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京煤集團大臺煤礦將於2020年關停

一千多年以前,門頭溝已是北京地區重要的煤炭供應地,源源不斷地為北京輸送熱量。隨著城市發展與定位的變化,火熱的門頭溝開始向綠色的生態涵養區轉型。

據介紹,20年來,門頭溝已經關閉了幾百家煤礦、砂石廠,隨著大臺煤礦2020年關停後,門頭溝將徹底告別上千年採煤史。

門頭溝曾為北京重要供煤地區

門頭溝區是首都的生態涵養區,昨日,門頭溝區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其生態涵養工作進展。門頭溝區委書記張力兵介紹,從遼代開始,門頭溝就是重要的煤炭供應地,在北京城的發展歷史上奉獻了“一盆火”,新中國成立後,又為北京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了“一桶金”,2007年之前,北京煤炭年平均消費總量的60%來自門頭溝區。

現在,門頭溝區承擔起生態涵養區的新定位。從1998年至今,門頭溝關閉了區屬全部270家鄉鎮煤礦、500多家非煤礦山、砂石廠;京煤集團木城澗煤礦也於今年3月關停,京煤集團大臺煤礦將於2020年關停,屆時,門頭溝將徹底告別上千年採煤史。

人均綠地面積達62.39平方米

據瞭解,門頭溝目前已完成5萬餘平方米拆違任務,這些拆除後的地方,不少開展了“留白增綠”。

近年來,門頭溝投資30億元,加大城區公園、綠地及水系景觀建設,累計新建、改建城市公園及集中綠地44個,全區人均綠地面積達到62.39平方米。在山區重點景區、國道沿線連片種植玫瑰花、萬壽菊等觀賞性作物,打造了永定河龍泉灣等一批民生水務景觀,“百里畫廊”景觀效果逐步顯現。

針對長期礦山開採造成的生態破壞,門頭溝區對水土流失等問題進行了治理,並恢復高山植被。累計完成廢棄礦山修復13平方公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近百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分別達到45.73%和69.22%,累計創建國家級生態鎮8個,市級生態村比例達到80.3%,已有49個村通過創建市級美麗鄉村驗收。

■ 現場

採石場裸露巖壁披“綠衣”

6月5日,來自北京中核大地礦業勘察開發公司的工人正將含有植物種子混合泥噴到裸露的巖壁上。

這片裸露的巖壁原來是門頭溝區龍泉鎮龍泉務村麥子峪採石場,龍泉務村盛產石灰石,經過30多年的露天開採,這座本來鬱鬱蔥蔥的青山變得千瘡百孔,遠遠望去,裸露的巖壁就像一個個巨大的傷疤。

礦產資源豐富的門頭溝區,以前以“黑(煤炭)、白(石灰)、灰(水泥)”三大支柱產業聞名,為保護生態環境,北京市將門頭溝區列為5個生態涵養區之一,並加大了對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力度。

北京市規劃國土委門頭溝分局工作人員王凱介紹,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中,難度最大的是裸露巖壁的治理工作。為了探索解決裸露巖壁治理的最佳方案,北京市規劃國土委門頭溝分局對龍泉鎮麥子峪、妙峰山鎮水峪嘴等廢棄礦山進行試點治理。試點治理採用掛網噴附工藝,工人把特定的水泥、營養土和綠植種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植被混凝土,經過加壓噴播到巖壁上。覆蓋巖壁之後,利用滴灌、噴灌設施進行澆水,讓混凝土中的綠植種子破土而出,形成綠色植被,從而達到保留水土、減少揚塵、改善空氣質量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