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大學生準備就業時,要具備哪些基本要素?

每個大學生在畢業時都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具備了就業的基本條件。畢業文憑只能說明國家對其學業成績合格的承認,並不意味著知識學習的結束和知識掌握的完善。具備了就業的基本條件,也並不意味著就能夠完全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努力掌握有關學科的基本知識,而且還要努力使自己掌握的基本知識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層次性和可調性,從而形成能夠適應未來發展變化的合理的知識結構。因此,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大學生就業的前期基礎。構成知識結構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一般認為最基本的要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生準備就業時,要具備哪些基本要素?

1.科學文化基礎知識

這是大學畢業生成長為合格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文化素養。畢業生在校期間除學習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本知識、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一般的科學和相關文化知識外,還應有語言、音樂、醫學等方面的修養。

大學生準備就業時,要具備哪些基本要素?

2.專業基礎知識

這也是大學畢業生成長為合格人才所必須具備的文化素養。現代基礎知識的概念是有層次的。第一個層次是中等基礎知識,一般在中學結束時已完成;第二個層次是大學的公共基礎知識;第三個層次是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越厚實,就越能促進專業知識的發展。公共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一般在大學一二年級進行。

大學生準備就業時,要具備哪些基本要素?

3.專業知識

這是大學生知識結構的特色所在。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如沒有專業特色,就不可能成為專門人才。掌握專業知識要突出重點並不斷深化,同時注意各專業學科之間,專業與基礎學科之間,邊緣學科和中間學科的知識。這一般在大學三四年級進行。

大學生準備就業時,要具備哪些基本要素?

大學是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只要願意,可以獲得很多的學習機會。這些學習機會包括:越來越多的選修課程由你選擇;在本專業之外,也可以攻讀本校甚至其他學校的另一專業,如果達到相應的學分要求,還可獲得另一專業的輔修學位等等。學習的真正目的,在於提升自身的能力與素質。一般而言,建立合理知識結構的準則是文理交叉、理工結合。具體而言,大學生首先要明白希望成為怎樣的人才,其次,要知道這類人才,應該具備哪些優良素質和能力,再次,要明白怎樣的途徑可以培養這些素質和能力,最後是採取相應的行動。

大學生準備就業時,要具備哪些基本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