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1,孙坚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真三国无双-孙坚

孙坚出身也是平民,最一开始是县吏,吏也是平民不是官,只是官的下手,为官服务,没有正式任命,相当于现在政府的临时工,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十七岁时发生了改变孙坚,乃至孙氏一族命运的事件,孙坚和其父乘船去钱塘,看到海盗抢劫了东西在岸上分赃,孙坚上岸,左右指挥,像指挥官兵抓捕一样,实际只有他自己,海盗还以为是真的,四散而逃,孙坚追上去斩杀一人,由此成名。立马转正,任职“假尉”,就是代理“尉”相当于代理县公安局局长。从此开始波澜壮阔,孙坚的确可以做一员猛将,打仗屡次先登,等到董卓进京的时候孙坚已经是长沙太守,爵位“乌程侯”。就连后来的华雄也是孙坚砍的,演义转嫁到关羽身上。但是也就是因为孙坚出身低微,虽然勇猛但还不足以独立割据一方,孙坚一直是袁术部曲,不要被演义里孙坚藐视袁术的假象给骗了,袁术前期的实力第一,孙坚到死都是袁术手下。孙坚战死时年仅37岁,如果孙坚不死,可能没有后来的孙吴,但是袁术却能留下一大批猛将,甚至袁术称帝也不会败,可能又要多一位“仲氏皇帝”了。

2,高顺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高顺

史书没有记载高顺的出生年份,死在公元199年,虽然不能得到准确的年份,但能基本推断一下年纪,高顺和张辽同为吕布手下八健将,两人岁数应该相差不大,张辽死于公元222年,死时54岁,但是比高顺晚死了23年,如果高顺和张辽同岁,那高顺死时仅仅31岁,即便高顺比张辽大10岁,死时也只有41岁,绝对算是英年早逝的了。熟悉三国的可能大部分都认为高顺算是一位冤死、枉死的名将。高顺带领700人的陷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以说高顺才是吕布军的灵魂人物,高顺为人清白,不喝酒不受贿。而且高顺也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曾屡次劝谏吕布遇事要深思熟虑,不然会错的太多。吕布知道高顺忠心耿耿,但是却听不进去。如果高顺不死,而像张辽一样投降曹操,那拥有虎豹骑和陷阵营的曹军绝对天下无敌了,也没有三国后面的事了。

3,关平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真三国无双-关平

演义关平是关羽义子,正史记载为关羽长子,出生年份不确定,公元220年和关羽一起遇害,据考证关平应该生于公元183年,死时年仅37岁。据记载关平武力“不逊乃父”和一流武将庞德两次打平,在情急的情况下还能和徐晃交手30合然后撤退。但是演义记述魏延都不是庞德的对手,如果依次来看的话,关平的武力即便不能说稳胜仅次于五虎的魏延,至少也是和魏延一个级别的。假使关平不死,诸葛后期北伐时关平必然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也就不会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那么北伐的局面一定会好很多!

4,陈登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陈登早年就有病,死时仅39岁。演义中陈登最出彩的应该就是坑吕布的那一把了,先劝吕布把辎重转移到下邳,让其父守徐州,然后告诉吕布,陈宫守不住萧关了,要投降了,就和吕布一起去救萧关,在快到萧关时自告奋勇先去打探情况,同时通知了曹军,回来后告诉吕布,陈宫手下要谋反了,陈宫压不住,让吕布去救应,点火为号;然后又跑到陈宫那里说曹军抄小路已经去打徐州了,让陈宫去救应,点火为号;半夜自己点火,然后就是吕布陈宫哥俩就是不要走,火并到天亮。此时陈宫又跑到小沛告诉高顺张辽,徐州被袭,让他们去救徐州,自己留下守小沛。结果就是吕布、陈宫、高顺张辽三支部队在徐州城下会师,此时已经然并卵。三城都丢了。但正史上陈登最出彩的是克孙权啊,第一次,孙策领兵攻打,陈登专捏孙权,打到孙权溃不成军。第二次,孙权领兵攻打,又被陈登一顿胖揍。然后就有了“吞灭江南之志”,可惜,英年殒命,以致后来曹操还每每临长江而叹,悔恨不早用陈登的计策。如果陈登不死,天生克孙权的命,曹操可能就要先南下东吴了。

5,马超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来个重量级的了,马超前期就是一方诸侯,本来是能和刘备平起平坐的,即便是后来投降刘备后官职也是刘备阵营之最,刘备称“汉中王”时的表文,开头第一就是平西将军马超,诸葛亮第五,关羽更是排在第六。马超死时年仅47岁,即便是演义,也没能在马超投降后给再安排什么像样的出场。如果马超不死,刘备的势力一定会增大不少,西北的胡人称马超“神威天将军”,有马超在西北少数民族绝对倒向刘备,而且试想下,诸葛后期北伐时有马超的西凉军团,再招呼点胡人,和常胜将军赵云,还有魏延,北伐胜利的几率必然大大提升,甚至可以不用子午谷奇谋,就轻松打到长安了。

6,孙策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孙策武力是不用质疑的,稳居一流,借袁术数千之兵就横扫江东,创立东吴基业。死时仅26岁,孙坚战死时,孙策年仅17岁,从此开始纵横天下,即便是曹操也发出“狮儿难与争锋”的无奈之语。年轻是资本,年轻也是弱点,年轻建有大功,难免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官渡之战前期,孙策准备北伐,夺取皇帝,横行中原时被刺杀。如果没有这次意外,袁绍和曹操官渡对峙,东吴精锐尽在,周瑜也还在世,袁术已经被灭,西面仅有不足为虑的刘表,孙策尽出宛洛,历史必将改写,即便曹操面对袁绍和孙策的夹击恐怕也回天乏术。不过即便如此最终的胜利可能却不是孙策,而是替他人做嫁衣。试想下曹操面对这种情况会作何反应?曹操和袁绍本就是发小,而且前期两人是一直在结盟的,曹操如果真的感觉胜利无望,会怎么办?战死还是投降?依我看投降的可能更大,曹操在濮阳之战时,遭遇弹尽粮绝时就准备去投靠袁绍,不过当时被荀彧劝止了,如果发生被袁绍和孙策夹击,绝望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投靠袁绍!袁绍本身就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再跟曹操合力,即便孙策勇猛恐怕也不能胜袁绍和曹操的合体。结果可能就是袁绍再次做大,继而拥有一统的实力!

7,郭嘉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真三国无双-郭嘉

很多三国迷最叹息的“鬼才”,死时仅37岁,可能就是应了那句话“过慧易夭”。郭嘉也有天才的通病,恃才傲物。曹操前期的战争郭嘉一直随军,几乎是攻无不克,郭嘉死后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就连曹操也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即使赤壁不胜也不会败的这么惨,关键是郭嘉年轻啊,曹操本就是把郭嘉当做托孤之臣培养的,即使曹操时代不能统一,到后三国时代人才凋敝时,郭嘉有能力可以辅助曹丕一统!当然也就没有后来的司马家什么事了!

8,庞统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演义中道号“凤雏”,和诸葛亮齐名,但是正史上诸葛亮最擅长的是内政,军事能力虽然不低,但还不能顶尖,刘备军的军事谋主是庞统和法正。庞统死时仅36岁,如果庞统不死,刘备军的人才就够用了,试想下,刘备入川时带着庞统,刘备如果不犹豫,一定可以速度占领益州,即便是刘备犹豫了,庞统如果不是被射杀,也能助刘备夺取益州。这样的话,诸葛亮、张飞、赵云就不用在带兵入川救援了。再一个要说明的就是即便这样马超还是会投靠刘备的,刘备占领益州后,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不可能让张鲁存在,而马超又和曹操有杀父之仇,刘备就成了马超的唯一选择。这样的话,按照隆中对的策略,刘备北伐军,就有军师庞统,法正,武将有黄忠、马超、魏延,一路直奔长安;荆州军一路,诸葛亮总指挥,名将关羽、张飞、赵云,即便留下一个防守东吴,荆州军也会有两员大将出征。历史恐怕就要改写,很有可能出现第三个汉朝了。

9,法正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真三国无双-法正

法正的死可以说是结束了刘备的天命,《先主传》云: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陈寿也把法正比作魏国的郭嘉,曹操也感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法正最成功的战事就是定军山指挥黄忠阵斩夏侯渊,真正的阵斩大将,整个三国史也不多见。法正死时45岁,如果法正能活到60岁,夷陵之战刘备如果有法正在侧,必然不会是如此残局。当时曹丕已经打定了注意要坐山观虎斗,一旦东吴出现败像,曹丕一定也会趁势从合肥进攻!到时候很可能出现的一种局面就是东吴被分,但是不会是平分,以逸待劳的魏军必将能占领东吴的核心地区,魏国实力将仍然最强大,而且一统的局面很有可能在曹丕时代就能达成。

10,周瑜

三国英年早逝英雄——前五能改变时局,后五能改变历史

周瑜应该是被三国抹黑最严重的名将了,各种正史都记载周瑜“性度恢廓”,绝对不是小心眼的人。赤壁之战东吴的功劳能占90%,而周瑜这个总指挥功不可没。赤壁之战后,虽然荆州被刘备赖着,但是有周瑜压制着,刘备也不敢有其他动作,周瑜和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一样,都是先夺取攻益州,如果周瑜不死,后方有鲁肃挡住刘备,周瑜还是很有可能可以夺取益州的。周瑜的策略就是,夺取益州,联合马超,三路进攻曹魏,这个方案是可行的。退一步讲,及时进攻失败,也足以和曹操平分天下。至于最后鹿死谁手,倒是不能确定。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如果还有其他看法,不妨留言交流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