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的留學生說出國留學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錯誤的決定,你怎麼看?

鯨魚小姐Milk


如果家裡條件特別好,出國不求將來的回報,那沒問題,如果父母是砸鍋賣鐵讓你出去的,畢業後還是要自己親力親為的處理工作和生活,我認為這就沒有必要了。另外中國人家庭觀念重,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很難想象將來父母想靠獨子養老,自己的孩子卻在外面打拼。

出國留學的決定是正確還是錯誤?回答因人而異。最簡單的回答就是:看你要什麼,也就是說你的初心/衷是什麼。有些人出國留學是為了渡下“金”,拿個洋學位後就回國;也有的是我出國留學就要在國外留下來。一旦你的目的明瞭了,接下來就衝著目標去努力,也就無怨無悔了。要知道做何種選擇都有失有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You can't have cake and eat it. 經濟學上有一“機會成本”一說:Opportunity Cost. 孟子語: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一旦做出決定了,就要隨遇而安,不要見異思遷。現實生活中怕就怕有些人:沒能實現自己所願而對他/她人起妒忌心而背後數落他/她人,這樣就不合適了。人來到世上就活一回,人生很短暫。我們本應好好珍惜生命/活:be honest to yourself to choose a life you want to live. 我家裡有5位(人士)出國留學的:3位讀完書拿下學位後選擇回國(從美國,日本,英國)。2位(我和加拿大的外甥)選擇留在美國和加拿大。我們幾個都在所在國好好生活工作著,也是挺好的。

有些海龜的失敗,人生的失敗,不是學術和學校的原因,而是人的原因,知識面的原因,不上uc前二十的學校註定不能過的體面,但是為人不真誠,生活毫無品質,不愛自己的人 沒有目標沒有信念的人,上什麼學也無濟於事,要變的精英,先看看自己的精神是不是屬於精英的精神。


加拿大家園



正好藉著這個問題做個廣告:在今日頭條上獨家推出《我在美國15年(1990年-2005年)》專欄


這個專欄是我從剛到美國留學、全工全讀、最初的各種文化衝擊、闖蕩華爾街的頭12年(1990年-2005年)心路歷程最真實的原生態紀錄,至少60篇,每日更新一、二篇,總共20萬字左右。

專欄鏈接:http://url.cn/5YBBaVM


這個專欄等於間接、甚至直接地、全面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這種看法很正常,而且,還為數不少的人有這種想法。

出國留學,在國人眼裡,可能是高大上,但因人而異。

公費留學的先不說,說自費留學吧,多數是商業化運營的產物,大多數國際知名學府,都靠兩樣東西運作下去,錢和聲譽,所以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出國留學基本被包裝放大,一些家長為了孩子不惜付出一切,正迎合了經濟利益需方市場的需求,於是,出國留學熱一浪高過一浪。

有的人出國留學,很快適應了當地的語言,熟悉了當地環境和學習方法,確實達到了預期。

有的出國後,語言成了巨大的障礙,無法與外界進行正常交流,在異國他鄉,本就人生地不熟,寂寞無助,加之年紀小,判斷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習和生活就會陷入雙重僵局,有的同學,只好選擇在出國留學的華人圈裡混,語言能力就會越來越差。

出國留學生在國外的壓力,除了身體上的,精神壓力更大,學習上,掛科一門就要多花幾千刀,掛多了,學校除名。

情感上,正值青春,面對寂寞孤獨的國外生活,就更渴望愛情,但這是在特定環境下相互依存的感情,註定有一些是不成熟且更深的傷害。有的人為了釋放壓力,會沾染上一些惡習,在國外黃賭毒中,有的還是合法化,只要花錢就行。

樹上的果子鮮亮欲滴,摘下來吃的,有的中毒深,有的輕微,視自身免疫力和適應性不同而各異。

出國留學需慎重,千萬不能從隨大流,有的人可能認為家裡有錢無所謂,說句實在話,如果家裡有錢,到國外來染上個毒癮,那再有錢,也得造光。

不是危言聳聽,一個決定影響一生,有的光明,有的黑暗,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