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的小學一年級到底是老師教,還是家長教?

Allen餘溫未消127927456


提這個問題的家長,從主標題上來看,完全不知道對一年級孩子的教育,以學校教育為主,以家庭教育為輔的道理。再從副標題來看,對於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也無基本概念,下面我針對家長的問題做一下分析。

首先,一年級課本知識本身不難,是家長想的複雜了。就如題主所言,幼小銜接這塊,其實並不是讓孩子提前學多少一年級課本知識,而應圍繞一年級小學生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家庭裡進行培養。如果你不知道這些,你當然不知道該在家裡培養孩子哪些基本能力了。

其次,一年級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家長得清楚。如專注力,孩子的視覺、聽覺、思維三種專注力,在家裡通過各種生活細節皆能培養與鍛鍊。如肢體自控力,通過在家裡吃飯、看電視、閱讀、玩玩具、做遊戲等活動,家長有意識培養孩子基本身體姿態,這些都需要連續去關注和培養。

第三,識字和閱讀興趣的培養必不可少。只要家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培養孩子識字和閱讀興趣完全能做到。只要你保持良好的心態,每天抽出時間,合理地陪伴孩子,不管是室內還是戶外活動,都有很多可見字的地方,只要稍加引導讓孩子留意,就可以教孩子識字。而閱讀興趣也不難,孩子睡前閱讀就是最好的時機,每天堅持即可。

第四,孩子理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需要加以重視。理解能力的培養,平時可以藉助親子溝通,和孩子做互動閱讀,或其他遊戲活動來進行,力求讓孩子專注聽,專注說,只要給孩子製造機會,孩子就能不斷提升理解能力。而邏輯推理則從比較大小,多少,遠與近,高與低,結合玩具或零食等做簡單的計算,這些家長也能輕鬆完成。

以上幾方面,皆是從家庭教育角度,由家長來引導孩子完成。如果你不重視家庭教育,而把目光放在外面的培訓和補課機構上面,恐怕還真無法提高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那樣的話,你除了乾著急,又能做些什麼呢?


寒石冷月


我孫子今年上一年級了,因為他爸媽工作比較忙,孩子就全權交給爺爺奶奶。開學不到一個月,我要疾呼“教育專家、教育機構的領導和老師們,可憐可憐孩子們吧!”一個筆都拿不穩的孩子,要按標準寫字。一個字十分鐘都寫不合格,孩子煩躁,哭;家長惱火,吼。我不禁要問,這樣有意義嗎?我們小時候學習只要求寫的像就可以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就寫的規範了。我也沒有刻意地去練字,不也寫的還能拿出手嗎。現在的教材和輔導資料也是挖空心思折騰孩子,孩子都是很直白的,是什麼就是什麼,大了就慢慢的明白道理了,也會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了。就是折磨家長和孩子!


一陽Y來複


小學一年級,當然是老師教,但是家長也必須花時間輔導。

尤其是開學那一個月,一般而言,家長是一定要幫忙輔導孩子複習鞏固的。別的不說,光說讀題吧,如果你的孩子識字量不夠,家長不幫著讀題,孩子是很難獨立完成作業的。

再加上,孩子剛剛開始系統的知識學習,回來不復習鞏固,也很容易忘記。這樣天長日久,很容易掉隊,一旦掉隊,孩子非常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不利。

而且,孩子剛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也面臨一個適應的問題,這也需要家長的情感支持。


家長再忙,當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晚上也要儘量抽出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幫孩子複習鞏固功課,跟孩子聊聊學校的事,幫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跟上學習的節奏。

至於題主說當年上學沒有這麼麻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年家長都忙都不怎麼輔導孩子,所以大家都差不多,而現在你不按老師要求做,別的家長大多做到了,那麼你的孩子很容易就掉隊了。時代不同,情境不同,不好簡單比較。

只讓老師教,家長不教行不行,當然也是行的,真不配合老師,老師最終也不會怎麼樣。但作為父母,我想,是不會輕易這樣拿孩子做試驗的。


我是藍色清歡,教育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注教育心理研究,歡迎關注。


藍色清歡


這麼說吧,問主,現在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初中畢業,家長是綁死在你家孩子身上了,就跟專職老師似的。這個不比當年,當年,就是放養啊,學成個啥,算個啥,無所謂了。

可現在,不行啊。

去掉孩子上課和吃飯的時間不算,上小學開始,中午你得輔導作業吧,晚上你得輔導作業吧,一週至少一次的家長會,也讓人煩不勝煩。

週六日的補習興趣班,那也得你親自送去,監督學習成績啊。

家長不做,誰做啊,學校的老師,可以一個人帶三五十個孩子啊,貴族學校的小班,那也是十幾二十個,再說了,上課的時間,是很少的,一節課分到每個孩子頭上,連兩三分鐘都沒有。

大概率,老師的心,只操到最好的幾個和最差的幾個身上了,不要問為什麼,好的學生,大家都喜歡,差生,那沒辦法,不管會影響全班啊。

這是時間和精力決定的,自己的孩子,不管是親生的,還是抱養的,那都是自己孩子啊,你不管,就沒人管了。

不要生氣,問主,慢慢來,到高中一年級,你就管不了了,一方面,你的知識水平,也處理不了高中的問題了;另一方面,孩子那會兒至少12歲以上了,已經定型,有自己想法了,你再想管,也沒用了。


董江波


這問題問的太好了,道出了一些年輕家長的心聲,認為一年級孩子應該老師教,不該自己去教。其實這還是定位不準,沒把自己角色轉換到爸爸媽媽這一角色上來。試問哪一個學生一到六年級,甚至到大學,不是老師在教。再說那麼多科家長也交不了。那麼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呢?無非老師讓家長配合下學校給孩子教某方面內容或輔導課程了。其實你去和老師溝通下就不難理解了。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自由自在快樂的海洋來到小學這塊新大陸,一切都充滿了新奇,當然一下子也不能從自由散慢中適應小學緊張而有秩序,要求比較嚴格的學習生活。一開始學習文化知識,很多孩子就會更加不適應,加上一年級還沒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遵規守紀認真聽課等習慣都在培養,家庭也不注重培養在家的學習習慣,很短時間要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則會更難。教育本來就是社會,家庭,學校三方協共合作的事,缺一不可。你可以想一想,在校老師嚴格要求,在家你給個手機玩遊戲,到了外面你和孩子一起k歌喝酒打麻將,孩子會變成啥樣?對於在校學習上有了困難的小孩子你不在家給輔導行嗎?不教也行,請家教上輔導班你願意嗎。一年級知識相對簡單,家長能完成輔導,更重要的幼小銜接階段幫助學生度過心理上難關光靠老師是不行的。孩子一旦恐怕上學,恐懼學習你想會是什麼樣的結果?為人父母,你是孩子最親最近的人,你不去幫孩子度過難關你覺得合適嗎?尤其是心理出現問題的孩子,更需家長配合。當孩子大些,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你的輔導也許就不必要了。假如我的回答對你有啟發有幫助,那就關注我。多聽聽我的看法。




冬日暖陽說教育


看清現實吧!很多小學1-6年級的三好學生學習標兵,到了初二立刻打回原型,有的釋放自己的天性,有的釋放父母心中的惡魔!初三開學家長就該考慮花多少錢去哪裡上高中……彆嘴硬,這是事實。

好好學習的同時拜託家長老師教他好好做人,這比什麼都重要!


請叫我MR.常


作為老師,也是小學生家長,我完全能理解題主的心情和吐槽!但是,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 當然是老師教!但是,孩子是你自己的,你不能不管。

現在大家都很重視“家校合作”。但是,自從有了“家校合作”微信群,家長和老師的矛盾似乎變的尖銳了,家長抱怨老師不好好教,對於老師的種種要求,家長往往是“敢怒不敢言”!老師抱怨家長不好好配合,甚至直接點評批評家長不合格。結果導致微信群裡變得越來越安靜了。

一、現在的小學教育,老師不像老師,家長不像家長。

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了,但是小學老師和家長的關係,變的不太正常了。老師負責上課,家長負責批改作業,成為了老師的助教。檢查作業,這本身就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不應該甩給家長。很多家長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能力。這些題目,家長可能理解,也能講的通,但是孩子不一定理解,於是很多家長開始“吼”孩子,破壞家庭和睦,而且讓孩子對於作業產生抵制心理。

所以,老師的工作不能由家長來取代,家長有自己的角色。很多家長對於老師的吐槽,很大原因是老師把自己的部分工作甩給了家長,而家長又無可奈何。

二、家長應該陪,而不是教!

把孩子,完全交個老師,也是不負責的。如果有時間,家長儘量多陪伴孩子,不是教還寫作業,因為這是學校老師應該做的。你可以沒有文化,你可以不懂教育,但是隻要多陪伴,孩子不一定能多麼好,但是起碼不會變差。

小學低年級,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家長不能只依靠老師,對於回家後的表現,老師也無能為力。也許老師在學校裡教育了一天,回家一看電視、一玩手機,就什麼作用都沒有了。這個時候,家長的陪伴,不僅有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更是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

不要相信孩子需要放養,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會吐下苦果。

三、家長的陪是為了不陪!

以我的經驗來看,小學三年級之前的陪伴至關重要。三年級後,很多孩子就會養成了自主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對於之前堅持陪伴的家長來說,這個時候就沒有那麼辛苦了。

當然,到了高年級,家長可能就不需要陪伴孩子了,比如初高中,家長相陪,孩子也不會讓你陪,家長相陪,也不一定能陪的了,那個時候,家長更多的轉化為“後勤保障”的角色就可以了。

如果前期不陪伴,後期怎麼陪伴,也是無法彌補的。

希望以上能夠給你提供幫助!我是“贏在高三”,歡迎探討、關注!


贏在高三


現在的小學是老師和家長一起教。

一個班級有很多孩子,老師根本就管不過來,也別指望老師。一年級的知識不多,家長自己回家教一點,也可以。

主要是孩子,也有很多孩子,家長基本不管學習的事,都是靠自己,學習也能跟上。

而很多家長,總怕孩子成績不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學習輔導班,還報興趣輔導班,還要自己再輔導。可孩子還是讓家長操心。

小學老師佈置作業,讓家長簽字,讓家長檢查,已經是很多地方這樣做了。具體原因有好多方面,時代在發展,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了,家長也要與時俱進,不能耽誤了孩子的學習。

既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就適應吧,沒有辦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那就自己教吧。


王大妞看世界


真的不好意思,女兒初中和高中都念廣州市一般中學,和另外幾個女孩子輪流奪冠,成為初中高中六年中全年級的“四大天王”。當然她們高考都遠超重點線,分別被中大、浙大、復旦等名校錄取。女孩子長大,就各種各樣的選擇:結婚生兒育女的有,嘻嘻哈哈堅持獨身主義也有,我女兒碩士畢業,工作幾年認為有必要再深造,跑到英國自費念博士。

這幾個同齡的小豬豬(83年出生)都是小學階段成績中等偏上,特別是我女兒,一年級兩個學期,全班64名學生,她排位61和59(前面是第一學期。二年級也差不多,上學期58個學生排名55,第二學期下降到57。我們倆口子知道女兒智力沒有問題,只是不想做那麼多無聊作業,而且不管她受學校老師批評,還是被同學看不起,回到家裡都沒有人責怪她。三年級、四年級好一點,一方面女兒有虛榮心,開始認真讀書,另一方面,知識點上去了,原來部分只懂讀死書的跟不上了。排名也上升到20名上下。五、六年級更好一點,一直在5至8名徘徊。

小升初差1.0分,沒有考上華附,女兒拒絕我們出錢買學位,只能念區重點。假期女兒沒有放棄放鬆,天天在讀英語,廣州日報每週五的英文版,成為她假期的主要讀物。我們偷偷看她的QQ,她和她的小學同學聊天,不時提起,六年後再決高低。我們就知道,女兒的學習,我們可以不過問了。初中入學考試摸底,女兒順利編入重點班,從此開始初中高中六年,她、陶、蘇三個女孩子,輪流坐莊,穩穩佔據年級前三名。

這幾個小豬豬心態都不錯,每學期未開家長會。班主任都要學生和家長介紹經驗,我女兒說:不是我考得好,是她們(還提到幾個男生名字)幾個人失手了,所以我沒有什麼經驗。第二學年,小陶說:這幾天吃的好,睡眠很正常,考試時超水平發揮。還有一次是小蘇:其實我們全班同學都不錯,感謝同學們讓我考第一。

東拉西扯囉囉嗦嗦,說到底,要小孩子學習好,關鍵不在家長,也不是老師,關鍵在小孩子自己。如何引導小孩子自己想學,而不是強制要他們學更重要就。


潮州樹朽木不可雕


題主應該是家長,看得出來對老師意見很大。

作為老師能理解家長的苦衷,題主也確實說的很在理。

不過,這樣的現象很普遍,北方的學校是這樣,南方的學校也是這樣,這說明不是某些老師有意這樣做的,而是環境所迫造成的。

現在,小學是義務教育,教材免費,也就是隻有課本是免費的,其它的要家長自己去買。我們都知道,學習僅靠課本是很難掌握知識的,越到高年級越是需要更多的練習。

剛開始,學校會為學生統一購買,然後家長將錢交給老師,後來政策上不允許老師購買練習冊之類的,老師就規定練習冊由家長自己去購買,就這樣,家長還說老師與書店老闆溝通好,老師們覺得沒必要去掙這點錢,家長們又覺得老師們都只認錢,因此久而久之,家長和老師的關係矛盾化。

老師慢慢就對學生沒那麼關心了,反正孩子是家長的,原本好意都被扭曲了。

既然練習冊是家長們自己買的,家長們更懂哪本好乾脆就家長們檢查孩子的作業,老師就負責課本的教授。

所以說,任何一種現象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老師說家長,家長說老師,孩子怎麼教育?家長和老師就算分出了輸贏對錯,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