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漢獻帝聽說劉備稱帝后,為何對蜀國方向連笑3聲?

林峰儀


漢獻帝劉協,做了31年的皇帝,更明確的說是當了31年的傀儡木偶。被曹丕逼宮篡位以後的

劉協被曹丕封為山陽公,並派人監督著生活。這樣生活環境下的劉協只能裝聾做啞。聽聞劉備以延續漢朝國祚之名在蜀中稱帝時,冷笑三聲。其中滋味耐人尋味!

劉協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生在帝王家卻一生都如同待在囚籠之中。

劉協的母親在剛剛懷上他的時候,便十分擔心何皇后報復而偷偷服了墮胎藥,結果劉協還是順利出生。出生後的劉協令父親漢靈帝十分喜悅。這果真引起了何皇后的警惕。派人去給劉協母子下毒,結果劉協母親中毒身亡,劉協被父親漢靈帝送往董太后寢宮扶養,這才保住了劉協的性命。

劉協8歲那年,父皇漢靈帝病重,病重期間的漢靈帝猶豫再三還是將皇位傳位於嫡長子劉辨。是為漢少帝,而劉協做了陳留王。

原本劉協這麼度過一生也就算了,可惜好景不長。董卓以清君側之名進京勤王,滅了十常侍。把持朝政,大權獨攬後的董卓覺得劉協是董太后撫養長大,代表的是董氏家族勢力。因此便廢了漢少帝劉辨,迎立了陳留王劉協為皇帝,是為漢獻帝!

當上了皇帝的劉協並不是做了天下共主,反而是做了權臣手中的棋子。小小年齡便被董卓莽漢整日恐嚇擺佈。後又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遷都許昌,從那以後事事聽由曹操做主。好不容易等到了魏王曹操去世,劉協本以為能夠獲得一點該有的皇權,結果繼魏王丞相大位的曹丕更加變本加厲,直接逼宮令劉協簽了禪讓詔書,奪了大漢王朝的天下。而劉協被封為了山陽公,整日被曹丕的人監視著。心灰意冷的劉協只能安心治病救人,晚年做了些懸壺濟世救人的好事。

而得知劉備以延續漢朝國祚的名義在蜀中登基為帝,供奉起了漢朝歷代皇帝。而漢獻帝劉協只能冷笑三聲。

一笑自己的悲慘遭遇。自己雖生在帝王之家,卻從未出生便開始備受暗算,小小年紀開始成為權臣手中利用的棋子,一生命運坎坷,從未享受過半日的尋常幸福。一直生活在恐懼和任人擺佈之中。

二笑劉備的虛仁假意。劉備處處以拯救漢室江山社稷為名,實際上劉備只是在為自己謀求功名利祿,天下江山。此時登基為帝也不過是假借漢朝正統之名,為自己找到一個當皇帝的名頭,召喚天下能人為自己所用。

三笑天下所有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熙熙攘攘的天下人無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在忙碌奔波,卻不知到頭來只是一場空。曹丕也好,劉備也好,孫權也好。一生奔波勞累打天下,最後無不為別人做了嫁衣。悲哉!


珞珈山的貓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後悔自己生在帝王家,我想,劉協,應該是其中之一。

劉協的一生,顛沛流離,雖貴為皇帝,卻無一日實權,從出生那天起,就一直活在戰戰兢兢中,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劉協的母親王美人,懷上劉協時,因害怕遭當時的何皇后妒忌,便服墮胎藥想要墮胎,卻不料胎兒命大,墮胎失敗,劉協就這樣來了這個世上。

劉協出生後,何皇后果然大怒,在王美人的湯藥裡下毒毒死了王美人,劉協出生沒多久就失去了母親的關愛。父親漢靈帝為免劉協遭遇不測,將劉協託付給董太后撫養,從此,劉協依董太后為外家。


漢靈帝駕崩後,少帝劉辯即位,劉協初封渤海王,後又改封陳留王。

後因十常侍作亂,董卓進京。卓自認為和收養劉協的董太后同族,加上劉協本身比劉辯有才能,於是董卓廢少帝,另立劉協為皇帝。劉協開始了他的皇帝生涯。

劉協登基後,董卓自封為丞相,後又加封為太師,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劉協只是一個傀儡皇帝。

董卓被呂布刺殺後,劉協又被董卓部將李傕劫走。

李傕死後,劉協又輾轉被曹操迎入洛陽,自此,曹操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五年(200年),劉協不滿曹操大權獨攬,不甘心作為傀儡,乃暗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誅殺曹操,結果事情敗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誅殺,懷孕的董貴人也被絞殺。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畏懼曹操,要求其父伏完誅殺曹操,結果密謀敗露,曹操要挾獻帝廢黜伏皇后,並代獻帝寫好了廢黜伏皇后的詔書。接著,派御史大夫郗慮拿著詔書,同尚書令華歆一起帶兵包圍皇宮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宮中的夾牆裡,被華歆拖出。伏皇后披頭散髮赤腳走出,向劉協哭訴求救,劉協無奈地說:“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麼時候結束!”回過頭來對郗慮說:“郗公!天下有這道理嗎?”最後伏皇后被幽閉而死,劉協與她所生的兩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殺,伏氏宗族百餘人被處死。


第二年,曹操威逼劉協立其女曹節為皇后。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12月10日,曹丕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劉協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曹丕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曹丕還同時給劉協留了句客氣話:“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劉協壽終正寢。

這就是漢獻帝劉協的一生。

劉備稱帝是發生在曹丕稱帝以後,按蜀國的說法是:聽聞劉協已被曹丕殺害,劉備萬般無奈,在群臣再三請求下,為延續大漢國祚,即皇帝位。

漢獻帝在聽到劉備稱帝的消息後,對著蜀國方向連笑了三聲。

這三聲笑自然意味深長,三聲笑過,劉協也就徹底告別了政治舞臺,天下也好,大漢也好,從此都和他再無關係。

第一笑,是生氣

劉協是漢室正式的皇帝,雖然被逼禪位,但想必他的內心並未接受這一事實,一定還想著有朝一日能重新君領天下。突然聽到劉備稱帝,本能的生氣,我是漢朝皇帝,劉備你是什麼來路,居然也敢稱帝,劉備你滿口仁義,匡扶漢室,如今也做下了和曹氏父子一樣的勾當!好氣啊!好氣啊!為何天下就沒有一個真正為朕分憂的人呢?

第二笑,是無奈

氣過了劉備的虛偽,氣過了劉備的稱帝,冷靜下來,一念無奈。是啊,劉備不稱帝又能怎樣,曹氏基礎穩固,北方鐵板一塊,孫劉只能鼎勢,都無力撼動曹氏基業。就算劉備不稱帝,他也救不了朕,誰也救不了朕,好無奈!好無奈!

第三笑,是感傷

生氣過,無奈過,最後回想自己這一生,真是悽苦,人人都說做皇帝好,為什麼朕這皇帝當的這麼窩囊。為什麼!為什麼!

如果再讓劉協選擇一次,他一定希望自己能託生平常人家,他一定想問問他生母:當初為何不下猛藥,為何就把我生出來了呢?母親啊,我真的不想生在這帝王家啊!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查閱了相關史書,沒有找到問題中所描述的內容:漢獻帝聽說劉備稱帝后,連笑三聲

如有哪位朋友知道,還請私信我,非常感謝。

如下是查找的一些材料:


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為列侯。
明年,劉備稱帝於蜀,孫權亦自王於吳,於是天下遂三分矣。
魏青龍二年三月庚寅,山陽公薨。……


《三國志》卷二 魏書二文帝紀第二,原文:

……乃為壇於繁陽。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大赦。  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封公之四子為列侯。


《三國志》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原文:

二十五年,魏文帝稱尊號,改年曰黃初。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


《三國演義》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原文:

丕降旨封帝為山陽公,即日便行。華歆按劍指帝,厲聲而言曰: “立一帝,廢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不忍加害,封汝為山陽公。今日便行,非宣召不 許入朝!”獻帝含淚拜謝,上馬而去。壇下軍民人等見之,傷感不已。……
早有人到成都,報說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於洛陽蓋造宮殿;且傳言漢帝已遇害。漢中王聞知,痛哭終日,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祭,上尊諡曰“孝愍皇帝”。


那麼,在不確認問題來源的情況下,我們就假設漢獻帝(應該說是山陽公)劉協他在歷史上曾經笑過這麼一回,笑意何在呢?


1. 曹丕封劉協作山陽公後,劉備的“正位續大統”這一做法,比較牽強

首先,曹丕是禪讓在先,道理上不是弒君篡位(當然實際上和篡位也差不多),而且除了《三國演義》中抑曹揚劉的小說描寫,其他史書中都證明曹丕對遜位後的漢獻帝還是比較優待的。

毫無疑問,正統是在曹丕這一邊。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為了保證蜀漢政權的穩定性,只能聲稱劉協已死,而有著漢皇血統的自己,作為合法的漢室繼承人,才能夠在義理上解釋得過去。至於吃瓜群眾心裡信不信,已經管不了這麼多。

至於劉協死沒死,也已不再重要。

如果劉協得知此事,或許是一聲苦笑:皇叔,你未免也太心急了些吧。


2. 身為山陽公的劉協,“都山陽之濁鹿城”,在那裡度過了他人生最後的14年

濁鹿城遺址,即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東北李固村南,距離洛陽不到140公里,可以說仍在曹丕的眼皮底下。

而且身邊有三位妻妾均出於曹氏:皇后曹節,貴人曹憲與曹華。可以說即使從此身退,遠離了政治旋渦的中心,但他仍時刻有種被人監視的感覺。

即使她們也算是與他廝守了半生的夫妻關係,而曹節更是曾努力維護過他最後的尊嚴。

(注: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後怒不與。如此數輩,後乃呼使者入,親數讓之,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左右皆莫能仰視。)


歷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相信劉協的心中仍憶著建安五年董貴人的血,建安十九年伏皇后的絕望(一說幽閉,一說當場被殺)。

一個曹字,是他心頭永遠揮不去的夢魘。

如果劉協

(注:反觀同樣是被圈禁起來的劉禪,歸宿地要比劉協遠上很多)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之前對劉禪歸宿問題的回答,順便比較一下和劉協封地的距離:
司馬昭準備殺劉禪,劉禪趕緊在門上刻下“中山寨”三個字,為何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如果劉協曾經望著蜀漢方向而笑,或許是一聲慘笑:昔日衣帶詔所聚之臣,只剩下皇叔你了吧?如今你可還曾記得上面的血字嗎?

(注:歷史說法不一,此處假設真有衣帶詔,且劉備確曾參與其中)


圖一:濁鹿城與洛陽的距離約為133KM


最後,讓我們輕鬆一下,腦洞再大一點……

網絡上盛行過一種說法,真正的漢獻帝劉協就是蜀漢軍師,後世被視作智謀化身的諸葛亮。此處不再複述網絡分析的內容,只想藉此假設一下:如果劉協身在蜀漢,那麼曹魏這邊的山陽公,又是誰呢?

如果他是曹操扶植的又一個傀儡,他會在夕陽下對著想象中的劉協,笑得像一隻狐狸:謝謝陛下,你在蜀中嘔心瀝血,我卻在這裡安樂餘生,不亦快哉!

如果他是衣帶詔諸臣實施計劃中的一環,一個把曹操都瞞過去的模仿高手,他會面向西南,笑中有淚:陛下,臣,盡忠矣!




萬里長空夜未央


漢獻帝聽說劉備稱帝后,向蜀國連笑三聲,雖然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三聲,但是這三聲笑中包含的多是無奈,多是愚鈍,多是別人的狡詐與自己的無能.......。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的後代,起兵只是為了匡扶社稷,穩定大漢的江山。但是,到頭來劉備是怎麼做的,和曹操這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又有何區別?

從這一點看來,劉備似乎做的連曹操都不如,曹操最起碼篡漢篡的光明正大,篡的天下皆知。而劉備就卑鄙的多了,他是打著恢復漢室的幌子,打著討伐無道的名義,打著正義的旗幟,幹起了無恥,監守自盜的勾當,這樣的人,才是真真正正的老狐狸。這樣的人才是天下人,盡而誅之的對象。

可惜的是,現在的漢獻帝已經無能為力了,他現在已經把皇位讓給了曹丕。自己家的江山,被自己拱手相讓給了別人。這是漢獻帝不願意,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

他可能還對劉備,這個劉家唯一的英雄,抱有一絲希望。畢竟這時候的曹操已經死了,繼曹操位置的曹丕,很可能不是劉備的對手。

說不定劉備真的能恢復漢室呢?可以說這時候的劉備是漢獻帝唯一的希望。

誰能想到,曹操死了,屍骨未寒,劉備也在蜀地稱帝了。當漢獻帝聽到這個消息後,他怎麼可能不笑?

因為劉備稱帝就標明著,如今天下大勢已經成了定局,漢家江山已經斷送在了自己的手中,自已雖說死不足惜,但是,又有何面目去見已經奔赴黃泉的祖祖父父呢?

劉備奸詐狡猾之徒,在漢獻帝看來,當真比曹操,曹丕更加的殘忍。雖然,漢獻帝不想相信劉備已經稱帝的事實,但是,他又不得不信。他出了笑,已經不能用任何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了。

這大致就是劉備稱帝后,漢獻帝向蜀國方向大笑三聲的原因吧。


史學達人


公元221年,曹魏篡漢,由於當時盛傳劉協已被殺,而遠在西蜀的劉備則認為漢獻帝已被曹丕殺害,自己按理應繼承漢祚,於是緊隨曹丕在成都稱帝,並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


其實在劉備稱帝時,漢獻帝並沒有死,他只是被曹丕貶為了山陽公,一直居住於山陽城。

據說他在聽說劉備在成都稱帝時的消息後,曾向著西南蜀漢的方面大笑,當然是不是三聲這就不清楚了。

不過他的大笑應該是一種解脫,因為他再也不在是別人手裡的工具了,他可以新的人生,正式為自己而活。要知道在這之前曹操用他號令諸侯,劉備用他招兵買馬。

在劉備稱帝后,漢獻帝在那些政治家手裡就徹底沒有利用價值了,重心將全部轉移到劉備那去,曹魏不用擔心獻帝有可能復位的機會。於是他自此不用擔心曹魏的監視,不用提心吊膽生活,因為漢室已被劉備與曹丕按所謂的“正常方式”過度過去了。劉協沒了帝位這個包袱,他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了。

他的笑不是冷笑,是一種如釋重負的笑,大漢對他來說是包袱。其實大家都各取其所,劉備最終得到了他想要的權力,而劉協自身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同時劉備還間接幫助劉協把他身上的那個負罪感也減輕了一點,畢竟如果漢亡於自身,怎麼都會有對不住列祖列宗的感覺。


劉協在當山陽公時,在世態炎涼之下,已經是大徹大悟,早沒有了帝王的架子。雖是山陽公,但他在轄區內也是與民同苦同憂,用曾在宮中所學,幫助百姓治病療傷,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他一直活到了曹叡那個時期,在234年壽終正寢,享年54歲。漢獻帝早期是個傀儡,活的艱辛,其實在退位後,他反而更瀟灑些,活出了自己的光彩。


夏目歷史君


首先,這個問題有些無厘頭。不知道提問者是從哪裡看到這條記載的。至少,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歷史麻辣鍋是沒有看到過這個記載。

當然,提問者可能是從漢獻帝和劉備之間的關係出發來提出這個問題的。讓我們把視角切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

劉備所謂的中山靖王之後,按輩分是漢獻帝劉協的叔父。當然姑且不論這個漢室後裔是不是真的,但在實際上,這個身份的確起了大作用,也是劉備最大的政治資本。

所以,劉備的基礎是中興漢室,做一個漢朝最忠實的臣子。這是劉備的旗號。

實際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劉備稱帝了,而且是在漢獻帝還沒有崩的時候。當然,劉備這邊給出的理由是漢獻帝已經被曹氏給毒殺了。所以,劉備才能名正言順的繼承,是的,名義上是基礎漢朝的大統,而不是建立一個新的國家。說白了,就是劉備方認為,國家的正統是在劉備這裡。其他的政權都是偽政權。

這種說法都是自欺欺人的。大家知道,中國在歷史上佔據中原位置的才能是正統。在編寫史書的時候,一般把這些地方建立的政權稱為朝代其他地方的政權稱為國。比如五代十國。

那麼回到話題。提問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假設劉協知道劉備稱帝會笑劉備嗎?

當然不會,此時的漢獻帝已經失去了帝位。無論劉備是否稱帝,自己都不會有出頭之日了。這一點,他是看的很清楚的。無論哪一位諸侯佔據中原,漢獻帝都不會有好下場。漢獻帝最多的可能是對自己命運的感嘆!


歷史麻辣鍋


為何?因為漢獻帝雖然作為傀儡,但他也曾經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可惜,人生哪有幾分如意!

漢獻帝劉協作為東漢年間最後一個皇帝,從他登上皇位的時候起,就沒有過掌管權力的時候。

無論是在董卓的身邊,還是在曹操的身邊,只能作為一個傀儡。

劉協從小為董太后撫養長大,接受了良好的皇家教育,所以滿腹經綸儀態端莊。公元189年,董卓看這孩子不錯,就立了剛剛9歲的劉協為皇帝,從此以後他就失去了人身自由。

作為一個皇帝,漢獻帝做過努力,希望掙脫這些枷鎖,可惜作為一個傀儡皇帝,他無權無勢,不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改變現狀。在一般人眼中他是皇帝,但是在董卓、曹操的眼中他只不過是一個吉祥物!

在這種情況下,他比那些庸庸碌碌的皇帝更加痛苦。庸碌的皇帝就像劉禪,只要有美酒佳餚,美女環繞,就可以說:此間樂,不思蜀!

這樣的話漢獻帝是絕難說出口的,否則就不會有衣帶詔事件。可惜,形勢比人強,面對權臣當道,他只能隨波逐流,遂漸漸心灰意冷。

等曹丕奪取漢家天下逼迫漢獻帝退位的時候,他甚至都沒有表現出反抗,反而是他的妻子曹丕的妹妹曹節對曹家的這種行為不恥,怒摔玉璽。


漢獻帝為什麼聽到劉備稱帝反而大笑三聲!?

對於漢獻帝來講,曹家奪取天下是遲早的,他所做的就是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

但是當劉備在蜀漢地區登上了皇位之後,事情就變得很有意思了!

首先,劉備是漢獻帝的皇叔,他曾經努力匡扶漢室,但是在前半生也是漂泊不定。不過,劉備作為一個自由人,作為一個漢室皇族,既擁有道義上的制高點,又可以為理想而拼搏,是處於深宮的漢獻帝所羨慕的!

所以,當漢獻帝聽說劉備最終在蜀漢站穩,登基為帝的時候,是欣慰的大笑,因為漢朝並沒有亡在他的手中,還有人在為復興漢室而努力!

但是,劉備的稱帝確實有點心急了,當時荊州剛剛失去,關羽又被殺,給整個蜀漢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做的事不是稱帝,而是如何在這種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尋求發展和穩定,劉備卻把稱帝變成了第一要務,這無疑將劉備的野心暴露出來。所以,假如漢獻帝逃脫曹家的控制去投奔劉備,那麼他也只能作為一個傀儡。所以,漢獻帝的第二聲笑,是笑劉備原來是個偽君子!

第三聲大笑是在笑自己悲慘的遭遇。正所謂何苦生在帝王家,在漢末動亂之中,貴為天子的他一生任人擺佈,他在為自己悲哀的人生苦笑!

其實,曹丕對漢獻帝還是不錯的,禪位後劉協有自己的封地,而且見到曹丕也不需要行君臣之禮,末代皇帝能得到這種待遇的人是少之又少啊!


歷史風暴


漢獻帝其實應該算末代帝王中結局比較好的了,當然這只是相對其他末代皇帝而言,畢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更何況一個崩塌帝國昔日的統治者呢。



在我看來獻帝的三笑第一聲是怒極而笑,自己才是劉漢正統,劉備蜀漢稱帝也就意味著拋棄了獻帝這個漢王朝的皇帝。要知道獻帝稱劉備為皇叔,曾十分的信任劉備,將除掉曹操的重任委託給劉備。所以漢獻帝得知劉備稱帝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憤怒,憤怒自己被拋棄,怒極而笑。

第二聲笑應該是無奈吧,獻帝是一個各方面都不錯的皇帝,若是生於亂世必定是一代名主,可惜他生在漢末,朝綱崩亂,狼煙四起,雖名為帝王,實則為曹家傀儡。獻帝也曾抗爭過,密謀除掉曹操,然而他最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皇后被殺,連皇后肚子裡的孩子都沒保住。作為劉氏子孫,漢末帝皇他已經做了他能做的一切,卻終究是無力迴天。

第三聲或許是欣慰與釋然,劉漢王朝終究

未亡,在遙遠的蜀地,漢朝之名仍響徹中華之地。釋然,釋然這皇帝的重擔終於可以卸下,可以暫時放下劉漢傳承,真正的做一回自己。


卷狸看歷史



漢獻帝劉協如果真的連笑了三聲,肯定是包含著複雜而又矛盾的感情,其中慶幸漢室正統還有人扛大旗的高興感情應該更多。

漢獻帝劉協是東漢亡國之君,初為皇弟,先為董卓所扶上位為帝。後被曹操所挾,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位三十一年,名為皇帝生涯,實乃傀儡。期間不甘為傀儡,思以衣帶詔絕地反擊,也只是徒勞一場。後被曹操之子曹丕逼迫禪位,傀儡生涯結束。

漢獻帝貴為一代天子看似富有四海唯我獨尊,實際上是落草的鳳凰不如雞。

漢獻帝劉協被迫禪位以後,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山陽公。小舅子曹丕對姐夫劉協還是不錯的,允許他在其封地內奉漢正朔和服色,並且建漢宗廟以奉漢祀。同時還說了句客氣話:天下的好東西,我們可以一起享受。

老實說亡國之君中劉協的待遇是很不錯的了,亡國以後並沒有被殺,反而是有一小片封地可以讓自己自由發揮。(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劉協在封地裡也算是徹底看開了,當然也可能是為了保全自己,劉協在封地裡是愛民如子沒事喜歡上個山採個藥來救死扶傷,更像是一個懸壺濟世的醫者。

雖然曹丕肯定會監視劉協和限制其人身自由,但劉協只要不出封地,那麼生活還是不錯的。

劉協被逼禪位以後,最高興的莫過於曹丕,其次肯定是劉皇叔劉備了。


為什麼說劉備也很高興呢,因為劉備這一生顛沛流離,無非就是想成就一番霸業。而他在漢末亂世也的確成就了一番事業,與曹操孫權三分了天下,佔據了西南成為一方土皇帝。

但三分天下以後,劉備這一生似乎也走到了盡頭了,再也沒有上進一步。那麼稱帝就成為了他唯一可以滿足自己政治野心的選擇了,但北方的漢獻帝劉協才是正統,他這個一直扛著以興復漢室大旗的遠支旁系是遠遠不敢稱帝的。

但劉協被迫禪位以後,劉備的機會終於來了,肯定是高興的不得了。於是當時就開始盛傳劉協被殺的謠言,劉備這個漢室宗親當仁不讓的要扛起漢室正統的大旗,於是劉備稱帝,是為漢昭烈帝。建立漢政權,史稱蜀漢,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

如果劉協在聽到劉備被稱帝以後對著蜀漢連笑三聲,那麼毫無疑問這三聲肯定包含了極其複雜的感情,比如高興、失望、背叛、欺騙、傷心、無奈、難受等感情。

這其中包含的高興和被欺騙的感情最大。

為什麼宋安之這樣說呢。

因為通過劉協的政治生涯來看,這位苦命天子並非是那種玩物喪志之人,對於漢家江山還是很看重的。東漢亡在他手裡,無疑是比他當了31年傀儡還要傷心難過的事情。劉備稱帝的消息傳來,不論劉協當時是憤怒不痛快還是其他,最起碼也代表著漢家正統並沒有斷絕,還有劉備在西南延續香火,說不定還可以像漢武帝劉秀當年那樣光復漢家天下,所以以劉協的家族政治責任感來看,他肯定會高興的。

高興完了之後當然是不痛快了,劉協身為傀儡天子時,對於所謂皇叔劉備這個漢室宗親肯定期望很深,認為復興漢家江山,這個遠親還是可以出很多力的,但是沒想到自己剛一被迫禪位,這個皇叔並沒有營救自己或者對曹魏進行強烈的譴責,而是急匆匆的稱帝,終於是露出了狐狸尾巴,自己原來一直被這個表面老實,實際上老狐狸的皇叔給欺騙了。

而且不論有沒有劉備扛起漢室正統這個大旗,自己這個亡國之君是坐定了。所以劉協在各種矛盾至極的心情下,只能對著蜀漢方向連笑三聲來釋放這種無形壓力。


宋安之


漢獻帝一笑自己命苦。

皇帝誰不想當?誰又想當。 想漢靈帝駕崩,劉辯繼位,在這個亂攤子下,小皇帝就是個形式上統一的標誌,實際上朝廷內外危機四伏,由不得自己。劉辯在位時,漢朝已經名存實亡,宦官和外戚的鬥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越是接近權力中心的人,敗的將越慘。劉協會想,還好不是自己。

命運的捉弄讓劉協當了皇帝,從此便開始了剛離狼潭又入虎穴的生活,實在太過痛苦。自己連最親愛的人都保護不了,還能幹什麼,精神崩潰,禪讓是反而是個解脫。

漢獻帝二笑人心叵測

漢獻帝是多麼希望漢室宗親能幫上一把,早有劉表、劉璋後有劉備,無不讓其失望。劉表、劉璋封疆大吏,只想自己,寄希望於劉備,劉備在北方卻是屢戰屢敗,衣帶詔事件似乎最有機會。

但是敗的很徹底聽著劉備在南方,一天壯大一天,漢獻帝心理有點高興,但是這麼長時間,他也認清了人性,劉備如果成功了,自己不依然可能處於同樣的境遇?誰贏誰輸不重要,重要的是,離開就好。

漢獻帝三笑自己無能

不管前朝皇帝多麼的愚蠢,但是400年的大漢就亡在自己手裡,這實在是太過痛苦。這一笑,笑的那麼撕心裂肺,似乎把靈魂都嘔了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