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零質量的光子卻具有動量?這一謎題在150年後的今天或許終被揭示

具有

動量的想法並不新鮮,但是在過去的150年裡,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確切本質一直是一個謎。在一項剛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或許揭示了光最黑暗的秘密之一。

1. 研究光輻射壓的歷史

零質量的光子卻具有動量?這一謎題在150年後的今天或許終被揭示

○ 開普勒1619年在De cometis一書中繪製的彗星在行星間穿行的軌跡。| 圖片來源:Linda Hall Library

1619年,德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開普勒第一次提出,來自太陽光的壓力或許是彗星尾巴永遠指向背離太陽方向的原因。他在《De cometis》一書中繪製了彗星在行星間穿行的軌跡(如上圖)。圍繞著太陽的三個圓弧形軌道依次是水星軌道(Sphaera Mercurii)、金星軌道(Sphaera Veneris)、地球軌道(Sphaera Tellurae),圖中的一叢叢短線條代表彗星的尾巴,它們總是背離太陽的方向。

零質量的光子卻具有動量?這一謎題在150年後的今天或許終被揭示

海爾-波普彗星(Comet Hale-Bopp,C/1995 O1)是於木星軌道外被發現的最為明亮壯觀的彗星之一,它的迴歸週期是2533年。太陽輻射壓使得彗星中的冰蒸發,形成長長的氣體塵埃尾,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 圖片來源:E. Kolmhofer,H. Raab;Johannes Kepler Observatory,1997年4月4日

直到1873年,麥克斯韋才預言,光是一種電磁輻射,而這種輻射壓正是來自於光自身的電磁場中存在的動量。

當電磁波發射到物體表面時,電磁波的動量與物體動量相互交換,從而產生作用於物體表面的壓力,也就是輻射壓。如果入射動量垂直於平面,那麼動量改變恰好是入射動量的兩倍,因而在物體中產生的也會是入射動量的兩倍(如下圖)。

零質量的光子卻具有動量?這一謎題在150年後的今天或許終被揭示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Kenneth Chau表示:“而在此之前,我們都還不能確定,這種動量是如何轉化為力或運動的。因為光攜帶的動量非常小,我們還沒有足夠靈敏的設備來解決這個問題。”

2. 實驗:光子動量如何轉化為力

現在,技術已經趕上來了,Chau和來自斯洛文尼亞、巴西的國際研究團隊,正在試圖揭示這個謎題。

為了測量光子和物質之間這種極弱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必須將干擾和背景噪聲控制在最低水平。他們建造了一個配備有聲學傳感器隔熱屏障的特殊鏡面,用固體介電質作為鏡子的材料,並在表面交替覆蓋ZrO₂和SiO₂兩種材料層層疊加而成的反射率高達99.93%的薄膜,目的在於減少吸收光輻射所產生的熱量。

零質量的光子卻具有動量?這一謎題在150年後的今天或許終被揭示

○ 實驗設置:鏡子的材料為固體介電質(灰色),其表面覆蓋的ZrO₂和SiO₂形成了反射率高達99.93%的薄膜(綠色)。當激光脈衝垂直照射在鏡面上時,會在材料中產生彈性波(紅色和藍色弧線),以聲速在材料中傳播開來。| 圖片來源:[1]

然後,當將激光脈衝垂直照射到鏡面上時,材料中就會產生彈性波,這就如同池塘中的水的漣漪一樣,它們會以聲速在材料中傳播開來,並形成皮米(10^-12m)量級的尖峰。彈性波會導致材料發生位移,因此在靈敏的聲學傳感器的幫助下,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探測鏡面的位移來測量通過鏡面的彈性波,從而記錄光與物體相互作用的過程。

Chau說:“我們不能直接測量光子的動量,所以我們的方法是通過‘聆聽’穿過鏡面的彈性波來探測光子動量的影響。我們可以沿路探查這些波的特徵,直到回溯到駐留在激光脈衝本身的動量,這為最終定義和模擬材料內部的光子動量打開了大門。”

零質量的光子卻具有動量?這一謎題在150年後的今天或許終被揭示

○ 鏡面中彈性波的傳播過程:激光脈衝照射在鏡面上,(g)首先產生初級波(Primary wave,P-wave),(h)然後是二級波(Secondary wave,S-wave),(j)之後產生瑞利波(Rayleigh wave,R-wave),初級波抵達鏡面的底部並被反射回去,在(k-l)中進一步形成更為複雜的波形。| 圖片來源:[1]

光輻射壓導致的彈性波在材料中傳播,引起垂直於材料表面(z方向)的位移。實驗中傳感器探測到的垂直位移與排除熱彈性波等影響、以輻射壓為彈性波唯一能量來源的模擬結果相一致,這表明,

輻射壓是導致表面垂直位移的絕對主導因素,而不是吸收的熱量或者其他作用力。

這一發現對於推進我們對光的基本理解很重要,而Chau也指出了輻射壓的實際應用。

3. 實際應用

“想象一下乘著由太陽帆驅動的星際遊艇去遙遠的恆星旅行。又或者就在地球上,研發出可以組裝顯微機器的光學鑷子。”

零質量的光子卻具有動量?這一謎題在150年後的今天或許終被揭示

○ (左)日本的IKAROS是世界上第一個主要由太陽帆驅動的探測器,它是依靠太陽輻射加速的星際風箏。其英文名縮寫為IKAROS,也就是伊卡洛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他用蠟和鳥羽製作的翅膀飛向太陽,越飛越高,最終因為過於接近太陽而使蠟翼融化,墜落大海。(右)從伊卡洛斯上看到的新月形的金星。| 圖片來源:Andrzej Mirecki & JAXA

“我們還沒有走那麼遠,但是這項工作的發現是重要的一步,我很期待下一步它會將我們帶向何方。”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5706-3

[2]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8-08/uobc-rsa081718.php

[3] https://www.sciencealert.com/photon-momentum-radiation-pressure-measured-light-matter-interaction

零質量的光子卻具有動量?這一謎題在150年後的今天或許終被揭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