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未來會出現沒有炮塔的坦克嗎?

岩石龍


一切皆有可能,未來是個不短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能夠或將要發生許多事情,特別是在電子和材料技術方面。因而可以推測,將由一個國際聯合體來研製底盤,而各成員國則在此底盤的基礎上安裝自己選擇的武器、發動機、瞄準鏡及其他分系統。

美國陸軍坦克機動車輛與軍械司令部軍械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和坦克機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目前正就FCS未來戰鬥系統各種可能方案進行調研。其系統一詞的含義較法國人所認同的要更復雜一些,也就是說,基型底盤可以用於其他類型的戰鬥車輛。

●乘員:乘員人數是關鍵問題之一,因為它影響著坦克的總體佈置。3人還是2人?有了現代傳感器,坦克肯定可以由2人操縱,但問題是,能持續工作多長時間?因而仍在深入研究“3名乘員、2人操作”的方案,按此方案, 2人值班,另1人則可以躺在鋪上睡覺。顯然,這將會引起訓練問題,因為任一乘員都必須能夠隨時接替其他乘員的工作。“把車輛的全部,操作集中在2名乘員的手中,當其投入戰鬥時,有可能導致車輛反應速度的提高”,美國陸軍軍械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如是說。

兵員的減少,如某些海灣國家目前缺乏訓練有素的兵員,這也是有利於減少乘員的因素之一。

●炮塔:應當允許乘員“住”在炮塔裡嗎?若想象預計近期能在遙感和遙控方面取得的進步,答案很可能是“不”。若炮塔內沒有乘員,這肯定會大大降低炮塔。飛行員已在採用頭盔式顯示器,用來在夜間觀察,搜索目標,排序,並在到達適當距離時向目標射擊。儘管如此,自動裝彈問題也將制約炮塔的尺寸,最快的自動裝彈機要象“勒克萊爾”上的那樣,連同待發彈一同置於炮塔尾艙內。

●發動機:燃氣輪機還是活塞式發動機?美國正在推銷安裝柴油機的,M1坦克的出口車型,這幾乎就是答案。燃氣輪機極具“魅力”,但它所需要的空氣比活塞式發動機要多得多,並且伴隨之灰塵亦然。在海灣戰爭中,空氣濾清器之清洗的確給M1坦,克乘員帶來了麻煩。在瑞典的對比試,驗中,燃氣輪機的油耗是柴油機的2倍。油不成問題,燃氣輪機也不成問!題。但是,油耗高和空氣需求量大意味著熱輻射高,難以隱身,而隱身在,未來戰場上至關重要。目前, M1和“勒克萊爾”是最快的坦克,時速高達70km以上。而未來坦克要達到的目標是時速100km。


總說裝甲


坦克也跟其他的武器一樣,逐年逐年會進行改進並升級,100年時間將這個曾經的水櫃進化為了今天的模樣,如今第4代坦克已經進入我們的視野,坦克已經逐步開始向無人化,信息化發展,而讓我們拓展一下思路,再往後推30年,第5代坦克會不會沒有炮塔?這是不可能的,坦克從來都是進攻的矛頭,而不是防禦的盾牌,將矛強行變成盾,後果將不堪設想。

未來的戰爭中,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以及各類用途將會層出不窮,在靠譜的作戰思路下 ,坦克要具備多種作戰能力,在城市戰,平原戰,防守進攻上都要能用,而炮塔的360度旋轉以及高速反應力就是讓坦克適應這些的一個重要物件,缺少炮塔,在巷戰中只能進行單向的火力輸出,而面對多方向反應不足,在平原上也是一樣,因為沒有快速的反應能力,沒有炮塔的坦克最後只能從陸軍部隊發動進攻的矛頭淪為防禦的武器,二戰期間興起的坦克殲擊車,就是這樣的模式,最終被淘汰,在冷戰期間,無炮塔設計也曾經流行過。

在冷戰時期,瑞典針對國內的需求,開發出了STRV-103,在當時北約防禦華約進攻的局面,再依照瑞典國內的地形,這種設計還是很吃香的,在冷戰結束後,這類坦克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只適合野戰防禦,缺乏坦克最基本的進攻能力以及適應能力,在城市攻堅戰中無法應對來自側翼的突發情況,最終被淘汰,瑞典最後也乖乖的向德國買了豹2,這又再一次證明了無炮塔坦克的不可取之處。所以未來的坦克發展應該仍然會朝無人化發展,炮塔是會一直保留的,畢竟坦克是進攻武器,而不是防禦武器。


紫龍防務觀察


再小的炮塔它也是炮塔,沒有炮塔那就是把炮直接裝在車體上,炮是不能動的,只能靠車體自身的動作來控制炮的方向和俯仰角度,這種設計早就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設計了。

問問題的人是指無人炮塔?那應該是個趨勢。未來的坦克炮塔會越來越小越來越靈活。但炮塔上集成的東西大致是不會少的: 比如瞄準和觀測設備、比如各種傳感器、比如主動防禦系統,當然還會有炮和彈藥等等。因此炮塔不會做的太小。

其實我覺得未來的坦克趨勢是乘員越來越少,兩個,一個,甚至完全無人和智能化,變成一個陸地無人戰車,或者叫戰車機器人。無論怎麼變,炮塔總是在的。


老粥科普


不請自來的😂😂

關於未來坦克我作為一個只關注軍事不發表意見的偽軍迷,本來是不適合發表想法,但是畢竟是幻想的事物,說說自己的妄想又不用負責,頂多圖個樂,借這個問題討論一下下一代或者未來坦克發現路線,大家輕噴,多謝了。

坦克的基本構架

坦克的幾大基本標準,組成了它的基本構架,機動、火力、防護、信息化是最為人熟知的四大標尺,衡量坦克是否優秀基本都是參考這四個數據來斷定的,我就從這四個方面來談談本人的未來坦克幻想,並以此回答問題,也算是給自己個答案與念想。

一,動力

以目前世界發動機的技術概念來講,依然脫離不了,在坦克有限的空間裡發揮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發動機的輸出功率是最為重要的指標。那麼未來坦克的動力,必然有三種趨勢;一是追求最大輸出功率,二是發動機小型化,三是研發新種類發動機。第一類最省時省力省財,也是大多數國家的追求;第二類是從戰鬥機得來的靈感,小型化,可以多裝一臺發動機,只要電子系統控制得當一邊履帶一臺動力,自然比現代坦克快;第三類則是比較夢幻的了,我說的這種發動機並不是說當代輸出方式的發動機,而是新能源發動機或者說是新動力輸出方式的發動機,新能源發動機是這類裡面比較容易實現的一種,因為這個領域大家都研究了很久,出成果不難,至於核動力的……大家度娘蘇聯核動力坦克就知道為什麼我不提了,😂😂;新動力輸出方式發動機就更加沒譜啦,人類至今發現可用的能源就沒有超脫現有的輸出方式的,更不要提技術成熟的可靠發動機了,這個太未來,就不談了。總的來說,個人傾向未來坦克採取發動機小型化或者新能源,畢竟更加穩妥現實。

二,火力

現代主戰坦克的口徑都是120與125毫米之中選一個,所用的技術沒有代差,只有工藝以及技術種類有差別,再一個就是選用的彈種不同,基本上務實一點的吹破牛皮都不會說是一炮幾輛同代主戰坦克,除了隔壁的棒子和大和,因此未來主戰坦克的火力變更也逃不出三個基本選擇;更換更大的口徑,研發新彈種,以及區別與當代的新型坦克炮。毛熊的阿瑪塔號稱第四代主戰坦克選用就是更大口徑的140毫米滑膛炮,口徑即是正義,這句話放到現在依然不過時,毛子的電子信息技術劣勢是傳統,這種體現火力的殺器,絲毫不含糊,口徑的加大代表穿深的質變,只要配合適合的彈種,能擊穿所有三代主戰坦克並不誇張,但所帶來的問題也不小,炮塔雖然是更加智能化的無人炮塔,可是140毫米的巨炮讓阿瑪塔的高度比所有三代主戰都高一大截,這表示受彈面反而比三代主戰大,即便有主動防禦系統,可那是防RPG和攻頂導彈用的,炮彈的速度可不是它能攔截的,如果在信息化和防護方面沒有跨代的領先,現代主戰坦克的獵殲一體化的火控系統與125毫米貧鈾穿甲彈,能讓大口徑的優勢蕩然無存,這從側面其實已經反映出120-140毫米已是口徑的極限,變更大口徑意義不大。第二個選擇不言而喻,理同前面的說辭,技術大家都有,能跨代的彈種,真的沒怎麼聽說過,而且適配同口徑的火炮,能想象得到的彈種都不會出現一力降十會,一炮毀所有,因而我不怎麼認同研發新彈種,畢竟我們已經運用了人類已知所有元素來研發彈種了。最後的選擇我想認同但不敢認同,目前已知的在研的新炮種比較成熟的就是電磁炮,它以初速度驚人毀傷威力大彈頭質量小而聞名遐邇,但它是為了艦炮而研發的,它的總體積太大了,又需要大量的電力支持,且維護複雜困難,本身坦克就這麼大,一臺發動機已經是醉了,再來些發電機和電磁設備,那更是不用說,炮、電子信息系統以及坦克車身的融合也是前所未有的課題,相比傳統的滑膛炮、膛線炮,電磁炮就是像未來穿越回來的武器,可遇不可求啊,除非動力輸出端是核動力,可是……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已發現第四代坦克的火力方面已經不是未來研發最重點了,更多還是其他方面的變革,要不然鷹醬也不會準備把現有的艾布拉姆斯M1A2升級為M1A2 SEP V2,儘管造價逼近戰機的幾千萬,卻只升級電子系統不升級火力。這不代表不用更新迭代,新一代主戰坦克所要面對的威脅不僅僅只是敵方坦克,更多的是城市戰爭和空中威脅,這就要求主戰坦克火力多樣化,加裝綜合武器遙控塔,顯然是必不可少的,升級新一代激光武器加強軟殺傷,防空導彈也是不二選擇,減少空中威脅,等等其他方面的火力強化也是新一代坦克的必然趨勢。

三,防護

主戰坦克發展到現在,防護已經是極盡所能,有被動防禦和主動防禦兩個板塊。被動防禦又叫物理防禦,大部分主戰坦克都是複合反應裝甲,配合炮塔外形來增加換算成垂直均質鋼板厚度值,這個方面下一代或者未來坦克變化不大,一樣的道理,人類極限,沒有新物質出現或者說新裝甲研發緩慢,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前有瑞典拋磚引玉,後有我們發揚光大;瑞典最新研製的坦克外表光潔有塗層,造型靠攏隱形戰機各種稜角,這引申出了一個概念,利用外形和塗層以及發動機降溫降噪來減少雷達探測距離,完成靜默突襲,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噱頭,但我覺得未必,現代戰爭的模式和探測儀器的發展都給坦克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坦克陸戰地位受到了巨大威脅,但戰爭依然無法脫離陸戰,那麼坦克作為陸戰之王就依然你大爺還是你大爺,至少近50年也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就是保持坦克不懼所有威脅攻城略地的無上戰力,那麼作為新一代主戰坦克,既然不能改變自己的劣勢,那就發揮自己的優勢。說到這就要說說防護的另一面盾,主動防禦系統;主動防禦系統是坦克面對城市戰爭和空中打擊而催生的一種防禦手段,也是下一代主戰坦克必裝的防禦系統之一,它的作用類似導彈防禦系統,在來襲RPG和空對地導彈擊中自己之前,發射爆破物,於車身前幾米出提前引爆威脅物,之所以會有這個防禦系統被研發,其實也是突出了當代坦克的無奈,那就是空天一體化的探測系統和C4ISR數據鏈信息處理系統,使得坦克這種陸地巨獸猶如脫光的美女,暴露在所有敵方視野之中,一旦被點燈,必死無疑,能逃出生天算是奇蹟了,這也因此使得主動防禦系統如今成了下一代主戰坦克一大防禦板塊。正如前文所說,鍥型外形加上隱身塗層,再配合主動防禦系統,完成戰略戰術突襲任務簡直了,爆炸傷害好嗎;如此防護下,強力襲擊,全無後顧之憂,底氣十足,完成閃電戰不是夢。

四,信息化

這裡的信息化並不單單指的某個電子設備,而是整個系統。不管是獵殲一體還是紅外以及夜間探測,都是為了能電燈並消滅敵方而存在的;車載探測雷達,地面雷達,空中預警機,太空衛星,也是為了能電燈並消滅敵方而存在的,因此我們的下一代坦克除了自身探測設備的升級,更應該成為整個軍方信息收集過濾並處理的一個節點,能保全自己併為勝利做出強有力的支持。這方面我很迷,所以有些觀點略顯陳舊,說法很大眾,但我希望更進一步;比如說使用AI輔助車組乘員判斷局勢和處理各種情況,用AR技術來優化戰術動作和簡化操作程序,用觸摸屏的操作檯,等等不一而足。當然以上也是喜愛科幻的我的一種野望吧,中國軍工也請超前一回吧😂😂。

五,其他

我心目下一代主戰坦克造型科幻,其實是為戰鬥力服務的,在這小節,說說半埋式武器站和坦克更加激進外形的一些想法。前文已經說過了我的一些關於外形所帶來的戰術,那麼半埋武器站或者說裝備內置就很有必要了,這樣即漂亮,又能達到戰術要求,何樂而不為呢。至於外形,如果可以更加放肆設計,車體不一定侷限在傳統造型,可以利用仿生學來重新構建車體外形設計,類似機械狗可以行進在任何地域地貌,履帶與機械足臂結合,這樣的全地形通行,能更加完美執行靜默突襲的戰術要求,達到戰役預期,當然了,畢竟來自於我的YY,也許未來會實現吧。

結語

其實作為一個坦克世界的玩家,是知道很早以前就有無炮塔的坦克的,但大多數無炮塔坦克都是作為反坦克殲擊車來使用,比如美國的E系列,德國的緋迪南,蘇聯的su-85以及後續型號,瑞典的Strv系列,都是經典坦克。但新時代的技術進步以及戰場模式使得坦克不可能站樁輸出了,再者車體肯定比炮塔轉向慢的,我認為大概率不會有這樣的設計出現了。結束之前希望有人喜歡我的幻想設計,謝啦。


崩碎琉璃夢丶


我覺得未來戰爭主要集中在小規模衝突上,而且以反恐戰爭為主,在大多數巷戰中體積龐大移動緩慢的傳統坦克並不佔優勢,還容易成了活靶子,這也就有可能導致坦克的發展並不會進步很多,而在巷戰中,步兵戰車和武裝直升機的威力遠強於坦克,所以說覺得目前的坦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發展潛力,也極少會去研究無炮塔的坦克。


咖喱給gay


大部分的回答都提到了瑞典的S主戰坦克,這確實是戰後坦克世界的一朵奇葩,其無炮塔結構在世界主戰坦克可謂是獨具一格,甚至很多軍迷都不把他歸納進坦克的行列。

其實,瑞典S坦克並不是唯一的一個沒有炮塔的坦克。

聯邦德國在20世紀70年代,就製造了更奇葩的一款試驗坦克——VT1-2。

德國人在一個車體上,安裝上了兩門平行的主炮。其實,在一輛坦克上安裝兩門或者是更多的火炮,並不是沒有過。著名的T-35坦克,就有3個炮塔和1個機槍塔。更可怕的是,據記載,二戰時的德國,更是設計了一個P-1000的方案,準備安裝11門炮!這樣的多火炮選擇,在早期的坦克中並不罕見。

但是,在VT1-2上,德國人把兩門主炮都安裝在了車體上,並沒有選擇炮塔。這樣一來,和圖中一樣,它的外形非常低矮,隱蔽性就會大大提高,並且,雙主炮能增加命中的概率。

當然,很明顯的缺點就是,車身這種龐然大物,轉動起來,比炮塔麻煩多了。而此後的熱成像發展,也導致其外形的隱蔽性大大降低。

這樣一個奇葩的坦克,當時德國試製了7輛,然而德軍並未採購。所以我們也沒能見到他的服役。

至於這位題主問題裡所說的

未來的坦克會取消火炮嗎?比如,全部使用導彈垂直髮射系統。這樣就可以節省炮塔轉動結構的重量和空間。還有,未來坦克可能會是無人駕駛的吧,這樣連人員的空間也省下了。一輛坦克攜帶幾枚垂射導彈,一個坦克連由不同種類的無人坦克配備不同種類的導彈,在C4ISR系統支援下協同作戰,傳統意義上的坦克在其中起輔助作用。

題主所描述的這種帶導彈發射具的無人載具,感覺已經不能叫做坦克了。

其實蘇聯的道爾防空導彈系統,將道爾加厚裝甲,再把防空彈換成反坦克彈,大概就符合這個的描述了。

而且,只是我們還沒有完全到淘汰火炮的時代,一個炮彈和一個導彈的造價差距實在是太大。

再一個,垂髮系統在城市、在森林的效果都會受限,並且其攻城的能力並不一定會比火炮強。

題主提的這個想法,非常的依賴數據鏈系統,畢竟導彈需要一系列的偵查、檢測數據的支撐。而且,既然是無人的,也就沒必要坦克那種重形裝甲了,美軍就曾今悍馬車載發射箱。這個概念,最後其實就是一個無人的導彈發射車。

當然,具備360度全向旋轉炮塔的“雷諾”FT-17在當年,也許也是一個奇葩式的存在,而武器裝備的進步,就是一個個奇葩變成現實的過程,我們未嘗不能夠想想,未來戰場上,出現以預警機為核心,數據鏈為紐帶,各種雷達為眼睛,整合所有武器平臺的作戰系統。


戰忽局


不會,其實無炮塔坦克已經出現過了,那就是瑞典的S坦克。那是為瑞典特有的環境量身定做的。坦克無炮塔,車身更矮,被彈面積減小,大大降低了被擊中概率,而且炮位固定可以快速射擊,這是他的優點,但是由於沒有炮塔,火炮調整射擊角度就非常困難不靈活了,如果側面和後面出現危機,絲毫沒有還手之力。所以,這是一條不正確的發展之路


老呂的體壇新論點


個人覺得無人駕駛暫時還是不會出現,戰場裡複雜的電磁環境,其實決定了通訊是不一定可靠的,如果單純在C4ISR系統支援下作戰,那麼就有很嚴重的問題,遇上干擾甚至是電磁隔絕怎麼辦,C4ISR本身也不是不可破解,美帝的無人機在伊朗面前都可以被迫降和欺騙,如果要完全無人化,至少設備本身就要具備相當程度的AI,這樣才能面對失去通訊條件下繼續作戰,垂直髮射系統按現在的水平,就算節省了炮塔轉動系統,但是本身佔用空間更大,節省的空間甚至不能抵消增加的空間。也是不划算的


valon


現在沒有炮塔的主戰坦克就只有瑞典s坦克,但是齊是為了本土防禦建造,結合本土地形作戰可以無敵天下坦克,但是隻要離開瑞典本土地形就不行了。 未來坦克都不會出現無炮塔結構,原因很簡單,失去了射擊角度及機動能力。坦克攻擊能力的表現都是集群作戰,幾輛幾十輛集結作戰才能形成攻擊裡(古德里安說的),這種密度上要轉向射擊,戰場上很可能,沒有炮塔就要轉車身,這會有什麼後果


鐵血戰盟視頻


基本上不可能。無炮塔坦克一般稱作突擊炮,都是二戰遺留品種,主要是因為當時探測技術還沒有那麼先進,可以預先埋伏,對準方向,對方進套便一窩蜂的衝出去開炮。但現代戰爭,那有什麼突然性。坦克的發展方向,都是加厚烏龜殼,同時加快速度和火力,快進快出,並能邊跑邊打,甚至是向後打。而我覺得,甚至是出現雙炮塔的機會也比無炮塔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