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楞嚴經·卷四|富樓那的問題(2)

富樓那全名為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漢語翻譯為滿慈子、滿願子。為迦毗羅衛人。父親為淨飯王的國師,屬婆羅門種。他自幼聰明,容貌端正,願求解脫。當年悉達多太子出城之夜,他與朋友三十人亦同時于波梨婆遮迦法中出家。後來釋迦牟尼佛成道後,便以佛陀為師,後證得阿羅漢果。富樓那認為精進修道、解脫生死固然重要,但宣揚佛法真理,救度眾生也很重要。他專事演法教化,度了很多眾生,被譽為“說法第一”。有些學佛者以為說法者應該是沒有疑惑了,所以才敢說法,這實在是一種妄見。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楞嚴經·卷四|富樓那的問題(2)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這時候,富樓那在大眾中從座位上站起來,他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對佛陀說:“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開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常推舉說法人中我是第一,如今聽聞如來開示的微妙法音,就如同聾人離開百步之外聽蚊蚋的聲音。本就不見蚊子之形,更何況能聽聞其聲?佛陀雖然宣講得很明白,令我消除了一些疑惑,但還是沒有詳細參悟透這個第一義諦到究竟無疑惑的境地。”

富樓那尊者是佛陀眾弟子中的佼佼者,他雖然明白了第一義諦,明白了一切法皆是真心中現,但關於如何在真心中現?還有一些微細之惑沒有消除。這些微細惑就好比是“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既看不見形、亦聞不到聲,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這裡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無形無相的真心本性無法用文字相表達;二是富樓那的微細惑很難用語言相表達。對於後一種情形,即使是世間法中也常出現。自己感受很深刻的事情,無論你怎麼樣表述,也無法讓沒有親歷的人明白。

楞嚴經·卷四|富樓那的問題(2)

【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世尊,如阿難等有漏之輩,雖然已經開悟,但有漏習氣未消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然已經除盡了諸漏,但現在聞如來所說法音,尚且存有疑惑。世尊,如果世間一切根、塵、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等等,都是如來藏之清淨本然,如何忽然生出了山河大地等一切諸有為相呢?它們次第遷流不停、終而復始循環不息。”

習漏未除、登無漏者:此時阿難還只是初果羅漢,未能證得色身空性,執著身相,並因身相而有種種煩惱習氣。相有生與滅,有身相便會從身相上漏,故而稱阿難等是“習漏未除”。

但富樓那口中所談的“登無漏者”,這個無漏並不究竟,僅僅是指身相無漏,因為阿羅漢證得色身空性,既然身相本空,如何還能漏呢?雖然身無漏,但對宇宙萬法還沒有徹底明瞭,還未能證得萬法之空性,還有法執,故而在法上,他還是有漏的。只是相對於身相漏,這個法相漏是更微細一些。

佛陀所說的第一義諦法,別說阿難這些有漏聲聞了,就是富樓那這些“登無漏者”,依然也還有不少微細之惑。既然一切法都是清淨本然的如來藏,為什麼平白無故就生出了山河大地等一切諸有為相呢?富樓那在本卷問的第一個大問題。明白了這個問題,就會知道我們眼中的世界是怎麼來的。

楞嚴經·卷四|富樓那的問題(2)

【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又如來說,地、水、火、風這四大之自性圓融無礙、周遍十方法界,湛然常住不變。世尊,如果地性周遍,則如何容得下水呢?如果水性周遍,火則無法生起,如何能顯明水、火二性都周遍虛空,彼此還能不相凌奪而滅失掉呢?世尊,地性屬障礙相,空性屬虛通相,為何這二相皆周遍法界呢?而今我不知道這個義理的歸旨。惟願如來大慈大悲宣此法流,撥開我及會中諸大眾的迷雲。”說完此話,富樓那五體投地禮拜佛陀,欽仰渴盼著如來的無上慈悲教誨。

世間人常說水來土掩,火來水滅等等,是指四大之性彼此互不相容。如果真的如佛陀所說:“四大周遍法界”,為什麼它們彼此不相凌滅呢?這是富樓那的第二個大問題。明白了這個問題,就會知道為何說一切法周遍法界,所現者不過是自心取自心。

當覺《邊讀邊聊楞嚴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