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腕錶應該怎麼選?

黃康銳


在選擇腕錶方面,有一些要點可以把握。首先就是預算,也就是你準備花多少錢買表。預算的不同,直接導致選擇不同。


經常有表友讓腕錶天地推薦腕錶,說了半天,唯獨漏了最關鍵的因素預算。沒有確定預算的情況下,是買不好表的。就像買房子一樣,你在買之前總要先看看自己兜裡有多少錢吧,買表的情況也差不多。


然後就要看你對腕錶是否有特別的要求,比如說,喜歡商務正裝款,還是休閒運動款,對走時的要求高不高。

Nomos偏商務正裝,百年靈偏休閒運動

商務正裝款搭配皮帶會比較多,休閒運動款則經常搭配鋼鏈,或者橡膠帶,帆布帶等等。走時誤差方面,因人而異。有些人看到腕錶每天誤差一秒鐘就像吞了一隻蒼蠅那樣,難受得不得了。

精工Astron

如果對走時要求很高,一天差個1-2秒就心裡不舒服,那麼建議購買石英錶,因為石英錶走得會比較準。如果不在乎一天差幾秒鐘,想買一款長期佩戴,有點品位和檔次的腕錶,那麼可以考慮機械錶。

擁有天文臺認證的帝舵

接下來就是品牌了,目前公認三個製表強國是瑞士,日本和德國。三個國家的風格不一樣,瑞士人擅長傳統的機械錶,許多著名品牌都來自瑞士。

歐米茄星座尊霸

精工GS機械錶


日本人總體來說石英錶做得比較好(但是精工也有不錯的機械錶Grand Seiko)。德國人在機芯結構和裝飾方面非常有特色。當然,如果預算有限,也可以看看一些國產品牌,比如天王、飛亞達、北京等等。

北京表復刻系列D301軍表特別款“橄欖綠”腕錶


在買表方面,請務必去正規的,值得信賴的地方,購買之前先上手試戴,看看喜不喜歡,適不適合,然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腕錶天地


很多初入表圈的朋友通常選表的時候都會糾結,對錶的瞭解還處在一知半解的階段,不知道怎麼選擇,要選什麼牌子,什麼款式。而其實手錶是非常個性化的東西,有很多人要求推薦手錶。其實比起推薦, 學會挑選,再按照自己的審美,去欣賞去發現更有意思。


這裡先介紹挑選入門級手錶的方法,如果大家還想了解中高檔手錶的挑選方法,可以點贊留言。


1、藍寶石水晶

目前,在市場上,製作表鏡的只有少數幾種材料佔據主導地位,你可能會看到手錶介紹裡通常出現的,有三種表鏡:合成玻璃表鏡、礦物水晶玻璃或藍寶石水晶。


合成玻璃表鏡,易出劃痕,但韌性好,不易碎。(多為低端手錶使用。)

礦物玻璃:抗磨能力較好,但抗垂直打擊能力強於藍寶石玻璃,因此軍表多使用其為表鏡的。(為中低端表使用)

藍寶石水晶:物理和化學性質穩定,硬度僅次於金剛石它能解決刮劃、老化、腐蝕等問題,但是易碎。(一般為高檔手錶使用。)


這裡給個小貼士:手錶越好,藍寶石水晶就越厚。


2、看金屬材質

有些品牌會用不同的錶殼錶帶材質和技巧來降低成本。現在市場上的鋼質手錶幾乎是用316L不鏽鋼製成。在看錶的時候,應該分辨,錶殼和錶帶鏈接處是什麼材質,比如最好是堅固的金屬片,而不是摺疊金屬或任何空心的材質。在這裡可以通過檢查手錶的側面來判斷。



3、瑞士機芯或日本機芯(如果它是日本品牌)

瑞士以製作高品質機芯而聞名。日本的機芯也很好,但並非所有的機芯都是好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瑞士機芯來自ETA或Ronda。日本的機芯通常來自精工,西鐵城和卡西歐等製造商。如果想買的手錶不是日本機芯,就考慮帶有瑞士機芯的手錶。

4、堅固的構造

在選擇的時候,要看錶帶或錶帶是否適合錶殼,這樣可以判斷是否堅固。將手錶放在手腕上,觀察釦環或釦環的運作情況,它們應該平滑並帶有很好的動作。他們應該進一步不會感到脆弱或不好。如果手錶有旋轉潛水員擋板,再次扭動它,看它在靜止位置上的移動量。在手腕上快速轉移時,一塊好的手錶不應該做太多或任何噪音,並且不用說它應該感覺它們都以緊配合的方式組裝。也有很多時候,瑞士公司(甚至在這些較低的價格點),比其他國家,甚至日本製造更好的金屬手鐲。



5、手錶功能性

買手錶的人通常出於兩種目的,一是單純為了手錶,另一種是為了搭配。最好的手錶是使用重視功能和設計而製造的。在選擇的時候,可以觀察錶盤及其上面設計的所有功能,找出每個功能的作用,並根據你的標準做出這個功能是否有用的判斷。


6、重量

手錶的重量是一個極端的概念。有些人喜歡重型手錶,有些人想要很輕。重量通常是質量的象徵,越輕越貴,但是鋼製的,也有清爽的質感。

7、logo

一個優秀的手錶製造商,通常會把LOGO設計在手錶的四個位置,錶冠、錶盤、錶帶或表扣上。“簽名”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價格較高的手錶有浮雕圖案(凸起,與金屬蝕刻)。便宜的手錶有光禿的冠冕和激光雕刻。


8、錶盤夜光

不是所有的手錶都有可以在黑暗中有夜光的,但是幾乎所有的運動腕錶都有夜光。這裡要注意的是,有些手錶的夜光質量差別很大,例如,你將一盞明亮的燈直接照射到手錶的表面一分鐘左右,然後錶盤才微微發光幾分鐘。又或者,你把手錶暴露在室內或陽光下就可以輕鬆充電然後發光數小時。



日本人傾向於製造最好的夜光塗料,你可以從很多的手錶品牌上找關於日本的發光塗料(例如LumiNova,或SuperLumiNova)。夜光塗料的替代品是使用氚氣管的手錶。這些管子由瑞士的一家公司製造,並自行發光約25 - 30年。氚氣管不難找到,因為現在市場上幾個手錶品牌幾乎都使用它們,而且價格合理。


9、定價

雖然有公價這回事,但通常絕大多數手錶是可以低於建議零售價格出售的。比方說,例如,手錶零售價為500美元,但大多數零售商實際上以400美元售出。自己多做功課,多比價。


【萬表全球購】公眾號——匯聚全球靠譜手錶專賣店和最詳盡購表攻略

【萬表全球購】公眾號後臺回覆“保養卡”,可以獲得免費腕錶保養卡一張(每年一卡一表一次免費保養)。


萬表全球購


要挑選腕錶首先得認識幾個挑表的迷思:


1.有看過廣告的有聽過的比較好

2.貴的肯定比較好

3.機械錶比較好

4.別人買的、說的比較好


這些都是應該被捨棄的刻板印象。

不少國外很受歡迎的品牌,因為國內市場起步的晚、公司比較小反而在國內沒有做過什麼廣告、沒有什麼知名度;很多中價位的錶款在機芯走時和設計與耐用度上都很不錯,只是因為品牌定位還有手工比重的關係,所以價格比較親民;如果以精準度來說的話石英錶比機械錶準的太多,而且沒有機械錶關於手動自動上鍊和動力儲存的問題,只是機械錶更具有人文情懷和機械原理的精神價值;很多人都會追捧少數幾個品牌,對於其他的品牌就興趣缺缺,其實很多品牌都有很不錯的腕錶,只是人們不熟悉罷了。



那麼應該怎麼來選表呢?簡單的來說就是選一隻適合的表。


怎麼樣算適合呢:

1. 考量自身預算 -- 在自己能夠負擔的範圍之內選擇,就算你借了一筆錢買了一隻很貴的腕錶並不一定能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相反的反而有可能讓別人覺得你撐不起這隻表而自曝其短;另外,如果預算足夠的話,你當然可以選購多幾隻表作為不同場合的搭配

2.考量自己佩戴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 如果你是剛出社會的辦公室職員,買一隻幾千塊到2萬塊的經典式錶款就很不錯,中層幹部買只3-5萬的表也應該ok; 如果你是從事戶外工作或者特殊專人員時,就可以選購外形比較粗礦外放的錶款,如果你是金融工作或者高階主管,你當然可以選購更高價或者像是陀飛輪等這些錶款,以此類推。適當的腕錶才能讓佩戴者和腕錶彼此相稱。

3.考量自己的使用習慣--如果你是一個不太懂什麼自動手動上鍊、連手錶為什麼不走了都無感的人的話,那麼我覺得你還是選一隻石英錶吧,這樣省心又方便;如果你理解這些但是你懶得定時為手錶上鍊的話,那千萬別買手動上鍊。另外,如果你手腕常會不小心磕磕碰碰的話,那麼還是不要選鋼錶帶,選陶瓷或者皮帶吧,不然沒多久你的錶帶就花了。

4.考量自己的喜好-- 腕錶絕對不是人家說好就好的,事實上現在很多頂級的玩家就是想要買人家不認識不熟的稀有錶款。所以,選表的時候一定要多看看、多理解研究、多問問店員問題,然後試戴看看,每個人的手腕粗細不同、生活環境和服裝穿著不同,單上去看看感覺會比較準,買衣服不也這樣嗎?

5.做點功課--哪些腕錶是真正的有口碑的品牌?哪些是電視購物或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多看看相關的資料和網站,尤其是品牌官方網站,多逛逛錶店多請教店員,多補充點知識,這樣你才會分辨哪些是假表哪些是沒有口碑的腕錶品牌。


除了這幾個選表的考量之外,記得在選表的時候慎選買表的場所和腕錶來源,不要不小心買到贗品或亂七八糟的品牌啦,不然如果手錶萬一出了什麼問題,那就沒有人能夠處理啦~


Watch腕趣


買表原本是件很私人的事,但很多人愛聽他人意見或是禮物所得,並不是自己的想法,也不見得喜歡,就很鬧心了。如何選擇一塊適合自己的腕錶呢?

1、戴上漂亮

首先,選一塊表,一定要漂亮,不能光看著漂亮,一定要自己親自試戴,戴著也漂亮。也就是說錶殼、錶盤、指針、刻度或是錶帶(或鏈帶),這些外貌協會的成員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審美和性格。這個審美本質上是有高低之分的,但實際上人們更願意信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這一看似“自由”觀點(努力提升自己的審美吧!不要固執的認為自己“帥”得不得了)。

照片來自表叔王寂

照片來自hodinkee

2、大小

自新千年後開啟的“大表風潮”,的確對大眾關於錶殼大小的偏愛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我想說的是:大小是相對的,適合自己手腕大小的尺寸,不僅看著舒服,戴起來也舒服。錶殼變大的同時,人的手腕不可能無止境的加大,你要找到自己的Size,不要盲目的追大,大就美?就霸氣?那是傻大蠢。。。

3、品牌

品牌的力量不止在手錶領域,也適用於各個領域。濃縮成一個名字的品牌,代表了幾百年的歷史底蘊與工藝傳承,人們選擇一個品牌,就是選擇了它名字背後的傳奇。根據自己的買表預算,選擇與之匹配的品牌。雞頭鳳尾的道理誰都明白,你要做哪個?

4、機芯

很多人最看重的機芯,為何要最後說?因為它最“不重要”,比起以上3點,機芯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了(石英機芯還不算在內)。機芯如何雕琢,如何牛逼到不可一世,那是給收藏家們玩耍的,普通消費者沒必要較真。你非要說56鑽比28鑽的牛,那就是走進了機芯的迷途。


表叔王寂


第一,要買買得起表

  這是一個最簡單,又最容易忽視的視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要好高騖遠,不要為了一塊表而耗費對於自己來說已然太多的資本,因為不論我們對腕錶有多喜歡,它畢竟是一個配飾,頂多是一個藝術品,以前常聽說要“賣腎買蘋果”,在慨嘆蘋果營銷做得好的同時,也要提醒一些自認為腕錶發燒友的朋友,不要過度迷戀腕錶的所謂神奇或魅力,生活依然是第一位的。


  當然,說到這個話題,就不免要談到預算問題,這一點十分重要,撇開預算談買表,基本都是無用功。因為表的價格從幾百幾千甚至幾十到幾十萬上百萬以至上千萬都會有不同的產品,這一點和汽車完全不一樣,幾十幾百買來的汽車一定是玩具車,就算國產車,幾萬元起也是一個基本事實。所以買表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預算,才能就買個具體什麼樣的表達成比較有效的溝通。

  對此我們也有必要在探討一下腕錶的分級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也一直被很多朋友問起,什麼一類一等,一類二等,二類一等......有時候說的小編都迷糊,其實這種手錶等級劃分標準已經過時了,以前是海關為了收稅方便劃分的,因為海關有海關的標準,但是隨著時間不斷髮展,行情不斷變化,這樣的分類標準已經out。現在比較流行,也比較容易懂的劃分標準是這樣的:頂級奢華(簡稱“頂級”,代表品牌有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積家,朗格,伯爵,雅克德羅等,價格10萬左右起),經典奢華(簡稱“奢華”,代表品牌有勞力士,歐米茄,卡地亞,萬國,宇舶等,價格3萬左右起),經典豪華(簡稱“豪華”,代表品牌有帝舵,浪琴,萬寶龍,豪利時,雷達,朗坤,nomos等,價格1萬左右起),時尚豪華(簡稱“時裝”,代表品牌有Gucci,LV,香奈兒,愛馬仕,寶格麗等,價格從幾千到幾十萬不等),親民(代表品牌有齊博林、卡西歐,西鐵城,海鷗,天梭等,多為ETA基礎機械機芯或電子錶,價格多在幾千、甚至幾百人民幣),智能(代表品牌蘋果,三星,華為等,價格和親民表類似)等。



第二,要買合適的表

  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樣的表合適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因為這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如果只是實用,買個沒有複雜功能的即可,如果就是想圖個方便,不想總是上鍊和調校,那麼買個石英錶最合適。而如果想要彰顯檔次和身份,那一定要選高級製表品牌的機械錶。當然,還有的是為了收藏和保值等,那就更要擦亮眼睛,其實絕大部分表都做不到這一點,裡面的門道也非常深奧,務必要認真研究和摸索,以免費盡心力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過簡單來說,這個問題其實也就兩種情況,一種是實用功能,也就是你想要腕錶具備哪些功能,你就買什麼功能的表,比如比賽運動用計時錶,熱愛潛水的人用潛水錶,經常出國的人要用有世界時區功能的表,喜歡智能應用的可以買智能腕錶等。另一種是收藏的目的,一般來講,月相,萬年曆,三問等複雜功能越多的腕錶收藏價值也越高,也就是說,其實功能簡單的名錶入門級產品,除非保有量因為各種原因急劇減少,否則並不具有多大的收藏價值,除非自己特別喜歡,但是這一點與表的實際價值並無太大關係。

  關於腕錶的材質,這裡可以多談一談,腕錶的材質大概分為不鏽鋼;18k黃金,18k白金,18k玫瑰金,鉑金等貴金屬材質和陶瓷,鈦金屬等別具特點的材質。這裡面最便宜,普遍的當然是不鏽鋼材質,皮革材質主要用於錶帶的設計部分。純金的材質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那樣的話手錶容易變形,而所有18k金材質幾乎都是以黃金作為主體,再加上其它一些金屬合金而成,這樣的話就保證了腕錶材質的硬度和韌性。鉑金材質目前算是最昂貴的腕錶材質,而且多使用在限量發行的超級複雜功能腕錶中。陶瓷和鈦金屬材質以耐腐蝕著稱,可以長期保存而不生鏽或變質。另外,手錶的形狀和大小也要根據喜好和搭配做出選擇,而且,不管想買什麼材質和形狀、大小的表都要試戴,才能有真實的感覺。

第三,要買喜歡的表

  在預算確定,合適與否也知曉的情況下,最後就幾乎只有一點可以起到最後決定作用了,就是自己喜歡不喜歡,或者喜歡什麼樣的。這就像相親,把錢(車子、房子等物質條件)準備好了,看了學歷、身高、體重、年齡啥的很多人也覺得合適,那麼最後能起到決定作用的因素就只剩下自己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了。在這個層次上,能起到決定作用的考量因素主要是自己平時所積累的品牌偏好或產品偏好,這也是為什麼各大品牌都不惜重金如此重視廣告和公關的緣故,就是要在消費者正式選擇購買時起到最佔上風的導向作用,這也像踢足球時就差臨門一腳了,然後一鼓作氣踢進去。

 為了幫助更多的讀者認識更多的腕錶品牌,在這裡和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各個製表強國的品牌情況,目前機械錶的主流派系就是瑞士表和非瑞士表,在非瑞士表中,又以德國東部地區格拉蘇蒂生產的表最為著名。今天大部分歷史悠久的製表品牌絕大多數都是瑞士品牌或在瑞士生產的,除了德國系的朗格,格拉蘇蒂原創,朗坤,nomos,齊博林等。在機械錶之外,還有電子錶和智能表,電子錶行業以日本品牌最為搶眼,曾經也給瑞士傳統制表業造成巨大挑戰,包括卡西歐,西鐵城,精工等。而智能表當然是美國的蘋果目前風頭正勁,但是因為智能腕錶還不是一個成熟的行業,所以說直接一點,很多用戶其實是在花錢充當“小白鼠”的角色。當然,不論是那種類型的腕錶,也都離不開我們民族品牌的身影,如果不是特別計較和挑剔,以“性價比高”著稱的民族品牌幾乎都能滿足你的要求。

  總評:買表有學問,尤其是買比較貴的表,務必要“三思而後行”,不要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買表戴錶玩表終究是為了讓我們開心是不是。


廣州站西表


對於這個問題,我好像已經回答了無數遍了,所以也就不在乎再多回答一次了。首先明確一點,在預算範圍內,挑自己最喜歡的就行,也別管太多其它的建議。

好,現在就具體談談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第一,你要確定你的使用需求。你是單單用來看時間,還是當做飾品佩戴,或是將其作為一種象徵。確定完需求後再估計預算,通常以一個月左右的工資比較合適,具體還是要看你的愛好。

如果你只是單純為了看時間的話,那就建議你買石英錶,走時準,戴著省心,價錢也不貴。買個一兩千的西鐵城、卡西歐就可以,或者買國產的飛亞達、天王、依波、羅西尼也都可以。再或者你可以考慮一下西鐵城的光動能和精工的電波表。如果你對瑞士品牌情有獨鍾的話,可以買個天梭的石英錶或斯沃琪(參加工作的就算了吧)。

而如果你要買機械錶的話,那挑選的範圍就比較大了。首先定預算(建議一個月的收入),然後挑款式(正裝、休閒還是運動),之後看細節(裝飾和打磨),最重要的是機芯。具體的話,可以先關注我的頭條號,查看我的文章和問答,裡面講的很詳細。


一佳表哥


選擇手錶要考量的因素其實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你的預算是多少,因為不同預算對應的不同手錶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尤其是製表工藝、美觀修飾等方面甚至會有很大差距。比如一枚勞力士手錶的起步價大概四五萬人民幣左右,而一枚天梭手錶很多不過一兩千塊錢,一些日系和國產品牌的手錶甚至才幾百塊錢。

其次,要根據你的實際需要去選擇手錶,比如你是純粹喜歡手錶,是一種愛好,還是有商務需要,比如要去出席一些活動,秀給別人看,或是給自己裝門面等(ps,佩戴皮帶的名貴手錶更適合出席商務場合)。這些因素都要充分考慮,你才能選出一枚適合自己的手錶。

第三,買表時也要考量你的手腕粗細等因素,手腕細的話最好不要佩戴錶徑過大的手錶,也就是表徑最好不要超過40毫米。同時,因為手錶又有自動機械錶,手動機械錶,石英錶等不同種類,因此也要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另外,買表時最好去正規店面或渠道,尤其是一些比較名貴的手錶,以免買到假貨或贗品。


腕錶部落


著裝細節上,最能體現男人品位的單品有三個:腰帶、手錶、領帶。

所以選擇不對,搭配白費。那麼要如何挑選適合的腕錶呢?

優選高知名度腕錶

因為你買一隻表一定是希望別人得到別人的認同,所以在同等價位上面,儘量選擇高知名度的腕錶,如果在同等的知名度的情況,那就看各個品牌的各優勢和各劣勢,實在沒有辦法決定的時候 ,那就優選好機芯

造型很重要,購你喜歡

最核心的就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選擇適合自己尺寸的腕錶,如果你要講究搭配的話,那麼機芯,材質,就沒有必要那麼在意,喜歡簡約風的就選擇簡單設計的大三針或者正裝表,你喜歡複雜功能的,就選擇計時功能的複雜腕錶。

最重要的是要適合自己的風格,忽視適不適合而單純去比拼參數,會陷入某種類似“我們是發燒友”的怪圈,從而走火入魔。

關於腕錶的選擇,還有很多衍生的問題,如何挑選適合的腕錶尺寸?如何選擇風格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還需要長篇大論去詳解,這裡篇幅有限的,所以暫時和你說這幾點,按照這2點去選擇腕錶,絕對是沒有錯的

如果像瞭解更的腕錶知識,和腕錶測評,腕錶真假對比,請關注我頭條號,為大家科普,也可以私信我 ,一對一交流。


用戶103682752330


腕錶在過去主要是用來看時間的,現在更多的成為了一種搭配,一種職業素養的體現和一種財富的象徵

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下不同年齡不同職業該佩戴什麼腕錶

45-65歲大多數已金錶、鑽表為主,這個年紀的人大部分都事業有成,經濟基礎良好,而且這個年紀很多都受港臺影響,多喜歡勞力士、百達翡麗,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款,請看下方👇實拍圖

百達翡麗鸚鵡螺最受歡迎的款式之一 表徑40mm厚度9.9mm成功人士必備之選 下面就給大家放上實拍

戴此表多位老闆,金領的選擇。下方的漫天星更適合富豪

勞力士包金日誌 我們這裡推薦的是表徑41mm的間金款,全金感覺太土豪了

30-45這個年紀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建議選擇10萬以內的腕錶,當然各行各業都有,我就放幾個實拍給大家參考一下

積家超薄大師系列,表徑39 厚度8

喜歡多功能的可以考慮 積家北辰和縱橫四海多功能,多功能比這種大三針要貴些 下面放上實拍

25-30這個年紀剛躺上社會沒有幾年,有選擇一款百搭型腕錶,這兩年潛水運動腕錶很流行,即能運動佩戴,日常也好搭配,價格從2萬到9萬都有,視你的經濟基礎而定 主推 海馬系列 和水鬼系列還有多功能的浪琴月相,下面放上實拍

還有更多的腕錶無法一一推薦

鉑金腕錶 專業玩表6年

有喜歡玩表的朋友可以關注作者


AAA鉑金腕錶


“適合”這件事吧,其實主要是你喜歡,然後,你能駕馭。

說到喜歡,那麼就是風格問題。

我自己是一個比較喜歡雅痞風格的人,所以在腕錶的選擇上會對偏商務款和復古軍表等比較傾斜,盤面更愛簡單明瞭的,遇到不那麼“擁擠”的偏心盤尤其會喜歡到無法自拔。

畢竟手錶戴出來之後,它會成為你整體造型的一部分,所以外觀風格上一定是需要與你的著裝能完美搭配的。而著裝最能體現個人風格。

手錶好的一點就是,設計風格與功能類型的一致性相當高。潛水錶有自己獨特的範式,賽車表一看就是黑硬風,文藝款的手錶絕不會有太多其七七八八的功能或小錶盤。

當然也有功能複雜但設計上不聲不響的極簡款,比如錶盤上看起來啥都沒有的亨利慕時萬年曆,又比如儘量簡化功能區外觀的雅克德羅兩地時24小時腕錶,但那些都是高級製表,就不放在我等平民選表的討論範圍內了。

接下來就是,自己能否駕馭,這屬於硬性條件的問題。簡而言之,你的手腕是粗是細?

一般說來,腕徑15釐米以下的人,戴直徑38毫米以上的腕錶都很難駕馭,雖然大表風潮尚未退去,諸多風格錶款、熱門錶款都做得十分之大,但相信我,將錶帶裁得再短,一隻大表頭掛在手腕上歪咧著的感覺,絕對不會好到哪兒去,也很沒樣子。

另外,大粗腕子非要戴小表,也沒必要,看起來非常之不協調,總之,最合適的大小是四隻表耳都能舒服地趴在你的手腕同一面即可,沒必要盲目追求熱門款。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價格,很多人說,這取決於消費觀念。確實,有人願意拿一年的積蓄買表,別人無權置喙。不過要說客觀來講什麼價格是“合適”的,表小姐認為最高不要超過你3個月的收入吧,這樣經濟上能有周旋餘地,且這個價位段的表戴出去,於你自己的收入水準來說也比較搭調,不像借來的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