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寶寶一到晚上只要媽媽抱,為什麼?

影視剪輯一白


新生嬰兒表現出對媽媽的“偏愛”,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孩子,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在出生的第一年間,小嬰兒會天然地表現出想與媽媽多多親近的反應,如:一到晚上睡覺前想要媽媽的撫慰,擁抱;或是媽媽離開太久後便表現出焦慮,比如哭泣,而媽媽再次抱起安慰時便會好轉等情況,都是小寶寶情感心理發展階段的正常本能的表現,並非是出現了問題。

當然,如果有些孩子的主要養育者不是媽媽而是其他家庭成員的話,那麼寶寶親近的人就會是這個主要養育者。

而有些答主提到的“讓寶寶多接觸他人”、“這是因為媽媽接觸寶寶太多,才一到晚上就要媽媽抱”是不恰當的。

為什麼寶寶會表現得格外依賴媽媽/主要照顧者呢?

1)嬰兒早期不斷的想要被母親擁抱是人類進化的生存本能,因為在母親懷中意味著溫暖、安全感、以及充足的食物來源,這些是寶寶得以生存的基礎。

2)在這個階段,寶寶還不能很好地區分“自我”和外在世界。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乳房總是會出現,讓自己飽腹,因而初生的嬰兒會覺得自己和乳房(媽媽)是一體的,也就更想和媽媽呆在一起了。

圖自shutterstock

而我們之所以不同意一些答主提到的要(強行)讓寶寶多接觸其他人,或者責怪媽媽接觸寶寶太多,是因為此時媽媽對寶寶需求的及時回應是很重要的,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寶寶之後的成長髮育。

媽媽對於寶寶來說是一種“外在客體”的存在。寶寶會依據自己從媽媽那裡所感受到的情感在內心刻畫出對於“媽媽”的感覺,從而對應形成一種“內在客體”(寶寶內心中媽媽)的形象。在媽媽不斷給予寶寶情感回應與滿足的時候,寶寶會感受到溫暖,安全與被愛;而媽媽溫暖的形象會逐漸在寶寶心中建立起來。

日後即使媽媽不在身邊,寶寶可以依靠心中“好媽媽”的內在客體來安撫自己,知道自己是安全,被愛的,才能夠以更加自信,獨立勇敢的態度的探索世界。

因而,在這個時期,家長們對孩子的“有求必應”並不是溺愛。相反的,這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獨立自主性所必須的。

圖自shutterstock

在這個時期,如果強行減少寶寶與媽媽的接觸,或是媽媽對寶寶的態度忽冷忽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經常性地與母親接觸是測試自己是否被關注、重視,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足夠安全的方式。如果此時媽媽刻意不回應或並不積極回應寶寶的需求,會讓寶寶對於自我身份價值產生困擾,認為自己是“無足輕重”的存在;從而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發展,以後可能導致自卑。同時寶寶對媽媽的情感信任連結會逐漸缺失,日後母子的信任關係會備受考驗,不僅如此,寶寶在長大後,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也可能會表現出缺乏信任感。


所以我們不同意其他答主所說的“讓寶寶多接觸其他人”或是“責怪媽媽接觸孩子太多”。


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專業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References:

Why Do Babies Always Want to Be Held(2017).You are Mom.


家有寶寶學心理


我家小寶七個多月,原本也沒覺得寶寶特別粘我,我生完孩子五個多月上班,每天去上班的時候外婆就來幫忙帶孩子,和他揮手說再見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是到了晚上,外婆回家了,我幫小崽洗完澡自己去洗澡的這二十分鐘就不得了了,誰都不能抱,寶寶爸爸只能抱著寶寶在我浴室門口晃悠,我就邊洗澡邊和寶寶說話來安撫他,夜仔不離娘是真的說的太準了。

那為啥寶寶白天家裡人誰都可以抱,到了晚上就只要媽媽抱呢?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母乳餵養。母乳餵養的寶寶通常到了晚上尤其是睡前的時候是要找媽媽的,因為他餓了,要吃奶。第二個原因:缺乏安全感。如果媽媽是孩子的晚間主要帶養人,孩子在睡前都會缺乏安全感,需要熟悉的聲音和氣味才能夠安撫寶寶入睡,所以到了晚上寶寶就認媽媽,只要媽媽抱。

我因為工作需要,在寶寶七個月的時候去了一趟北京開會,離開了寶寶兩個晚上。那兩個晚上外婆和奶奶兩個人陪著寶寶睡,還比平時晚睡了一個多小時,還是哭著睡著。當時問外婆和奶奶還不敢和我說實話,回來之後才告訴我的,想想心都碎了,奶也是脹的夠嗆,差點脹退了。好在我是兒保科醫師,不用上晚夜班,我決定在斷奶之前再也不晚上離開小寶了,晚上寶寶需要媽媽,媽媽也需要寶寶。

美女兒保科醫師育兒經,和你一起科學育兒快樂育兒!





我家寶寶也是這樣子,一到晚上就粘我,推都推不開,我總是在不停地想我究竟要怎麼給她斷母乳。想起來總是很發愁!但她老是這樣,多少還是有點原因的。

一、和媽媽單獨相處太久

寶寶自從生下來,若是沒有奶奶或者外婆幫助媽媽分擔育兒的辛苦,寶寶就一直和媽媽相處在一起,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換做別人,找不到那種和媽媽之間的親切感。這也就是俗話說的一手貨,要換作別人照看,分分鐘就哭鬧的不行。

二、念母情結

一到晚上,有些寶寶不知不覺間就已經瞌睡了,媽媽的懷抱才是最溫暖的,這時候急需媽媽的奶頭或者安撫奶嘴來安慰她進入夢鄉。

三、缺乏安全感

經常和媽媽待在一起,寶寶已經習慣了媽媽身上的味道,要是沒有這種味道,她會很不習慣,缺乏安全感。再加上晚上,屋外黑漆漆的一片,寶寶更需要安全感。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感恩遇見,感謝歡喜!


妞媽的時光機


我們家爸爸經常笑我們家寶寶,說爸爸是玩具,媽媽是生活必需品。不管平日裡爸爸也好、爺爺奶奶也好,待她多好,帶她多用心,一到晚上見到媽媽的身影飄過,肯定伸手要媽媽。我白天上班,有時候也很忙很忙,奶奶有時體諒我,想幫忙哄寶寶睡覺,寶寶那是千百個不願意呀。我覺得是應該安全感,媽媽是寶寶第一個認知的人,也是她所能理解的、對自己最好的人,特別是母乳媽媽,回到熟悉的懷抱,聞著熟悉的體味,聆聽熟悉的心跳,就覺得安全感很足吧。現在寶寶長大一點了,也沒從前那麼粘我了,白天可以盡情跟爺爺奶奶在一起,也只有晚上要睡覺了才這麼粘。有小小的心酸,真懷念很小很小的時候,可以享受她緊緊粘著我的那種感覺,也更能體會龍應臺“目送”的意思了。


小丑雅成長記


很多的家長都會發現,白天玩的好好的,一旦到了晚上誰也不要,只要媽媽。

寶寶總是找媽媽,有的說這是天性?


其實不然,寶寶是天黑了感到害怕,那麼為什麼要找媽媽呢?下面我來說一說:

  1. 由於寶寶從懷孕到出生,一直在媽媽肚子裡,所以寶寶與媽媽比較親近。
  2. 媽媽和寶寶在一起的時間更久,長此以來形成的依戀關係,習慣了找媽媽。
  3. 寶寶想要睡覺了,習慣媽媽哄,所以晚上困了就會找媽媽。

就像我妻子對我說的,如果你抽出時間多陪寶寶,寶寶就不會這麼粘我。

其實說的非常對,寶寶心思單純,只要多陪她玩,慢慢的肯定會不那麼需要媽媽。

爸爸要多陪陪寶寶,不管工作有多忙!這樣媽媽壓力也減輕了,寶寶也不會那麼依戀媽媽。

歡迎評論區討論 點贊 關注,不吃水果的同學小編有更多的育兒經在等著你!

不吃水果的同學



首先,這是很多媽媽都有的經歷,一到晚上,孩子就會黏著媽媽,不要任何人抱。一到這時,媽媽是身累心累並存。這時段的媽媽,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做什麼都得帶著孩子,一旦離開孩子身邊,孩子就會哭泣,心疼孩子之餘,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孩子的安全感,來自陪伴他最多人。不可否認,一般對於全職媽媽來說,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莫過於媽媽了。一到晚上,對於其他親人,寶寶會有一種排斥感,自我感覺只有媽媽的懷抱才是最安全的。這種依賴,不僅是懷胎十月的血肉相連,更是出生後對於媽媽懷抱的熟悉以及奶香的吸引力。

其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外界接觸太少,孩子的世界,除了媽媽還是媽媽。對於其他人的排斥,是一種保護自我的本能。寶媽在白天的時候,要多帶寶寶去人多的地方玩,讓寶寶多認識外面的人與環境。開闊眼界的同時,多接觸人群,為寶寶以後的社交能力打下良好基礎。也可以先從家人開始訓練寶寶,畢竟家人對於孩子來說,比較熟悉,多抱抱,多帶孩子玩耍。時間長了,孩子也就不會沒有安全感。

最後,晚上孩子哭鬧著只要媽媽時,媽媽要給予孩子及時的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與被重視的。避免孩子長時間哭泣而哭啞嗓子,或者驚嚇到寶寶。只有安全感足夠的孩子,才不會輕易哭鬧,以後才能成長為更加快樂的孩子。


土豆媽媽育兒


媽媽是寶寶最親近,認知裡最能給予安全感的人,媽媽身上的奶香味,媽媽心跳的頻率都是寶寶最熟悉的,所以寶寶找媽媽是自然現象。

還有一點就是,寶寶和媽媽單獨相處的時間太久,其他家人參與的太少,在寶寶的認知裡只有媽媽是最愛自己的,於是寶寶只認媽媽也能理解。

但這樣只粘著媽媽一人,尤其是晚上只要媽媽抱,特別排斥其他家人抱,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非常不好。

媽媽自是身心疲憊,無暇歇息。寶寶會更加膽小懦弱,尤其怕接觸陌生的環境和他人,缺乏安全感,對以後社交不利,非常不利於寶寶健康成長。

那麼,怎麼破呢?

爸爸多參與進來,多陪陪孩子,增加彼此熟悉感,加強給予寶寶安全感。

家人們多與孩子相處親近,多陪陪孩子,多抱抱,讓寶寶感受到除了媽媽外,還有很多愛護自己的家人。

多帶寶寶到人多熱鬧的戶外活動和熟悉,認識和發現更多的人事物,滿滿地寶寶會把只針對媽媽的注意力轉移到周圍有趣的事情上。

多帶寶寶出去走走,體驗和感受生活,開闊眼界,提高認知,為寶寶以後的社交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家中寶寶認人只要媽媽時,別焦慮,也別武斷拒絕。

當寶寶找媽媽時,還是要及時回應寶寶,讓寶寶感受到被重視,有安全感後,再慢慢轉移寶寶注意力。


相信很快,當寶寶感受到家人都能給予安全感,都是可信任的人時,一切已經悄悄變化著了,很快就成長為一個自主獨立的寶寶了。

你家寶寶現在存在晚上認人只要媽媽的情況麼?你是怎麼破的呢?


辣媽育兒看winnie


這是寶寶依賴媽媽的表現之一。

1.有了寶寶之後,很多寶媽放棄了自己穩定的工作,選擇迴歸家庭,親自陪伴孩子成長,全天候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日,任勞任怨,自然孩子也能感受到母親的這份辛苦和偉大的付出,更能能感受到來自媽媽那無私的關愛。

而家裡的其他人要工作,或是其他原因不能每天長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自然在孩子的眼中覺得他們就是“過客”每天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如此反覆,孩子的內心會有種不被他們重視的感覺,他們不值得孩子依賴。

2.媽媽身上有寶寶最熟悉的母乳味道和孩子最熟悉熟悉的媽媽心跳的旋律,到了晚上身邊突然多了很多對寶寶來說比較陌生的面孔,周遭的氛圍變得“嘈雜”寶寶多少會有些恐懼和不安,自然對媽媽的依賴性就更強烈了,生怕媽媽離開他的的視線範圍,所以只要媽媽抱。


這份不安和恐懼會隨著寶寶的成長慢慢消失,寶媽不必過去擔心和焦慮。


木白媽咪說育兒


您好。您家還在吃母乳嗎?如果是的話寶寶離不了你就可以理解了,有句話叫夜仔不離娘,而且這個階段的寶寶正在建立她的情感依賴,如果平時照顧她的人經常是你的話,他對你就會更依賴,就會產生心理焦慮,害怕跟你的分開,試著白天爺爺,奶奶,爸爸照看下孩子,讓寶寶知道除了你還有人在照顧她,慢慢的寶寶就不會那麼離不開你了。



寶寶為什麼想讓你抱?

因為媽媽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就是媽媽身上的一塊肉兒。


寶寶的這種情況屬於寶寶認人現象,是屬於正常的,很多寶寶都是這樣的喲。白天到處是亮的,寶寶就不害怕,喜歡人多的地方,就算媽媽有時不在,都是可以的。但晚上到處是黑暗的地方,寶寶缺乏安全感,就只要媽媽的,要給寶寶多多的安慰哈。不必擔心的,媽媽儘量多陪陪孩子,隨著寶寶月份的增長,平時多一些和家人接觸,這種現象會慢慢淡化的。祝寶寶健康成長。


信懿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寶寶到晚上就想要找媽媽,其實這種事情非常的平常,而且很多的寶寶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甚至是會黏著媽媽,離開一分鐘就要去哭鬧找媽媽,這個完全屬於孩子對於媽媽們的依賴,出於自己的不安全感,想要媽媽的關心,關注。當然,對於這樣的寶寶我們也需要多加關注,因為他們很容易內心受到傷害。

其次,對於很粘人的寶寶,很多人喜歡用欺騙的形式,比如告訴寶寶媽媽去廁所了,然後一去不回,可是這樣對孩子來說只是一時管用,然後對媽媽越來越不信任,甚至最後嚴重的會產生排斥,感覺媽媽只會騙人,如果這樣的話就補好了。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跟寶寶說清楚,我要去多久,什麼時候回來,這樣一兩次他們就明白媽媽說的對,然後慢慢多一點信任,自然就不黏人了。當然,如果完成不了的事情,也可以直接告訴他們,不要怕他們哭鬧,如果做不到一定要誠實的說,不要把他只是當成一個嬰兒,其實很多事情他們都是懂的。

最後,對於很多黏人的寶寶都是一種幸福的煩惱,隨著寶寶慢慢長大這種感覺就會慢慢變淡,然後對於媽媽的依賴也會少一點,甚至有些孩子長大之後就變得180度轉彎,特別是男寶寶,最後長大就不喜歡個跟大人溝通了,所以享受當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