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他先後投奔了八方勢力,有奶便是娘,最後自立門戶做了一方軍閥!

中國有句俗話叫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生逢亂世的軍人之所以當兵,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得已,家裡太窮,吃不飽飯。亂世混戰的年代,有文化有抱負的軍事將領軍閥們並不喜歡,他們更喜歡那些沒文化的人。他們認為沒文化的人提拔上來就知道愚忠,不會反叛。

他先後投奔了八方勢力,有奶便是娘,最後自立門戶做了一方軍閥!

其實不然,讀書人還知道禮節,做事還有底線。不讀書的人做事不講規則,沒有底線,任性胡來。然而馮玉祥就是這麼想的,他手下的13太保基本上都沒什麼文化。這樣的人,馮玉祥用起來放心。當然這些沒文化的人,從小就在社會上打拼,沾染了社會上大多的不良習氣,比如貪婪自私、虛偽狡詐。

馮玉祥所謂的沒文化的人聽話、放心,都是表面上的功夫。

馮玉祥為什麼會有八次倒戈?

三國的時候,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因為他姓呂,先後又投奔了丁源和董卓。

他先後投奔了八方勢力,有奶便是娘,最後自立門戶做了一方軍閥!

馮玉祥者先後投奔了八方的勢力,也就是八次倒戈。每一次都被別人收買,有奶便是娘,這就是馮玉祥的邏輯。每一次倒戈,基本上都受到了提拔重用。八次倒戈之後,馮玉祥的力量就大大增強,和呂布一樣,可以自立門戶做一方軍閥了。但是這無數次的倒戈,透支了馮玉祥的信用。導致不管是其他軍閥還是西北軍內部,都沒有人敢相信他。

他先後投奔了八方勢力,有奶便是娘,最後自立門戶做了一方軍閥!

沒有人敢相信它的結果,就是中原大戰結束後,西北軍的舊部都和馮玉祥劃清界限,不願意和他有任何牽扯。而李宗仁和閻錫山雖然打敗了,但他們的部下都願意追隨他們,所以他們還能東山再起。而馮玉祥就成了光桿司令,從此成了一個老憤青。

雖然他自立門戶成了一方軍閥,但他的八次倒戈實在讓人瞧不起,最後成了光桿司令,手下全都拋棄他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上樑不正下樑歪。管理學上也經常說上行下效。其身正,無令也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馮玉祥表面上很簡樸,實際上卻過著非常奢華的生活。表面上很忠厚,實際上卻是一個狡詐虛偽的小人。馮玉祥的手下,都跟著他學會了這些東西。如法炮製,直接搬過來就可以用。正所謂有其師必有其徒。在中原大戰中,馮玉祥手下最能打的四個人,韓石二孫中就有兩個人韓復榘和石友三,被蔣介石收買陣前倒戈。

他先後投奔了八方勢力,有奶便是娘,最後自立門戶做了一方軍閥!

前方有人倒戈,戰事不順利,後方的楊虎城也被蔣介石收買。楊虎城鎮守著潼關,拒絕西北軍進入陝西。從此西北軍就成了一盤散沙,從此一蹶不振。

抗戰中,西北軍舊部又有不少人投降了日本人。更甚者,如石友三,先投靠蔣介石,後有跟著張學良。再反叛張學良,後來又先後投靠共產黨和日本人,最後被活埋在黃河岸邊。

他先後投奔了八方勢力,有奶便是娘,最後自立門戶做了一方軍閥!

這就是所謂的西北軍將領倒戈的大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