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果然,歐萊雅的65.38億港元不是好拿的!美即面膜恐怕要消失了

果然,歐萊雅的65.38億港元不是好拿的!美即面膜恐怕要消失了

還記得2013年,歐萊雅以65.38億港元的價格全資收購美即面膜嗎?當時的美即已上市2年時間,被認為是“面膜第一股”。在被收購的消息出來時,有業內人士表現出了深深的擔憂,認為這又是外企拖垮國內有潛力品牌的伎倆。

果然,歐萊雅的65.38億港元不是好拿的!美即面膜恐怕要消失了

果不其然,自收購之後,美即業績一直下滑。到如今,美即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的工廠已停止生產並於5月開始搬遷,曾經的重要渠道——屈臣氏也決定永久下架美即(說明銷量真的很差)。一代“面膜之王”落到如今境地,不得不令人扼腕。

趁此之際,筆者盤點了一些曾火爆一時或經典的國貨品牌,自從被外企收購之後走下坡路的例子,看看你用過幾個?

NO1、大寶

大寶這個經典國貨品牌,想必大家都知曉。鋪天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在2006年左右,大寶深感自身的市場份額倒退嚴重(從百分之十幾變為百分之一),利潤又極低(是正常水平的1/10左右),急需外力補齊渠道管理上的短板,通過好的定位和售價等,使品牌再回巔峰。(注:鋪天地是國內知名的快閃場地短時租賃平臺,致力於快閃店在國內的發展。)

於是,在2008年時,大寶接受了強生的23億元收購價。然而,強生僅是在生產線上給大寶做了一點優化。大寶在收購後的歲月中,不僅沒有把地位提升,還反而倒退了。業界認為,強生在故意把大寶邊緣化。

NO2、小護士

小護士創立於1992年,原為國內著名化妝品牌。當時的小護士可謂風靡全國,很多女性的第一套化妝品可能就是它家的。在2003年,小護士被歐萊雅收購,併成為後者在中國收購的第一個本土品牌。

歐萊雅當時信誓旦旦的承諾,要把小護士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大護膚品牌。可是,15年後的今天,我們在市面上已經看不到小護士的身影了。有此前車之鑑,被歐萊雅收購的美即面膜的消失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果然,歐萊雅的65.38億港元不是好拿的!美即面膜恐怕要消失了

NO3、南孚電池

記得,筆者當年用南孚電池放到老式的磁帶機裡聽歌時,覺得真是耐用。當時,南孚的“電池超耐用,一節更比六節強”的廣告詞,也非常深入人心。後來,南孚電池被摩根士丹利收購,隨後又倒手賣給了南孚曾經的手下敗將美國吉列。

被吉列收購的命運可想而知,南孚被迫退出國外市場後,吉列發展越來越順,並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一個這麼好的國貨品牌,就這麼沒落了,實在令人惋惜。

果然,歐萊雅的65.38億港元不是好拿的!美即面膜恐怕要消失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品牌外,活力28、美加淨和丁家宜等品牌也幾乎被外資收購“拖垮”了。當然,這背後也與創始人的意圖和原本企業的弊病等都有關係,就不做過多評價了。話雖如此,筆者還是希望中國能多一些自強不息的國貨品牌,並最終做大做強,推向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