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為什麼富人寧願負債也要貸款呢?看完你就懂了……

有人說,窮人總是拼命掙錢然後把掙來的錢存進銀行,讓它靜靜的躺在那裡;而富人在有負債的情況下也要貸款,想用負債的方式——輕鬆致富。那麼富人為什麼寧願負債也要貸款呢?

為什麼富人寧願負債也要貸款呢?看完你就懂了……

一位富人和一位窮人在有極少資金支持的情況下一同到了一個偏僻的城鎮,他們都發現這個城鎮的水源極度缺乏,需要到很遠的地方引入水源。

為什麼富人寧願負債也要貸款呢?看完你就懂了……

窮人用這些極少的資金買了挑水的工具,每天勤勤懇懇的挑水拿到城鎮裡邊賣,把掙到的錢用在生活上,剩餘的存起來。

反觀富人用極少的錢向村民租借了挑水工具挑了幾天水,把挑水掙來的大部分錢用來僱員工幫助他挑水。一段時間後,富人在有了一定資金的情況下,他又向村民們借了一筆錢作為開發水渠的資金。在極大的壓力下富人完成了水渠開發,走上了致富之路。

為什麼富人寧願負債也要貸款呢?看完你就懂了……

這個故事很好的反映了窮人和富人的存錢軌跡:

窮人的存錢軌跡:

努力工作——掙取工資——消費——儲蓄。讓錢靜靜的躺在銀行裡。

富人的存錢軌跡:

努力工作——掙取收入——努力想辦法借錢——投資賺錢,用銀行的錢、別人的錢來為自己服務,最終讓自己走上富裕之路。

富人把負債當作一種責任,想用這種方式激勵自己奮發向前。窮人拼命賺錢,讓錢安全的躺在銀裡行,殊不知富人則想著如何借錢,用別人的錢來實現自己的財富夢

為什麼富人寧願負債也要貸款呢?看完你就懂了……

其實關於負債也要客觀的看待,那麼負債多少才算合理呢?

吳曉波曾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中說過:“年輕人要敢於借錢。40歲以前,家庭負債率應該達到60%,負債後你的能力會越來越強,沒準過幾年貨幣又溢出了,才能達至財富跟個人成長同步的理想境地。”60%的這個比重說的其實有點片面化了,對於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境界,其實負債沒有統一的標準。

一般情況下最合理的負債是,在不影響家庭的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做出的標準。比如,大家買房買車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質量。但是,如果因為買車買房的債務壓力,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響,甚至降低了原有的生活品質,那麼就算負債太過。

因為不同的年齡,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賺錢能力不同,30歲-45歲,應該算個人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收入穩定上升,可承受的負債壓力也最大。

所以,別在最容易利用金融槓桿和負債的能力賺錢的年齡,選擇安逸!看準時機,就算沒錢,你還能使用個人的信用和資產貸款,賺取更多的額外收入。

馬雲曾說“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就看你給不給自己機會”每個人都有夢想,你會因為敗給貸款的壓力而不敢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平平庸庸,碌碌無為的走向平凡之路。還是會選擇貸款,憑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幹勁兒和勇氣,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