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東非大裂谷中的部族——桑布魯(一)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2017年9月,恩多託山 桑布魯縣 裂谷省 肯尼亞 東非大裂谷 攝影:王武

在肯尼亞北部的恩多託山脈中有一片壯麗、所受外部世界影響極少的地方,那裡就是桑布魯人的家園。

對桑布魯人的歷史追溯,現在只知道確切的起源很難超過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像非洲僅存的所有原始部落一樣,任何人在試圖釐清這些沒有文字的部族時,口頭記錄的歷史很快與神話交織合併為一體,弄得你一頭霧水,沒有哪位淵博的學者能確切地說出他們準確的歷史。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桑布魯有八個部族分支,分佈在肯尼亞裂谷省桑布魯、馬薩比特、伊索洛和萊基皮亞四個郡縣

100年的時間不長,但100年也足以產生許多新事物也會讓很多歷史淹沒消失。

關於桑布魯人的起源有人認為他們的起源地可能在蘇丹,但也有人認為桑布魯起源地也可能在埃及境內,還有學者猜測他們是羅馬軍隊的一支迷失營的後裔。總之,桑布魯像非洲的所有部落一樣至今仍生活在神秘之中。

桑布魯有一個血緣關係比較親近的部落,那就是東非洲鼎鼎大名的馬賽部落,現在比較一致的研究結果認為,馬賽人和桑布魯人同源,分開的時間不到100年,他們同屬於尼羅河人,語言都來自尼羅-撒哈拉語系,桑布魯人使用的許多詞彙和馬賽人都是一樣的,只是桑布魯人的發音更快。當初他們沿著尼羅河一路南下東進到達圖爾卡納湖,一支繼續南下成為後來的馬賽人,另一支留了下來,這一支就是桑布魯人。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馬賽人和桑布魯人有同樣的習俗

普遍認為班圖人和尼羅河人是非洲主要的也是最大的兩個種群,這兩個種族在不停的遷徙中不斷衍生出許多種族分支。尼羅河人本來是尼羅河流域的土著,他們說尼羅河語,構成南蘇丹、烏干達、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北部所說的尼羅-撒哈拉語的一個大的亞組。從一般意義上講,尼羅河人包括奧利族的所有後裔。其中包括馬賽人、薩拉人、卡倫津人、丁卡人、努爾人、希魯克人、阿特克和馬拉族人,而這些每一個都是一個多民族的集合體。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圖中黃色區域為尼羅-撒哈拉語系部族分佈

尼羅-撒哈拉語是一個由大約6000萬人使用的非洲語系,這些語言延伸到非洲北部的17個國家,包括尼羅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中部。從阿爾及利亞到西非的貝寧;從利比亞到中非的剛果;從埃及到東非最遠到達坦桑尼亞南部。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生活在南蘇丹卡波埃塔的尼羅河人

桑布魯人和馬賽人不僅屬於同一種語系,語言相近,生活習俗也大同小異,只是歐洲人發現馬賽人的時間比較早,因此桑布魯人的風頭一直被馬賽人緊緊地蓋住了。桑布魯人和馬賽人都習慣用一種皮革製成的袋子背肉和蜂蜜,這種傳統的皮製口袋桑布魯語和馬賽人語都稱為桑布爾。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馬賽人的成人禮

同所有非洲的部落稱謂一樣,桑布魯這個名稱出處比較複雜,可以肯定的是這並不是他們本部族的自我稱謂,非洲的許多部族都會被外界相鄰的部落或是西方探險家、人類學家和旅遊者,以及說不清楚的原因加以命名,這些被稱作桑布魯的人自己對自己的稱謂就是羅科普(LOKOP)而非桑布魯(SAMBURU),儘管外界一致稱呼這個馬賽的分支為桑布魯,但這個部族並不認同。至於這個至今仍保持原始生活形態的部族到底是什麼部族?他們究竟來自何處?也許,只有天知道。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桑布魯的勇士 攝影:王武

桑布魯是一個極愛美的部族,相鄰的部族常稱為他們是"花馬賽"或是"花蝴蝶",桑布魯的男人穿的衣服通常是粉紅色的或黑色的,並以蘇格蘭短裙的方式裹在腰上。

他們用項鍊、手鐲和腳鐲來裝飾自己,就像馬賽一樣。莫蘭是桑布魯部族的勇士。莫蘭年齡等級的成員通常梳著長辮子的長髮,用紅赭石著色塗抹在長髮上,紅赭石是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染料,他們的身體有時也用赭石裝飾。婦女身上通常會裹著藍色或紫色的布料,一件包裹在腰部,一件包裹在胸前。女人們剃著光頭不留長髮,卻戴著許多項鍊和手鐲。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紅赭石是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染料,莫蘭的身體有時也用赭石裝飾 攝影:王武

在過去的十年中,桑布魯傳統的服裝風格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有些男人穿著1980-1990年代風格的紅色格子布,或者他們可以在他們的腰部上穿一件深綠色和藍色格子布,叫做奇基的短褲,尤其是帶花的或粉紅色的布分外耀眼。一些婦女雖然仍然會裹著藍色或紅色的布,但最時髦的衣服,是以動物或花卉圖案為主的深顏色機織布,女性也可能經常穿著小的上衣,或光著上身,而格子裙已經非常常見。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花蝴蝶們採用塑料花裝飾自己 攝影:王武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桑布魯男人頭上的花哨的飾品完全被塑料製品取代,給人以廉價低劣的感覺,這似乎也是桑布魯人迅速向工業文明接近的一個重要標誌。

桑布魯的部落結構等級森嚴,一個男人一生中要經歷兩個重要階段,第一個階段被稱為莫蘭,在部落裡莫蘭就是戰士,而後進入到長者行列,取得社會權利,每一代年齡組平均持續十四年。莫蘭是桑布魯部落最引人注目的成員,這個年齡組尤其是對年輕女孩有很大的殺傷力。男孩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從童年到成年的割禮,割禮發生在他十四歲到二十五歲之間,一旦一個部落的男性接受了割禮,他就加入了一個由所有年輕人組成的年齡組,在大約十四年的時間內,他將與這些同伴保持密切的聯繫直到死亡。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盛裝的桑布魯勇士——莫蘭 攝影:王武

一個男孩在14歲前,可以享受一個歡樂的和相對簡單的生活。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有許多戀人,他們用珠子作為禮物慷慨向女孩子們表達愛心。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盛裝的桑布魯勇士——莫蘭 攝影:王武

莫蘭的服飾很虛榮的,是豔麗的,他們頻繁用橙色在臉上描繪抽象的圖案,用赭紅色塗抹頭部、脖子和肩膀,花費很多時間編織彼此的長髮。毫無疑問,莫蘭被認為是人的生命的最佳時期。無所畏懼,傲慢自大,他在這段時間處於全盛時期,可以自由地按自己的性子、喜好去做任何事。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盛裝的桑布魯勇士——莫蘭 攝影:王武

莫蘭們最感興趣和最重要的事就是花很長時間把自己打扮成花蝴蝶一樣四處招惹女孩子,有時也同部落裡年長者的妻妾們偷情。

在桑布魯部落裡女孩沒有任何年齡分組,一生只需要通過有兩個生命階段,即少女和婦女,少女和婦女通過婚前包皮環切來區分。桑布魯部落的家庭生活和經濟完全由女人負責,女孩們從小就幫母親做家務,照顧她們的兄弟姐妹。當少女們參加由他們家族的莫蘭組織的舞蹈時,他們會在聚會上抓住機會盡情展示自己。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桑布魯人的舞會 攝影:王武

她們塗抹暗赭色的光頭,眉毛用木炭描繪,他們的臉上用油脂做錯綜複雜的設計。在這種聚會中她很可能得到莫蘭的讚揚,有機會成為他的情婦,享受他們的保護。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桑布魯女孩在舞會上盡情展示自己期望得到莫蘭的關注 攝影:王武

這種關係是通過相互的肉體和性吸引而形成的,儘管每個人都知道他們的關係沒有未來,因為同一個氏族禁止結婚。莫蘭會把珠子堆在愛人身上,作為他愛的象徵,而女孩們可能會對某個男人充滿激情,他們從小就被教導,肉體的感覺和婚姻是不相干的,因為他們永遠無法和自己選擇的人結婚。生育能力在桑布魯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子女的婦女連小孩都會嘲笑她。

這個部落本來是馬賽人的一支,因為太愛美被譽為“花蝴蝶”

掛滿珠鏈的桑布魯女人 攝影:王武

桑布魯和他的近親馬賽人一樣是一個以牛為傲的遊牧戰鬥種族,他們居住在圖爾卡納湖東部,屬於肯尼亞北部的高地上,這塊土地位於遙遠又幹旱的北部邊境地區,向北緊鄰埃塞俄比亞和南蘇丹,無論你以何種理由去往那裡都要得到一份特別的旅行證件。很難相信,在10年以前這裡還很少有外人到達,即使在今天,桑布魯這片土地依然是遙遠和原始的,對於這個國家發生的一切重大變化,他們都不知道,或是根本就懶得知道,即使知道了也會裝作不知道。桑布魯人只在意自己的財富,幾乎排斥一切。

(未完待續)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運營人員:顧偉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