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大美彝鄉|戰爭廝殺演變來的舞蹈——彝族大刀舞

大刀舞,彝語稱“阿託皋”,是彝族群眾喜迎火把節時跳的一種較為原始的民間舞蹈。它主要流傳於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高峰鄉廣通鎮田心村和元謀縣花同等彝族村寨。

大美彝鄉|戰爭廝殺演變來的舞蹈——彝族大刀舞

大刀舞主要通過表現戰爭廝殺的情景,流傳至今則以娛樂為主。表演中由高大精壯男子高舉三面白、紅、黑色巨大面具,分別代表“天、地、人”三大神。

大美彝鄉|戰爭廝殺演變來的舞蹈——彝族大刀舞

舞者穿紙背心,上繪龍畫虎。男性必須化妝,畫花白臉、白臉、黑花臉、黑臉、牛頭馬面等。高挽褲腳,紅布包頭,頭上扎一繡球再插兩根雉尾。

大美彝鄉|戰爭廝殺演變來的舞蹈——彝族大刀舞

大刀舞由耍火把和彝族棍棒舞演變而來,原有72套路。現存“亮刀”“前門棍”“祭陽刀”“簸箕轉”“四門打頂”“四門花”“大刀天地轉殺”“關公大刀”等八套,有拋刀跺地晃手,踢刀上臂扶刀,左右算刀工步,刀步背刀朝手,翻轉,刀花等多種舞蹈動作。表演過程變化多樣,有圓陣圍圈耍刀,方陣對陣和兩人相互對殺,與古代作戰方式極為相似,場面較為壯觀。

大美彝鄉|戰爭廝殺演變來的舞蹈——彝族大刀舞

大刀舞有專門的曲調,音樂節奏感強,頓挫感較為明顯,音調激昂向上,有鼓舞士氣,增強鬥志的力量。彝族大刀舞的傳承大多靠民間的老畢摩老藝人來完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大花菁村的老畢摩普順發和民間藝人畢金榮。

大美彝鄉|戰爭廝殺演變來的舞蹈——彝族大刀舞

近年來大刀舞憑藉獨特的藝術魅力,逐漸被外界關注和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