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粽情端午”——你的家鄉有哪些端午習俗?

楚楚的非遺


濃情端午,粽葉飄香。遍採芳艾,避邪驅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聞到了絲絲縷縷的粽子清香!俗語說:隔河不下雨,十里不同俗。同作為一年裡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各地的節日習俗也是精彩紛呈、各有不同。現在就來說一說我的家鄉不一樣的端午習俗。




我的家鄉位於廣袤的荊楚大地、荊襄交界的一個小鎮上。萬幸與端午佳節紀念的主角屈原算作同鄉。記憶中,惟兒時的節日氛圍更為濃郁一些。家鄉端午節與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而言,最大的區別可能是時日的不同——家鄉分大、小兩個端午節,其中五月初五為小端午節,五月十五為大端午節。以此區別,當然是過大端午節更隆重一些。

端午節又被家鄉人稱作“端陽節”。每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出嫁了的姑娘都要與丈夫一起攜上美酒、糕點等禮品回孃家過節,俗稱“送五月節氣”。而孃家父母呢,早已在端午節前一天泡好了糯米,採買了新鮮的粽葉,趕夜煮好了一大鍋粽子,準備第二天熱情款待回來過節的女兒女婿。家鄉所用的粽葉不是一般的竹葉,而是春日胖筍褪下的外皮。此時竹筍的外皮已變得枯韌棕黃,但卻也保留了竹子的清香。待開水燙過再日光曬乾,粽葉便可以放心使用了。因筍葉比竹葉更寬大,所以足可把糯米兜得更緊實,包出的粽子也自然更勁道好吃。

端午節當天除了用鮮粽和好酒好肉招待女兒女婿,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爆炒仔雞。兒時家鄉家家戶戶都會餵養幾隻、幾十只雞。那時根本沒有土雞洋雞之分。所有的小雞都是從開春抱窩出殼,一律是吃青草、糧食自由放養生長。待四、五個月後長至端午節,一隻小雞就有七、八兩重了,剛好夠炒一盤。這是的仔雞肉質細嫩鮮美,便於烹熟也更易入味。儘管我們兄妹那時都還未成人,家裡不存在送節這回事,但母親依然會精心為我們烹製一桌好菜。母親是最擅長“爆炒仔雞”這道菜的:一把自產的香蔥,幾個青皮辣椒,一撮花椒,幾頭生薑、大蒜……佐料齊備後,熱油熱鍋把花椒生薑炸香,再依次放進剁成小塊的仔雞肉,幾番翻炒後放入香蔥青椒……只十分鐘左右功夫一盤香噴噴、鮮嫩嫩的爆炒仔雞就可以出鍋啦!那時,我們是怎麼吃也吃不夠這道菜的,儘管嘴巴辣得噓噓吸氣,但往往到最後盤子裡是連一點佐料都不剩的。迄今為止,我是再也沒吃過那麼好吃的爆炒仔雞!


家鄉還有端午插艾蒿的習俗。採艾蒿是很有一番講究的。須要早起等太陽尚未升起之前,露水尚為收起之時趁鮮採摘。採摘回來的鮮艾蒿要用紅繩紮成小把,或置於門楣,或插於窗上。鄉人們認為插艾蒿可以避病邪、驅蚊蟲,或許這只是迷信說法吧,但那清幽芬芳的艾香聞來使人覺得神清氣爽倒是真的。因為端午節前後恰逢麥子成熟收割的時節。那時的作物收割、脫粒、晾曬、入倉全靠人工作業,所以一番忙碌之後的老鄉們定是倦乏得精疲力竭。而這恰時而來的端午節剛好可以讓忙碌的人們有理由稍事休歇一天。於是,這家鄉的端午節因攜了喜人的麥香,卻也更有了幾分不同別處的情味!


你的家鄉端午習俗是不是更別具一格呢?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高見!


風西夜昨


也許有很多人都知道,除了粽子,端午節還有其他很多的習俗。但在如今越來越忙碌的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有時間且願意過一個有節日氣息的端午節呢?

不過我相信,如果你知道了這些端午節的習俗是為了什麼的話,你一定願意放下手頭的忙碌,來過一個不止吃粽子的端午。

其實端午節更應該被稱為“衛生節”。作為夏天正式到來之前的最後一個節日,端午節衛生做的到不到位,直接決定了夏天被蚊蟲騷擾的程度。端午節的“衛生”可不是簡單的打掃。無論是飲雄黃酒還是掛艾草,甚至是吃粽子都是“衛生”的一部分,下面就聽小編為你娓娓道來。

雄黃酒

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

不論是飲用雄黃酒,還是拿雄黃酒在小兒的腦門上畫“王”字,其實都是取的驅邪避毒的意思。另外,雄黃酒還能作為消毒消腫之用,堪稱純天然版碘酒。

當然,讓我們像以前的人一樣去泡酒顯然不現實,但好在我們還有萬能的某寶,直接搜索雄黃酒就能買到哦。

艾草

要說艾草真的真的是個好東西啊!哪怕你端午節不吃粽子,最好都在自家門上掛一束艾草,驅蚊驅蟲神器瞭解一下?

史書記載,“端午插艾”、“手執艾旗招百福”“懸於門上,以祛毒氣”,這些都寄託了人們關於艾草的美好願景,期盼通過艾草,能夠讓自家驅邪避害,多福安康。

在家中特別是直接與戶外連接的陽臺點燃艾草,能夠起到很好的驅蚊蟲的效果。這一點,多年深受蚊子喜愛的小編真是深有感受。

除了燃艾,艾草還能拿來加到吃的點心中,比如南方端午必吃的“青團”,就是在糯米飯中加入艾草搗制而成。吃艾草做成的食物,有預防感冒的效果。

五色絲線

端午節系五彩線可是很有講究的。首先,須用五種顏色的絲線捻制。其次,這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必須是青、白、紅、黑、黃。 自漢以來,即於此月重五前後,以彩色絲線繫於臂,謂可保平安健康,又謂能避刀兵之災,亦稱“纏五色絲”。

從中國陰陽五行學說上講,五彩線的青、白、紅、黑、黃這五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象徵東、西、南、北、中,蘊含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所以纏五色絲線又可被稱為纏“長命線”。

雖然封建迷信不可盡信,但在自己和孩子身上纏上這代表長命驅病的五色絲線,也是圖一個吉祥健康的期盼嘛。

事實上除了這些,連我們現在接受度最高的吃粽子,其粽葉都有清熱解毒、消腫止血的功效。雖然居於城市的我們離原汁原味的端午節已經有些遠了,但哪怕是在我們的一蔬一飯中,傳統的烙印都從未遠離。

從這個端午節開始,讓我們在吃粽子之餘,也能夠用更多的民俗,讓端午節過得更有“味兒”


津du縱貫線


在廣西南寧,端午節也是要賽龍舟、吃粽子、喝八寶粥,品雄黃、點硃砂、掛艾葉的。

南寧的粽子已經不是原來單一的肉粽了,發展出透明、水晶等很多品種,讓你愛吃到不行。

如果想更清楚的知道相關習俗和活動,可以看看這一場活動,在南寧最具文化氣息的先賢聖地—孔廟,遵循最傳統的儀式,舉辦了一場“五月五·只為愛”端午文化系列活動——愛的傳承,讓到場的賓客體驗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美好的歷史沉澱。


“五月五·只為愛”端午文化系列活動——愛的傳承主題活動在南寧孔廟廣場舉行

參加活動的賓客全部換上了漢服,敬先賢祭孔聖。

踏著特別的步伐進孔廟

古先賢的文化感召著我們,洗滌著我們的靈魂,懷著感恩的心,去創造美好的明天。

進狀元門

過狀元橋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起源於中國。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上香

獻花

粽子必不可少

二千多年來,飄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詩人屈原一路相伴走來,他那愛國情杯、浪漫詩篇,已化為民族的文化與精魂。

主持人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之外,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給我們後人留下高尚節操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學佳作。在飽含聖賢靈氣的孔廟現場,在場的各位嘉賓一起誦讀《離騷》片段。

 《離騷》是一部反映作者屈原生平,以及抒發愛國情操的傳世珍品,我希望在場的朋友們能夠通過對《離騷》的理解,通過我們本次的系列活動,去加深培養我們的道德風尚,堅定我們的愛國精神。

品雄黃點硃砂

雄黃酒,有驅除害蟲,體內瘴氣的作用,因端午節前後是各種害蟲蚊蟲滋發頻繁的節氣,古人飲用雄黃酒用以保護身體加強體質的作用,現代人預防手段和醫療手段豐富,體質也勝過古時,漸漸地就不會刻意去飲用。

賞龍舟留美照

孩子們是這樣玩的

觀手工習粽藝,粘粘香的粽子太吸引人了

這些水晶種有很多種口味,芒果、抹茶、榴蓮、咖啡、巧克力、草莓、木瓜、紅豆等等,總有一款合適你的。


原料都是非常好的

清新淡雅的茉莉花也是橫縣特產,點綴得現場很有感覺

現場可以試吃粽子,這粽子從頭到尾都很受歡迎哦,大家都說好吃


廣西吃喝玩樂遊


端午節快到了,別隻顧著吃棕子,這幾個中國傳統習俗可別忘記了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244001776473393616,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4652292514363872429, "vid": "v02004190000bc9tb432ap9c7pris1jg\

就2這調調


小時候端午節在我和朋友之間算是一個比較大的節日。因為每逢端午節,也就是我們傳說中的5月節。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和我的閨蜜們一起去江邊洗臉,一起採江邊的艾葉。



在前一天晚上我們都會先約好,差不多天矇矇亮,也就是四點多的時候,就都起床去一個地方會合,大家一起騎著車子去附近的一個江邊。

在那個江邊,我們一起洗臉,採艾蒿,還一起照相,一起在江邊遊玩。會彼此送對方一些用彩色的線纏繞而成的手鍊。

那我們就會把自己採的艾葉插在自己家的大門外。據說可以避邪。



至今想起來,那時候的情景都覺得很溫馨。雖然小時候沒有看過賽龍舟。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那附近另一條江,還發生了一起事件。據說有個人在那個江邊照相的時候,洗出來的照片,發現後邊有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類似龍一樣的影子。而給他照相的人也說,當時後邊有一個龐然大物一樣的東西突然躍起,然後又墜落到江裡。

後來他又把那個照片放大了,放在家裡,四鄰五舍街坊都去他的家裡去看。我也和朋友們一起去他家裡看過那張照片,後邊的確是有一個影子,但是看不清楚是什麼形狀的。據說就是傳說中的龍。確切的消息至今也沒有得到證實。

現在想來,也許是當時江邊的龍捲風之類。不過有傳說,才會有趣味。每一個節日都有它背後的傳說與故事。

有人說所謂的節日也就是,找個理由與自己的朋友相聚。的確,曾經的閨蜜們,每逢5月節,我還是很想你們。


jason媽咪有辦法


“粽情端午”,陝南端午習俗有:

1 門上懸掛艾草和水菖蒲葉子。

2 煮雞蛋、煮大蒜吃

3 陝南安康有龍舟大賽

4 雄黃酒灑在房前屋後,驅趕蛇

5 包粽子,蒸熟了吃

6 小孩子胸前掛香包

7 全家坐在一起吃飯、喝酒,團圓


醉愛國學


端午節馬上就到了,粽子是我們必須要吃的美食,粽子的種類有很多種,有水果粽,豆沙粽,棗子粽,香芋粽 ,肉粽,香菇粽,蓮子棕等等。 原料:糯米,粽葉,蜜棗,紅豆,粽繩,剪刀 步驟:1、準備食材2、紅豆,糯米提前一夜泡水,蜜棗只需提前1個小時泡水就可以。3、泡好水的糯米洗淨備用4、粽葉用開水焯水三分鐘,在用冷水洗淨備用5、粽繩提前泡軟,洗淨備用6、取兩片葉子,打成一個漏斗狀7、先放糯米,在放蜜棗,然後放紅豆,在用糯米蓋住8、把葉子往前蓋下來,再把多餘的葉子,往內收, 綁上粽繩9、鍋中,注入適量清水,把包好的粽放下去,蒸熟就可以了。



紫水晶37482


我是湖北秭歸的,小時候我爸爸端午節都會買生粽子、彩氫氣球帶我去江邊丟粽子放氣球,好多人這樣做,場面相當壯觀!後來長大了問爸爸為啥這樣做,他給我講了個故事:屈原是我們秭歸人,流放湖南後,在汨羅江投河了自盡了,屍體沒打撈到,她遠在家鄉的姐姐傷心至極,每天都在江邊哭泣,怕魚蝦餓了咬壞弟弟的屍體,於是將生米用粽葉包好丟進江裡餵魚蝦,叫喚著“姊歸,姊歸”,後來才有了我們的家鄉秭歸!


莜兮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算是很隆重的節日,端午節和清明、中秋、春節一樣,被視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1.包粽子,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但在我的家鄉有其獨特內涵。過去,端午節前半個月,家家戶戶陸陸續續就開始包粽子,一直延續到五月初十。但這並沒有什麼特別,其特別之處在於——“頭年粽”。

頭年粽就是新婚女子的孃家人,會包些比普通粽子小且用紅絲蠅系成串的粽子,在端午節前夕送到夫家,分給左鄰右舍分享。



2.吃薄餅,吃薄餅也是我家鄉最大的特色小吃之一。每到端午佳節這一天,總要到市場上買一兩斤的薄餅回家,放進綠豆芽、蝦仁、冬筍、肉絲、香菇等做成的餡,捲成圓柱狀,蘸著蒜頭醋吃,特別的香。


3.喝雄黃酒,據說源於《白蛇傳》裡的故事:法海為了證明白娘子是不是蛇妖,讓許仙用雄黃酒給白娘子喝下,白娘子喝下後,果真獻出了原形。後來人們就在端午這一天喝雄黃酒,以此來祛邪。但對小孩來說,雄黃酒太烈,大人就用雄黃在孩子的額心點一點,或者畫一個“王”字,以避邪祈福。


4.穿新衣,每到端午節是要做些新衣裳穿的。有學者認為,這可能與這個節日處在春夏之交有關。俗話說,吃了月節粽,席子、被子往箱底送。意思是過了端午節,季節就進入夏天了,冬裝可以收放起來,換夏裝了。趁著這個節點做些新衣,一來可以“見新”,二來可以多添一件夏裝換洗。


5.懸艾草、簪菖蒲 ,懸艾草、簪菖蒲,這也是祛邪的一種表現。中醫認為,艾草味苦而辛,枝葉燻煙能驅蚊蠅,清瘴氣,具有禳毒殺毒的功能;菖蒲性溫,味辛、苦。具有闢穢開竅,宣氣逐痰,解毒,殺蟲等功效。


5.划龍舟,划龍舟也被認為是驅儺,送瘟神,後來才演變成龍舟競渡,成為一種體育項目。從龍舟下水到洗街,整個活動歷時十天。到了初十,眾鄉民又沿著流美老街把龍舟託回華光大帝宮,託龍舟的過程又叫“洗街”。


百事MM


記得小時候,端午可熱鬧了,天岡矇矇亮,媽媽就把我們叫起到麥子裡洗臉,說來也怪,不管天有多幹,端午節麥子上總帶著露水,媽媽說這天的露水是藥水,洗了臉永遠不害臉病。接下來就給我們鼻孔裡吹曛黃,說吹了曛黃蛐蛐和蟲蟲還有蛇都不會來咬我們的,然後又給我們邦花手環,還做許多好吃的,大清早的就給各各門上掛根柳,給我們每個人也背一根長柳,我們這裡的俗語是,五月五,不背柳,閻王爺請上走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