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家長和老師的關係,本應該是平等、互幫互助的關係,然後如今卻變了味道,甚至不斷朝著極端方向發展。

澳洲學校校長、老師們,因為忍受不了家長們有事沒事的電話、郵件和短信的輪番轟炸而提出抗議,並痛苦地說道:我們不是你的奴役,有權在非工作期間拒絕回應。

中國的家長卻因為“班級微信群”的建立,被群裡老師發放的作業、廣告,部分家長的溜鬚拍馬、攀比等搞得苦不堪言。

這到底是在鬧哪樣?

澳洲老師集體抗議家長騷擾

St Andrew’s Cathedral School 校長 John Collier 博士在一篇文章中抱怨自己在回家之後,經常遭到家長們的騷擾。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支付了大量的教育費用,堂而皇之地把與老師的關係視為主人和僕人的關係,認為有權利提出過分的要求。”

私校情況最糟糕,有些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每天會受到250多封電子郵件,而涉及的內容僅僅只是一些抱怨雨傘丟失的類似小事情。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有些公立學校也感受到了壓力,一位公校校長甚至為此專門給家長寫封信,告誡他們不要肆意向教師的個人手機號碼發送短信。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Dulwich Hill Public School 校長 Linda Wickham 通過學校通訊,告訴那些家長,刪除老師的電話號碼。

校園溝通專家、快樂學校計劃的創始人 Steve Francis 表示,家長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覺得老師應該全天候回覆他們的電子郵件。

“並且這種期望值不斷增加,老師很難擺脫。”

許多家長甚至語言攻擊老師,並不是真的解決問題。”

獨立教育聯盟助理 Carol Matthews 表示,工會正督促學校和家長進行談判,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計劃,不要指望老師週末回覆電子郵件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新州教師聯盟還建議老師應避免向學生或家長/監護人提供個人電子郵件地址或者手機號碼,也不要儲存家長們的聯繫方式。

中國家長敢怒不敢言

比起澳洲家長對老師理直氣壯的態度,中國家長則顯得弱勢多了。甚至因為“微信家長群”、“班級群”等的建立,讓許多家長苦不堪言,焦慮不安。

  • 家長被作業綁架,承擔教育孩子重任

曾有一位姓李的家長抱怨道:現在老師真的很輕鬆啊,直接把作業發到群裡後,就做起了甩手掌櫃。讓家長監督、批改,成績好是他們的功勞,成績差是家長的責任。

還有人發帖子表達自己的不滿: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上海的王女士也抱怨道:現在老師佈置的作業五花八門,原來只需要幫孩子檢查作業,現在變成幫孩子學單詞、做手工、畫手抄報。家長完全淪為了“助手”!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一位媽媽表示,尤其是在群裡發佈孩子成績、作業情況時,老師都會直接點名批評或表揚,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太尷尬了。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 溜鬚拍馬無底線

某些家長為了能夠讓老師在學習、排座位等方面優先照顧一下自己的孩子,開始無底線地拍老師的馬屁。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還有一些家長更是無底線,把家長們在其他小群裡對老師有抱怨的話,截圖發給老師,表忠心。

  • 炫富、曬娃、廣告等刷屏

家長群也成了家長攀比、炫富的好地方,譬如下面這兩位家長就是典型的代表: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有的家長在群裡發廣告,我家孩子參加了一個比賽,幫忙點贊一下啊!相信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深有感觸吧!

還有的老師會把一些中介培訓廣告發裡面,要求填個人信息,雖說自願,但有些家長即便不願意,也不拒絕,生怕老師會把怨氣發到自己孩子身上!

家長與老師該如何相處?

不管是澳洲家長對老師的盛氣凌人,還是中國家長對老師的溜鬚拍馬都是極其不對的。

老師和家長應該是合作的平等關係,目標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茁壯成長。這意味著家長和老師都不應該對對方進行肆意的指手畫腳,應該相互尊重、互幫互助。

集體崩潰!澳洲老師抗議家長騷擾,中國家長卻在群裡溜鬚拍馬

老師應該承擔自己教書育人的責任,不要把本屬於自己的工作推給家長,更不要讓家庭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此外,還應該對所有的家長、同學都應該一視同仁,而不是戴有色眼鏡差別對待。

尤其是在信息發達的時代裡,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工具,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儘量一對一進行交流,而不是在群裡直接點名說教。

家長們也應該給予老師足夠的尊重與信任,不管何時都應該做到對事不對人。不滿意時,應該及時有條不理地進行溝通,而不是人身攻擊,老師也是人,難免會有疏忽的地方。

作為家長或者老師,你與對方相處時,會因為什麼而產生矛盾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