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四個美院畢業生的十年藝術之路

四個美院畢業生的十年藝術之路

四個美院畢業生的十年藝術之路

【導言】“畢業後,我究竟能做什麼?”這是一個接近終極拷問的人生問題。近期,雅昌藝術網開啟了關於美院畢業生生存狀態的調查,擬通過若干鮮活的實例探討美院人與社會相處模式的多樣性。但在這些一對一的交流中,我們驚訝地發現,無論就業或創業,經過生活洗禮的他們居然給出了類似的結論:堅持。

當稚氣未脫的少年們從充滿臆想的校園走出,漫長跋涉中最艱難的路途直接橫亙眼前…焦慮?茫然?別急,先看看前輩們走的路。

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

“感謝你當初的選擇。”蔡玲萍對13年前剛畢業的自己說。

這個笑起來總是沒心沒肺的姑娘200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染織與服裝專業,目前是淘寶平臺車飾類龍頭品牌之一卡里努努的創始人,這個已經11歲的品牌每年銷售額僅車飾單項便在千萬級別,甚至在2016年還拓展了新的家居產品線。

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

蔡玲萍(中國美術學院IP踐行者大會攝)

其實剛畢業時,她沒有直接創業,而是先去老師的工作室上班,成為一名家紡設計師。原本愛插畫的她特別喜歡畫些醜娃娃,加上大學讀的是染織專業,對面料印花和刺繡比較瞭解,順理成章,就把自己的畫做成了玩偶。“做玩偶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設計出來的玩偶呈現出來很多不同的形象,每個形象都能給人不同的感受,我自己看到會很開心,看到的人也會很開心。”除了自娛,蔡玲萍也逐漸從這些娃娃中找到了“自己”。“我最大的優勢是創意性思維,同時對喜歡的事會很專一和堅持。”於是畢業兩年後,她專心做起了玩偶。

2008年,杭州舉辦首屆創意市集,蔡玲萍覺得這是個上佳機會,不僅連續趕工,還特意做了海報和很多小道具。活動舉辦前一天,她和幫忙的朋友們熬了個通宵後直接趕去市集。那次很多人買了娃娃,大家都超級興奮,“這是我第一次得到市場的正面反饋。”之後,蔡玲萍趁熱打鐵,參加了多次創意市集,逐漸積累了一些客戶,當時手機掛件盛行,她便主攻這一領域,銷量直線上升。

但因為是手工製作,遇到大額訂單根本沒法完成。有一次,她接到了一筆4萬個娃娃的訂單,當時就有些傻眼,根本生產不出來啊。此時,家人的支撐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先生的叔叔嬸嬸以前是縫紉車間組長,會縫紉生產,就把產品樣品拿去打樣,然後找了幾個工人做了一個生產點,培養了一些工人來做。”最終,訂單完成,她的專屬生產點也順利落地,由此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這個轉折直接解決了生產和供應鏈的問題,對我們後面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隨後,從小批量到大批量,蔡玲萍線上淘寶,線下鋪貨連鎖創意店鋪,生意越做越好。但情況在2013年發生了變化。這一年,智能手機異軍突起,手機上原本用來配掛小玩偶的孔被取消,硬件缺失導致手機掛件這個產品的銷量空間極大受限。

面對現實,蔡玲萍決定轉型類目:“把原創玩偶的概念融入到汽車空間,做汽車內飾的周邊。”若說之前的玩偶還多注重產品本身的設計與品質,那麼汽車內飾則完全是項綜合運營、宣發、設計、製作、營銷、售後等的商業項目。“個人設計產品時會隨心所欲,不用考慮太多,就算再醜也會做出來。而做品牌時,會考慮得更全面,如綜合考慮產品定位、整體方案等。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對形象和產品的定位梳理,還有團隊的管理。”

蔡玲萍覺得在中國美術學院的學習經歷對自己的創業影響很大:“美院的學習經歷培養了我很多專業能力,在產品開發上也得到了很大應用和實踐。還有審美和系統的學習,可以從較多的方面來考慮產品和品牌方向。”對於當下,蔡玲萍覺得很滿足:“雖然還是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還是會開心。因為有很多支持我和愛自己的人,也會越來越好。”

“這13年中,我從沒想過放棄。”蔡玲萍認真地說,因為她明白:“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才能長久,可以有點耐心。”

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

項水柳的側面很像鹿晗。

這位201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的小夥子目前是項氏兄弟電影工作室創始人兼CEO。國內首部聚焦“藝考”題材的青春電影《再見,再見》就是他們2013年的作品。或許,只有經歷過藝考的人才會對這段時光念念不忘,出身美院才獨有這份情懷吧。

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

項水柳(中國美術學院IP踐行者大會攝)

不過項氏兄弟擁有的可不只情懷。目前,他們已是國內累計網絡票房最高的製作團隊。特別是2017年底上映的《鎮魂法師》分賬票房3555萬,這可是網絡電影第一個突破3000萬票房的影片。“3000萬的意義在於,它相當於院線電影1億票房成績。”項水柳說。緊接著2018年3月,《齊天大聖·萬妖之城》上線,6天點擊破3000萬,再次刷新優酷網絡院線最高分賬紀錄。“它的分賬票房是4000萬,相當於1.2億院線票房。”對這個數據,項水柳認為對行業的影響意義重大。

這是一個家族式的組合拳:三兄弟中的大哥項秋良和大嫂羅婧婧、老二項河生和老三項水柳組成了團隊核心,四個80後,三人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最初成立公司,很大原因是他們都擁有電影夢,但拍電影可不容易,於是他們曲線救國,先拍宣傳片和商業廣告,用賺來的錢再拍原創短片和當時熱門的微電影。項水柳至今還記得最初那些密佈的荊棘:沒錢,所有工種三人承包;沒人,拉朋友、保安和保潔阿姨等做群演;屢遭甲方蹂躪…但那時他們就堅守“內容”,即便拍廣告也優先劇情類,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家內容公司,所以還是以內容開發為核心。”

轉機發生在2015年。彼時,網絡大電影冒頭,分賬付費方式被引入票房分成,內容生產者可直接通過互聯網獲利而非傳統式須進院線。“有這麼好的機會幹嘛不去做?”他們拍了部小片試水,沒想到一個月就收回成本。甜頭首嘗,趁熱打鐵的他們再拍兩部,均快速回本。“市場的不斷髮展,給了我們信心。”

但前景再璀璨,也需一步步向前走。如拍《殭屍來了2屍魔重生》時預算有限,為避免轉場浪費時間,就把很多場景設計在同一個影棚,拍好一個景就馬上拆掉搭另一個景,一邊搭景一邊拍。他們不僅連續通宵趕工,還在杭州有史以來最冷的天氣:零下11度時在晚上出外景拍追逐戲。

因為熱愛,他們堅持了下來。同時,對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優質的內容公司,所以諸如影片宣發、落地活動和線上宣傳等,都交由經驗豐富的專業發行團隊,自己將精力收攏用於內容創作。而且從一開始就規劃走系列化路線,故而對每部產品質量的打磨都不遺餘力。

毋庸置疑,美院的專業背景帶來的對視覺趣味和整體氛圍的審美把控高度,成為他們能殺破重圍的關鍵,加上血緣親密度帶來彼此的深度理解也是其他團隊無法比擬的優勢。當然,若說“好看”源自視覺追求,那麼“有趣”則在於對電影趣味的把握和初心的堅守。最重要的,還是堅持與勤奮,以及對機遇的適時把握。一步步踏實前行換來的血淚經驗更是為伺機騰飛墊定了紮實基礎。表面看,他們的成功離不開社會潮流的一步步助推,但需知,機會從來都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當時的堅持是對的,還好沒有放棄自己喜歡事情。”項水柳說。

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

工作7年後,賈藝鵬決定辭職。

2008年剛從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設計系畢業,賈藝鵬就被優選入某公司,他躊躇滿志,對未來並無擔憂。但7年後,他卻決定辭職。原因有三:1、職業倦怠。長時間從事一個設計工作,會形成很多習慣性的方法和套路,大量的工作內容屬於重複性,並在突破性發展貢獻上有一定的限制。2、身體的疲憊。一年之中90%的時間處在一個加班的狀態,對生活來說,缺失了很多家庭的時間,長期熬夜對身體的傷害也逐漸呈現。 3、公司的發展方向和自身的規劃產生衝突。

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

賈藝鵬

辭職後的他決定創業,創辦了致力成人藝術教育的“畫畫很美”。“就業是在有條件限制的情況下,貢獻自己的能力去塑造一個品牌,創業是依據自身的認知,最理想並最投入的去創造一個品牌,帶有創業者自身屬性。”創業最吸引賈藝鵬的是未來的不確定和對社會的貢獻,“在前公司,大部分工作內容是設計執行,帶有自身很強想法的能力是不符合甲方和公司需求的,以至於所有工作內容必須在有條件下進行,限制了自身對這個行業的完善的貢獻度。創業後,所做事情可以按照自身的理解進行,並在創業過程中不算修正自己的理想認知,這個過程既充滿陷阱又充滿趣味。”

但創業,註定是場孤獨的艱難旅程。早期,因不懂得股權架構和合夥人之間的相互制約,以至核心團隊出現很多股權出資問題,最終導致團隊與公司解散,這結結實實給他上了一課。汲取教訓,再次前行的他努力在堅持正確教育內容下,合理運用商業和公益達到最大社會影響。

畢業十年,賈藝鵬覺得自己的心態其實變化不大,尤其是創業的這三年,理想通過不斷修正和市場反饋變得更腳踏實地,他很滿意自己的選擇和堅持,“現在的生活狀態中,工作佔大部分時間,每天晚上安排第二天的事情,早起出門去上課,開會,對接各種資源,開設公益課堂等,晚上很晚才歸來,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陪孩子玩和睡覺。”

美院對他影響很大,“(它)完善了我對藝術的認知,給了我作為一個藝術從業者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理想主義的追求。但作為美院人,商業運營方面的天然弱項也讓我在創業初期過於理想化,所以,我們一直堅持每週開設公益課堂,逐步塑造品牌的溫度,團隊後續也補充了商業運營、市場營銷等核心人員,共同拼搏。”

接下去,他計劃建立國內成人藝術教育內容體系,並以社區生活藝術館和商業店為載體鋪設全國,並將建立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模式,打造全方位的成人藝術教育平臺。

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

“現在只想對以前堅持的我說聲‘謝謝’。”

來自山東曹縣的姚春麗2010年從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後便入職孿生畫室,目前是國書院負責人。

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

姚春麗

她從小喜歡畫畫,為了夢想曾獨自前往濟南求學,“去青島、西安、天津參加藝考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在綠皮火車上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擠一晚10塊錢的大通鋪。”心裡只有對藝術的追求和能為夢想付出一切熱血的她並不覺著苦,“也是那時候的堅持,讓我能夠在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學習,並找到現在的好平臺。”

不過剛畢業時,姚春麗對未來也一度很迷茫。“學了四年的國畫,可是怎麼生存?是繼續追求藝術還是找份工作?”很快,在學校論壇上,她看到了孿生畫室的招聘信息,需求和她完美匹配。入職後,發現這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共同奮鬥的同事。“能夠和森哥勇哥聊音樂藝術,都喜歡許巍,喜歡藍蓮花和曾經的你,有時候一聊就忘記了時間。”

現在,她的工作偏重管理,負責教資部門和國書院,之後會向國書院偏移。“國書院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項目,之前沒有人完整系統地整理過,幾乎是從零開始,師資、學生和資源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姚春麗的專業就是國畫,組建國書院實際是理想和現實的重疊,“聯繫國畫系的朋友,找到一起畫畫的同學,拜訪昔日的老師,拿起毛筆站在宣紙前,感覺又回到了校園,找到了熱血的自己。”

她很清楚自己從事的這個領域強度高、壓力大,“這麼高壓的生活狀態有時候也會讓人迷失,但一想到那群可愛的孩子和一起戰鬥的同事,還是堅持了下來。”源自國美的國畫基礎和敢於面對挑戰的素質更為她助力不少。“中國美術學院的學習經歷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不僅給了我一定的藝術基礎和修養,也教會我很多人生道理,認識一群可愛的人。每當我需要幫助的時候,這些財富就會出現助我一臂之力。”

現在的姚春麗非常幸福,不僅有個非常優秀疼愛自己老公,聰明可愛的兒子,還搬進了精心打造的小窩。這八年來,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項目負責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她的心態也發生著變化。“現在沒有剛畢業時的青澀,也沒有面對忙碌現實的迷茫,現在的自己對理想更加的堅定,也有了面對問題時的淡然。”

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四个美院毕业生的十年艺术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