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房價漲個不停,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剛需房,對此你怎麼看?

黑寡婦村村長


買房子一直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城鎮居民享受福利分房制度。所謂福利分房制度,是指城鎮居民的住房主要由所在單位解決,各級政府和單位統一按照國家的基本建設投資計劃進行住房建設,住房建設資金的來源90%主要靠政府撥款,少量靠單位自籌。住房建好後,按級別、工齡、年齡、居住人口、輩數、人數、有無住房等一系列條件,分給員工居住。單位只收取極低廉的租金。住房是單位的一種福利,其弊端是容易形成大鍋飯的現象。

在20年前的1998年6月29日,國務院決定,黨政機關停止實行40多年的實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原定截止期為6月底,一時之間機關單位搶購住房風起。自1998年7月1日起,在中國一直延續實行40年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結束。從這一天起,中國的住房分配,完全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中國人在住房上獲得更大的空間和自由。

中國住房分配商品化改革,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出現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完全商品化”這五個字上。中國人一般都要面對三件大事——教育產業化、醫療市場化和住房商品化。你可以不去上學,也可以不看病,但你不能不住房!

“居者有其屋”,房子本來是用來住的,但現在卻成為利益集團手中炒作賺錢的工具。住房全面商品化成為這一代難以化解的悲劇!房價只漲不跌,令社會綜合成本上升,政府的調控政策發生失靈!

有房者心苦,無房者心慌。有房的人盼望房價趕快漲,漲了出手好賺錢。沒房的人希望房價趕快跌,跌了才夠首付款。有少數人擁有多套房,多數人至今無房可住。住宅空置率或為全球第一。許多勞動者終其一生也買不到一間房。

不過,深圳“二次房改”給人以希望。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6月發佈通告,公佈了《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規定:到2035年,全市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人才房、公租房、安居房和商品房的建設比例定為2:2:2:4。政府保障部分達到60%,而市場化部分僅佔40%。很顯然,這不是一個以市場為主導來解決未來住房問題的改革新思路。

此項規定徹底顛覆了過去20年以商品房銷售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使住房供給主體走向多元化,這是意見稿中最值得圈閱的亮點。

可見,住房非市場化改革,將是剛需們的希望。

願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居者有其屋”。


深圳股哥


這是不會的,國家會保障中低端人群的住房問題。

首先,房價經過前兩年的暴漲,未來漲幅會趨於平穩。因為國家已經表示要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房價暴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甚至許多地區可以小幅回落,但不會大跌。現在的房價,在國家嚴格調控下,保持平穩,而人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這也就相當於房價下降了,買房是越來越容易的。


其次,國家陸續出臺的租住同權政策,保障低端人群在城市的住房需求。動用國家力量和市場機制把租賃市場搞大,讓人民改變對商品房的依賴。改變人民的居住觀念,也許未來某一天我們不會關注房價的高低了,有自己的廉租房還考慮商品房幹什麼,商品房的產權也只有七十年。


最後,我國商品房市場的份額太高,部分地區房價太貴,就是你們常說的社會問題。國家提出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滿足中低端人群的住房需求。未來房地產的供給模式可能會發生改變,不只有商品房提供居住,其它方式的供給方式可能也會出現。老百姓根本不用操心住房問題。

隨著國家越來越富強,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歷史的豪情


我認為買不起房,只能先租房了,等房價降了或者有錢了再買。



沒有買房子,可以享受無房一身輕的兩袖輕鬆。有沒有房不重要,租房也是可以的,只要生活快樂就可以。手裡有錢可以在任何地方居住,享受不同地方的美好。

現在買房是高投資,所以買房要慎重,不要著急買房,先租房,把精力放在事業上,事業好了有錢了,就可以買房了。要知道房子的使用權只有70年,貸款買房的話,如果還不起貸款,房子就被銀行收了。



買不起房就先租房或者住廉租房,房子不會越來越貴的,總會降下來的,有錢了再買房也是可以的。不用為了買房每天糾結的不行,房子只是累了的時候休息一下。

我們要知道房地產是有泡沫了,說不好那天就大跌了,所以不要著急。房子飽和之後就沒有太大的升值空間了,應該把錢投資到其它行業中,才有保值增值的機會。



不買房沒有關係,有能力再買吧!只要一家人有吃有住快樂的生活就可以了,中國這麼大,換換地方居住也是不錯的,最後選擇一個全家人喜歡的地方居住就可以了。


虎奧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周婷婷認為,現如今,房價一直在漲,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剛需房。

買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夠首付,然後得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用來還房貸。先說說首付,我身邊的朋友,基本上都是舉全家之力才勉強湊夠首付,僅僅靠自己那微薄的工資,不知道要攢到猴年馬月,而且工資上漲永遠趕不上房價的上漲,彷彿永遠也攢不夠。然後說一下房貸,一般都願意貸款時間越長越好,這樣每個月壓力沒那麼大,但是卻要成為大半輩子的房奴。但是沒辦法,現如今能夠自稱為房奴的人也是擁有一定資產的人了,還有那麼多人都沒資格成為房奴。燈火闌珊處,誰不願意在背井離鄉為之奮鬥的大城市中有一扇溫暖的稱之為家的大門永遠為自己敞開。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越來越想得開了,既然買不起,那就租房唄,走哪租哪,非常靈活壓力還沒那麼大。這是很多年輕人的想法,但是如果成立了家庭有了孩子,可能想法會改變。


首席投資官


剛需,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這是任大炮的名言。



其實,對於房價來說,確實有些高,再加上利率的上浮是的更多的人對房子望而卻步。

但是,買房如果只靠存錢那麼真的很困難了。所以,對於剛需買房大多還是要靠父母接濟,親朋出手的。這樣首先可以解決首付的問題。其他問題後期只要自己肯努力那麼一定可以改善生活的同時也把房貸還好的。

怎麼說房子是現代人的必需品,或租或買都必須要有的,而租房時間久了就顯得不切實際。而買房可以化解租房漂泊的尷尬處境。

其實,買不起房也是大環境所致,並非個人原因。但是房價已經開始走上穩定增長的路線。基本不會出現反轉的情況。所以,房子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完成買房的夢想。


房產老J


9年地產黎沛沛來答: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趨勢。

因為房地產市場不是為剛需服務的。

且不要罵我,因為現實情況就是如此:

(1)國家不放棄土地財政收入

我在之前的問答裡分析過,土地成本占房地產總成本的30-40%,稅費成本佔12-15%。也就是說,交給國家的錢,占房地產成本的42-55%。

而建安成本是剛性的,你不給工人錢,人家不給你幹活。

你不給人材料錢,人家不賣你鋼筋。

壓縮不了。

而銷售管理成本壓縮異常有限——建示範區、售樓處、人員工資、物業保潔、營銷代理、打廣告,不給錢就不給你幹活。

基於此,如果國家不降低地價,房價只能是越來越高。

現在地王頻現現象,對普通百姓而言,就是噩耗。

(2)成本上漲

房地產是資金密集、人力密集型行業,而近幾年,貸款成本越來越高,人工成本越來越高。

綜上,商品的成本決定商品的售價。

在成本提升的基礎上,價格也將隨之提升。

(3)高土地成本使剛需房成為夢想

當開發商以3萬/平、5萬/平的價格拿到地後,根本別想建剛需房。

因為剛需的售價根本支撐不起拿地成本。

開發商只能通過做精裝、做配套、建學校、做規劃、做環境,把附加值提上去。此時的房子只能成為豪宅。

基於此,在高地價的情況下,剛需房根本不可能出現,價格只能越來越高。

除非國家把地價降下來,才可能有剛需房。


已註銷1985


二十年前只要2000元一平方,你還是買不起,十年前只要4500你也買不起!80年前小日本來了,造價萬兩銀子的大宅子只要500大洋,你太爺爺還是買不起,房子不是隨手能買的!任何時候都不便宜!除非你是貪汙來的鈔票。都需要咬牙狠心買房!


DJX009


過年串門走親戚,有些舊村改造或者叫新農村建設,還有黃河灘區拆遷等國家政策,不少家庭分的的樓房有兩三套之多,自己家庭差不多人均一套。不少同齡人在前兩年陸續貸款購買二套房,加上國家即將推出房產稅等消息影響,房價估計在未來幾年可能真和馬雲說的房價如蔥了。房子漲價,物極必反,千古不變的真理。2006年股市暴跌之前也是一片狂熱……


自耕農7


土地是國有的只是出讓了使用權把房價炒上了天讓更多的人處在負債之中。這樣人人都在掙錢還貸,也不會有人去關心社會問題,和諧了、穩定了。是否能抵禦外敵入侵,還貸壓力之下是否還會熱血青年為國分憂。


氣量寬大1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生活差距就越來越拉大。買不起的剛需必然就越來越多,這本來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哪有平等不分上下之理由。因為人的思維素質教育不一樣,起碼要從這點說起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所在,這就是全面一種看法。不同人群應該歸於不同選擇的住處,何必作出無謂的矛盾相爭呢?按價格問題也是歸於市場的變化,也是公平交易的,沒有存在剝削的矛盾。買不起的商品多的,生活方面不平衡難道住處會有平衡嗎?除非房子不用錢買的。如果利益事情不是血汗換出來的,才是天下大亂,買不起問題其實人人都懂,都是炒作企圖從中作梗,挑撥離間引起社會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