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嚴打“現金貸”需要“穿透式監管”

□ 江德斌

被監管部門重拳打擊的“現金貸”平臺竟用“換穿馬甲”的手段企圖逃避監管。中國互金協會近期監測發現,仍有部分機構或平臺“換穿馬甲”,以手機回租、虛假購物再轉賣等形式變相繼續發放貸款,其中以手機回租形式最猖獗,大多數目標客戶鎖定為大學生。

(據《北京青年報》)

從去年開始,監管部門就叫停了“現金貸”業務,嚴禁網絡貸款平臺對大學生放貸,並對存量平臺進行逐一清理,如有違規者予以關停、整頓、處罰等。可是,受到“現金貸”的暴利誘惑,仍然有很多平臺無視禁令,繼續私下開展“現金貸”業務,或者以“換穿馬甲”的形式搞“現金貸”,試圖繞開監管,牟取非法暴利。

這些“回租貸”、虛假購物轉賣貸的利率畸高,一般年化利率在300%以上,個別甚至超過1000%,比以前流行的現金貸利率還要高。如此已涉嫌非法高利貸,潛藏著巨大的借貸風險,給借款者造成巨大的償還壓力,很容易因利息過高而還不起貸款,亦由此誘發暴力催貸、騷擾家人等非法行為。

可見,對於“換穿馬甲”的“現金貸”不僅要依法嚴打,更需要採取“穿透式監管”制度,對其業務模式和資金流向執行全程監控,防範出現非法行為。

監管部門持續出手嚴打“現金貸”,整頓非法平臺,表明對違法放貸行為的“零容忍”態度,積極維護金融安全穩定、保障金融消費者利益的決心。可是,由於“現金貸”平臺數量眾多,又都隱匿在網絡之中,經常改頭換面,打擊難度較大,很難完全禁絕掉。因此,監管部門也要轉變思路,不僅要對浮出水面的平臺重拳打擊,更要將目光聚焦於資金流向,從管平臺轉向管資金,利用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等,執行“穿透式監管”,對資金進行嚴密跟蹤和深入分析,及時察覺違法“現金貸”平臺的運作,以便於打擊。

同時,也要看到“現金貸”打而不絕的根本原因,乃是很多人存在小額短期借貸需求,非法“現金貸”就是瞄準這一市場,想盡辦法對借款者吸乾榨淨,令借款者遭受重大損失。

因此,在嚴厲打擊非法“現金貸”之際,也應適時鼓勵正規金融機構,開展小額短期借貸服務,簡化借貸流程,引導需求轉向正規金融機構,以降低借貸成本,防範借貸風險。

《中國質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