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中法戰爭中的張之洞與李鴻章(三)

在中法戰爭中,東線桂越邊境也就是涼山鎮南關一帶的防禦和反攻是整個戰爭勝負的關鍵,古語有云:千金易得,一將難求。這句話反過來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這個將是個草包,那這仗就沒得打了。這個草包將軍就是時任廣西巡撫的潘鼎新,此人一直以來在涼山守株待兔,屢次貽誤戰機。張之洞就想到臨陣換將,他想到了老將馮子材,當時的馮子材已經是66歲的高領了。雖然他年近古稀,但是他有血性、有能力、有經驗。面對張之洞的邀請,他沒有絲毫猶豫,準備參戰,他甚至在出徵前帶上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準備隨時在戰場上為自己辦後事。

中法戰爭中的張之洞與李鴻章(三)

老將馮子材

法軍大舉進攻廣西,涼山告急。面對大軍壓境,張之洞立即讓馮子材前往阻擊敵人,悲劇的是,還沒等馮子材帶兵趕到,潘鼎新就已丟棄陣地,潰敗北逃。這貨還反咬一口,把失地的罪責推到了馮子材的身上。他說涼山失地完全是因為馮子材不願意營救,他還通過 李鴻章向總理衙門呈遞了電報。朝廷給張之洞也發了電報:“著 張之洞 潘鼎新 嚴殤進剿 境再玩延 即照軍法從事”意思是你們要加緊進攻了 ,要不然就軍法從事。怒不可遏的張之洞不停的電奏為馮子材申辯,不僅如此,他還找了大批的證人來證明馮子材的清白,終於洗清了他的冤屈。這次,李鴻章再也沒有任何理由阻撓張之洞用馮子材了

中法戰爭中的張之洞與李鴻章(三)

法軍士兵

1885年2月初八早晨,早已蠢蠢欲動的法軍,終於按耐不住,他們傾巢出動,在開花大炮的掩護下,法軍猛攻長牆,勢如破竹。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年近70 的馮子材帶頭衝出戰壕撲向敵人,全軍將士精神振奮,大家一起吶喊殺出,與敵人展開肉搏,剎那間,局勢扭轉,法軍屍橫遍野。法軍連敗的消息傳到了巴黎,茹費理內閣倒臺。

中法戰爭中的張之洞與李鴻章(三)

鎮南關大捷後清軍

鎮南關大捷是馮子材成為一代名將,但是在馮子材眼裡,這一切都是因為張之洞的至於之恩,是張之洞慧眼識珠,請他出山;是張之洞仗義相助,洗他冤屈;還是張之洞鼎力相助,幫他建立了軍隊。鎮南關大捷讓中國士氣大振,但就在這是,張之洞和馮子材卻接到朝廷停戰求和的命令。究竟是誰主導了這麼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呢?肯定既喜歡獻媚洋人,又能說動朝廷餓主和派李鴻章了,他向朝廷建議,以鎮南關大捷作為籌碼,與法國締結合約,他說因為這樣,法國人就不會提太過分的要求。

中法戰爭中的張之洞與李鴻章(三)

李鴻章

1885年6月9日,李鴻章代表清朝政府在喪權辱國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上簽字,其中第三款這樣約定:自此次訂約畫押之後,限六個月期內,應有中法兩國各派官員赴中國與越南交界所會同勘定界限,張之洞決定去會勘界線,他要去維護國家主權,他要為清朝寸土必爭,但是,此刻的他並不知道,他會在越南再次遭遇困境,還將給後世留下無盡的爭端。

(關注作者,帶你看中法戰爭中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