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中國第一個朝代“夏”,在這個朝代發生的故事請且聽我一一道來

塗山之會——夏朝開國標誌

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朝王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塗山位於今天安徽蚌埠懷遠縣,傳說禹建都陽翟(河南禹縣)後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領與塗山,史稱塗山之會。為了鞏固王權,禹又沿潁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塗山(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境),大會夏、夷諸部眾多邦國和部落的首領,這就是“塗山之會”。原來的眾多部落首領,到此時大都轉化成世襲貴族,分別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這次大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誌。

中國第一個朝代“夏”,在這個朝代發生的故事請且聽我一一道來

鈞臺之享——中國開始了“家天下”

鈞臺之享是夏朝初年發生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鈞臺”是指為上帝群神修建的臺壇。“鈞臺之享”是夏啟剿滅有扈氏後,為廢除傳統的部落禪讓制,鞏固王權,確立王位世襲。而在都城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召集各地方國首領,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獻祭神靈的活動,同時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國盟會。這次盟會確立了夏啟“共主”地位,開始了我國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禹化九州——“九州”古代中國的代稱

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至晉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漢民族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伐三苗——中華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在堯、舜、禹統治時代,華夏部落聯盟與苗蠻部落聯盟為了爭奪中原地區而發生的戰爭。戰爭持續數十年,與戰爭相伴的是文化的碰撞。戰爭後,華夏部落聯盟在中原取得優勢,華夏部落聯盟與苗蠻部落聯盟在血統、文化上進一步融合。伐三苗之戰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皋陶作刑——奴隸制的“五刑”的基礎

皋陶作刑指的就是在虞舜時期,將黃帝以來(即父系社會建立以來)的原始刑法做了一次較為系統的修訂,並在原來“象刑”的基礎上,制訂了劓、刵、椓、黥、大辟等幾種刑罰,為以後的奴隸制五刑奠定了基礎。此外,還以 流刑作為五刑的“宥刑”,鞭刑作為官刑,撲作為教刑,金作為贖刑。

甘之戰——鞏固統治地位

夏王啟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啟率夏軍在甘(今陝西戶縣境,一說河南今鄭州西,或說今洛陽西南)與有扈氏軍的一次交戰。啟擊殺益(參見《夏啟攻益之戰》條)後,積極組建軍隊、加強統治機構,獲取中原各部族首領的承認,使子承父位及君主專制合法化;並在釣臺(今河南禹州境)召開首領大會,將首領轉化為諸侯、貴族,以鞏固其統治地位。

太康失國

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啟死,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太康死後,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勢弱,當了傀儡。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羿把相趕走,自己當了國王,這就是史書上稱作“太康失國”和“羿代夏”的故事。

寒浞奪位

一作韓浞。夏朝東夷族伯明氏人,任有窮氏部落首領羿的相。後殺死羿和夏朝國君相安,奪取了夏朝和有窮氏大權,最後被夏朝大臣殺死。

少康中興

少康中興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出現以“中興”二字命名的時代。少康是中國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敵對的寒浞派人殺死。少康是遺腹子,憑藉個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幫助,廣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遺民的擁護。經過周密的策劃,少康通過用間、行刺等手段,以弱勝強,最終戰勝寒浞父子,中興夏朝。

孔甲亂政

孔甲亂政又稱孔甲亂夏,指的是夏朝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傳說他是一種叫做“東音”的樂調的創始人),又篤信鬼神。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所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

鳴條之戰

鳴條之戰,是夏朝末年(約公元前1600年)在商滅夏的戰爭中,商湯率領商部落士兵與夏軍在鳴條(今山西運城夏縣之西)進行的一場決戰。在約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的統治出現了危機。夏朝在東方的屬國商,乘機先征服鄰近的夏屬葛國(今河南寧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南)的安全。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測虛實。再採取分別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個擊破了位於夏、商之間的豕韋(今河南滑縣東南)、顧國(今河南範縣東南)、昆吾(今河南許昌)等夏朝屬國,使夏王桀孤立無援。接著,商湯又率戰車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只好倉促率王師與商軍戰於鳴條,結果夏朝軍隊大敗。這場戰爭成為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戰爭的結果導致夏王朝滅亡,商湯建立了中國的第二個王朝商朝。

中國第一個朝代“夏”,在這個朝代發生的故事請且聽我一一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