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文化」中國第一水鄉 江蘇江陰 睡蓮周莊 旅遊散文隨筆

睡蓮周莊

「文化」中國第一水鄉 江蘇江陰 睡蓮周莊 旅遊散文隨筆

王立

北宋元佑元年時任澱山湖畔貞豐裡迪功郎的周氏,因信奉佛法而舍宅修建古剎全福寺,並捐田二百餘畝為廟產。後人感念這個鄉鎮官吏的恩德,始將貞豐裡改名為周莊。在澄湖、白蜆湖、澱山湖和南湖的懷抱中,四面環水的周莊宛如一朵美麗的睡蓮潤澤靈動,流韻典雅。這使我無端地想起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他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為花中君子,周莊乃湖泊蓮花,一樣的惹人獨愛。

江南水是蓮花般的周莊之靈魂。“吳水依依吳水流,吳中舟楫好夷遊。”周莊與大多數江南古鎮一樣,碧水盪漾的市河呈井字格局由東西南北交叉而流,鱗次櫛比的民居依水而建,咫尺往來皆須舟楫。江南之水柔媚而多情,內斂而靈秀。佇立在周莊的每一條河畔,絲綢般柔軟光滑的一泓柔碧,猶如江南女兒清澈的雙眸嫵媚地凝視著你,那萬般柔情便會深入骨髓,如痴似醉。

多少往事成雲煙,溫柔最是江南水。周莊人樂水、迷水、愛水,人家盡枕河還不夠,偏要把水引進屋來。那條被稱為“箸涇”的小河,就是在“張廳”穿屋而過,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這樣的景象自是讓人神往不已。而名震江南的沈廳,第一進就是水牆門,古代的達官貴人乘船而來,從水牆門的河埠上得岸來,便進入了沈廳。沈家的後廳屋,還與銀子浜相溝通。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是,江南鉅富沈萬三在這銀子浜中藏過銀子。沈萬三之富可敵國,與其說是擁有了一隻神奇的金光燦燦的聚寶盆,還不如說是佔盡了江南的風水。

在周莊,僻靜的小巷盡頭是河流,古樸的拱橋下面是河流,推開木柵花窗又是河流。盈盈碧水相環,樓閣隔河相望。水巷兩岸的悠然楊柳,河畔石階浣衣少女的嫣然一笑,探出深宅大院的出牆紅杏,倘若沒有江南之水的滋潤,則斷無這般的豐盈與靈秀,生動地亮麗在這水靈靈的江南。

「文化」中國第一水鄉 江蘇江陰 睡蓮周莊 旅遊散文隨筆

這樣的周莊正如蓮花一般,入詩、入畫、入心,可唱、可嘆、可親。一座座石拱橋,一條條石板街,水聲四起,清新雅緻。姑蘇水鎮的柔美風情,深深地契合了現代人的心靈。留連於粉牆黛窗、繁複細緻的古代宅院,彷彿越千年時光領略明清風情;穿越斷簡般的石板路、狹長幽深的古鎮小巷,唐風宋韻的詩意在心底深處洇染開來;漫步雙橋臨水獨立,春水柔碧,旖旎秀麗,慰藉塵世之懷;吳歌崑曲的音符,婉約纏綿,釋盡心中塊壘。

「文化」中國第一水鄉 江蘇江陰 睡蓮周莊 旅遊散文隨筆

周莊是水墨畫中的江南古鎮,是詩歌般的夢裡水鄉,是自我放逐、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這樣的江南水鄉,足以洗濯塵風俗雨、喧囂浮華,寄託百年鄉愁、曠世情懷。著名畫家吳冠中曾經這樣深情讚歎:“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傳為周莊絕唱;旅美畫家陳逸飛曾以周莊的雙橋為題材,創作了一幅題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其秀美的風光,古樸的風韻,傳達出濃郁的鄉土情懷,入選一九八五年的聯合國首日封;女作家三毛從臺灣一路風塵僕僕、尋尋覓覓投入周莊的懷抱,以“難忘”兩字,表達了她當時驚喜交加的心情。

水鄉澤國的周莊,以中國傳統為根,文化傳承為莖,小橋流水為葉,江南兒女為花,錦繡詩畫為果,如蓮花一般在江南水鄉亭亭玉立,流韻清雅。無論客居還是偶遇,總是令人詩意滿懷而情思綿綿。

「文化」中國第一水鄉 江蘇江陰 睡蓮周莊 旅遊散文隨筆

王立,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桐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棲居煙雨江南,愛好舞文弄墨。作品散見於《臺港文學選刊》《作品與爭鳴》《青年作家》《文學報》《社會科學報》等報刊,若干作品收入《中國隨筆年度佳作2012》《中國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4》等多種文學選本。著有《邂逅——曾經的悅讀》《蝴蝶夢——重述與追尋梁祝經典愛情》《最後一個道士——王立短篇小說集》《我的江南我的愛》《人文濮院》(與陳瀅合作)等多部隨筆、小說專著。

選自蘇白文化、未來趨勢文化、北嶽文藝聯合出品圖書《繁華滿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