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孩子,考第10名也很好!媽媽不用你處處爭先

昨天傍晚,文文從幼兒園回來後一直顯得悶悶不樂,我問她怎麼回事,她委屈巴巴地告訴我,今天幼兒園裡辦了疊被子比賽,她只拿到第3名。

作為成年人,自然不會在乎什麼疊被子比賽,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我還是希望她能從挫敗的沮喪感中走出,我告訴文文:寶貝,你這次拿第三名已經很好了,但媽媽下次希望你能拿第十名。

文文聽得一頭霧水。

我告訴她:你知不知道,很多厲害的人在上學時都不是第一名哦,反而那些成績中游的孩子最後更有可能取得成就,所以呢,疊被子拿到第十名說不定會比第一名更好哦。

雖然文文妹妹並不是很明白,但我總算把她的注意力轉移了。也許再過20年,她才會逐漸發現,昔日班上的尖子生們也許並不是社會中最優秀的孩子,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是杭州市一名小學教師——周武,他在畢業學生聚會上觀察到,很多小有成就的學生當年在學校裡成績平平並不突出,為此他專門做了長達10年的跟蹤調查,得出了第十名效應的結論。

名人們的第十名效應

孩子,考第10名也很好!媽媽不用你處處爭先

第十名效應認為那些成績中等的孩子有時比成績優異的孩子在未來更有成就,當然,這裡的概率並非百分百,同樣有一路掐尖事業有成的名人,但第十名效應在人身上的體現仍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丁磊

網易CEO丁磊可能是第十名效應中的典型案例了,高中時成績平平,怎麼努力也考不進前十,後來也是僅憑1分的優勢才考入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但誰能想到,他會在畢業4年後創辦網易公司,一步步變成了如今互聯網行業的巨頭之一。

牛頓

牛頓作為近代物理學之父,誰敢懷疑他的智商呢?然後,大師童年時也是成績平平甚至還會被人欺侮,幾個世紀過去了,沒人記得當年牛頓班上考第一的人是誰,但萬有引力卻成為所有中學生的必修課程。

喬布斯

媒體曾曝光過喬布斯高中時的GPA成績(美國高中學業成績),平均分為2.65,這意味著喬幫主在高中時的成績以B、C居多(A最高),肯定不算尖子生,但他仍創造出蘋果神話,開啟了移動智能終端的新歷史。

擁有類似經歷的名人還有很多,比如俞敏洪,3次高考才考上北大,著名詩人聞一多考大學時成績也不突出,數學還考得很遭。這裡我就不一一舉例了,總之,第十名效應即使不普遍,也絕非少數個案。

第十名好在哪裡?

孩子,考第10名也很好!媽媽不用你處處爭先

如果第十名效應這麼靈驗,是不是讓孩子保持成績中等就能預定下未來的成功呢?顯然不是,“第十名”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學生時成績平庸、進入社會事業平庸的人也不在少數。歸根到底,並不是“第十名”可以收穫成功,而是某些成功特質令這些孩子的成績停留了中位段。

興趣廣泛

想要成績拔尖,必然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上的代價,也會相應影響到一個人在其它領域的探索發展。當你在教室裡冥思苦想刷物理題時,某個成績普通的學生也許正在研究編程或看一本無用的閒書。到最後,努力學習的人收穫了成績,而興趣廣泛的人則拓展了自我。就好比喬布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大學時偶然學到的字體設計竟影響到早期蘋果電腦的文字版式。

目標明確

愛因斯坦也不是一個考試的天才,他在大學時偏科很重,不喜歡數學,對理論物理更感興趣,但又不喜歡導師所教的內容,所以乾脆用自學代替上課。因為曠課太多也給老師留下了很差的印象,導致他某次實驗物理課的考試成績只拿到1分(6分最好)。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求仁得仁,他成為了偉大的物理學家。如果當初他把精力放在考試成績上,那麼他也會成為一個成績優秀的大學生。所以,如果一個尖子生在進入社會後並沒有取得突出成就,並非因為他沒有能力,而是他的目標可能就是考試,並且也成功實現了呀。

第一名壓力

第一名的心理壓力其實並不比成績差的人小,榮譽的反面正是恥辱,為了保持自己的不敗地位,第一名需要長久將自己放置在競爭的狀態中。相對而言,成績中流的人就會平和很多,良好的心態能夠幫助你更有勇氣、更有信心去追求成績以外的其它事物。在一小部分情況下,尖子生的背後還有一雙嚴苛的父母,他們為了孩子能專心學習不被幹擾,會代為解決很多生活上的瑣事,導致一些尖子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對常識的認知也低於同齡人。

孩子,你不必處處爭先

孩子,考第10名也很好!媽媽不用你處處爭先

如今社會競爭激烈,家長為了孩子未來不落人後,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推他們一把,儘量讓他的起點更遠一些、名次更前一些,這樣做不單單帶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也未必能讓他們實現自我。所謂“第十名”,並非真的要去考個第十名,在我看來,如果能用第十名的心態來面對成功和失敗,未嘗不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或許,我們真的要告訴孩子:寶貝,拿不到第一名,拿第十名也很好。在這件事上,家長還需要知道這幾點。

以興趣而非成績來引導孩子

興趣才是第一生產力,這是被反覆說爛的事實。孩子們離開學校之後,指導他們未來人生之路方向的就不再是考試了,而是夢想,所以與其用成績來定義孩子,不如觀察他們的真實興趣,努力培養,遠比培養他們考第一名更加重要。

處處求全並不好

現在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全面發展,不但功課成績要門門都好,還要擅長樂器、外語、畫畫、打網球……文文媽想一想都覺得頭大,不說這種學習計劃是貪多嚼不爛,更糟糕的是培養了孩子們對學習的功利心,雖然少許功利心可以刺激孩子們的學習動力,但過強的功利心只會令他們更在意學習成果、成績排名而非學習過程中的樂趣。

目光更加長遠

別說孩子們現在的成績只是一時的,就算是畢業兩三年之內的成就仍然有可能變動,人生總是在不停變化之中,有時未必是累加而是坍塌後的重建,所以,作為家長就不要太執著孩子們眼前的勝負得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