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很多的孩子成績不好而家長卻寧願花錢上很一般的高中也不願意讓孩子去職業學校?

陳白蘇


九年制義務教育後,中考就是人生第一道分水嶺,考上優質高中、考上普通高中和考不上高中,人生就這樣分成了三類命運。要知道,高中升學率比大學可低了,北京的高中升學率不到60%,許多西部偏遠地區的高中升學率不超過30%。所以,高中畢業,很多家長都會花錢甚至託關係去上高中。這是因為三個原因:

第一,家長的面子和責任。學習成長22年,大學畢業,才是一個學習的正常週期。這是人們的基本概念。大學畢業,22歲了,踏入社會,父母一是覺得培育孩子是經歷了完整週期,二是覺得22歲孩子更加成熟,才放心去他們闖蕩社會。職高畢業18歲,剛成年就讓孩子去闖蕩社會,多少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除非孩子實在不愛學習或者實在考不上任何學校。

第二,家長對孩子有判斷的理想化,孩子沒有考上好高中,可能是孩子貪玩,沒有發力,想辦法讓他去上個高中,如果抓得緊一些,他一定能考上大學。高中畢業,現在考大學(含大專),有時候升學率達到70%以上了,加上民辦的各類所謂大學,還有電大之類的,當然了,還有海外的野雞大學,高中畢業,只有有錢,多差的孩子怎麼也能上個“大學”。

第三,家長存在職業的歧視,也存在對孩子命運的擔憂。現在所謂的職業專科學校,其實就是以前的技工學校。什麼是技工學校?就是什麼也考不上的孩子才進技工學校,將來培養成為打工族和工人階層。家長認為,孩子一旦進了職高(專科職業學院),人生就定型了,一輩子就是一個底層的工人了,基本上沒有幾乎上升階層。

第四,家長擔心孩子學壞。現在的家長,對技校的印象都不好。技校就是讓孩子15歲就提前進行小社會,一群學習不好的壞孩子湊一起,學校風氣很差。比如,我們那個地方十年前的技校,幾乎就是早戀、打架、偷盜的代名詞。技校生,幾乎就是一個負面的詞彙。家長有點讓孩子羊入虎口的擔憂。


職場火鍋


一、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中職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沒有考進普通高中才會進職高。職高當然不是隻有不愛學習的學生,也有一些中考失誤、家庭原因等問題進入職高的,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職高學生確實不如普通高中的學習熱愛學習。人在潛意識中會接受環境的暗示,在都不愛學習的環境中,很難出淤泥而不染。和誰在一起,可以決定一部分人的成長軌跡,一個熱愛學習、積極進取的人在頹廢的環境中也很容易失去鬥志,古有孟母三遷,就是這個道理,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在現在社會缺少技術型人才,能學好一門技術也能成為工作的敲門磚。我國政策支持職業教育,國家也缺少藍領人才,但是職高的教學不能像預想中那樣完成人才培訓。很多職高教學質量不過關,師資力量差,學校生源本身就不如普高,這樣就容易造成那些想認真學習的孩子也得不到好的教育資源,無法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孩子上完職高後能學到好的專業知識,能找到好的工作,那也可以考慮一下,可事實告訴我們的是,上了職高後鮮有學生能學到技能,大多數是“混日子”的。

三、當前社會,人們對於職高還是存在嚴重的刻板印象,上職高等於沒出息,等於是差生,等於未來的人生就完蛋了。有些普高甚至會出現“禁止於職高學生混”,這種赤裸裸的歧視性性校規。哪怕是為了面子,家長也要拼命想辦法讓孩子去上普高,至少在別人家的孩子考上本地最好的高中的時候也不至於太丟人。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霍老爺(ddz-233)


升值君


我的感覺是,小學、初中、高中應該算基礎教育,既然是基礎教育就應該全部完成。之後或者進入大學,經歷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或者進入社區大學或者職業學院,經歷職業教育。

在美國就是這樣的結構。

美國的小學(K-5, Elementary School)、中學(6-8,Middle School)和高中都是義務教育,也就是說公立學校都是不收費的,包括書籍,家庭經濟條件稍微差一點的連早餐和午餐都會有補貼甚至免費。根據美國的義務教育法,適齡孩子都得入學,家裡條件好一些或者對公立教育不滿的家長還會出錢送孩子進私立學校。

美國的大學基本上是通識教育,它有兩層含義,通才教育和全人教育。作為近代開始普及一門學科,通識教育思想源於19世紀,不少歐美的學者認為彼時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嚴重割裂,於是提出通識教育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融會貫通不同學科的能力,從而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才。作為是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通識教育在準備就業方面是不夠的,因此畢業後一些人或者進入碩士或博士項目,掌握一項較高水準的專長,或者進入職業性比較強的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等,為進入相關職業而取得必要的學歷和執照等。

美國的社區大學是為兩種人準備的,一種是想學會一項初級或中等技能,譬如汽車修理、洗牙師、護士助理(不是護士)、美髮、室內裝潢等,這些專業一般就業市場不錯,也不需要很高的學歷,因此進入社區學院兩年可以獲得副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積累一些經驗就可以執業了。另一種是家裡條件差一些或者本人獨立自律能力差一些的,住在家裡讀兩年社區,既省錢父母也能監督幫襯,成績好的話三年級開始進入大學插班學習。

所以我覺得對很多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寧願花錢上很一般的高中也不願意讓孩子去職業學校,除了職業學校學生群體和教師力量的考量之外,讓孩子完整地經歷基礎教育應該算是比較理智的選擇,有的孩子醒的晚,這樣做也給孩子一定的成長空間,一些選擇高中畢業之後再做,也不算晚吧。


既然是通識教育,孩子們就應該


心路獨舞


這個問題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家長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放棄對孩子的希望,不管孩子的成績多麼差,上高中至少還保留著一份上大學的可能性。

1、我國的職業教育還比較落後,職業學校基本上等於差生集中營,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會選擇它。

雖然就實際情況來說,我國目前存在著巨大的職業教育的缺口,很多行業大量缺乏技工就是明證。只是人們的普遍意識尚未跟上,還停留在“只有讀大學才有好出路”的時代。於是以靠大學為目標的高中,持續火熱,重點高中更是人人爭搶的香餑餑,而以就業為目標的中專,少人問津,只有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家長才會考慮這條下下策,誰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差生集中營裡去呢。

說句題外話,大多數人都認可的道理卻未必就是真理。看看教育相對發達的歐美地區,他們之所以成為教育強國,就是因為不僅學歷教育做得好,職業教育也做得很紮實。比如向來以嚴謹精細著稱的德國,職業教育就遍地開花,讓人口不足一億的寡民小國成為全球製造強國。這方面的經驗,我國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未來的教育改革之路還很長很長。

2、現在大家的經濟狀況普遍改善,很少有“早點出來賺錢補貼家用”的情況,除非孩子自己要求去讀某一所職業學校,否則家長是不太可能要求孩子去的。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讀書這事也一樣,跟家庭的經濟條件有很大關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專是個很吃香的選擇,特別是在農村中學裡,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大多以讀中專為奮鬥目標,當時中專的錄取分數線也比高中高。因為中專兩三年就能畢業,畢業之後馬上就可以參加工作賺錢了,而讀高中卻不是,三年高中下來,大學很難考不說,大學幾年還不能賺錢,太虧了。

當然了,這是跟當時人們普遍經濟條件不好相掛鉤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早點參加工作,賺錢補貼家用。現在世道輪迴,家庭收入大大提升,於是人們對讀書的看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父母大多數都希望孩子能多讀幾年書,沒人指望孩子十幾歲就去參加工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家長不願意把孩子送去中專,也就不難理解了。

3、為人父母,在任何時候都希望孩子有個更遠大的前程,大學肯定比中專好,即使孩子眼下成績不好,並不代表以後也不行,上了高中就希望尚存。

我認為這是目前來說最核心的一個原因。初中成績不好,不少家長心裡會認為,可能是因為孩子還小,處於貪玩的年紀,也許到了高中就會開竅了,努力讀書考上大學是大有可能的,畢竟人的變化尤其是孩子的變化是難以預料的。這種想法合情合理,沒人任何父母會放棄對孩子的希望。

在家長的理解中,孩子上了高中,考上大學過好日子的希望就還在;孩子上了中專,這個希望就沒了。於是乎,但凡有一點點可能,家長一定會想方設法地送孩子去讀高中,姑且不論做法科學不科學,這份沉甸甸的母愛父愛,應當理解。


陳向東


因為孩子一旦進了職業學校,十有八九沒等到畢業就會退學。這一點,在職業學校任教的老師和就讀的同學都可以作證。

每一個學期班上都會少些人,要麼是因為家長覺得沒必要讀了,要麼是因為學生自己不想讀了。

能夠在職業學校認真讀書,最後通過單招或者高考進入高職院校的同學,都已經是很優秀的了。還有更多在這類學校讀書的同學,有著嚴重的學習習慣、個人性格、家庭親子關係問題。

我以前曾經教過一個生源不太好的班級,班上有同學認真做作業,其他同學就會對他說:“別裝X了。”

他們覺得認真學習的人都是在裝,雖然未必敵視,但這種輿論風氣總歸對孩子不好。

每年都有中職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這一類是屬於很難得的。家長和孩子應該都投入了不少的心血。

我現在教的學生中,就有曾經沒考上高中、只能讀中職,而現在成績相當不錯,差不多在一本線上下浮動的了。他就是爸爸媽媽花錢送到的我們這所高中,而不是去了中職。

當然,這樣的人比較少。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希望,都會想要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前程,除非確實是沒辦法了。

更何況,雖然現在中職教育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可是很多年後,這些人的就業前景究竟如何,還很難說。社會上的人對於中職生的有色眼鏡能不能慢慢摘下,也很難說。

畢竟是親生的,有能力讓孩子有個更好的將來的前提下,誰願意讓孩子走那些彎路,去做教育改革的實驗品?


吹上來的小動物


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家有一女,初中成績就不理想,原本還開玩笑說初中畢業就讓孩子去讀幼師或者職教中心。最後雖然孩子沒有考上高中,還是通過各種渠道讓孩子上了高中。今年高三,年前給孩子找了一家培訓機構去補習,我問了一下補習費用,同事回答:“三萬!”


職業學校的學生都是一些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要麼成績一般,要麼有的學生品行有些問題。一個朋友在我們當地的職教中心教學,她說每年通過對口高考上大學的學生寥寥無幾。很多家長不願自己孩子上職業學校而讀高中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上了高中才完整。


在很多家長的觀念裡,一個孩子如果沒有上高中,就會覺得孩子的求學生涯不完整。不管孩子成績好不好,都會想方設法把孩子放進高中,讓孩子體驗一把高中的緊張學習氛圍,當然有些孩子在高中的學習氛圍中厚積薄發也不是不可能。


2、感覺職業學校沒出路。


孩子上了職業學校,家長們往往覺得很沒有出路。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職業學校都是成績不好,混日子的學生,所以家長們不想讓孩子步入那樣的環境。其實家長們還都是自己的一片苦心,哪個家長都是盼著自家孩子能夠上大學,有出息。


說到底,還是家長的苦心,都是想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餘爭的世界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件真事,說在西安有一個搞批發的浙江暴發戶兒子也忒不爭氣,學習那個爛就不用說,老爹為了孩子上重點高中花了100多萬。鄰里們很不解,“開玩笑說老劉何必呢?100萬留給兒子也能花一段時間或者給孩子投資個什麼的,那要賺多錢?”老劉嘿嘿一笑說:“這你就不懂了,這叫投資!你知道咱們這高中一年要考多少清華北大?你知道這高中一年要考多少重點大學?那都是我兒子的同學,那將來的人脈資源不止值100萬吧!”聽完大家愕然。

桃子老師總結一下:

1、上高中萬一孩子打通任督二脈,學習突飛猛進,將來考個好大學也是有可能的,上高職可能性幾乎為0。做家長的只要孩子有一線希望就絕不會放棄,相信大多數人贊同吧。

2、上高中管理相對能嚴些,孩子真的可以學到一些東西,而上高職給我的感覺純粹就是混日子,我們小區旁邊就是一個職校,每到晚上一對對的周圍賓館爆滿。

3、那就是浙江暴發戶所說,人脈資源。上高中尤其是好高中,清華北方全國重點大學每年數以千計,同學將來發達了,也可以拉一把,上好高中實際上就是提前進入這個圈子。而高職,你就進入這個圈子,想想周圍同學都是打工的,也就只能打工了。

朋友們覺得呢?


桃子老師tz


說說我的理解吧,我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孩子今年在初二,孩子的成績也不太理想,我每天也在孩子該上高中還是上職業學校中糾結。

不過從心裡說,我還是希望孩子上高中,正在一步步給他補課,陪他做題。



讓孩上高中的原因是,上了三年高中,即使三年後成績不太理想,再上高職學些技術,孩子大了些,成熟了點,會更容易踏下心來學,而學完技術找個工作,年齡也差不多成人了,更放心些。

另外畢竟讀了三年,文化底蘊上,一定比初中要強。現在是知識的時代,高中的起點高些,以後要是想往上面發展,學些知識也會快些。初中沒有多少知識,只念到初中,那點知識根本就不夠幹什麼,即使以後後悔想學東西,也因為底子差,學不了。



還有一種,學習氣氛,高中學習氣氛濃些。職業學校的孩子都是不愛學習的孩子,人以群分,如果孩子再跟他們混下去,畢業了也不會學到東西的,耽誤了青春,多少錢都買不來。

我想,一般家長都是我這樣的想法,能讓孩子讓高中還是讓孩子上高中,實在不行了再送職業學校。


暮如雪說育兒


我就是中專畢業的應該作為過來人有深刻的體會。當年我心智發育比同齡人晚,不知道要學習,整天傻玩,所以沒有參加中考,作為特長生保送去了中專,但是一點職業理想和規劃都沒有。上了中專一年級後半學期,不知怎麼的突然開竅了,願意學習了,但是說實話中專三年沒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只記得每週都要大掃除。後來我運氣好參加了高考上了一個大專,進了大學我發現我的眼界真的不一樣了,我每天泡圖書館,能學到不少東西。工作後發現大學那點知識不夠用,我又繼續學習了本科和在職研究生,但是遺憾的是我的職業早早就被限定了。我有時候在想,其實很多孩子都跟我似的晚熟,如果上了高中哪怕是一個普通高中,他都有機會翻身,如果我當年沒上大學就直接工作了,我的思想和層次會個更低,所以作為家長我還是要讓我的孩子上高中、大學,等到他真的知道人生目標了,再決定職業教育都不晚。


霸王雞cat


首先,我還沒有孩子,也體會不到作為母親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境,但是以我的親生經歷而言再也沒有人比我更適合回答這和問題了。大部分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讀高中、讀大學然後出人頭地。只有很少數的家長覺得讀書沒有用,而我確定這種家長肯定一定百分之百都是日子過得十分窮苦。不幸的是,我的家長就是這樣子的!下面我會談談我自己從技校一直到上大學自己親身經歷的體會。

我的父母是河北農村山溝溝裡出來的人,他們結婚後就到北京來發展了,在北京做苦力,因為大部分北京人都看不起外地的,他們生活的十分低三下氣。在我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爸媽聽說了外地生不能在北京市裡參加中考,唯一的辦法就是轉回老家去讀然後要蹲一年級才跟得上。我父母就猶豫讓不讓我回去唸書,當時我在我們班成績屬於中等往上的偶爾還能考個全班第一,其實學習還挺好的,但他們怕我回去念貪玩跟不上,到時候考不上讓親戚笑話。就通知我,不讓我中考了。當時雖然年紀小。又是貪玩的年紀,但我從小就知道上學就是為了考大學,這回連考試的資格都沒了,看著身邊的同學都能有好的未來,我真的特別傷心和無助,我甚至求他們讓我回老家念,但是由於我父母真的窮人思維太嚴重,又封建,也有身邊同是打工的工人挑唆說上學沒有用大學畢業還找不到工作呢,傳遞負能量,我一提他們就會動手打我。我就再也不敢和他們提了。不僅這樣還和親戚們到處說是我學習不好才不讓我回去的,當時年紀太小沒有判斷能力還真的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所以在那麼小我就知道自己沒有未來了。於是我努力讓自己學習更好,天真無邪的我打算中考的時候考出個好成績,到時候他們一看見我成績好就讓我回去唸了!於是我上了中學之後成績變成了班裡數一數二的。可這一切太天真了,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瞭解到我們班這幾個外地的學生家長都不打算讓念高中了,怕我們影響他們本地的人,反正在這裡學也是浪費一個座位就把我們幾個外地的都調到教室最後面,把位置讓給本地的即使是學習特別次的本地學生。我眼睛不好使,調到最後根本看不見也聽不見,從此成績一落千丈,中考也沒考好,我就上了技校,可能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

技校的環境真是差到沒話說,每天來上課的就那麼五六個。每天的環境是老師用他的蚊子聲在臺上照書搬,唾液橫飛。學生在下面鬥地主,有時候問老師點問題他居然也不會。根本沒人聽課,即使有人愛學習出淤泥而不染,面對照書搬的老師也很難學到東西,而且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這個學校根本沒有一定的教學體系,它根本就是胡亂教學,一學期要學好多門課程,等到了下學期就換成新的課程,所以即使學的話也只能每門學到點皮毛,我到現在都搞不懂我學計算機的,不止有編程課,還有會計金融類的課,總結一句話就是學校胡亂編課表,胡亂講課。在中專我只學會了抽菸喝酒。渾渾噩噩的度過了3年。

畢業後我去一家公司實習,每個月2000出頭的實習費,然後這段時間認識了我前男友,他是開挖掘機的。人醜還渣也沒有責任心,但那會覺得他特別好,開挖掘機吃香啊!以後能掙錢!我拿他當男神一樣對待。覺得自己都配不上他。可誰想到他那麼渣。把我傷害到體無完膚就棄了我。失戀的我獨自徘徊在大街上,突然看到一個畫室的宣傳廣告,我就想反正現在掙錢了,就去學學畫,我小時候就畫的特別好只不過家長沒有供。沒想到那個畫室的老師簡直就是改變我命運的恩師。在他那我學到很多人生道理,後來也是他告訴我可以以社會考生的身份,走美術參加高考。然後可以考大學!可是集訓要好多錢,我和爸媽說了這件事,他們一口否定我,說女孩子上學沒有用,將來一嫁人等於給別人養的。我低三下四的求了他們好一陣子,捱了不少打,每天都被他們被精神羞辱。鬧了好久我媽看不下去了,決定給我出集訓的錢,通過我不懈努力終於以河北考生的身份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

我以藝術生的身份進了大學學的環境藝術設計。由於受我父母影響太深,有著相當深的窮人思想。可我發現大學裡的學生就是和中專的學生不一樣,思想 人品 說話方式 生活的態度都大不一樣。還有大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淵博的知識。改變了我很多,又加上我可能天生就是個學霸,在大學裡我第一次感受到踏實上學的安全感,成績也是班裡數一數二的,老師特別器重我,老是給我講大道理,有什麼任務,規劃什麼的都找我商量,我瞭解到我這個專業的吃香,我真的覺得我前途無量,人也慢慢變得自信了,我回頭想想以前的我真的可怕居然對一個開挖掘機的渣男無比崇拜,念念不忘!!!!現在快上大二了,我想我會更加努力!只是我父母還會對我抱怨人家和你一塊中專畢業的都掙上錢了,就你還沒呢!讓我有點壓力以外,剩下的我真的覺得很好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