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最近,有好幾位朋友諮詢榜哥:

越來越多銀行、基金、券商、財富管理公司推出的智能投顧組合,有沒有投資的必要?哪家機構的智能投顧組合更靠譜?

這也是金融榜001期的由來。榜哥選擇了深市000001、提出打造“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平安銀行的智能投顧服務(下稱"平安智投”),希望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你最實用的投資建議(所有內容均來基於公開資料)。

“平安智投”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可以同時在平安銀行線下網點、口袋銀行APP選擇的一款智能投顧組合服務,於2017年9月亮相。

這個組合對平安很重要。平安智投是平安力推的AI創新服務之一:

2017年9月,馬明哲曾在網點客串“理財經理”,指導客戶體驗平安銀行口袋銀行APP的“平安智投”功能。

這是當時的報道: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能讓馬老闆親自解說,一定不簡單!我們接著看。

關於平安智投的特點,平安銀行一位高管的介紹頗有吸引力:

平安智投採用了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選取海外投行高盛等廣泛運用的Black—Litterman模型和量化資產配置方法,分析客戶的投資風格及風險偏好,從而提供合適的大類資產配置、產品組合建議,並實時監控和動態調整使客戶的收益最大化。

平安智投還融入了平安集團、平安銀行的投顧專家對產品和市場精準的篩選和判斷,結合大數據分析客戶的投資風格和風險偏好,實現個性、定製化的投資組合方案。

如此種種,好像非常高大上的樣子。不過,榜哥相信你看到這些介紹,仍然還是一頭霧水:

平安智投的用戶體驗如何?是否值得關注?

榜哥打開了平安口袋銀行的APP,點開“平安智投”之後,填了一份調查問卷,然後手動整理了下面的表格(注意,這是本文最值得關注的表格):

平安銀行“平安智投”投資組合方案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對於這份表格的收益,相信已經有朋友大跌眼鏡了。但榜哥還是要先說一些優點:

第一,分類相對簡潔。

平安智投為投資者一共分了五個類型:保守型(一檔)、穩健型(一檔)、平衡型(三檔)、成長型(三檔)、進取型(三檔),平臺會根據你的風險偏好,為你評估相應的風險收益等級。易於普通用戶理解;

第二,每個類型組合背後的產品數量少,如保守型僅一隻,就連風險收益屬性最高的進取型,也僅有五隻基金產品。

相對大多數智能投顧組合動輒10只以上的配置,這樣的搭配比較容易理解,產品的好與壞也一目瞭然(當然這也可能是缺點,組合配置不夠分散、波動性會高)。

與此同時,隨著榜哥的深入體驗,發現槽點灰常多。

槽點一:“收益低到沒朋友啊”。

榜哥把上面的表格發給諮詢我的朋友後,他們無奈的答覆。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看看上面表格,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和成長型在內的7個類型方案,給出的歷史年化收益率都在3%以下,進取型最高也才7.1%(後文中你會看到每一個風險等級的收益情況)。

面對市場上大部分智能投顧風險等級最高的組合年化收益都在10%以上。這麼低的收益,會嚇跑用戶的。。。

這是一位銀行從業者整理的其他機構智能投顧產品風險等級從1~10之間的預期年化(歷史模擬)收益情況: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不難看出,這些組合中,最低風險等級歷史年化收益在5%左右,最高風險等級的歷史年化收益為10%附近,平安智投的歷史收益有些另類。

榜哥這麼說,絕不是在推崇大家更激進。相反,投資理財,安全性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

但作為一個給眾多投資者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智能投顧平臺,對於風險收益偏好比較高的投資者,也需要有更多匹配的組合與方案。

槽點二:風險收益等級區分不嚴謹。

1、風險等級最低的保守型,年化收益是2.43%: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風險等級排第二的穩健型:年化收益只有1.68%。

1.68%:2.43%,穩健型竟然比風險等級排第一的保守型收益還低!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可是,穩健型組合的界面,明明提示了我們“增值能力較保守型組合強”,但是歷史年化卻更低,這樣的組合設置是怎麼來的?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可以說,無論從任何平臺購買貨幣基金,都比這些組合給出的歷史收益還高。

以上的收率,都是普通給出的歷史年化數據。我們來看看組合背後所投資的品種吧:

保守型的資金100%投資於了平安大華金管家,其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73%,榜哥還查了這隻基金的歷史數據。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無論是近三月、近六月、近一年,還是成立以來,該基金的年化收益都在4%之上。即便歷史數據只是參考,但是短期收益也不會下滑到那麼低的水平。

那麼,組合給出的2.43%的年化收益是怎麼來的呢?榜哥百思不得其解。

在眾多機構儘量找最有利數據(片面選取最高收益)宣傳的行業背景下,這種大幅壓低收益數據的做法真是一股清流了。

2、剛剛我們吐槽了穩健型的低收益,再來看看其組合背後:80%投資平安大華金管家貨幣基金,另外20%了投資平安大華日增利貨幣基金,兩隻都是貨幣基金。

看出問題了嗎?

對的,穩健型組合跟保守型的區別,竟然是貨幣基金的數量不同。“現金類”與“靈活存取”的區分,在榜哥看來也有問題,貨幣基金本來就是現金管理工具,這樣的配置是不是多此一舉呢?

3、接下來我們看平衡型的組合。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組合裡面有三隻基金:

<table><tbody>股票類(南方安泰養老)+現金類(平安大華金管家)+債券類(新華純債A)/<tbody>/<table>

按照等級的不同,三隻基金直接的配置比例會略有微調。

南方安泰養老是一隻偏債型基金,風險收益預期高於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低於股票基金。該基金成立時間不長,不過近一年來表現僅處於中游水平。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新華純債A則是一隻純債基金,不投資於權益類資產。該基金成立時間較長,中長期回報優秀,不過短期一般。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4、其次是成長型組合。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組合中有三隻產品:股票類(匯豐晉信雙核策略A)+現金類(平安大華金管家)+債券類(新華純債A)。

以下是匯豐晉信雙核策略A的歷史回報表現: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各個階段都是優秀或良好,整體表現優異。這個組合還是值得關注的。

5、最後是進取型組合。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組合中包含的產品如下:

<table><tbody>股票類(匯豐晉信雙核策略A+華安策略優選)+現金類(平安大華金管家)+另類(易方達黃金ETF聯接基金)+債券類(新華純債A)/<tbody>/<table>

華安策略優選在2017年業績表現非常靠前,但是從歷年業績來看,穩定性並不好:

體驗了某銀行的智能投顧,崩潰了……

不難推測,該基金進入組合的原因是基於最近一年的表現,鑑於其長期的表現,加上組合中還有近一年下跌了5.02%的易方達黃金ETF聯接基金,需要慎重考慮該組合。相較而言,這些組合的配置較為單一。

總結:

1、平安智投在總體的設置上並不嚴謹,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少;

2、好在組合都比較簡單,容易看透背後的產品配置。在所有組合中,成長型組合相對更值得關注。當然,如果搭配過於簡單,是不是可以選擇直接買基金了;

3、我們不否認,組合可能是動態調整的,但是就目前而言,不推薦過多關注;

4、從銀行自身轉型來看,越來越多銀行開始轉型做金融科技創新,但這種創新不是做大而全的盲目跟風。更重要的,是真正從客戶利益出發,找到差異化、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以智能投顧為例,雖然有近10家銀行都已經涉足,但仍然沒有找到自身有效的盈利模式,產品與服務商沒有差異化的競爭力,面對其他類型金融機構的競爭時也會敗下陣來。

敬請期待我們後續的智能投顧系列測評文章。

聲明:本文圖表與數據均來基於公開資料,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