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檢查腎臟損害程度?

谷彤坤



腎臟病是個“啞巴病”,通常情況下,腎臟剛開始出現問題的時候是沒有明顯症狀的。這讓很多人吃了虧,一檢查甚至已經發展到了尿毒症。

那常見的腎病症狀有哪些呢?



水腫

水腫的位置主要分佈在顏面部和雙下肢及腳踝部,是腎病的常見情況。嚴重時可伴有胸水、腹水水腫。



高血壓

腎臟病人就醫時應注意檢查血壓,若血壓升高,常是病情加重的表現。另一方面,高血壓病人亦應注意檢查尿常規,觀察血壓變化與尿蛋白增減的關係,來鑑別是腎臟病引起的高血壓,還是高血壓導致的腎臟損害。腎臟是重要的血壓調節器,如果高血壓在年輕(30歲之前)出現或者在診斷時血壓異常高,這就可能是腎臟出現問題了。



腰痛

常說腎臟沒有神經組織,腎病了不會疼痛。這是因為早期腎臟代償性強,如果腎臟真的出現了強烈的疼痛感,說明情況已經很嚴重了。當存在腎盂腎炎時,常伴腰痛發燒,腎區有叩擊痛,尿檢可發現白細胞增多,尿培養有細菌生長。腎小球疾病時多數只有腰部不適、隱痛、或僅感腰痠。



尿液異常-最為直觀的表現

尿中泡沫增多

是尿中出現大量蛋白的表現,此時應做尿常規及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如果尿蛋白出現加號則為陽性,說明腎臟可能受損。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可判斷尿蛋白情況。

血尿

是血液經損傷的腎小球、腎小管或路混入尿液造成。如出血量多,肉眼便可察覺者稱肉眼血尿;出血量少,肉眼看不見,需離心沉澱之後取沉渣塗片,經用顯微鏡觀察才能發現的稱鏡下血尿。一般認為肉眼血尿多見於結石、腫瘤等泌尿外科疾病,而鏡下血尿多數為腎小球疾病引起。


小海vlog


腎臟病的早期發現非常重要,定期去醫院檢查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是尿常規的檢查,第二是腎功能的檢查,第三是超聲波的檢查。通過這三類檢查,大部分的腎臟病是可以在早期發現的。尿常規的檢查其實很簡單,任何時候都可以去做,看化驗報告裡的蛋白質成分是不是正常紅細胞,有沒有白細胞管型等等。

還有一個檢查腎臟疾病的方法就是驗血查腎功能,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都查了腎功能指標,包括尿素氮吶肌酐的水平。但是這兩個指標通常不能反映一些早期的腎臟病變,所以在醫院要用一個公式來算腎小球的濾過率,來真正評估腎臟是否有毛病。

超聲波的檢查能夠發現是否有腎結石及尿路梗阻等等,也可以測量腎臟的大小。但是對於早期的腎臟病變,它的檢出率是比較低的,敏感性也不夠好,所以說超聲波檢查結果正常並不等於腎臟一點毛病都沒有。


海上名醫


腎屬於泌尿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器官,是產生尿液的起源之地。那麼當腎臟受到損害時,該做哪些有些的檢查來輔助醫生進行判斷和治療呢?請看以下答案:

最常規的檢查:尿常規! 在臨床工作當中,尿液檢查是醫生最常用來診斷患者有無腎臟疾病的首要檢查。


最關鍵的檢查:腎功能!

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檢查。其中這兩個指標最為重要!

  • 肌酐 該指標的升高提示腎臟已經收到了器質性的損害!!!一定要引起重視! ①小於178μmol/L 提示:腎衰竭代償期(腎還可以堅持一段時間) ②大於178μmol/L小於445 μmol/L 提示:腎衰竭失代償期(腎已經快堅持不住了) ③大於445 μmol/L 提示:腎衰竭 (腎完全工作處於癱瘓狀態)


  • 內生肌酐清除率(Ccr) 正常人指標數值為80-120 ml/min . 根據該數值的高低將腎功能分為4期! 第①期: 腎衰竭代償期 Ccr值為 80-51ml/min 第②期 : 腎衰竭失代償期 Ccr值為 50-20ml/min 第③期 :腎衰竭期 Ccr值為19-10ml/min 第④期 :終末腎衰竭期,也就是俗稱的尿毒症時期 Ccr值在10ml/min以下


最具有權威性的檢查:腎穿刺活檢!

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明確病因,醫生會向病人提出該項的檢查建議。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努力上進的屈同學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洩器官,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清除體內的代謝產物,同時還具有內分泌功能,是機體內環境穩定的最大功臣,其中腎小球、腎小管和腎血管是這些功能是否能順利發揮作用的主管領導,一旦其中一個主管領導“罷工”休息,那麼人體的腎臟將會出現問題,我們常從形態學和功能學兩方面來判定腎臟損害程度。

1.腎小球損害程度

腎小球主管的是腎臟的濾過,在尿液生成及排洩功能中佔重要地位。濾過功能主要通過內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測定、尿素、尿酸檢測等,根據肌酐和尿素氮指標可反映腎小球損害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尿毒症期。

2.腎小管損害程度

腎小管具有分泌、重吸收、濃縮、稀釋、調節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等多種功能,主要檢測方法有濃縮-稀釋試驗、尿滲量測定、自由水清除測定等,通常在臨床上我們經常測定尿常規來觀察尿比重,如果患者尿量增多,尿比重降低提示腎濃縮減退。

3.腎血管損害程度

腎血管主要供應腎臟營養,如果出現異常,可造成尿液改變、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臨床常用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腎動脈主幹及側支血流情況,如果有腎動脈狹窄,可準確測量血流和雙腎大小;螺旋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也可顯示腎動脈和腎實質影像,診斷價值也較高;組織病理學檢查對於定性診斷更有價值。

4.根據身體異常症狀判斷腎臟病變程度

腎臟損害的常見臨床症狀包括;1)小便異常,如血尿,尿液泡沫異常增多等;2)水腫,如面部、足部浮腫;3)異常血壓增高;4)腰痛,叩擊腰部位置疼痛反應較大。

總結

腎臟是一個有機整體,損害程度可根據實驗室檢查、影像學、病理學檢查等檢查方法,也可綜合病人的臨床表現和醫生經驗綜合判定。


藥師方健


患有腎臟疾病確實應該注意檢查腎臟的損害程度,以便針對性的治療。臨床上檢查腎臟的損害程度,除尿常規檢查還包括兩個方面,也就是腎臟形態異常和功能異常,所以要從兩方面去看腎臟的損害程度。

腎臟病的早期發現非常重要,定期去醫院檢查是非常必要的。

(1)首先是尿常規的檢查,第二是腎功能的檢查,第三是超聲波的檢查。通過這三類檢查,大部分的腎臟病是可以在早期發現的。尿常規的檢查其實很簡單,任何時候都可以去做,看化驗報告裡的蛋白質成分是不是正常紅細胞,有沒有白細胞管型等。

(2)還有一個檢查腎臟疾病的方法就是驗血查腎功能,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都查了腎功能指標,包括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但是這兩個指標通常不能反映一些早期的腎臟病變,所以在醫院要用一個公式來算腎小球的濾過率,來真正評估腎臟是否有毛病。

(3)超聲波的檢查能夠發現是否有腎結石及尿路梗阻等,也可以測量腎臟的大小。但是對於早期的腎臟病變,它的檢出率是比較低的,敏感性也不夠好,所以說超聲波檢查結果正常並不等於腎臟一點問題都沒有。

(5)腎臟病的不同發展時期其組織病理的改變也不一致,因此有些比較嚴重的疾病還需要做腎穿刺檢查。比如,同樣為IgA腎病,可以在病理上表現為從接近正常的腎組織到多數腎小球硬化的幾乎所有發展階段。所以瞭解腎臟組織形態學的改變給臨床醫生判斷病情、治療疾病和估計預後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家庭醫生名醫在線


腎臟的結構和功能主要由腎小球、腎小管和腎血管決定,腎小球主要負責腎臟的濾過,腎小管主要負責重吸收,腎血管主要負責營養供應,其中任何一個部位出現問題都會引起腎臟損傷。

臨床查腎臟的損害包括兩個方面,包括腎臟形態異常和功能異常,所以要從兩方面去看腎臟的損害程度:

1.尿蛋白:蛋白尿越多,腎臟損害越明顯;一般來說,腎小球疾病時蛋白尿比較多,而腎小管損傷時蛋白尿相對較少;這裡有個特殊情況,如果尿常規尿蛋白不多,而24小時蛋白尿很多,一定要及時就醫,可能是溢出性蛋白尿,比如多發性骨髓瘤;

2.腎臟大小:B超或CT都可以看到腎臟的大小。慢性腎臟病緩慢惡化,會使腎臟縮小、固縮、纖維化等。一般來說,同等個體身高情況下,腎臟縮小越明顯,腎損害越嚴重。腎臟形態異常越明顯,損害越嚴重。但在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或糖尿病腎病早期,腎臟可能反而會變大,所以還要結合臨床疾病;

3.腎小球濾過率:血肌酐升高超過正常值意味著腎臟功能至少下降一半了,但血肌酐正常不代表腎功能正常,特別是老年人、體型瘦小或截肢者,所以這裡一定要換算為腎小球濾過率。根據腎小球濾過率水平,可以將腎功能不全分為5期,越大腎功能越差:>90ml/min為1期,60~90ml/min為2期,30-60 ml/min為3期,15-30 ml/min為4期,<15 ml/min為5期,也就是尿毒症期,需要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臟移植等替代治療;另外,腎臟ECT是檢測腎功能的金標準,可以分別看出兩個腎臟的功能。

但是不管如何,腎臟是一個整體,需要結合臨床實際綜合分析,不能單靠一個指標去武斷地評斷腎臟的損害情況。


藥事健康


腎臟功能的主管者是腎小球、腎小管以及腎血管,腎小球主管的是腎臟的過濾,腎小管主管的主要是腎臟的重複吸收與利用,腎小管主管的是腎臟營養的供需,如果其中任何一個“主管部門”出現了問題,那麼人體腎臟也就發生損傷了。對於腎臟損傷的認定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腎臟的形態是否正常,另一方面是腎臟功能是否正常。因此,腎臟的損傷是從這兩個方面去判定的。

第一,尿蛋白。也就是說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腎臟的損傷程度就會越嚴重。根據臨床醫學來看,如果是腎小球損傷了,那麼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會比較高,但是如果是腎小管損傷了,那麼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就會相對來說少一點。腎小球和腎小管損傷,這裡有個特殊情況,也就是在做尿常規的時候尿蛋白並不是很高,但是在二十四小時內出現了拉蛋白尿的情況,那麼請患者一定要及時就醫。

第二,腎臟的形態以及大小可以根據B超檢查或者是CT檢查來判斷是否正常。對於慢性腎病的患者來說,腎病的慢慢惡化,會使腎臟出現縮小、纖維化等症狀。腎臟縮小,變化的越厲害,那麼也就是說,腎臟損傷的越嚴重,腎臟所患疾病越嚴重。如果腎臟正處於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或糖尿病腎病早期,這種情況下,腎臟不會縮小,反而會變大。

第三,檢驗腎小球的過濾率。每分鐘的過濾尿液的體積越小,腎功能損傷程度越大,如果到了每分鐘過濾的尿液小於十五毫升,那麼該患者就是尿毒症患者了。

腎臟是一個有機整體,具體的損害程度還是需要各方面的檢測結果和臨床相結合。

指導專家:周琪,主治醫生,馬鞍山市人民醫院腎內科。

公立三甲醫院工作十年,擅長腎小球疾病、糖尿病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病、血液淨化。


醫聯媒體


腎臟三大主要功能:清除體內多餘的毒素,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以及內分泌功能。腎臟損害首先分急性和慢性。臨床上看,最常見的觀察指標是尿量,同時可以通過驗血查腎功能,瞭解血肌酐,血尿酸氮,血胱抑素C以及尿常規檢查等了解腎臟功能的狀況。


油門敢菌


一般評估腎臟損害的程度,我們臨床上常用腎小球濾過率來評估。正常人的腎小球濾過率是120ml/min,但這個數值受年齡及性別的影響。通常男性略高於女性。臨床上常用的評估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指標為血清肌酐,一般血清肌酐越高,提示腎臟損害程度越嚴重,但血清肌酐容易受其他如肌肉容積、性別、飲食、運動等其他因素干預,我們為了避免上述一些干擾因素,也常用肌酐清除率來評估腎臟損傷程度。肌酐清除率越低,提示腎損害越嚴重。另外,我們同時還會評估尿蛋白情況,腎臟超聲評估腎臟大小及結構,目前一些新的檢查手段比如核素評估腎小球濾過功能,血清胱抑素C等均能評估腎臟損害的程度。


樹之花145


我是弋薇薇,如果認可我的回答,請關注我。

我們可以從三步來判定 第一步判斷是否為肝功能損害 肝臟受到損害必然會導致肝功能異常,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現有的肝功能試驗,包括酶學和其他生化檢查,並非都能夠準確反映肝臟功能,有些試驗的特異性也不強。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並不是肝臟組織內完全獨特的酶,其還存在於心肌、骨骼肌等組織器官中,這些組織的損害同樣可以出現轉氨酶升高;鹼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轉肽酶(γ-GT)是反映膽管上皮細胞增生或膽道阻塞、炎症很有價值的指標。然而成骨細胞、成纖維細胞也可以分泌AKP。 第二步瞭解肝功能損害的程度 在肝功能試驗中,常規檢測的轉氨酶等指標,雖不能反映肝臟功能的全貌,但是一些項目的明顯異常是與肝臟功能呈正比的。比如白蛋白、膽紅素和凝血酶原時間等。 凝血酶原時間(PT)或凝血酶原活動度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水平,儘管敏感度有限,但卻是一項重要的肝臟功能試驗,其反映了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和水平,嚴重肝病患者PT明顯延長。肝病患者一旦PT明顯延長,尤其是不斷延長,提示肝病嚴重,預後不良。非專科醫生容易忽略PT對判斷肝臟功能的重要性。 第三步明確肝臟受損害的原因 這裡談的“病因”有兩層含義。 一、直接導致肝損害的疾病因素。我國病毒性肝炎佔肝損害首位,其次是藥物性肝損害、自身免疫性肝損害、酒精性肝損害和脂肪性肝炎等。 二、導致肝損害進一步加重的各種因素。肝損害有可能不是單一因素。如慢性病毒性肝炎,就可有乙型肝炎病毒與丙型肝炎病毒合併感染,不僅肝損害程度更為嚴重,還增加了治療難度;再如,酒精性脂肪肝,實際上是同一種致病因素導致的兩種不同的病理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