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學的意義在哪裡?

CC暖心社


還是說說我學生的事吧。

有一個學生,家在新疆,但是漢族人。大一入學的時候年齡只比我小三歲,而我當時已經碩士畢業一年了!當時看了檔案以後我就很震驚,叫學生來談了談。

學生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木,沉悶而麻木。低著頭說自己高二就輟學了,一直跟著父親和村裡的人在做生意,就是把新疆的水果運到內地販賣,再就地買些東西販回新疆賣掉。錢倒是賺了一些,但是每天都很辛苦,總是在不同的地方不斷趕場,不斷的搬運,搬運,搬運。尤其受不了的是整個人很空虛,每天接觸的就是自己父親和同村人那個很小的圈子,幾乎沒有同齡人。而大人們每天除了幹活,算賬,就是喝酒唸經。他跟他們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甚至七八個人有時彼此之間除了必需的語言以外連話都說不了幾句。

他說有一段時間他連日子都記不得了,反正每天干的都是一樣的事。幾年過的跟一天似的,除了酒量大了,感覺什麼收穫都沒有,最後實在受不了了,就又回了學校,考了學,就希望能脫離那個環境。

有了那次交流,隨後我對他的關注也就多一些,慢慢的發現雖然這個學生學習成績很一般,但是對賬目數字確實比那些整天只管花不管賺的城市孩子要強,就委任他當了他們班的生活委員。於是他和同學的接觸慢慢也就多了起來,有了自己的圈子,一步步的人也就活泛了起來。最後大學畢業簽了浙江一家銀行,有模有樣的做起了城市白領。

去年冬天的時候已經成了那家銀行的小頭目,代表他們銀行人模狗樣的來學校要招學弟學妹。招聘會上也是一副侃侃而談商界領袖的範,完了吃飯時跟我談笑風生,完全已經不見了當年那個沉悶木訥的模樣。

這樣的學生起碼在我的世界裡絕非孤例。有貴州山裡來的孩子,剛來上學時公交車都不會坐,上車打卡都是我手把手教會的,靠著勤工儉學和貧困生資助才唸完了大學。結果現在動不動就打飛的過來給我送水果……

我當輔導員那幾年前後送走了近千學生,籤銀行金融機構的就有三四百,基本上畢業時首次簽約年薪都比我高。

所以直到這一刻,我仍然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你覺得知識好像沒有改變你,那是因為你掌握的知識還不夠多!


皮耶霍


每個人心目中的大學都有差異,但終歸是學歷托起了我們。

1.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術氛圍

首先,在清華北大這樣的211、985重點高校,學霸真的很多!每學期,無論寒假、暑假還是平時,圖書館裡都有好多人。特別到了考試周,圖書館還沒開館就聚滿了排隊的人,直到閉館人才散去。

其次,無論是教研實力還是校園環境,像清華北大這樣的211、985重點高校最直觀的表現還在於擁有很多行業內比較厲害的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千人計劃等等,博碩士點的數量以及圖書館豐厚的藏書量。

所有的一切都在促使你前進,變得更優秀。

2.廣闊的發展平臺和眼界

學校越好,所能提供給學生、老師成長髮展的機會也越多。一些知名作家、學者經常會在清華北大這樣的211、985重點高校舉行分享會,像一些高端學術論壇也會選擇在這樣的學校舉辦,而不是一個普通的二本乃至三本。

同時,這些重點學校會給你很多額外的學習機會、比如出國深造、交換生、聯合培養,只要你足夠優秀。即便到了畢業季,知名的國企、外企在篩選簡歷時也會因為你的畢業學校對你很看好,像寶潔這樣的外企就偏愛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畢業的學生。

雖然說人只要能力夠強就能闖出一片天,但是社會總會在無形中給人劃分等級。不是一個階層的人,沒有特殊情況是做不到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的。

3.積累最原始的社會人脈

古人講,一個人成事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人和,說的所有和人有關的集合。一個人是孤立無援的,他需要藉助各種資源才能成事。而好的資源,都握在優秀的人手裡。想要擁有這些資源,就必須有一定的人脈。

行業大咖以及學術大牛在沒有變得這麼厲害的時候,其實可能就是你同校的同學甚至是同班同學,只是那時他還無人問津。但是,以他今天的地位你想去認識他很難,這是階層帶給人的距離,難以跨越。但是,學校裡就不一樣了,你可以很輕鬆地結識一個很厲害的人,進入一個社團、參加一場比賽……

所以,家境普通的話,建議好好努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否則你一輩子的圈子也就只能那麼大了。

別再相信那些草根逆襲的神話了,一般人都不是神,更別提讓他創造神話了。每個人生來所處的階級、家庭都不相同,但高考卻能讓不同層次的人站在一起對話、交流,拉平差距。而要實現這件事情也不難,你只需要好好學習就行了。


智博教育


大學的意義在於充實自己。

如果你在一個很好的大學,周圍人都很努力,自己自然也不會懈怠。但是如果你在一個二流大學,你為了合群,為了熱鬧,很可能就虛度了時光。

說說我自己,我在一個不怎麼樣的本一,室友都是打遊戲,彈琴,鮮有看見學習的。有時候很想跟著他們一起玩,可是我發現自己有一種“千萬不能浪費時間”的思想根深蒂固。它指引我 多學一點知識,不要在玩樂之後感到一片空虛。另外我越來越感覺學到一門技術,有個特長太重要了,這是為了將來在社會立足,出人頭地。這種意識也促使我去探索我的興趣,瞭解自己。當你開始有了這種緊迫感以後,只會恨時間不夠。

特別是在宿舍的時候,要不被宿舍玩鬧的氛圍感染是件很難的事,我大部分時候會選擇離開,去教室自習。同時你會發現你總做不合群的事,會招來室友的另眼。其實我也不喜歡不合群的感覺,但是人生往往是有取必有舍,如果你不能改變現狀,那你只有放棄他。但其實,你也不用擔心,別人的另眼只能說明他們的小心眼,而你只需要做到一貫真誠,與人為善就行。



萬水千山把夢追逐


大學是你在走向社會之前,最後的拯救自己的機會


一等人,有本事,無脾氣。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 三等人,無本事,無脾氣。 四等人,無本事,大脾氣。 ——杜月笙

就行大學裡那些喊著創業口號,做PPT的那群人

貌似有本事,還挺驕傲,其實有點傻。

因為學長說鼓勵大眾創業……

就拿PPT美好的願景糊弄自己,

項目除了不賺錢,啥都好。

你要知道,就算你前半生再美,

後半生也要靠智慧和錢生活的……

——《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所以,那些,為了偽需求創業搞得身心疲憊的人,

究竟“創業”還是創富,這個要看清楚,想清楚。

這還真不是這在冒充什麼創業導師……人生導師,

這是過來人的大實話,聽與不聽自己琢磨。

不出意外的話,大多數人,從小學開始

到大學,自己的求學生涯就到此結束了

這10多年的時間,足夠你“開知”了

之所以說“開知”是你開始知道東西了

而開智,是在畢業之前,要做到的

這裡可能有讀者會說老哥你這說的

好像別人都是傻子一樣……

其實不然,開智這件事,

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學會並具備的

所以做第一件事,為開智

“開智生福,不墮惡趣。”

——南朝 齊 蕭子良《淨住子淨行法門·奉養僧田門》

所謂開智,你得補大學老師教不了你的

你學會就能悟到更多的。

上了社會真正能用上的是哪些?

你得惡補心理學

把心理學手冊作為自己的枕邊書

為什麼是心理學?

人性之暗,莫過於為名、利、情、欲連靈魂都能出賣

為了不被出賣,為了稍稍看清這個世界。

也為了瞭解自己黑暗的一面,

某種時候,搞清楚自己,

你就看清了這個世界的許多人。

如果畢業為工作,

如果工作為生活。

學心理,是為了用在實踐

一為加薪

二為升職

三為生活

(這個時候廣大同學們

不要上來懟一句學好心理豈不走向成功......

想往上走,工作能力,還是要的)

做第二件事,為本事夠硬,你得猛幹

在籠子裡出生飛鳥雀,會認為飛翔是一種病。

即使你在籠子裡出生,也要翅膀夠硬。

為有一天,老天開眼,讓你一飛沖天。

所以怎麼做?

做能夠產生複利效果的事

什麼叫複利?

如果不知道不清楚

請把這個圖片背下來:

微小進步,在1000次之後的差距

所謂複利效應,就像你在滾雪球,

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要你一直在這件事上積累

就一定會滾成一個龐然大物。

所以,分清哪些事,能帶來這個效果

那大學裡做什麼能產生複利效果?

這裡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雖然常見,但是多數人也做不到“滾雪球”

1、寫作

在校可以做自媒體

當互聯網發展到這個時代,已經是信息氾濫了

網絡上無數內容搬運工,累死累活來回搬運別人的原創作品

為何?

因為值錢。

這些搬運工就像地上的皮球

只能來回在各個平臺上奔波

一旦失去某個平臺(例如打擊搬運)

他們耗費了無數光陰,或許掙到點錢

但是,終究會失去他們的網絡價值

這些人損失的不是一點錢的問題,

而是像我讓你記住的那張圖片,

人與人最後產生了巨大的差距。

所以怎麼開始,寫點啥?

看你會啥.....更淺一點,看你關注什麼

你喜歡動漫,或許可以嘗試動漫

你喜歡釣魚,或許能做漁友們的KOL

你喜歡籃球,體育行業走起

甚至,你喜歡某位明星,也可拿來練手.....

2、專業技術

就像上文說的,你以為自媒體就是碼個字?

不得不感嘆,做自媒體的都是綜合性人才......

硬實力懂PS、搞的了PR、玩的溜AE

軟實力會玩營銷、又懂運營、互聯網嗅覺敏銳.......

所以,挑你感興趣的技術,惡補為自己的本事

任歲月蹉跎,本事,就是本事,夠硬。

3、在校創業

或許你會問,啥?老哥剛開始不還埋汰創業嗎

注意,PPT的那都不叫創業......

每個人都想躺著賺錢,

於是有人利用這些想躺著賺錢的人

而賺錢。

創業首先是去做,想多了沒用,光想不做那是烏托邦。

很多時候創業者因為自己搞不清而不去創業,

實際上等你搞清楚以後就更不會去創業了。

書讀的不多沒有關係,就怕不在社會上讀書。

一馬雲

(馬總說的一些話還是挺實在的,此處難免有所謂的雞湯嫌疑,但是借用李笑來那就話:現在的人什麼時候覺得雞湯難喝了,總好過那些地溝油吧.....偶爾還得喝點雞湯,補身子.....)

創什麼業?

理論+實踐共行

衣、食、住、行、玩

你選一樣

大學生是多數沒有經濟收入

但是現代的大學生真沒那麼窮

選一樣,紮紮實實幹出個樣來

或許就不用找工作了呢.....

即使找工作

你也比一窮二白的小白經驗高


演繹如歌


除了學歷的提升,就是一些比較潛在的好處。

1.進入大學,尤其是進入好的大學,就有了更寬廣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聽到、看到、經歷更多不同的事。也因為沒有高中的那麼大的升學壓力,可以做更多喜歡的事情。這些所見所聞所感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觀念和性格,導致一個人所謂的“氣質”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這也是眼界的變化。

舉個栗子,大學一般一兩個月的寒暑假可以供你長途旅行。我的同學升入大學後考了導遊證,寒暑假長途旅行,平時週末或者沒課短途旅行,空間裡都是她曬的各地風光,進入大學到現在她已經去過了我國的東南西北,但是如果成為上班族就有了經濟壓力,很難再有這麼充裕的時間。

2.進入大學,才是真正的靠自己的開始,不是別人告訴你日子該怎麼過,而是有時間自己思考人生該怎麼過,在進入社會之前,該怎麼規劃自己的人生。高中大家都圍繞一個目標前進,而大學則可能每個人的生活重心都不一樣,我們也需要選擇自己的生活重心。

3.講點比較實際的,高中大多都是矇頭學,主要目標就是掌握考試要考的科目,而且高中很少需要學生用到手機或電腦。但是進入大學,要學的就遠遠不止書上的東西,作為大學生,你得掌握一定的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不僅僅是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書上的那些內容,更多的是需要培養信息素質,鍛鍊利用網絡進行搜索資料並進行整理解疑的能力。

這裡其實就提到學習能力,大學的學習經常是要會運用各種工具,組織各種資源,自己學習領悟。

當然,優秀的人不上大學,一樣可以有一樣的眼界一樣的學習能力,但是文憑真的很硬啊。


絲雨勿


大學的意義在於給你一個學歷,給你一個平臺。

剩下的全靠自己。


大學可以帶給你三個層面的收穫。

第一層是知識和技能。

從表面上看,或者從直接效果上看,大學可以帶給你專業的知識體系。你在某個行業可以具備專業知識,而這種專業知識將成為你的立身之本。所謂一技傍身,你至少可以有一種謀生手段,使的你有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知識和技能在短期內作用最大,但是現在知識迭代很快,大學所學會很快落伍。因此,中長期作用並不大。

第二層是學習能力和社會資源。

你在大學學習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實質上培養了你的學習能力。因為知識更新速度很快,你學到的東西,甚至可能畢業沒幾年就過時了。此時,學習能力就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有了學習能力,你就可以不斷保持知識迭代,從而不會被時代淘汰。

同時,大學給你提供了很好的社會資源。包括老師,行業專家,也包括你的同學和朋友。這種資源因為與專業直接相關,因此可以直接提升為你的職業素養。比如老師和專家可以給你教授知識,同學可以互相幫助,學長可以介紹工作,朋友可以成為合夥人。若干年後,很多人會成為你的合作伙伴或者客戶。

學習能力可以助力你持續成長。而社會資源可以在中長期幫助你。

第三層是人的素養。包括眼界,思維,為人處世的方式。

作為塑造人潛移默化的因素,這是提升個人競爭力的核心所在。我認為這才是大學的精髓,特別是好大學。

很多情況下,人的眼界和思維方式,是決定人中長期差距的決定性因素,而非知識,技能,人脈和學習能力。好的大學,可以給你更廣的眼界。你的行事方式,將不再侷限於一事一時,而會更為長遠。

讀大學,交五湖四海的朋友,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看以前未見之事,會對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有深遠影響。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補充!

打字不易,點贊關注,為您解答大事小情!



娛樂圈博主君


上大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找工作,我們能收穫很多,能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1、大學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和實踐去認真思考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將重新樹立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大學對於我們來說是一次新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在陌生的環境裡,陌生的人,來一次不一樣的旅程。


2、大學讓我們有機會釋放自己的能力,用實踐去檢驗你大膽新奇甚至瘋狂的猜想。高中時我們整天學習學習,為了考一個理想的大學,到了大學,我們不能把心思只放在學習上,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學習自己以前想學沒時間學,或者學了一半的愛好重新拿出來,認真學,好好學。

3、大學讓我們知道有人反對你,有人支持你,然後自己做出決定才是精彩的人生。要有自己的原則,學會說“不”。

4、大學裡我們會認識未來幾十年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交往。大學裡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總有人和你有一樣的目標,擁有和你一樣的激情,看法,我們會認識很多朋友,開闊眼界,豐富生活。

5、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人,不是大學決定你未來,而是在什麼樣的大學,什麼樣的環境,你都知道你要成為哪種人。有人專利拿了好幾項,有人論文發了好幾篇,有人在各種比賽中展露頭角。

6、大學讓我們學會面對不公平的東西,開始明白抱怨無用,努力奮鬥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公平才是真的。
我覺得,上了大學,你的生活才有無限的可能,你的未來更加寬闊與明亮。


悅讀越慧



上大學之前一定要經過的一個過程,叫高考。相信很多人經歷過高考,各自都有複雜的感受,我就不多說了直接放一點數據出來吧。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940萬,這是彙總的歷年高考的報考人數和錄取率彙總。

大家可以看到比起七八十年代,報考人數和錄取率都有很大的增加,而且近年來較為平穩,相比於以前,上大學變得容易了很多。大學教育隨著推廣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進入大學接受教育,就現在而言很多工作要求本科學歷,招聘時面對年輕人的問題是什麼大學畢業的而不是讀沒讀過大學,這就是大學教育普及和社會文化水準提高的印證之一。那麼上大學大家上的都一樣嗎?當然不一樣。

大學作為種社會建制,其功能是“即實現社會分層。這種差異化表現在不同層次和方面。所有大學作為一個整體,要實現受過大學教育和沒受過大學教育人群的差異化,也要實現受過不同年限大學教育人群的差異化。即要實現“學歷社會”,這是大學存在的前提。各所大學之間,通過經費、學生等資源的競爭實現學校的差異化,從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到其他985大學,再到其他211大學,二本大學等等直到民辦大學。

在各學校內,通過在項目、獎勵、論文、著作、教學等方面的競爭實現教師的差異化,從學校想留而留不住的明星教授到教師想留而學校不用的教師。同時,通過學生的課程學習和課外實踐,實現學生的差異化。簡言之,大學是社會分層的工具。

曾有人調查統計過有多少人贊成刪去高數課程,當時參與調查的人中有七成贊成並非常希望,這看似是大多數人的意見,後來有網友看到評論說高數就是為把這七成人淘汰掉(大概是這麼件事),他的話也許刻薄,但是同時也直接和現實,大學也是這樣起著一個篩選的作用,像之前發的圖中的錄取率那樣,現在每年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考生無法進入大學接受教育,我絕不否認他通過別的渠道和途徑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但是從這個結果看,他被大學淘汰了,在其他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接受大學教育的情況下,這百分之三十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被社會淘汰了,平均狀態相比較而言,這百分之三十的人生活水平及工作狀態都會差於那百分之七十,注意我這裡說的是平均,你要拿個例來講的話我無言以對。


這種篩選和淘汰,就是大學的意義。

獲得進入大學的機會是你不被淘汰的第一步,進入怎樣的大學是你不被淘汰的第二步,在大學中如何學習和生活是你不被淘汰的第三步,上完大學選擇一個好工作是你不被淘汰的第四步,今後工作生活中還有無數個你要做好選擇好好努力才能不被淘汰的時點,記得要跟進時代的步伐。

以上,劇毒砒霜口味略重,引起不適十分抱歉,或許點個贊就好了呢~


煲劇醬


你要明白什麼是大學。大學是創造和保存人類文明的場所,是培養全面客觀地瞭解和研究世界智者的地方。蔡元培指出:"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大學是用來追求高深學問的所在,而非為了做官。" 大學是人類精神資源的傳遞和創造的最佳學堂,是一個聚集了智慧的學者,對世界進行不斷的研究、解剖的理想場所。 大學是一個高揚理想主義的伊甸園,它繼承傳統而又超越傳統,它探索現實而又研究未來,它循規蹈矩而又離經叛道。歷盡滄桑而蘊含智慧的大師在這裡徘徊,年輕有為而富於活力的靈魂在這裡躍動,新鮮而充滿激情的思想在這裡傳播。 這是一個思想火花激烈碰撞而迸發出耀眼光芒的理想王國;這是一個充滿了孤芳自賞不為所動的獨立品格的思想熔爐;這是一個拒絕誘惑堅持操守努力用精神、氣質、理想主義 呼喚社會良知,引導社會前行的精神家園。

首先,上大學後你才會感嘆高中總算成為過去時了,因為高考之後直至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這段時間對你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只有真正跨入大學,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解放。當然,這種解放只是應試教育高峰期的一種回調,如果我們想在大學裡有更好的成就,那麼請努力展現出你多才的一面,努力獲取更多的知識,甚至你要更努力,因為四年之後將是更嚴峻的社會考場。除了知識,人際關係也是你的必修課,而且你將受用終生。

先說做人。1、宿舍裡,和舍友們打成一片,可以說舍友是大學朋友中最重要的,你和他們生活一起最多。2、在班上,和同學們保持良好的關係,大學同學對你以後的事業很有幫助。還可以在學校裡多交一些朋友,有了這些人你的大學生活會更有趣。3、把大學當作社會,大學是你為人處世的練習場。可以說大學是亞社會,自己去好好感受體會吧。

再說做事。1、去幹些兼職工作。可以鍛鍊你的能力,也可以賺點外快。2、參見學生組織,鍛鍊你自己。學校裡有很多組織,廣播臺、學生會、社團等,去加入他們,這些組織很能鍛鍊人。

接著說學習。1、我的觀點是,不要把學習看的太重,注意自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校學的永遠趕不上社會,教材用的都是老的,工作後用不上,不然為什麼現在的企業招聘的都是有工作經驗的人。而且你學的未必就是你以後乾的。2、給自己定未來的目標,要有危機感。不要光顧玩,大一大二你沒感覺,等你到大三大四你就會痛苦,因為沒有目標,不知道以後幹什麼。

最後說感情。在大學談個戀愛無可厚非。有一點要記住,有了愛情不要忽略了朋友。有些同學交了女朋友後,天天和女朋友膩在一塊,結果和身邊的朋友交往淡了。只有愛情沒有友情你會失去很多的。


崔老師講數學課


在這裡大家把上大學說成很美,前面是條陽光大道,是條黃金路!可以考公務員、當老師、可以成為上層人士。可問題是大家想過沒有,這些基本上都是成績相當好的人的專利,也就是說百分之十的概率,還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人就是把大學讀了也進不了這些高級部門。那麼這百分之九十的人也就可變相的認為成績不好,成績不好就進不了“高級部門”,那他們又幹什麼呢?有的打工、有的學修車、有的搞餐飲業、有的學專業、有的美容美髮…那麼這些行業的老闆肯定是從這學習成績不好的人中間產生的,因為成績好的人都去幹了“正經的高級部門”,這些“歪門邪道”的行業肯定要由“學渣”來做!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成績相當好的就去讀,成績不好或者家境不好的把高中讀完儘早學門專長手藝,因為你讀了基本上進不了那些高級部門,社過去窮人只有讀書才有出路(可畢竟只有少數成績好的人成功),可社會發展到多元化的今天,幹哪一行只要適合自己,都是出路,沒必要被專家誤導,也沒必要把上大學吹得那麼高大上,適合自己最重要,有人喜歡唱歌,有人喜歡跳舞,才形成了今天百花齊放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