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寶寶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因此,從小我們就要對寶貝施行恰當的感統訓練。

寶寶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感統失調會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主要體現在嚴重影響兒童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兒童智力開發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利、學習能力和性格上出現障礙、人際關係敏感或社交退縮、心理素質差等方面,其具體表現如下: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現為多動不安、走路易摔倒、原地打圈暈眩、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任性興奮好動、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緒不穩定、愛挑剔、語言發展遲緩等。

◆視覺感不良:表現為儘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順利地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或多字少字,常把數或字寫顛倒。

◆聽覺感不良:表現為把別人的話當「耳旁風」,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表現為害怕陌生的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過分依賴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或過分緊張、過分碰觸各種東西;有強迫性的行為、個人表現缺乏自信、消極退縮。

◆痛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冒險行為、自傷自殘,不懂總結經驗教訓,或者少動,孤僻,不合群、做事縮手縮腳、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為。

◆本體感失調:站無站相、坐無坐相、缺乏自信、脾氣暴躁、粗心大意、挫折感很多等。

◆動作協調不良:走路容易摔倒,不會繫鞋帶、扣鈕釦、用筷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翻滾、騎車、跳繩和拍球等精細動作。

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及其他十二位兒童專家共同認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造成:

A、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1)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2)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

(3) 懷孕期間不正確的吃藥和打針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B、環境及人為的原因(後天性的)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兒童活動範圍變小,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導致兒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父母太忙碌,輔導少,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後,沒讓孩子經過爬就直接學走路,產生前庭平衡失調;

(4)父母或保姆不讓孩子玩土,玩沙怕弄髒,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

(5)過早使用學步車,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6)父母要求太高,管教太嚴,人為地造成孩子壓力太大,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感。

東方啟音溫馨提示:感覺統合問題的改善,是要靠時間和耐心的。效果和程度因人而異,跟孩子的年齡、配合程度、感統失調的程度有直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