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收藏|燃烧基础知识精炼版考点总结

点击上方,戳戳戳戳关注哦!小编在这里等着你哦!更多消防资讯和知识点干货尽在这里哦!私信小编有惊喜哦!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重要内容:

1.燃烧条件

2.燃烧类型

3.燃烧方式与特点

4.燃烧产物

第 1 节 燃烧条件

燃烧:

1、定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分类:有焰燃烧、无焰燃烧

3、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燃烧不仅需要满足以上 3 条件,而且 3 要素需要达到一定的量)

三、引火源(温度)

引火源(温度):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1)明火。明火是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记忆方法】雷-电--高-明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研究表明,大部分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 3 个条件以外,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

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 4 个必要条件(着火四面体):即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游离基)。

【考点对比】燃烧的 3 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收藏|燃烧基础知识精炼版考点总结

三、闪点、燃点、自燃点概念

(一)闪点

1、定义: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

2、闪点意义: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二)燃点

1、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物质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三)燃点与闪点的关系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 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闪点

固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燃点

第3节 燃烧产物

一、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

1、完全燃烧产物:可燃物中的 C 被氧化生成的 CO2(气)、H 被氧化生成的 H2O(液)、S被氧化生成的 SO2(气)等;

2、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1、燃烧产物中的大量有毒成分,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化氢等。(氯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2、燃烧产生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影响视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