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美國獨立戰爭全史:效忠還是背叛

波士頓傾茶事件,初中歷史書上說這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說的一點也不錯。事件的發生讓英國人驚呆了,

原本打算通過降稅給殖民地一點寬慰順便再挽救挽救瀕臨破產的東印度公司的計劃居然在北美殖民地的居民們看來是一個“針對”他們的事件(殖民地普遍認為英國人是想要壟斷自由貿易,將茶葉低價傾銷殖民地的舉動),英國人頓時覺得很沒面子。

當時的英國首相腓特烈諾斯認為應該對殖民地“做些什麼”,不然大英帝國的法律和秩序就會面臨著挑戰和崩塌。1774年,英國人通過了“不可容忍的(也被譯作為強制執行的)法案”,法案關閉了波士頓的港口直到那些被傾倒的茶葉被賠償完為止,並且法案也規定了英國殖民軍隊能夠在私人住宅裡駐紮的權力。英國人認為自己這麼做能夠起到鎮壓住波士頓居民反抗的作用,腓特烈諾斯失算了:其他的殖民地紛紛向波士頓伸出了援手,波士頓缺什麼其他的殖民地就提供給波士頓什麼,該法案完全成為了一紙空文。

殖民地的選擇--效忠還是背叛

美國獨立戰爭全史:效忠還是背叛

諾斯爵士的法案不但沒有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反而讓殖民地日益團結在了一起,用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話來講“波士頓事件的起因以及英國對其採取專橫的措施,永遠都將會被認為是美國的起源”。就在美洲大陸危機四起時,人們的反應對此事截然不同的,當反抗的勢力在不斷增強的同時,我們當然也要關注一下美洲大陸上那些並不積極反抗英國政府的人們。

時針撥到第一次大陸會議,開會的人們可以說是魚龍混雜,有美國革命家塞繆爾亞當斯的激進派,都做好了開戰的準備;但是也有保守的人士崇尚居中調停的改良政策,希望藉著這一次的大陸會議向英國人的上下議院表示自己日益團結的美洲能夠向他們施壓,從而調整他們(英國人)的政策。會議的結果讓激進派以微弱的優勢暫時獲得了領先,大陸會議的性質和以往的會議完全不同:這是一個由殖民地自發組織以及自發任命代表的會議,跟英國本土沒有半毛錢關係。大陸會議甚至打算建立起一個“大理事會”用來保證自己的司法獨立,這也是美國最高法院後來的雛形,大理事會的職權範圍將會涵蓋美洲大陸上商業、民事和刑事的事物,按照代表的建議,當時的大理事會擁有權力否決掉大陸會議中的立法。美國的三權分立的雛形開始逐步的形成了,

但是當時的人們依舊錶示,大理事會依舊屬於英國人的領導,而不是自立門戶。

美國獨立戰爭全史:效忠還是背叛

當時的人們也沒有要脫離英國的想法,很多人不過至少是將大陸會議作為英國政府機構下的一個分支才組建起來的,當然塞繆爾亞當斯這種激進派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