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中高考改革:未來幾年,中小學務必重視這兩大學科!

中高考改革:未來幾年,中小學務必重視這兩大學科!

只有掌握了中高考改革的細節,才能知道學習方向。可能有人說:我覺得孩子學習就好了,管什麼方向?事實是:只有知道方向才能理解學校為什麼要從這個方向培養!

中高考改革:未來幾年,中小學務必重視這兩大學科!

改革政策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中高考改革細節:中考改革將從2017年試點,到2020年成型。而高考改革則早從2014年開始試點,到2018年大致成型。

截止到中高考改革幾乎完成的未來三年,語文、物理這兩大學科將成為學校必須重視的科目。

“得語文者,贏在中高考”,這並非網絡揣測,而是真實存在的事實:各地已在相繼增加語文中考總分,且高達30分;《高考大綱》則更是暗指出語文將成為最易拉開學生檔次的學科......

而同樣備受關注的“物理將成中高考的重點考察方向”也都是有據可循。

中高考改革:未來幾年,中小學務必重視這兩大學科!

語文

語文在中高考中的“強者”趨勢愈加明顯

各地中考語文相繼增分,自2013-2017年

各地中考語文增分已是大趨勢:

2015年,湖南長沙等地中考語文增加30分;

2016年,北京中考語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東濟南等地中考語文增加30分

……

1、根據高考大綱,語文將最易拉學生檔次

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語文學科學不學的好,到底有多重要:語文學不好影響其他學科。

學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有多重要?一位參加高考閱卷的老師感慨道,當前的政治主觀題可以當閱讀理解題做了,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很佔優勢。換句話說,閱讀不好的孩子不僅語文拿不了高分,政治、歷史,甚至需要讀懂題意的數學等理科成績也會受影響。

2、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學習更輕鬆

對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只要在關鍵時候稍加點撥,他的分數就突飛猛進,最後考的高分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奮的孩子更高,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已經很高。

3、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未來更容易脫穎而出

喜歡閱讀的孩子,詞彙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原由很簡單,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而且喜愛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從不讀書的人快得多。

未來語文該怎麼教?小初高有何側重?

張立軍(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非常強調基礎性,說白了就是要做到“清楚”。

1、讀清

讀清,又分三個層次。一是把字音讀準了,二是要了解清楚,三是讓學生儘可能地讀出味道。

2、認清

課堂上老師問學生,“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把這些字分清楚”,於是區分這些字的過程就是具意、認形。這個採取的就是歸類的策略。

3、清楚

寫清楚不是說我們把食物的“食”、食品的“食”寫出來,而是把這兩個組合起來,讓學生在組合當中發現、寫好。

4、想清

想象是一種感性的思維方式,是從眼前的內容想象到更多的畫面。聯想是從這個內容想到那個內容,從一個詞想到另一個詞,從一篇文章想到另一篇文章。推想是從眼前的內容而想出作者沒寫出來的內容。而低年級孩子想象的成分更多一點。

5、用清

比如,老師在第一小節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過程,然後放手讓學生自讀二、三小節,並回顧剛才的方法自學,這就是讓學生用上之前的方法。

6、積累

低年級的記憶是形象記憶;中年級的是關聯記憶,句子與句子的聯繫要先看清楚;高年級則注重結構記憶,想到圍繞作者的印象,是怎麼佈局的。

在低年級我們要尊重學生形象記憶的規律,讓學生看畫面想文中的語句,這樣更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

李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如何突破語文教學的窘境?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課堂該怎麼變?

要想實現教“寬”,語文教師首先要改變課堂,並且善於把語文美好的東西通過巧妙的方法展現給學生,讓語文課變得有趣、富有變化、豐富厚重而靈動。比如學魯迅的《雪》可以採用多角度的品讀,多角度對話、多角度評論、微寫作的形式,把課堂引向學生的深度思考。

讓孩子們對語文課愛起來,把對語文的愛和閱讀習慣延續到未來,這是我們要努力抵達的目標。

2、讓傳統文化經典重回語文課堂

初中語文,至少應該有一半課時用來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經典文學作品、紅色主題作品。要想真正實現學“寬”。

在課堂上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去製作展示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民俗、諺語、詩詞的ppt、手抄報、書籤等製作。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大膽自由評價《西遊記》《水滸傳》《紅巖》中人物形象;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也為《世說新語》中的故事進行續寫改寫……

3、要使學生成為一個會獨立思考的人

如果只是一味的讓學生大量的閱讀,而不給予正確的閱讀方法的引導,即便學生擁有大量的閱讀知識,卻未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麼這些學識就遠不如那些雖所知不多但卻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有價值。

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同時,要根據不同的書籍的特點做細緻有效的閱讀指導,並不失時機跟進讀書交流活動、辯論會、閱讀心得展示。

幫學生學會把所閱讀的書籍結合各方面來思考之後,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這些知識,並使其為己所用。

塗潔(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從這兩年高考、會考的命題材料上看高中語文教學應更加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貼近學生生活。

1、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堅持對學生的思想引領

要堅持立德樹人為導向宣揚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如2015年高考的非連續文本閱讀材料為中國印刷術的發展和自主創新的話題文學作品閱讀為《說起梅花》,松竹梅菊是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傳統意象;2016年北京市春季會考題的文言文閱讀材料為教材《燭之武退秦師》片段,體現燭之武的擔當和智慧。

2、語文課堂上加強對經典名著閱讀的指導

2016年《語文高考考試說明》已經把《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巴黎聖母院》等十二部名著列為考查篇目這是《考試說明》第一次把名著閱讀列入考查範圍。

可見加強對經典名著閱讀的指導,積極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視野,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已經成為語文課堂的主旋律。

3、語文課堂上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

現在的考試加強了開放和拓展、聯繫和整合的考查力度。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突出開放性和個性化的理解。

如2016春季會考13題:“關於這篇小說的主旨有人認為……也有人認為……還有人認為……你更認可哪一個?請結合本文並聯系你讀過的魯迅其他作品,對你認可的主旨予以說明。”這道題對主旨的理解是多元的,體現了開放性,要求聯繫讀過的魯迅其他作品,說明主旨體現了聯繫性。

中高考改革:未來幾年,中小學務必重視這兩大學科!

物理

中高考改革後,物理的主要考察方向

高考物理注重考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排除一些比較複雜的物理情境,目的是讓同學們在比較熟悉的物理情境中去深刻的理解物理規律。

新高考改革主要是要體現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拿北京高考試題來說:並不是通過加大難度或者用一些很複雜的情境來考察學生,而是考察物理學科所關心的核心素養。

高考試卷它很多的素材都取自於我們的教材。引導我們老師用好教材,迴歸我們教育的本真;引導學生迴歸教材,而不是去通過做大量的習題來達到提高分數、成績。

為何物理成重點關注學科?

1、未來高中、高校的重點考察學科

從目前數據看,物理還沒有引起考生的足夠重視,但已經引起高中、高校的集體重視。高中生想到進入國內頂尖高校,物理將是繞不開的一門學科。

2、物理是孩子綜合能力的“試金石”

物理學科是孩子綜合能力的“試金石”,因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如何,通過考物理最容易鑑別。這主要是由物理的學科特點決定的。物理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學科,能考察一個人的數理邏輯能力和計算能力,同時,還包含著記憶能力。

3、訓練邏輯思維,讓孩子受益終身

同時,物理也是有用的學科。最簡單的,看看網上天天在傳的謠言,比如微波爐有害等,稍微有點物理學基本常識就不會上當。比如電信詐騙猖獗,稍微有點學物理鍛鍊的邏輯思維能力,也不會被騙。未來高考招生也一樣。所以,從初中開始,就有必要一定要好好學習物理,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不喜歡就放棄了物理!

4、未來高校招生對物理有要求

從考試變化看,各省在改革方案中明確推行“3+3”模式:也就是,除語文、數學、英語3個統考科目之外,學生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選考科目。

這“6選3”直接決定了孩子考後如何選報專業!因為不同的專業要求的選考科目不一樣!

展開來說,“6選3”總共有35種組合,最全能的是“理化生”組合,報考範圍達到80%。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對選考科目有要求。

接下來再看看兩所著名大學公佈的2017年浙江高考招生選考科目要求:北京大學:32個專業(類)裡,20個專業有選考科目要求,其中近半要求選考物理,比如天文學類、心理學類、環境科學與工程類都要求選考物理。復旦大學:共21個專業(類),其中11個專業要求選考物理。

不難看出,排在前列的還是——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