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品讀史記,韓信被殺前,有沒有機會逃走?人最難控制的是貪心

品讀史記,韓信被殺前,有沒有機會逃走?人最難控制的是貪心

品讀史記,韓信被殺前,有沒有機會逃走?人最難控制的是貪心

韓信被告發謀反

公元前202年,漢王取得垓下之戰的勝利後,奪去了齊王韓信的軍權,改封楚王。公元前201年,被人告發謀反,但沒有被殺,被改封淮陰侯。或許,劉邦念在韓信建漢有功的份上,或許是沒有十足的證據,始終沒有殺韓信,又怕功高震主,只是沒收兵權,限制韓信的權利罷了。

品讀史記,韓信被殺前,有沒有機會逃走?人最難控制的是貪心

韓信確定被逼謀反

公元前200年,陳豨(xī)曾是韓信的部將,封代國丞相,因在外獨掌兵權,時間一長,被告謀反。公元前197年,陳豨果然謀反。韓信打算做內應接應,此事被韓信的家臣告發,被蕭何騙到長樂宮,亂竿捅死,誅滅三族。韓信在劉邦奪取天下後,地位等同於樊噲等人,感到很羞辱。在如此感到待遇不公的狀態下,必然會想改變這種狀態,只可惜,自己已錯過了最佳的時機,或者說,本應有的更好的選擇。但是作為韓信而言,讓自己讓出一切權力回家養老,韓信會願意嗎?

品讀史記,韓信被殺前,有沒有機會逃走?人最難控制的是貪心

蕭何為什麼要欺騙韓信?

首先,要從蕭何和劉邦的關係說起,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可以看出,從沛縣起義開始,蕭何對劉邦是極力的輔佐,更沒有趁漢王危機的時刻而去稱王,所以,蕭何是劉邦的忠臣,又身居宰相之職。從這點來看,韓信確定是謀反無疑,所以,自己有義務去平息叛亂,去欺騙韓信來到長樂宮就不足為奇了,韓信也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曾經的恩人會欺騙自己。

但事與願違,韓信之死也許不是出自蕭何的本意,劉邦率兵平叛陳豨,呂后在朝中此時獨攬大權,準確的說,韓信是被呂后所殺,蕭何也只是一個臣子而已,更不會幫助韓信逃跑,甚至一起謀反。從劉邦平反回城,“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可以看出,劉邦高興的是應不是韓信被殺,而是京城的平安,呂后母子的平安,憐的應是韓信之死,劉邦本無心殺韓信,如果要殺,不會留韓信到現在。當然,如果韓信能夠妥協退讓的話,也許就不會有殺身之禍了,這自然是後話,韓信也不見得會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