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拍照經濟”規模有多大?網紅日本微型攝影師上海展覽試水

坐一回鈴鼓摩天輪、烘一爐年輪麵包窯,從牙刷噴泉路過,攝影師田中達也鏡頭裡的小人們,在三天的環遊之旅中,輕鬆獲得了近168萬顆Instagram愛心。

“拍照经济”规模有多大?网红日本微型摄影师上海展览试水
“拍照经济”规模有多大?网红日本微型摄影师上海展览试水

更多的時候,他們背起行囊,在牛仔褲上衝浪,將捲心菜變成熱氣球,坐上天婦羅飛機,衝向粗鹽星空。就像《格列佛遊記》中的微型世界,這些尋常的生活場景都被濃縮成了書本大小的尺幅,等待一次次腦洞大開的頓悟。“每個人都應該有天馬行空的時候,比如看看西蘭花和西芹,會覺得像一座森林;樹葉浮在水面上,就像扁舟一葉葉。換一個微觀的視角看世界,總能在不經意間給我們帶來很多別緻的點子。”田中在自己的網站“微型日曆”(Miniature Calendar)上寫道。

“拍照经济”规模有多大?网红日本微型摄影师上海展览试水

2011年4月20日,還是廣告公司職員的田中開始在這個網站更新照片,每天七八點上傳一張趣味的微型模型攝影,材料都是隨手可得的,“努力使作品簡單到連小學生都能理解”,迄今累計發佈了2500多幅,在Instagram坐擁140多萬粉絲,成功躋身創意類微距攝影“網紅”。

但懷抱10億年輕用戶的Instagram,平均每天分享近8000萬張照片。從日活用戶近5億的社交網絡脫穎而出,田中倚仗的正是這些被經營的創意。“一開始沒有固定風格,漸漸拍了些小人偶的作品,發現大家喜歡這種比喻手法,為了得到更多點贊,也算是粉絲的期待,從第三年開始慢慢變成了現在的風格。”他告訴第一財經。

7月下旬,田中因為個展“微型現場——田中達也的腦洞情報站”來到上海。發佈會上,瘦小的他站立在標誌性的大型裝置“花椰菜之森”底下,像極了那些過客般的微型人偶。

小人國,大腦洞

每到一個城市展覽,田中都會設計一幅新作。在上海,陸家嘴光影浮動的天際線,被各類又扁又胖的遙控器替代,東方明珠是兩個話筒壘在一塊。“太酷了”、“有創意”,這類留言在他的Instagram頁面最為高頻。

在廣告公司供職十多年,田中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製圖技能,但他將自己能保持源源不斷的創意歸功於“好好觀察生活”:薯片可以採礦,壽司席是茶田,USB連接口變身麵包店……“大多數作品都來源於日常生活,希望大家看了之後,對生活更有感情,至少能夠會心一笑。”

他特別擅長從熱門新聞和經典電影出發。今年平昌冬奧會上,日本天才花滑少年羽生結弦大放異彩,成為66年來首位冬奧會衛冕成功的男單選手。消息傳來,田中第一時間上傳了一張冠軍同款,共得到37萬多個點贊。白色飯盒蓋上,身穿藍白舞衣、黑色長褲的國民偶像和他的倒影互為烘托。細膩的是,飯盒蓋上歲月留下的磨損痕跡,點綴出了真實冰面的凹凸質感。遠處則模糊地壘放著一些花椰菜、西紅柿、玉米。

“拍照经济”规模有多大?网红日本微型摄影师上海展览试水“拍照经济”规模有多大?网红日本微型摄影师上海展览试水

這些精心勾畫的場景特意營造了一種隨意感,彷彿主婦們都能信手拈來。事實上,他每天會花兩個小時製作、拍攝作品,基本一天一個,狀態好或者旅行前會提前拍攝好三四個作品。“拍攝照片儘量簡單好懂,背景不能太搶鏡,我一般用米色。同樣拍攝微型作品的人很多,但從背景風格和使用顏色,一眼就能認出我的作品。”作品數量級增長後,田中也會選擇一些純色背景,一如既往的日式簡潔。

如果說日常小物築起了場景,那微型人偶負責的就是劇情。他時常帶著小人偶出門,到百元商店或者賣場中,看到有趣的商品,就把口袋裡的人偶拿出來擺弄,然後趕緊把點子記在手機裡。

從小,田中就是鐵道迷、模型控,因為童年沒有多少玩具,他將一些臨時贈品收集起來,外出的時候都會格外留意鐵道模型店。“微型日曆”啟動後,他把積攢的小人偶以職業、姿勢分類,1.5釐米是最常用的尺寸,這些都被收在家裡的收納櫃。同樣的人偶他也會買上兩三個,以應對不同場景改裝,但物料太多導致他的工作室日漸擁擠,近年只得買個倉庫另做儲存。

太空人、攀巖人、衝浪人,是他最喜歡的三個小人偶。因為很多作品用到了相同的人物姿勢,田中現在會提醒自己,要幫它們換個顏色。

掘金Instagram

因為工作量驟增,又剛好有了孩子,田中索性從廣告公司辭職,做起了全職藝術家。靠著大紅大紫的“微型日曆”,1981年出生的他已經發行了三本攝影集《迷你生活》《迷你生活2》《小奇蹟》,《迷你生活》一度衝到日本亞馬遜攝影類圖書榜首。同時,他也得到諸多與商業品牌合作的機會。

7月底,田中在Instagram發佈了與日本知名玩具製造公司海洋堂的聯名合作,這家有著50多年曆史的家族企業最擅長的是“食玩”(附帶食物的玩具)研發和銷售,一些合作款、限量款通常售價不菲。這與田中的想法不謀而合,在發佈了2500多幅創意攝影之後,有限的道具無疑會滑向重複利用,需要更多特製的模型,來匹配特殊場景。“買材料費和小人偶,每年要支出200萬日元(約合12萬元),主要是食物的模型很貴,一個十萬日元(約合6110元)。”他告訴記者。

從發佈的宣傳圖看,登場的有造型活潑的武士、藝伎、海龜等不常見的模型,部分在“微型日曆”已有露出。這些經典的日本文化元素,和櫻花、壽司、動漫人物一樣,往往會受到海外粉絲的極大歡迎,“讓人看了開心”,這是田中偏愛的無國界主題。

成立工作室後,田中試著在創作形式上邁向多元。去年,他操刀了NHK電視劇《雛鳥》(Hiyokko)的片頭,還為陳奕迅的新專輯《C’mon in~》設計封面,素白的五線譜上,一群小人偶由右至左歡快地進入畫面,行走、奔跑、手舞足蹈。

“拍照经济”规模有多大?网红日本微型摄影师上海展览试水

“拍照經濟”

2018年走過7個月,田中在日本本土、中國上海和臺灣地區共有11個個展開幕,另有一個聯名展、兩個群展。“如果北京等地有邀請,我也沒有理由不去。”他表示。

2017年夏天,田中的微型展首次走出日本,在268萬人口的中國臺北拿下15萬人次觀展,平均每18個臺北人中就有一個看過。

有人說,田中的作品保留了童真的一面,不過李彥甫提前一年接洽這個項目時,就認定它有“爆款”潛質:濃濃的Instagram風,適合年輕人拍照,簡直為社交而生。“拍照經濟現在是展覽中很重要的趨勢和潮流。在臺灣,拍照打卡的展覽是主流,包括動漫展很受歡迎。”這位臺灣聯合報旗下聯合數位文創公司董事長告訴第一財經,2016年引入臺灣地區的首個吉卜力大展,在北中南觀展人次達130萬。更早前,上海世博會結束後一年,他們引進的“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是藝術展也是拍照展,全島破200萬人次觀展。

“臺灣現在能破百萬人次的展非常少,通常也就是拍照經濟的展覽。它還有個優勢,可以衍生做產品、做銷售,這是很好的一個營利方向。”這也是李彥甫對上海展覽市場持樂觀態度的理由之一:在臺灣獲得成功的展覽,在大陸基本都能複製,而上海的人口規模接近臺北的九倍。

“我們不想做免費的展覽,不希望把主力放在這裡。”這兩年,他注意到決策層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大城市居民在文化消費上的可觀支出,帶動了大陸文創經濟日趨成熟。“我們本身有在引進音樂劇,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這一兩年的音樂劇幾乎都滿座,而且看到非常多的中文版,市場反饋也不錯。整體氛圍來講,這個市場已經在成熟,未來一兩年會有大爆發。”

去年9月,聯合數位文創在上海成立子公司悠逖文化後,馬不停蹄地先用一個《色廊展Color Gallery》試水深圳市場,打出的宣傳詞是“刷爆臺灣Instagram”、“網美聖地”,北京站已於7月底啟動。上海的田中個展則是臺灣展的延續,只是名稱從“奇幻世界”變成了更吸引眼球的“腦洞情報站”。據李彥甫透露,目前有七八個城市都在洽談巡迴展,“但先看上海的成績”。

在大眾展覽市場兩位數的門票體系面前,“微型現場”百元的定價是一次有風險的市場觀望。“從若干值得花錢的展覽入手,只要20萬人每人願意花100多塊來看,就證明這裡有個20萬人次的拍照經濟基本盤。”李彥甫認為。對內容引進方和授權方而言,摸底拍照經濟的市場規模有多大,是試水的第一步,而票價的門檻是可以被逐步突破的。(本文圖片來自“微型日曆”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