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AI+區塊鏈,NBAI會是下一個百倍幣嗎?

Celiaki


"百倍幣"這三個字看起來感覺就很浮誇。


不過在現在幣圈“大躍進”的背景下這類型的營銷也是不罕見。



現階段,看項目,看的更多的是技術成果、團隊。網上搜索了一下NBAI(智雲鏈)的資料:


發行國家: 加拿大

代幣名稱:NBAI

官網:http://www.nebula-ai.com

白皮書:https://s3.us-east-2.amazonaws.com/nebula-ai/file/NBAI_whitepaper_CN.pdf

私募時間:2018/1/22 - 2018/2/2

公募時間:私募結束後一個月

代幣總量:98億

私募目標:25000ETH

公募目標:24000 ETH

兌換比例:1 ETH=100000 NBAI

項目概念: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

應用場景:

1. AI 量化交易 (將傳統的GPU數據存儲轉向去中心的節點存儲,從而共享計算能力)

2. 高校教育(運用於高校逐漸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

3. 生物醫學人工智能(腫瘤的早期篩查。將人工智能運用於醫學影像識別和多學科協作診斷,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生診斷能力、幫助快速決策。促進醫療服務向個體化、精準化轉變)


聲稱要解決人工智能雲計算現存不足的痛點。


營銷方面則有以下頭銜:


① 蒙特利爾第一家AI區塊鏈公司;

② 首個由CEO直接上陣與社區成員溝通的科技公司;

③ 全球首個已推出測試鏈的去中心化人工智能鏈;

④ 第一家有了Alpha版本測試鏈後才進行ICO的科技公司;

⑤ 第一家同時涉及幣市、區塊鏈和挖礦的公司;

⑥ 第一家外國人參與人數比中國人多十倍的華人團隊區塊鏈公司。


NBAI目前還處在項目早期階段,官網剛剛上線,電報群和推特人數都不多。根據我們與項目方的接觸,這是一家團隊成員側重於技術的公司,目前只有一名銷售人員,但後期他們請到了ARC的運營團隊參與推廣。該項目團隊的技術人員眾多,開發的項目內容務實,因此應用落地時間應當是比較快的。


目前,區塊鏈仍處於發展初期,百分之80以上的區塊鏈項目最終會消失。在眾多的區塊鏈項目和數字貨幣當中,能滿足這幾個分析維度的最終會大浪淘沙留下來,並且成為真正的價值幣,百倍千倍幣。


目前幣市的價格靠增量用戶與資金的湧入支撐,但隨著大量沒有價值的區塊鏈項目增加與新增交易所不停發幣對沖了增量人群與資金的利好。這就是為什麼炒幣的資金與人變多了,反而市場走熊了。這就是市場規律,和20年前期貨市場的發展規律相似。韭菜變多了,那麼想割韭菜的人必然也少不了。市場是少數人賺錢的地方,那麼市場走熊大部分人虧損也是必然的事情。


所以,對於剛剛入場的投資者來講,一定要擦亮眼睛選擇靠譜的項目。


芥末圈Jemoo


對待任何新出現的發幣的區塊鏈項目,請萬分警惕,尤其中國人搞的發幣,絕大部分都是詐騙項目,如果項目方直接、或者通過關聯“社群”不停灌輸“百倍幣”、“千倍幣”,讓你買幣,基本上詐騙無虞,奉勸大家別參與。

連比特幣、以太坊本身,都很有可能歸零,何況其他跟風項目呢?如果區塊鏈行業在“幣”、“交易”兩大類的應用項目(比特幣就是一個“幣”類區塊鏈項目),無法和世界上幾個主要經濟體的政府間互動促成有效監管體系建立,那這兩類區塊鏈應用的前途是灰暗的,可以肯定這樣的幣類、交易類區塊鏈應用只能在灰色地帶苟延殘喘,實際價值很有限而且違法風險巨高——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終是沒有用它的命(黑社會、洗錢、傳銷詐騙等違法組織除外,不法份子不會在乎違法犯罪)。目前中國的法規,對區塊鏈發幣是禁止的。

比較看好區塊鏈在公眾利益的監督層面和資產數字化層面的應用,比如對疫苗、藥品、食品、危化品的全流程監控追溯,對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數字化、對股權的數字化。這些都和“幣”、“千百倍”沒關係。


米爸來啦


AI每執行一次運算需要大量工作,所以就要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區塊鏈需要去中心化,需要達成數據的一致性,還要安全性,也需要大量的計算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我估計就更慢了,用戶體驗不加,就更沒有市場,另外AI玩的數據,需要海量的數據進行馴化,區塊鏈的數據存儲的成本高昂的。這兩者之間又存在矛盾,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公司是沒有海量數據的!購買數據除了成本高昂之外,還有法律上的一些風險,Google不就被罰了嗎 所以綜上 我不太看好 ,但是不是百倍幣 就看市場營銷能力,你知道的現在區塊鏈的價值完全取決於營銷個炒作以及操作。


邊生廣


現在已經有N個區塊鏈加AI項目了,從營銷內容來看,和別的項目沒啥太大區別。割韭菜的可能性很大。

至於腫瘤圖片識別之類的,忽悠一下外行罷了。圈內人都知道AI醫學應用的關鍵點根本不在計算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