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馬雲參加新高考恐再次落榜:高考改革真的不分文理嗎?

高考好像總是新的。中國教育改革中,恐怕沒有比高考改革尺度再大的了。

1

馬雲參加新高考恐再次落榜:高考改革真的不分文理嗎?

我參加高考的1993年,北京市與“三南”地區(湖南、雲南、海南)第一次實行“3+2”——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作為文科生,其它2門是政治和歷史,地理取消。

中間幾經變動,如今又改成“3+3”了。“語、數、外”雷打不動,外語可以考兩次,取成績高的一次計入總成績。另外3門可以在6個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中任選。

網上列出了“6選3”的20種不同組合,對考生而言,真會如此“隨意”嗎?真的不分文理了?

2

馬雲參加新高考恐再次落榜:高考改革真的不分文理嗎?

浙江、上海已經率先施行了新高考。當年的浙江考生馬雲要是參加新高考,估計也會落榜。

從“語、數、外”的剛性結構而言,數學是所有文科生繞不開的,理科生也躲不開外語的“困擾”。

馬雲是典型的文科生,而且偏科嚴重,據說數學成績只有個位數(他那個年代數學滿分100分),即使馬雲選擇文科“純度”最高的“3+3”——“語、數、外、歷、地、政”組合,總成績最多600分(滿分750分),他曾經報考的北大肯定沒戲了,即使是杭師大也還要看情況。

相比過去的高考,新高考對偏科學生而言變化不大。

3

馬雲參加新高考恐再次落榜:高考改革真的不分文理嗎?

從網絡媒體報道的浙江高考改革後的情況看,考生個人“隨意”組合的想法可能並不現實。鑑於高中師資配備和教學空間的限制,打破原有的文理分班模式很困難。

學校很可能要求(或者說強行要求)學生回到文科班和理科班的建制中,便於管理,極個別的“跨界”請求再調濟。

也就是說,與新高考相對應的高中階段教學有可能早早地文理分班。

4

馬雲參加新高考恐再次落榜:高考改革真的不分文理嗎?

新高考模式對理科的衝擊最大。在實踐中,物理被認為是難度最大的學科,一些報考理科、工科院校的考生可能採取各種辦法避開物理。這樣一來,沒有考物理的學生進入理工大學實在有些不可思議。

最讓高校招辦撓頭的是,只有“語、數、外”是全國統一試卷,3門自選科目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出題,難易程度、分數高低恐怕千差萬別。大學錄取的權重會不會偏向全國統考的3門呢?

高考改革一旦啟動,成千上萬的考生便進入了預設“程序”,不知道江、滬試點的經驗、教訓能否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

馬雲參加新高考恐再次落榜:高考改革真的不分文理嗎?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