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成都和重慶所在的經濟圈叫成渝城市圈?

飛起一耳光


這是1997年以前的政治原因造成的,因為當時成都是四川省會,西南地區的零公里標誌也在成都,而重慶只是四川省下面的省轄市,而政治地位則是當時成都對重慶的唯一優勢,從而“成渝”的稱號在政治地位的前提下誕生了,並且叫了幾十年了也比較順口了,而且中國人都知道“渝”是指重慶,但並不清楚“蓉”是哪裡,都曉得“成”是成都;還有個就是心態問題了,至1997年隨著重慶恢復直轄後,成都最後的遮羞布政治地位便從此被重慶撕得一絲不掛了,西南地區的零公里標誌也遷到重慶去了,使得某些心中狹隘的部分成都人心態嚴重扭曲了,例如國家定的路網名稱“渝蓉高速公路G5013”在成都根本不會被報道出來,而成都的大小媒體報道的此高速路名字則是他們自己取的“成安渝”高速路,所以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名字成都人卻不知道,因為成都政府及當地媒體只給成都市民說他們認為對的名字,這難道不是心態變形造成的嗎。何況一個名字而己,只要讓大眾好記就是好名字,叫“渝蓉”或“成渝”也就無所謂了,又代表不了什麼,只是部分成都人認為這能代表些什麼,很多成都人在網上說“成渝”是成都在前重慶在後,證明成都比重慶強,呵呵,是這樣嗎?那“寶成”是不是寶雞比成都強呢。所以很多類似問題完全是因成都從來都被重慶在綜合實力上壓一頭,省會不如省轄市這是作為省會的成都永遠抹不去的恥辱,關健是隨著重慶恢復成直轄市,直接造成成都不但在追趕重慶上毫無一點勝算可言,並且連唯一可挽回點面子的政治地位優勢也隨之丟失了,故而很多成都人提出的“成渝”名字、成都第二機場、鐵路局、軍區或戰區和領事館西部最多等因素無非是為挽回點面子而己。



用戶6002365358618319


成都和重慶都屬於西南地區的特大城市,在經濟發展、人口規模、交通樞紐、金融通訊、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等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導向性。成都作為四川省會城市和重慶作為國家直轄市各自引領和促進著周邊城市發展,而成渝城市群就是周邊的這些地區。
圖片來源網絡


由於歷史原因,在重慶沒有直轄以前也屬於四川省的一部分,但是經濟發展與成都齊頭並進,成為當時四川的兩個“大城市”,經濟人文聯繫緊密,是“親如兄弟”的城市。後面重慶直轄以後發展也較快,最終兩個城市成為“西部的雙子星”和國家幾大經濟發展圈的“成渝經濟圈”。
圖片來源網絡

而隨著“成渝經濟圈”的發展,藉助於之前“西部大開發”和如今“一帶一路”戰略,提升西部城市發展引擎,推進國家城鎮化示範區,大力發展成都和重慶周邊的城市,也就形成了如今發展中的“成渝城市群”(或者如題中所說的成渝城市圈)。

成渝城市群基本上形成了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規模較大的地方,以成都和重慶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

1、具體範圍包括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

2、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等27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
圖片來源網絡


最終規劃的目標就是,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將基本建成國家級城市群。到2030年,成都、重慶等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成渝城市群將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圖片來源網絡

至於題目中說的“渝蓉城市群”其實意思相差不大,排名也沒有分先後,可能習慣性叫法。成都和重慶是相輔相成的發展,只有共同發展,才會共同進步,也許發展中存在良性競爭,但是隻要發揮各自的優勢,最終發展成國家級的城市群,也讓西部“崛起”,讓這些地區的廣大老百姓能分享成果,合享幸福。

希望成都重慶加油,也希望周邊城市加油!


大內密探達康


很多人其實都有這個疑問,以下回答無意引戰。兩地城市的發展與規劃,與名稱關聯不大,之前很多人在各論壇也曾發帖問這個問題,其實更多的是網友關心家鄉,期待城市經濟發展,所以與其爭論已經定下來的名稱,不如關心城市未來發展規劃,討論相關人才政策、投資政策等,更能理解和發現城市未來發展的脈絡。

目前官方的回答是:全國行政區劃序列是有嚴格規定的,不能隨便變動。重慶直轄時,民政部專門發文明確重慶市排在四川省之前。重慶簡稱渝,四川省簡稱川或蜀。同時,初步查證,“成渝名稱主要源自新中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以及90年代中後期重慶直轄前連接成都市和重慶主城區高速公路暨川內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都市和重慶市約定俗成稱為“成渝”。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以“發改規劃〔2016〕910號”文件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沿用了習慣用法。

以上官方回答來源為一網友向重慶市民政局公開信箱發信後,重慶市民政局給出的回答,詳見下圖:


中指研究院


感謝網友的提問!“成渝城市圈”的叫法讓許多重慶人、成都人不解,經過查詢得知,“成渝經濟區”和“成渝城市群”等等類似稱呼起源於“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
關於這個問題,有專家學者專門為之寫信向重慶市民政部門“申述


”,由於民政部門是專門管理地名的行政機關,屬於正常受理範疇。

該部門表示:成渝稱呼是沿用叫法,在重慶與成都的交通領域多次出現,以至於高層規劃城市群時,將渝排在成的後面。可參考上圖。
成渝經濟區、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圈等稱呼其實都是成渝經濟區泛生而來。而成渝經濟區則是沿革以往命名的方式而決定命名。

早在重慶直轄市時,國家相關部門也明確指出重慶排在四川省之前,理論上成渝經濟區應更改為渝川經濟區。但是設立成渝經濟區時並未引起重慶人對地名的重視,以至於現在“生米煮成熟飯”,到了難以更名的地步。

因為行政區劃序列是有嚴格規定的,不能隨便變動。

最後,希望我的答案能令你滿意!感謝各位網友為重慶、四川提出各項建設性的意見。歡迎大家的監督,有什麼感想可在評論區進行探討交流。


看鑑襄陽


叫什麼都無所謂,其實川渝城市群從來沒有真正的搞起來過。川渝地區的聯繫也和以前差不多,沒有因為所謂的城市群更緊密。重慶主城的發展方向是北,也就是常說的重慶向北。江北渝北是重點,大重慶的萬州是非主城區域的重點。其實都是面向長江下游在拓展。四川的發展還是集中在成德綿地區,重慶成都之間是一片真空,大家不過是借這個所謂的城市群要一些政策而已。目前川渝間的競爭大於合作。我只能說慢慢看吧。名字前後不過是口舌之利而已。



勇行萬里路


如果連這個都無法都一致,怎麼共同發展


試了幾十個暱稱都重複


成渝注重強調成都和重慶雙子星城市的地位,至於成都在前,還是重慶在前,這種問題沒有任何意義,京津冀城市群就算變成冀津京,也還是北京最強,與其一天搞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不如想想怎麼在這兩個城市一個月多掙點錢


莫廂兮


一個媽生了倆兒子,老二分家單過,但在外人眼裡,那還是一家人。不信嗎?以中國地圖冊為例,一生(省)一世(市)都在一起。一省唯成,一市獨渝,為了拉幫結派,畫一個圈,自然就成了成渝成市圈了嘛,其實這哥倆誰都不服誰,為當西部老大相互擠兌,西安笑了,無奈身板瘦小。


近地點角距


按民政部規定,應叫渝蓉或渝川!重慶人耿直大氣,不計較。成都人在乎得狠,天天拿來吹牛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