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新春:疫情塑造商業格局,專業化是突圍之道|佛山製造搏疫論

李新春:疫情塑造商業格局,專業化是突圍之道|佛山製造搏疫論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企業戰“疫”,如何突圍?

為助力佛山製造業企業逆勢而上、轉危為機,廣東製造業隱形冠軍(南海)研究院、南方日報·南方城市智庫聯合佛山市南海區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邀請國內九位重量級經濟學、管理學專家教授,發起“佛山製造搏‘疫’論——對話經管專家 問策企業突圍”活動,並於3月2日至10日推出系列專訪,敬請關注。

■本期專家

李新春:疫情塑造商业格局,专业化是突围之道|佛山制造搏疫论

李新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越秀集團、順德控股集團、海格通信集團、珠江數碼集團等公司獨立董事。

■核心觀點

1.建立企業應急管理組織,統籌安排短期的應對策略與較長期的創新創業。

2.疫情和創新將重新塑造商業格局,企業在價值鏈系統、創新生態或平臺體系、靈活用工制度等方面將有新發展。

3.平臺化、數字化、專業化能提升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

4.長期來看,專業化做好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或在某個細分領域通過創新和產業精神成為“隱形冠軍”,將是中小企業最為重要的生存和抵禦危機與風險之道。

建立企業應急管理組織提升動員能力

南方日報:

根據鐵路部門的統計,春節假期以來,已有近3億人重返工作崗位,全國經濟將回暖。你認為,除了企業復工復產,還有哪些因素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李新春:與2003年的非典相比,儘管這次疫情更為嚴重,影響面也更廣,但中國經濟對大規模的公共衛生危機的應急管理能力和創新力相比於十多年前都有了根本性的質的提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強有力領導和全國動員下,相信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將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局面。

但短期甚至今年內,疫情對我國不同行業帶來的衝擊和危機也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對於一些特定行業,如旅遊、餐飲、酒店、零售、航空等服務業的影響很大,製造業也將受到復工復產和供應鏈的嚴峻挑戰,這一方面要求企業積極主動應對危機,在危機中尋求發展和創新;另一方面,則取決於各級政府和部門對於企業的支持政策和舉措。儘管各地最近出臺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各種舉措,但要將這些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做到精準扶持,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南方日報:大部分中小企業由於缺乏完備的組織管理能力,抗風險能力較大型企業更弱。佛山企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目前,尚未能完全復工復產,你認為他們在復工復產後應當如何快速回應挑戰?

李新春:中小企業是我國吸納就業和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主體,其數量巨大、影響面廣、抵禦風險能力差,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大和最快波及的企業群體。

我認為,中小企業在面對危機,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迅速採取行動:一是儘快建立企業的應急管理組織,提升動員能力。面對疫情,首先需要建立統一計劃和協調控制,應儘早設立由一把手直接牽頭的“企業應對疫情領導小組”,將企業生產、營銷、財務、採購、人力資源等部門的負責人納入領導小組,集體討論,制定應對疫情的政策和措施。企業上下全員動員、同心協力,向員工和客戶、供應商等發出信號,積極溝通,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二是與客戶、供應商和物流渠道做好充分溝通,相互支持,盡一切努力落實訂單和發貨,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是積極尋求地方政府和有關機構、包括金融機構的支持,聯合行業協會或其他有關企業進行協作或相互支持,共克時艱。

四是還需要“危”中掘“機”,通過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變革尋求突破。

企業創新模式將發生大變化

南方日報:此次疫情加速了線上線下商業生態的進化與變革,你認為這給中小企業及其創新創業帶來哪些挑戰與機遇?

李新春:在疫情的危機時期,既存在著風險和困難,也蘊含著巨大的改變市場競爭格局的機會。

2003年非典時期,在中關村商場租櫃檯售賣刻錄機和光碟的劉強東改變方式,直接從網上發貨,由此走向全國市場,才有了後來的京東商城;而在非典時,阿里巴巴因有員工感染非典,企業大樓被封閉隔離,馬雲迅速調整工作方式,讓員工在家隔離和網上辦公,企業業績在這期間不降反升,實現了逆市增長。這些都是中小企業在突發疫情面前創新而尋求突破的成功典範。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危害比2003年非典更為嚴重,也要求企業做出更大的努力來創新和變革。而現在的互聯網、平臺經濟、智能化發展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可以預計,在這次疫情之後,我們很多的產業和市場會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疫情和創新將重新塑造我們的商業格局。

南方日報:這樣的變革,具體會給創新聯盟、商業模式、企業市場佈局等帶來哪些影響?

李新春:可以預計,在這次疫情之後,企業的商業模式、市場佈局和創新模式都會發生一些大的變化,將加速數字化、智能化和平臺化的發展。5G、大數據、雲平臺、機器人、區塊鏈技術等的開發應用也將加速發展。

疫情的衝擊會因此改變組織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也會使得傳統企業的組織模式變得更加不合時宜或缺乏效率。正是通過這些新的商業模式和數字技術,將為企業在價值鏈系統、創新生態或平臺體系、靈活用工制度等方面帶來新的發展。

借力平臺實現創新發展

南方日報:這次疫情中,許多中小企業開始反思自身組織管理短板,對於他們,你有何改進建議?

李新春: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源能力有限,且客戶較為單一、供應鏈脆弱、財務資源不足、組織管理能力較弱、員工穩定性差,這些都是其難以抵禦市場風險的潛在因素。實際上,即便是如西貝這樣的較大規模的企業也難以應對較長時期的危機風險。就中小製造企業來說,這次疫情確實給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一些重要啟示:

一是平臺化、數字化將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應對風險能力,線上與線下能力的融合將使得企業更具彈性,數字化、平臺化也為企業提供更好的信息、溝通互動和動員、調配、整合資源的能力,這顯然是傳統的製造企業所難以實現的。

二是藉助於平臺和生態化來實現創新發展。

未來的中小企業將更多通過自己建設,或加入核心企業的平臺和生態系統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平臺和生態具有很強的抵禦風險能力,同時也會為企業的創新和資源獲取提供更多機會。

三是對於大多中小企業來說,長期來看,需要嵌入到大型企業的價值鏈之中,專業化做好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或在某個細分領域通過創新和產業精神成為“隱形冠軍”,將是最為重要的生存和抵禦危機、風險之道。有著核心能力的專業化廠商,有著強有力的競爭力和創新發展能力,才能夠抵禦大的市場風險和危機。

四是組織管理能力是抵禦風險的制度保障。中小企業本身資源能力不足,如果不能集中力量、同心協力應對危機,就不可能渡過嚴峻的危機和風險。因此,面對疫情,首先需要建立統一計劃和協調控制。將短期內的應對與較長期的創新創業結合起來考慮,短期內應對疫情主要是解決儘早復工復產、疫病控制時期的員工僱傭和工作安排、盡一切可能完成訂單發貨等急迫任務,而創新則是根據這次疫情的大規模公共衛生事件對行業和企業的衝擊影響,而發現和創造創業機會,實現疫情之後企業的創新發展。

【採寫】袁紀琦

【統籌】袁紀琦

【聯合出品】

李新春:疫情塑造商业格局,专业化是突围之道|佛山制造搏疫论

◎專題閱讀:

佛山製造搏“疫”論

【作者】 袁紀琦

【來源】 廣東隱形冠軍(南海)研究院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