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2020年樓市會大漲嗎?疫情對樓市影響會有多大?

品鑑中原


來說說疫情過後的上海樓市。

從2019年底開始,我們對上海樓市的預測,已處於基本一致的認同態度:

市場回暖,春節後將迎來小陽春行情;上半年二手住宅成交穩步上揚。

然而,一場疫情打亂了節奏;樓市按下了暫停鍵,售樓處關閉,中介門店暫停營業,交易延期……

2020年的上海樓市,不會再按常理出牌,需要重新被預測。

疫情對整體經濟產生了劇烈的衝擊,樓市也不可避免。

房價會跌嗎?這是我這段時間回答最多的靈魂拷問。

有人說沒有太大的影響,有人說會疫情結束後會跌20%……

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

今天我們只站在上海的角度,只談上海樓市。

注:由於這次疫情與2003年非典期間的經濟情況截然不同,本文不與當時經濟和市場環境做對比。(2003年我國剛加入WTO,再加上城鎮化的紅利,而目前國內經濟處於L型走勢,裁員潮頻發,經濟環境不同,兩者無法同日而語)


疫情之下,小陽春“泡湯”了。

建築工地延遲開工,各房企售樓處紛紛暫停案場銷售活動,土拍延期……購房者無法看房,線下交易斷裂,樓市進入“冰封期”。

隨著線下售樓處的關閉,不少房企轉戰線上,視頻、VR看房、線上直播等手段紛紛出來,置業顧問們也開始在線為客戶解答疑問。

線上可以諮詢,但線下看房、簽約很難被替代;房子畢竟是大宗交易,客戶沒去看過房子本身,誰也不敢下定。所以,小陽春涼涼。

即使沒了小陽春,也不要著急;這次疫情終究會結束,結束後,生活又將依舊。

從目前來看,只要上海樓市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樓市的熱度就不會發生顯著的減退。

那什麼是上海樓市的基本面?剛需上車,自住改善,以及學區需求。

2016年3月上海出臺限購政策,壓制了需求端;這部分需求恰好在2019年3月後釋放。需求一波一波釋放,積攢一批,消化一批。由於限購限貸政策的嚴苛,無法激活更多的改善群體和單身一族。

最終,上海市場成交量波段起伏,價格卻難大漲。正因為如此,疫情結束後,取得購房資格的剛需們也會因價格的穩定而有所迴歸。

我們再來看看2019年下半年上海二手房市場的成交結構;300萬以下的房源依舊是成交主力,而500萬以上房源成交量佔比逐月增加,剛改及改善型自住需求小幅提升。

因為過往3年上海房價呈現穩定態勢,再加上目前市場上6成的置換客比例,2020年改善需求將逐步釋放。

回顧每年的金三銀四,支撐成交量的重要因素是學區房需求。因孩子上學,家長需要提前買好學區房。學區房本身價格就高,而學區需求卻是剛性中的剛需,因此在3月前後有一波成交量和學區房價格的雙上漲。

在這個基本面下,即便有疫情,購房需求只是會延後釋放,而不會被消滅。


每年3-5月都是二手房市場成交的重點。在疫情下,中介的帶看量,掛牌量和成交量都會減少。即使成交重啟早(假設3-4月疫情結束),成交量也會同比2019年有所下跌。

按照正常的邏輯,一旦下降,價格就會下跌。這樣來看,在出售的二手房中,若房東扛不住資金壓力,急於套現,或出現降價筍盤。

但這並不意味著會出現大幅度,大面積的價格下調。一旦沒有客戶看房,房東賣房觀望情緒漸濃,掛牌價自然不會降。

我們預測,接下來,上海房價維持穩定,即使下跌,也不會有多大的空間。上海的特殊就特殊在: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是無數雙眼睛盯著的上海。更何況,決定房價漲跌的依然是調控政策和供需關係。

至於調控政策,上海現有的調控政策不會放鬆,但也不會繼續收緊。至於需求,就如前文所說,需求是逐步釋放的。上海樓市沒有大漲的預期,也沒有大跌的預期。“穩”字當頭,沒有懸念。


再來看看新房市場。

在當前的形勢下,原本計劃在2月入市的項目普遍會延後,也就是說隱形庫存會增加。由於開發商有一定的資金鍊壓力,快速走量是必須的。

所以,待疫情被控制住,開發商的推盤需求就會加大,市場上的項目可能會一下子推出很多,造成分流,這對購房者來說,是一件好事。

在此,我們推測,上海新房成交情況依舊將與2019年保持一致。

那些賣得好的區域,一直會賣得很好;比如徐涇、前灘的限價紅盤以及內環豪宅在去年的成交中表現搶眼,這很大程度上取決入自身的地理優勢。而遠郊區域,距離地鐵站較遠的樓盤,隨著市場迴歸理性,將會繼續受到冷落。部分樓盤為了消化庫存,回籠資金,或將採取優惠措施。


這幾天,又出現了“抄底論”。想買房的,蠢蠢欲動,滿心歡喜地盼著即將到來的抄底。

抄底是個技術活,你可能一輩子也學不來。抄底,這是大神的事,我們只是普通人;何況,房子最重要的屬性是居住,是改善,不是增值。

與其等著抄底,不如謹慎你的生命線——現金流。

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大的考驗,或許是資金籌措的成本和決心。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購房者的購房款組成較為複雜,六個錢包、親朋好友的借款,也包含抵押貸、信用貸等各種資金。

所以,無論黑天鵝,還是灰犀牛,在經濟出現不確定性這個時間節點,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宜對未來有過高的預期,更不宜盲目加槓桿,備好現金流,是當下的第一要務。


疫情只是暫時的,終究會被消滅,我們依舊能迎來明媚的陽光。

疫情結束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還會陸續出臺相應的利好政策。

比如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的1.2萬億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4%,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55%;逆回購是LPR的參考指標,而LPR又是房貸的重要指標。

從目前的形式看,2020年利率必然下調。如果5年期房貸利率下滑,那就意味著房貸利率也會下滑。對買房人來說,購房成本降低,這是個變相利好。

如果上半年價格有小幅下降,如果5年期lpr利率持續下降,對上海來說,未嘗不是一個機會。

最後,我們想說,我們無法重啟2020年,走過的每一天都會成為過去式。

但無論是生活,還是樓市,終究會迴歸到原來的樣子。


長三角房產薈


最近呢,有很多人跳出來說,疫情之後房地產業會迎來一波爆發性的行情。他們認為我國會密集的出臺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大幅度開閘放水,然後房地產業會成為“最終的贏家“。

在很多人眼中,不管是怎樣的利空因素,最後都總能通過阿Q精神轉換成對房地產業的利多。大家對於房地產業會有如此的執迷,其實也是源於房地產業這十幾年來一直蓬勃向上的發展,現在捆綁在房地產業利益鏈條上的很多人也只是我們的平民百姓。

房價2020年會再次大漲嗎?浮雲君覺得再次大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甚至因為經濟的下行房地產也會面臨不小的打擊,2020年或許會成為房價的重要“拐點”

為什麼2020年會成為房價的拐點?

1.疫情的影響

疫情對房地產業而言影響究竟大還是不大?或許這兩天關注新聞的朋友已經得到了答案,安徽和江西兩個省市的房地產協會主動跳出來向政府求援,表明了地產行業所處的困境。

然後,各個省市都密集出臺了房地產業的救市措施。

這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了我們這幾年瘋狂拿地蓋樓,盲目擴張的房地產企業現金流非常緊張,甚至它們的生存困境一點都不比我們的中小企業小

最近新聞中有曝出了短短十天時間內,全國各地倒下的房地產企業多達50多家。要知道去年2019年全年倒下的房地產企業才只有400-500家!依靠高負債,高槓杆維持的房地產業其實應對風險和黑天鵝的能力非常之低。

其實我們也不用說的這麼複雜,因為這次的疫情,居民的收入、企業的發展都嚴重受困,也就是說經濟增長會遭遇較大的下行壓力,賺的錢少了,但是居民房貸不會少,地產企業的貸款需要正常還。所以對於居民對於地產企業都是較大的利空。

而很多地產企業為了活下去,為了回籠現金流,降價銷售也必然會成為一種選擇

2.大家對於經濟增長的預期會發生改變

有很多朋友或許會不理解,經濟增長的預期,對於大家買房又會形成多大的影響呢?

影響會很大。

一季度各大企業不用說基本都是處於停業、虧損的。有多少的企業能熬過這個冬天,順利活下來還需要看疫情的最終控制情況。

在企業發展遭遇困境,居民收入遭遇減少的大背景之下,大家對於經濟增長預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居民:由於收入的減少,就業問題的嚴峻,對於房子的購買需求會大幅度降低,很多住房改善型需求會取消,剛需也會把“活下來“放在首位。畢竟日常的生活開支都無法維持了,誰也不會想到再去買上百萬的房子了。

企業:經歷了一季度的虧損。活下來的企業當然會節衣縮食,畢竟不是財大氣粗的國企,甚至是採取裁員縮減編制、減薪等等一系列的手段降低公司的支出成本,讓公司能夠順利活下來。對外投資的力度和意願也會大幅度降低。那麼更多的員工收入會減少。

這樣就很不幸步入了一個比較惡性的循環。除非會發生重大的利好能夠力挽狂瀾改變這一趨勢。

3.假如樓市大漲,那對於實體經濟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我們不妨來假設一下,假如2020年樓市繼續大漲,那麼會對於經濟會對於我們個人造成怎樣的影響?

樓市大漲意味著什麼?又會發生什麼?

  1. 房屋購買成本增加,
  2. 員工住房租賃成本增加,
  3. 企業的廠房租金成本增加,
  4. 個體工商戶的商鋪租賃成本增加。

......

一邊由於疫情的影響,大家的收入都在降低,企業對於經濟發展的預期也會形成改變,但另外一邊房價卻在逆勢上漲,對於居民而言,不論是租房還是買房成本都在急劇增加,對於企業而言,他們的廠房租金店鋪租金也在增長。

那麼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很多企業可能會由於成本高企乾脆關門,大批量的務工人員可能會由於生活成本增加,但是工資下降而放棄在大城市工作返回老家。

於是經濟發展進一步下行。

所以2020年房價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當然局部會出現結構化的行情,也就是所謂的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總結

地產業的轉折點已經到來了。此次黑天鵝事件更是加劇了地產業的衰退,畢竟房價已經連續上漲了十幾年,20年之久。當價格遠遠高於其價值,就會衍生出泡沫。是泡沫終究會有破裂的一天。

我們的經濟增長,我們國家的強大需要依靠的不是房地產業,而是依託於互聯網的大數據,人工智能,5g。科技創新所誕生的經濟增長引擎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


浮雲財經觀


我不認為2020年樓市還有大漲的空間,但是保持小幅的穩步增長還是一個主要的趨勢疫情,對於樓市來說短期會有正負雙方向的影響,但是長期的影響可以說基本沒有。

首先說一下目前的總體趨勢吧,中國的房價經過了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在去年已經迎來了拐點,這個拐點不意味著房價就此會下跌,但是確實房價不會像以往那樣出現飛速的上漲,整體房價會處於一個平緩上漲的總趨勢。

2019年房地產的上漲速度總體來說比較有限,這是因為經濟受到了明顯的下行壓力,在2019年年底由於政策上的支持,經濟已經出現了觸底反彈的態勢,所以2020年房地產行業在經濟總體反彈的態勢下出現復甦是可以期待的。

疫情對於房地產來說影響還是很大,但是隻限於短期,在疫情延續區間,可以看到房地產銷售出現了明顯的寒冬,這帶來很多房地產企業都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在疫情結束之後可以預見的是這些在疫情期間被抑制的需求會集中爆發,產生一個報復性的反彈,因此可以說疫情將對房地產企業和房地產總的行情帶來正負雙方面的,影響在疫情期間總的影響為下行,而在疫情過後會有一個明顯的補漲。

不過這樣的影響只能說相對短期,從長期來看疫情對於房地產的影響並不大,2020年應該總體房價還是一個穩定上漲的態勢,不過由於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房市可能會有分化,所以不排除一些城市可能出現大幅度的上漲,以及另一些城市可能出現大幅度的下跌,需要根據城市的不同情況進行分析。


諮詢師天生


今日重點推薦:115平 125平

【融創臻園壹號】小三室,首付40-45萬左右,房源特別稀缺。

明廚明衛,南北通透,方正格局

無浪費面積,動靜分區

劉銘15097331555



用戶5469049191095


2020樓市走勢如何?疫情對樓市的影響有多大?

  此次疫情對各個行業影響極大,教育、餐飲、旅遊服裝等行業都有影響。大家最關心的是在疫情影響下房價如何走?此次疫情對樓市的影響有多大呢?有500位地產經理人預判較為悲觀。另外,現在房企積極推出網上售樓處,在線上滿足客戶的諮詢。

  這場肺炎疫情,導致了春節假期延長,讓多個行業被迫停產,有許多人呆在家裡。同時,也讓傳出寒意,究竟肺炎疫情對樓市的影響有多大呢?據瞭解,在疫情影響下,大多數開發商成交量大幅度下跌,其中,今年一季度銷售規模或將腰斬。

  2020年春節,中國樓市按下了“暫停鍵”。萬眾閉門不出,三四線返鄉置業小高峰落空,“零看房,零成交,零簽約”、二手房交易跌入谷底,更多影響悄無聲息蔓延開來。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從2020年1月下旬開始,大部分開發商的成交量相比往年春節期間暴跌95%,市場基本陷入冰點。

  報告顯示,在500位地產經理人中,近八成認為此次疫情對樓市的抑制作用高於2003年“非典”,普遍對2020年房地產市場發展預判較為悲觀,超半數認為疫情對整個房地產市場影響週期為兩個季度。相較於國有獨資房企而言,民營和混合制房企經理人的悲觀情緒更為明顯。

  疫情對於樓市成交的直接影響將有多大?報告顯示,86%受訪經理人表示公司一季度的銷售規模同比下降,且近七成認為降幅會超過10%,其中,25%認為一季度銷售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會腰斬,19%認為一季度銷售同比降幅會在30%-50%區間。

  近期不少房企開闢了線上售樓處,推出VR看房、直播看房和全天諮詢服務,試圖挽回部分損失。事實上,阿里、京東等電商都曾嘗試過線上賣房業務,收效甚微。互聯網一直沒有能顛覆掉房地產這個行業。

  從目前實踐效果來看,47%的售樓處線上營銷效果一般,47%效果不太理想,僅有6%效果較好。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線上可以滿足客戶諮詢,但線下看房、簽約這個環節很難被替代。


佛山新房


疫情結束,就是房價下跌的開始。

01

疫情結束後,房企會降價賣房。

我不敢說,疫情結束之後,所有的樓盤價格一律下調,這樣太不靠譜。但是有相當可觀數量的新盤會打價格戰。

為什麼這麼篤定呢?

老實說,讓房企出血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絕大部分開發商寧可多發債,多借錢也不會降價促銷。

因為市場上的小白向來是買漲不買跌的,房價漲的時候,即使連夜排隊,需要百萬驗資也要買,房價跌的時候,即使開發商哭著喊著已經是賠到底褲的價格,大部分人也不認賬。

更何況,如果降價的樓盤是老樓盤,前期買了房的業主,那是要砸售樓處維權的。

這都是以前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開發商不會輕易降價,除非到了發債融資難、銷售回款也難,除了降價沒有其他辦法的時候。

02

即使出臺利好政策,也一時無法解決房企的燃眉之急。

比較關注房地產的朋友可能知道,最近兩天很多地區出臺了一系列的對房地產利好的政策,不乏一些媒體和銷售炒作,但總結下來,無非就是以下兩種情況:

1、地方上發佈減緩土地出讓金交付、放開預售資金的監管等等政策。

2、部分城市房地產協會要求取消限購限貸等措施,積極救市。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利好是極其有限的。地方上的政策,根本目的是緩解房企現金流壓力,防止出現資金鍊斷裂的風險;至於房地產協會的一廂情願,能不能執行也還不好說。

所以目前能救命的措施根本沒有,對現金流緊張的公司來說,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如果接下來1-2個月依然沒有銷售額,很可能就是大房企割肉買房、小房企的生死抉擇時刻。

我們來看更為關鍵的一些信息,來佐證如上判斷:

1、從2020年1月25日到2月10日這段時間,95家典型房企完成春節發債融資的,僅僅有4筆,金額不足百億,對比去年減少了86%。(數據來源:克而瑞)

2、更惡化的情況是,2020年3季度開始,房企們會進入償債高峰期,如果2-3月融不到錢,賣不出房子,那很可能連債務都還不上。

3、還有一個細思恐極的數據:平安證券測算,A股上市房企貨幣資金對剛性現金流出的覆蓋率是0.5年。也就是說在不考慮經營性收支的情況下,地產公司只能支撐約半年的工資、利息與稅款支付。

如果考慮到經營活動流出(土地分期付款、預售房屋建安等),按照按經營活動現金流出下降50%來看,地產公司只能支撐約3個月的工資、利息與稅款支付。

看來不僅中小企業難,銷售額千億的房企也真好不到哪裡去。這兩天,旭輝集團CEO林峰說過讓業內人感受至深的一句話:庫存是房企的癌症。

“庫存,特別是現房庫存和滯重庫存,就是消耗資金成本的癌症,會佔用寶貴資金,吃掉僅有的利潤。”

消滅癌症的方式,就是儘可能快速的甩出庫存。

03

樂觀的分析,按照鍾南山教授的說法,疫情有望4月份之前結束。那麼4-5月份,是比較好的購房時機。

按照往常的慣例,開發商們每年春節後都會炒作小陽春,收割一波客戶。

這麼做,是因為開發商完全把我們的消費習慣看透了。一是大多數人有節假日拖延症。請想想,快到過年的時候,你是不是都沒什麼心思工作了,就想著趕緊放年假,即使有買房買車的打算,也習慣等過了年再說?

再一個就是,大多數事業、企業單位,都有年終獎,待遇越好的企業,年終獎越豐厚。拿了這麼一大筆錢,不花都覺得對不住自己。

所以過年這段時間,市場上難得的積攢了一群有錢,還打算看房的人。換作你是開發商,不搶收一波,你也不好意思。

不過今年小陽春肯定泡湯了。疫情的影響,徹底打亂了這波搶收的節奏。

疫情過後,考慮到大家對疫情的恐懼,開發商不會立刻做出現大規模的開盤、選房活動,即使售樓處正式營業,也是逐漸的、陸續恢復帶看量。那麼大概在4-5月份這段時間,就是一個成交的空窗期。

空窗期是你進入的最好時機。這個時期多數人還在觀望價格、擔心疫情影響、甚至沒有具體的買房目標,市場剛剛覺醒,開發商會拿你當親人一樣對待,儘可能給予最優惠的價格。

總的來說,我認為上半年的成交量不會很樂觀,出現搶購潮的概率很低,小陽春也不會這麼快反彈。

上半年買房撿漏的機會,可能比下半年要多。

推演下半年的走勢:

最先一波入場的,永遠是剛需。後續的市場情況,要看剛需群體的成交量帶動。

如果成交量比較樂觀,那麼偏向於改善、投資的群體會第二波進入。市場也會由冷轉熱,由跌轉漲。

所以不排除下半年市場小熱的情況。

04

也沒有必要因為降價而買不喜歡的房子。

目前市場炒房投資的人群已經很少了,大部分還是有真實居住需求的人在買。在家這段時間,不妨好好做做功課,到底需要買總價多少、哪個地段的房子。

歸根到底,房子還是用來住的。即使樓盤降價,但戶型你不喜歡,地段距離你上班、日常生活的地方很遠,交通也不方便,又為什麼要因為便宜而買呢。

買房的目的不是為了薅開發商的羊毛,而是為了改善生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在家宅著的這段時間,以前注意不到的瑣碎小事,卻成了來之不易的小確幸。

以前你可能嫌棄父母嘮叨,但現在你會覺得家人健康最重要,能被嘮叨也是一種幸福;

以前你可能抱怨老闆摳門、同事事逼,但現在發現有個穩定的工作真好;

以前你可能很討厭上下班堵車、外賣送貨不及時、地鐵人流擁擠,現在你會發現,一個秩序正常的社會是多麼寶貴和難得。

所以房子並不是全部。

我閨蜜跟我說,她每年都不愛回老家,每次回去家裡親戚總問,買房了麼。買車了麼。一個月賺多少錢啊。

但誰又能想到,2020年的我們,需要的不是車自由,房自由,而是口罩自由呢?

如果說我能從這場疫情中感悟點什麼,那可能也就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

珍惜當下。


搞笑聯盟小王


疫情過後,2020年樓市會大漲嗎?

要不要買房,先聽完我的六句真心話

1:要不要買房?因人而異,剛需你就買,投資選對地段

2:房價漲還是跌?看政策、看土地供需、看人口流入流失

3:買房怎麼選?城市很重要,一線買,二三線挑著買,

4:什麼樣的房子才算好?好住、好租、好轉手、好融資

5:調控房價會降嗎?調控是為了穩定房價,穩民生

6:房價暴漲暴跌誰得利,無人得利,沒有贏家

總結下來就是,剛需你就買,有閒錢投資你就挑著買。


深莞惠新房超市


疫情之下,最受傷的莫過於房地產市場,基本是零成交,在這次疫情當中,不只是房地產,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目前的困境是有錢人不缺房,窮人買不起房,有房者賣不掉,沒房者沒錢買,都處在兩難境地,房價上漲的必須得有資金推動才行,目前現狀是舉步維艱,哪裡還有詩和遠方。

當下最大的任務就是全民努力救活實體,實體起來了,人們有了收入來源,有了穩定向好的經濟基礎,才能維穩房價,不要說大漲,短期需要起死回生。

你說不是嗎,在突發事件來臨,當人人自危的時候,需要的就是一個棲身之所,不需要的就是一堆鋼筋水泥。

長期看好房地產市場的未來,疫情終將過去,生活必將回歸美好,畢竟美好生活還需優質的居住環境來實現,目前大漲,難。


思維動態


我不認為2020年樓市還有大漲的空間,但是保持小幅的穩步增長還是一個主要的趨勢疫情,對於樓市來說短期會有正負雙方向的影響,但是長期的影響可以說基本沒有。

首先說一下目前的總體趨勢吧,中國的房價經過了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在去年已經迎來了拐點,這個拐點不意味著房價就此會下跌,但是確實房價不會像以往那樣出現飛速的上漲,整體房價會處於一個平緩上漲的總趨勢。

2019年房地產的上漲速度總體來說比較有限,這是因為經濟受到了明顯的下行壓力,在2019年年底由於政策上的支持,經濟已經出現了觸底反彈的態勢,所以2020年房地產行業在經濟總體反彈的態勢下出現復甦是可以期待的。

疫情對於房地產來說影響還是很大,但是隻限於短期,在疫情延續區間,可以看到房地產銷售出現了明顯的寒冬,這帶來很多房地產企業都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在疫情結束之後可以預見的是這些在疫情期間被抑制的需求會集中爆發,產生一個報復性的反彈,因此可以說疫情將對房地產企業和房地產總的行情帶來正負雙方面的,影響在疫情期間總的影響為下行,而在疫情過後會有一個明顯的補漲。

不過這樣的影響只能說相對短期,從長期來看疫情對於房地產的影響並不大,2020年應該總體房價還是一個穩定上漲的態勢,不過由於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房市可能會有分化,所以不排除一些城市可能出現大幅度的上漲,以及另一些城市可能出現大幅度的下跌,需要根據城市的不同情況進行分析。


瓷磚拼花小四


可以肯定:這場“戰疫”對房地產衝擊甚大,已經封殺了房地產在2020年大漲的硬核令。雖然,會有資金流向樓市,但其“三高”不迅速地降下來,遲早會出問題。目前,國家要維穩的項目很多,救急的地方很多,需要資金的扶持的很多。首先,重點的重點是打好防疫阻擊戰,所花的人力,物力,資金最多。其次,是優先民生和中小企業的扶持,從而改善最大人群圢工的需要。而且,繼續投資樓市,作用不大,有所無市,只能阻止樓市下跌趨勢,陰跌已經正式開始:降價促銷,資金回籠,才是自救的辦法。繼續大建樓盤,錢投鹹水海罷了。所以,精明的剛需客,在病毒的突襲下,更加頭腦清醒,不會再“買漲不買跌“了,而是持幣度疫情,拐點過後看樓市和股市的大勢,兩者蹺蹺板作用是買房買股的決策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