在蕭瑟風中飢寒交迫,在濁酒昏燈下增刪批閱,他所經歷的,就是最好的素材,他用他的腳印,綴滿了大觀園所有人的悲歡。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的點滴匯聚,終成語文壯闊的海洋。向來喜歡語文,所以在生活中處處留心,也許是母親一句溫暖的關懷,也許是路人一句友好的提醒,也許是演講者或激昂或抒情的言語,也許是相聲演員幽默生動的段子,也許只是幾個字,都可以觸動靈感的源泉,目光所及之處,生活所經之事,盡是好文章。

我們是塵世中蹣跚而行的趕路人,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語文便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我們將生平中見過的或纖弱或雍容的花別在語文的衣襟上,我們將生活中聽到的或低吟或高嘯的言語綴在語文的耳後,我們將生活中嗅到的或馨香或馥郁的氣息撲灑在語文的髮梢上,這樣,被生活悉心裝扮過的語文便亭亭而立。

語文教我們品味生活,生活教我們學習語文。從最初的咿呀學語,到以後的執筆寫字,到後來筆下開花,隨著我們一步步成長,生活向我們展示了語文更多的魅力和無法替代的重要性,如同喝一罈甘醇的老酒,越飲越醉人,在香氣的薰陶下,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一品佳釀。

曾有詩云:“花氣襲人知晝暖。”提高語文素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唯有立足於生活實踐的沃土,語文之花才能盛放。

佳作品評 本文以中心突出、論證嚴謹、頗具文采而被評為一類作文。具體特點如下:

1.主題鮮明,形散神聚。這篇議論性散文,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開篇沒有直接提出論點,而是通過一組排比句,將生活與文學(也就是語文)自然而然聯繫了起來,再通過層層論證,將語文與生活的關係揭示得清清楚楚,文末還在強調語文必須根植於生活。

2.論據充分,論證縝密。文中用曹雪芹的事例論證生活是寫作的素材,引用陸游的詩句論證“目光所及之處,生活所經之事,盡是好文章”,引用三毛的話論證語文是生活的昇華,用身邊的事例揭示語文和生活的辯證關係,論據充分,論證有力。

3.手法多樣,文采飛揚。文中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為文章增色不少。

1.閱讀下面的材料,確定寫作立意。

豬八戒拾到一面鏡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來。可是他從鏡子裡看到的是一個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醜八怪,頓時火冒三丈:“你這妖鏡,竟敢把我老豬醜化成如此模樣,真是狗膽包天。”說完,舉起九齒釘耙將鏡子砸得粉碎。當八戒再看地上的鏡片時,鏡片無論大小,每個鏡片裡都有一個醜陋的豬八戒。

答:

【參考立意】 從豬八戒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結論:要承認自己的不足;多從自身找原因;人貴有自知之明;不打擊報復;勇於接受正確意見;不因小失大,或不把寶貴的精力放在無謂的小事上;胸懷寬大才能集思廣益。

從鏡子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結論:要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光明磊落難能可貴;有理走遍天下;不畏強暴;委婉勝於直言;講究方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忠言“順”耳利於行。

2.閱讀下面的材料,確定寫作立意。

有個教授做過一個實驗,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學生進入一個寬敞的大禮堂,並自由找座位坐下。反覆幾次後,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則盲目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人似乎特別鍾情後面的座位。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10年後,教授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

答:

【參考立意】 本材料的關鍵詞是“愛坐前排”“成功”,所以抓住這兩個詞語的邏輯關係組織成句,審好這個題後,可從以下角度寫:積極的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後(敢為人先)的精神;要樹立明確的目標(爭第一);勇於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3.閱讀下面的材料,確定寫作立意。

有一種熱帶觀賞魚,在小魚缸裡不管養多長時間,也只能長到3寸來長。然而,將這種魚放到大水池中,兩個月就可以長到一尺長。

狼是一種有極強好奇心的動物,它們對周圍的環境總是充滿興趣,不斷體驗,從而躲避危險,發現食物,頑強地生存下來。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隨機挑選出一些學生作為“最有前途者”,然後將名單交給班主任。由於老師對這些學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個月後,他們的成績明顯提高。

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

答:

【參考立意】 該材料從表面上看,雖然是三則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後一句概括語是對三則事例的總結概括:“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也就是說,三則事例都是說人才成長規律的,但三則事例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談人才成長的三個規律:人才成長需要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好奇心很重要,人才成長必須具備一種探索精神,要勇於拼搏,不斷體驗,百折不撓,表現出對新知的極大渴求,有努力創新的願望,這是成才的內因;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人才成長有積極作用。

4.閱讀下面的材料,確定寫作立意。

某高校實行無償獻血換綜合評價2個學分的政策,引起諸多討論。

大一學生李超感到新奇:“既奉獻了愛心,又收穫了學分,一舉兩得,我想參加;不過,萬一身體不適宜獻血怎麼辦?”

而大三學生王東則質疑:“無償獻血是一種自發的愛心活動,不應附加條件,如果獻血能獲得學分,那就不是無償了。”

校方回應:並非強制要求獻血,這項舉措是為了鼓勵和引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綜合評價的2個學分還可以通過參加支教、普法宣傳和志願者服務等活動來獲取。

答:

【參考立意】 這是一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要求對不同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核心詞是“愛心”,關聯詞是“學分”“報酬”,審題時從材料切入,可以確定以下立意:①愛心需要肯定;②讓善行更加純潔;③一舉兼得,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